体验革命——设计师眼中的 TESLA 特斯拉 Model X
Joe_Sun
2016-10-09 15:05:57
小编注:汽车是交通工具,但如果汽车只是交通工具。大家就不会经常为了汽车争论不休了。每一台汽车,也是设计师和工程师的爱情结晶,是他们心中的艺术品,尤其对于高端汽车来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当然也有评价汽车美丑的资格。这次,我们很高兴能请到在欧洲汽车公司工作过的汽车造型设计师,同时也是知乎汽车版块大V——Joe Sun,看看他对Model X如何评价。
某日,加班到深夜,身心疲惫,能量枯竭,对这个世界充满恶意的时候,收到张大妈微信一条:“Hey Joe,Tesla ModelX有没有兴趣试驾一哈子?”
我就知道,张大妈懂我,在我最疲惫的时候,轻松撩起我兴奋的神经。
好了眼光收回到正题。在开了一个月Model S P85D以后,已经好久没有享受那种静谧的推背感,以及高速路上开着自动驾驶聊微信的乐趣了。我本人同时也是智能纯电汽车的设计师,对于特斯拉这个“友商”的第三款产品,虽然在各大车展见过数面,但确实还没试驾过,想仔细看看特斯拉这两年到底在造车这件事上进步了多少。
关于为什么要有Model X
Model X和Model S共用地盘,造型语言相近,就像俩兄弟,一个矮点瘦点,另一个高点胖点。
Tesla Model S
Tesla Model X
特斯拉自己称Model X是SUV,但是这辆车长得和一般的SUV还挺不一样,具体表现在Model X很高,但底盘并不高,座舱占据整车比例很大,尾巴又有点溜背,整个身材像一条圆不溜秋的胖头鱼
,跟通常而言那种高昂强悍的SUV站姿并不是一个感觉。幸亏这车配了22寸的巨型轮毂,所谓“轮大遮百丑”
,这四个大轮子把整个车的体量感给撑起来了,否则这么个体型,真是很难做得好看了。
为了形象一点,我把Model X和宝马X5,X6两兄弟摆在一起看一下侧面比例:
Tesla Model X
BMW X5
BMW X6
很明显,与BMW充满攻击性的比例相比,Tesla整体给人感觉更加柔和圆润,车身侧面的线条更加简洁顺畅,充满亲和力。可以说,Model X既不是X5这种传统意义上的硬派城市SUV,也不是X6这种风骚的跑车+SUV变种,而是别具一格的新品类。
对比自己的其他产品来说,Model 或许不是Model S的那种优雅从容,也没有Model 3的矫健动感,多了一些实用主义的气息。
Tesla Model 3
不过从字面上讲,这也不违背SUV的最初定义:Sport Utility Vehicle(运动型多用途汽车)。毕竟,这车能把这两个挺矛盾的概念结合到了一起:既能像R8一样运动(最快的R8 V10 Performance百公里加速3.2秒,最快的Model X P100D百公里加速3.1秒,嗯,便宜一半还快一点),又能像Q7一样多功能(都是5米多长,净重两吨多,能装7个人,后备箱能车震的大家伙)。我想,这就是特斯拉开发这款车的意义:证明给所有人看,电动车可以有多么的运动+多功能。
关于Model X的黑科技
Model X有三宝
:鹰翼后门,直升机舱式全景天窗,以及无门把手设计。拥有这三宝的任意一个,你就可以在整个汽车圈子里傲视群雄了
,更不用提ModelX除了这三个屌炸天的设计特征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牛逼哄哄的设计,比如超薄全电动座椅,自动感应前门,创新遮阳板等等。不过对于这款车的初体验,最直观震撼的,还是当属那三宝啦。
众所周知,一般车的开门方式,就是在一侧有铰链,另一侧有个锁,门上有个拉手,一拉,锁就开了,门就沿着铰链旋转被打开了。然而超跑界还有几个屌炸天的开门方式,一是剪刀门,代表品牌是兰博基尼
Lamborghini Aventador SV
二是鸥翼门,代表品牌是梅赛德斯奔驰:
Mercedes-Benz 300L
三是滑动门,代表品牌是五菱(咦?
