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万的Model 3忽悠人?特斯拉:一半都交了税 我也不赚钱

文|郝琳 图|网络

[搜狐汽车·E电园]自打特斯拉公布了Model 3入门版车型3.5万美元的售价后,让持币代购的消费者有了很大惊喜。因为一直以来,特斯拉一直保持着高端电动汽车的品牌定位,除了售价太高外,长续航+充电快+服务好的种种优势条件,全都戳中了电动车车主的需求要害,对比国内续航500km、动辄20万的主流电动车,30万买辆特斯拉确实让人心动

但是,当特斯拉宣布了Model 3在国内58.8-69.8万元的售价后,攥着30万等特斯拉的准车主们一地心碎,并且不断质疑:说好的30万买Model 3呢?说好的全球平价呢?尽管特斯拉在今天对Model 3进行了价格调整,降幅达5-10万,确定了Model 3在华的最终售价为54-59.5万元。对此,消费者仍不买账,质疑声再起:30万的车为何卖到中国涨了一倍?

可这个锅,特斯拉还真不背。

[ ·3.5万美金的Model 3,美国也买不到· ]

首先,说说30万真的能买到特斯拉吗?答案是,在美国也买不到。

特斯拉曾经承诺3.5万美金买到Model 3以及全球平价,但是碍于销售策略和巨额的关税,低售价和全球平价都难以实现。按照特斯拉Model 3的量产时间表,从2017年起开始接受长续航版本车型的订单,随后是全驱版本,最后才是便宜的入门版本,这样的营销策略显然是受制于制造成本

今年6月,德国一家工程公司购买了Model 3并进行拆解,这款车的物料及物流成本约为1.8万美元,劳动力成为约为1万美元,总计2.8万美元的成本已经占据了3.5万美元的80%,不知道德国工程师有没有计算特斯拉运营成本,如果不包含在内,卖低配版本的Model 3会加大特斯拉的亏损风险,对此拆解报告,马斯克也表示同意。

虽然注定赔钱,但是仍旧要开始生产,因为按照特斯拉官方承诺,入门版车型已经要开始向本土地区客户进行交付,为了保证利润需要将产能提升至1万辆/周,这无疑又为特斯拉带来新一轮的产能挑战。而钢铁侠马斯克,也将再次进驻弗里蒙特工厂,督战Model 3的大规模量产。

[ ·MODEL S 75停产让路,注定Model 3不会很便宜· ]

如果说生产成本制约着低配版Model 3的生产,为了让企业存活不得不控制“便宜车”的订单量。但是从去年特斯拉发布的种种新闻来看,似乎早有意将营销重点放置在Model 3的高配车型上。

去年7月,特斯拉对外宣布Model S 75停产,作为Model S的入门级车型,该车当时的售价为72.35万元,显然,这个价格与目前Model 3高性能版在国内的定价重合。为了给当时仍未量产的Model 3留出价格空间,选择停掉在售的热门车型,足以看出特斯拉对Model 3的厚望更多的寄予在高配车型

一方面,让特斯拉的极速性能和高端配置得到最大认可;另一方面,赚回成本实现盈利。

[ ·账面上,一辆Model 3在中国至少赔6-12万· ]

至于Model 3在中国为何卖那么贵?我先给大家算一笔账,看完再请大家各自评论。

通过上面这张表格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国内推出的长续航全驱/高性能全驱版本,在美国的售价分别为5.3万美元/6.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36.7万元和44.3万元)。赶上突如其来的中美贸易摩擦,Model 3需要缴纳40%的进口车税和16%的消费税,让Model 3在华售价径直升至59.5万/71.5万。这个价格已经比特斯拉官方公布的售价高出6-12万,在不计算高额的运输、装卸、运营成本外,特斯拉Model 3在中国的利润已经大幅减少,即便产量提升成本降低,能否赚钱已是未知。

[ ·想买便宜的特斯拉,等3年· ]

当然,伴随单车成本的降低和中国Gigafactory的落地,特斯拉的国产化呼声越来越高。特斯拉中国曾表示:“通过海运来进口所花费的成本再加上进口关税,会比在当地生产汽车的成本高出55%~60%。一旦开始国产,特斯拉车型就免去了关税之忧,国内消费者也无需再为进口关税掏腰包。”

伴随上海工厂的尘埃落定,相信上海市政府也会为这位投资商争取更多的地方政策,届时计划在中国实现年产50万辆电动车的特斯拉,或将为国内消费者兑现30万买特斯拉的承诺,只不过需要等到工厂建成投产时。

[ ·总结· ]

通过计算与解析,我们发现Model 3在国内的售价并非如诸多媒体所传的“比美国贵2.5倍”,即便是3.5万美金的入门版车型,按照当前的汇率与税费政策,踏入中国后的售价也将达到40万左右,因此特斯拉的价格仍旧不会很亲民。马斯克的“低价与平价”承诺终究是败给了关税政策,而非失信。

对于执着30万开上特斯拉的用户,未来上海超级工厂建成后,没有了关税和复杂的成本束缚,或许还有机会如愿。只不过,对于新能源汽车而言,3年时间足以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再加上进口车企的大量涌入,除了特斯拉,30万也许还能开上奔驰、宝马,那时的执念是否值得,则是仁者见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