):
……总之,除这些开门方式以外的其它开门方式,都是旁门左道,三教九流,不堪一提
但是特斯拉这个鹰翼门是怎么个回事呢?鹰翼门和鸥翼门有什么区别呢?是老鹰和海鸥的区别吗……
?其实,你可以把鹰翼门理解为鸥翼门的高阶版本,因为鹰翼门和鸥翼门形似,但机构复杂得多,它除了门可以旋转以外,还可以折叠,这样带来的好处是,开门并不占用太大侧面空间,人就可以进出了,而且几乎可以不弯腰不低头,不“将就”机器,保持着人类本身的“体面”去走进或走出这辆车
在如此狭窄的空间里,鹰翼门凭借特别的机构成功展开
这里也体现了特斯拉的设计思路和传统汽车的不同。特斯拉的鹰翼门的设计初衷,是从用户体验的角度出发的,是用来解决汽车发明一百多年来都没能解决的实际问题的。而传统车厂的那些酷炫的各种门,大部分是从耍帅的角度出发的,是用来刷颜值的。不过,鹰翼门的颜值完全不输于其它各种门,我们在评测的时候多次打开鹰翼门,引得路过的人纷纷侧目。
Model X,翔仔,与安藤忠雄团队设计的保利大剧院
鹰翼门对两侧空间占用比正常开门方式明显更少
这种吊炸天的设计带来了一些无法取代的优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这个门打开的速度实在有点慢(感觉应该是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们三个小伙伴驾车出去玩,每次看到好玩的地方后停下车,坐在前排的两个人三秒钟就已经打开车门跑到车外了,而后排的小伙伴还在等着门慢悠悠地打开,直到前排的两个人已经走远了,后排的门才刚刚打开……
后排B柱上有一个开启鹰翼门的按钮
鹰翼门后方下面还有一个关闭鹰翼门的按钮
另外,这种车门使车的顶棚(一部分顶棚变成了门)变得很厚,而且铰链看起来也相当沉重,感觉会给整车增加不少重量。
特斯拉的这种革命性的设计思路,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另外一处屌炸天的设计:直升机舱式全景天窗。
做个对比,正常车的挡风玻璃停止在内后视镜的上面一点点位置
其实这个特征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点,一片巨大的玻璃从hood一直到头顶,人的视野被完全打开,整片蓝天映入眼帘,那种感觉简直爽到爆
。开完ModelX再开其它车,就像用惯了5.5寸的iphone 6 plus后再回到4寸屏的iphone 4那种感觉,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即使是敞篷车,由于挡风玻璃上边沿粗大的横梁的存在,仍然硬生生把视野割成了两半,并没有ModelX那种眼前浑然一体的通透爽快感,更不用提那些普通的硬顶车型了。
这一设计,其实也是从本质上颠覆了汽车这一产品这么多年来一直存在的,但被所有人默认接受甚至忽视了的一个用户体验问题。人们长时间使用的产品都有这个问题,以至于大家已经不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了,直到有一天,Elon Musk告诉所有人:
嘿,醒一醒,你们值得拥有更好的体验。如果特斯拉将这一设计打造成家族标配,那么将会对其它品牌形成强大压力,最终导致这一设计渐渐普及开来。
当然,特斯拉这些大胆的设计,是冒着巨大风险,甚至代价的。Model X因为鹰翼门的技术问题,一度延后上市,这给特斯拉带来了巨大损失。全景天窗和鹰翼门带来了大幅的成本上升,以及高难度的工程解决方案(鹰翼门导致车顶很厚,门框也很厚,整车重量非常重)。但是,我认为敢于走出这一步,才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成本将来可以通过规模化量产或改善生产工艺来降低,工程复杂度将来可以完善并形成标准,这些都不是不可解决的,而体验的提升,则是是实实在在的,不可逆的,千金难买的。
一整片玻璃占据整个视野,体验堪比星空套房
至于无门把手的设计,我个人并不是特别感冒,反而有点怀念Model S上面的弹出式把手设计—— 那种设计更能给人以人和车能够心灵感应的感觉。Model X上似乎想把这种感应做得更极致,因此干脆不再弹出门把手了,而是当你揣着钥匙走近车时,驾驶侧的前门自动打开(当你从车前侧走近时,它只打开一点,而从车后侧走近时,它会完全打开以方便你进车),然后你进入车,门也会自动关闭,全程都不用你用手碰门。但是这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当我揣着车钥匙在车旁边走动的时候,其实我并不想进车,我只是在车旁边和朋友聊天,但是这个门会一直自己在诡异地开开闭闭地刷存在感……
OK,我知道这个功能可以关闭掉,但是,这个自以为聪明的设计真的让人很尴尬,不是吗?
拍这张照片时,因为钥匙在我口袋里,所以门不停滴自动打开……
值得一提的,是其它几个容易被忽视的亮点。一是遮阳板。由于全景天窗的设计,常规遮阳板没有地方放了。这在保守的工程开发团队里,就会得到“你们这些脑残设计师想出来的鬼点子居然把放遮阳板的空间给干掉了你们怎么不上天啊”的反馈。但是特斯拉巧妙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它的遮阳板在侧窗上方,通过一个旋转机构和强磁铁,可以非常优雅地把这个精巧的遮阳板布置到位(还是折叠的,里面精致细长的化妆镜与均匀柔和的补妆灯设计得非常用心),以至于我对这个制作精良的遮阳板本身都爱不释手,觉得传统遮阳板简直low爆了。特斯拉不仅解决了这个全景天窗带来的问题,而且解决得如此聪明优雅,不得不让人佩服他们强大而自信的创新精神。
通过强磁铁与内后视镜吸附在一起的遮阳板
高端仿麂皮超纤材料Alcantara包覆的遮阳板
另外一点则是超薄全电动座椅,及全新设计的门板。特斯拉Model X与Model S共用很多内饰部件,包括IP,方向盘等,但门板,座椅和副仪表台经过了重新设计和开模。门板的修改不大,改善了几处手感,并增加了地图袋储物空间(鹰翼门由于要翻起来,自然就没有设计地图袋,否则放进去的东西会被倒出来……)。
前门板增加了地图袋储物空间
改良后的门板扶手拥有更棒的手感和更大的储物空间
座椅的设计则极具科技感,非常轻薄,且毫无笨重的机械粗糙感,简直是下一个世代的座椅一样。要知道,座椅越薄,车内给人的空间就越大,但薄座椅的舒适性可能会有问题。特斯拉在保证舒适性的同时,将座椅做得非常薄,其实是为乐用户的使用体验做了很大努力,这很值得称赞。
座椅的轻薄感很强烈,但并没有牺牲舒适性
Model X的座椅在细节处也有颠覆性的设计。普通座椅与地板的连接处都有难看的金属滑轨,连奥迪A8这样的车都免不了,因为很多年以来大家都这样做,本来不应该看着顺眼的事也就越看越顺眼了。但ModelX彻底终结了这种机械外露的设计,把滑轨集成在座椅坐垫下方看不见的地方,而与地板连接处则有一个优雅的支架设计,并且仿佛带着自豪感一样的用了电镀件来处理。ModelX的地板完全铺平,每个座椅像设计优雅的家具椅子一样立在这里,按一个按键,就会自动滑到位,这种优雅的体验,在以往局促的汽车内饰里也是看不到的。
第二排座椅与地板干净整洁的连接方式,很值得传统车厂反思
一个不在正常视野内的地方,处理的很干净,且自豪地使用了镀铬件
Model X的副仪表台也经过了重新设计。副仪表台的中间部分抛弃了Model S上激进的巨大中空储物槽的设计,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经过分类整理的储物格。同时,与IP的连接方式也略有变化。短小的扶手与并不太舒适的杯托设计并没有改变。
全新的console与IP的连接方式
可插拔的杯托隔板可以自定义分隔巨大的储物空间
其中一处有一个巧妙的斜面(这个斜面可以翻转上来便成储物空间的盖子),下方刚好有iPhone充电插口(经过仔细观察发现这个插口是很方便更换的)。
关于Model X与Model S的对比
从Model X上,可以看到相比较Model S的时期,特斯拉又一次突破了自我。
Model S的外观设计,从一个传统汽车设计视角来看,优雅动感,但从一个颠覆性产品来看,略显保守。比如它保留了大众审美上已经习惯了的“大嘴”,虽然它是一辆电动车,根本不需要进气格栅。Model X虽然由于本身比例非常难做到优美,但它至少表现出了更多的激进和自信。与小改款的Model S一样,Model X不再“装作”有个大嘴,而是充满自信的告诉众人,你们最好做好心理准备,不要期待纯电动车像传统动力车一样,有“大嘴”这个东西。我个人非常欣赏这种“诚实”而不做作的设计,相反,我对于某些车厂明明是电动马达却要模拟引擎声的设计嗤之以鼻。
Model S的内饰广泛被人诟病。Model X在这方面有长足的改进,细节处的做工有所提高,相信这和供应商资源有所改善有关。在console和门板的储物空间上也做了更人性化的细节,个人猜测这些是Model 开发时精力不足而忽略的一些点现在被补足了。
内饰设计主题基本没有变化,细节处做工略有改善
IP搭配了Alcantara与Napa皮,以及碳纤维装饰件和高光镀铬件
在驾驶和操作体验上,可以感知到这款车与Model S的关系。它更重,坐姿更高,视野更开阔,除此之外,那种猛然爆发且顺畅无阻的加速度,宽大稳重且丝毫不晃的车身,粗壮的方向盘手感,精准的转向和恰到好处的悬挂,都非常好的由ModelS传承了下来。这些是当空气悬挂调到“很低”时的驾驶体验。当把悬架调到“很高”(这里吐槽一下,空气悬架有“很低”,“低”,“高”和“很高”几个很直白的选项,可是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我“很高”到底是多高啊…… 尤其是我想过个坎的时候),开起来确实会感觉到不太一样,有了一点SUV的意思,所以建议平时没事还是调回到“很低”比较好。
空气悬挂调到最低后,离地间隙毫无SUV感
此外,得益于加大的内饰空间,Model X可以塞下7个人,尽管后面两个座位可能会稍微有点挤,但绝对比奥迪TT的后排宽敞。 Model X宽敞的空间,足以给一个大家庭使用(父母+祖父母+孩子们),这也意味着相比ModelS强调的驾驶体验,Model X带来了更多的实用性。
实实在在的7座SUV
当然,Model X有一块和Model S一毛一样的大屏,系统也是基本一样的(除了比如车辆配置里鹰翼门这种独家东西不同以外)。
关于大屏体验,我之前在很多场合表达过,认为竖置的17寸大屏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交互解决方案。这要分两种情况讨论:1.驾驶员仍然需要将注意力保持在路面上时;2.驾驶员可以将驾驶工作完全交出去时。在第一种情况下,驾驶途中去看或者操作这块大屏,视野一定会离开路面,而且目前的以点按式为主的UI操作起来是需要大量注意力的,这必然导致安全隐患;第二种情况也就是完全自动驾驶的状态下,人们对屏幕的需求将会变成我们坐在飞机或大巴或火车上的需求,那么人们也会倾向于更符合人机视野的横置屏幕,甚至到那时可能是VR/AR设备,但至少不是一块需要低头看的,竖置的,处在驾驶和副驾驶之间的这么一块屏幕。我个人更趋向奔驰S和E级的解决方案,或者往类似方向再大胆演化一些的方案。
指纹斑斑的中控触摸大屏
奔驰E级的HMI解决方案:两块横向布置的12.7寸大屏
宝马7系的立式横向屏幕,以及事实上非常鸡肋的手势识别系统
保时捷Panamera4 E-Hybrid开始拥抱屏幕仪表与触控大屏
Volvo S90屏幕仪表+中控纵向触控屏+精致实体按键的HMI系统
结束语
从同样处于智能汽车创业圈的设计师眼中来看,Model X身上展现了特斯拉清晰的设计思路: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来打造充满引爆点的产品,为此不惜代价。特斯拉敢于做这件事,既是因为对用户体验的重视,也是源于对科技进步必将改善生活的信任。能够有如此创新的设计团队,以及如此自信的技术团队,特斯拉才有可能实现它的终极野心:创造更高效的出行方式,用可持续的能源服务人类社会。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