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流体的对流换热.ppt

  1. 1、本文档共8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单相流体对流传热特征数关联式 §6-1 管内强迫对流传热 一 基本概念 1 、 流动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流体进入管口后,开始形成边界层,并随流向逐渐增厚。在稳态下,管中心流速将随边界层的增厚而增加,经过一段距离,管壁两侧的边界层将在管中心汇合,厚度等于管半径,同时管断面流速分布和流动状态达到定型,这一段距离通称流动进口段。之后,流态定型,流动达到充分发展,称为流动充分发展段。 其中层流区: ReRec =2200 ; 过渡区: Re=2200-104 ; 紊流区: Re10 4 入口段的热边界层薄,表面传热系数高。 层流入口段长度: 湍流时: 3 特征速度及定性温度的确定 特征速度:计算Re数时用到的流速,一般多取截面平均流速。 定性温度:计算物性的定性温度多为截面上流体的平均温度(或进出口截面平均温度)。 二. 管内湍流换热实验关联式 实用上使用最广的是迪贝斯-贝尔特公式: 加热流体时 , 冷却流体时 。 式中: 定性温度采用流体平均温度 ,特征长度为管内径。 (2)采用齐德-泰特公式: (3)采用米海耶夫公式: 上述准则方程的应用范围可进一步扩大。 (1)非圆形截面槽道 用当量直径作为特征尺度应用到上述准则方程中去。 式中: 为槽道的流动截面积;P 为湿周长。 注:对截面上出现尖角的流动区域,采用当量直径的方法会导致较大的误差。 以上所有方程仅适用于 的气体或液体。 对 数很小的液态金属,换热规律完全不同。 推荐光滑圆管内充分发展湍流换热的准则式: 例题 、在流体的物性和流道截面的周长相同的条件下 , 圆管和椭圆管内单相流体的受迫紊流换热 , 何者换热系数大 ? 为什么 ? 答: 椭圆管的换热系数大。因为 h ∝ d-0.2 ,椭圆管的 de 圆管的d 。对于周长相同的圆和椭圆,其中椭圆的面积小于圆的面积,而 de = 4f /U ,则 de(椭圆)d (圆) 。 三. 管内层流换热关联式 续表 §6-2 外掠物体时的强迫对流传热 外部流动:换热壁面上的流动边界层与热边界层能自由发展,不会受到邻近壁面存在的限制。 1 、 流动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Re10 蠕动流 Re≤1.4×10 5层流  脱体现象  尾迹流 Re ≥ 1.4×105  层流  紊流  脱体现象  尾迹流 脱体现象: 流体的压强在管的前半部递降,而后又趋回升。与压强的变化相应,主流速度则先逐渐增加,面后又逐渐降低。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压强增大的区域内,流体需靠本身的动能来克服压强的增长才能向前流动,而靠近壁面的流体由于粘滞力的影响速度比较低,相应的动能也较小,其结果是从壁面的某一位置开始速度梯度达到 0 壁面流体停止向前流动,并随即向相反的方向流动。以致从 0 点开始壁面流体停止向前流动,并随即向相反的方向流动,该点称为绕流脱体的起点 ( 或称分离点 ) 。 2 、换热特征 边界层的成长和脱体决定了外掠圆管换热的特征。 对于气体横掠非圆形截面的柱体或管道的对流换热也可采用上式。 2. 横掠管束换热实验关联式 外掠管束在换热器中最为常见。 通常管子有叉排和顺排两种排列方式。叉排换热强、阻力损失大并难于清洗。 气体横掠20排以上管束的实验关联式为 §6-3 自然对流换热及实验关联式 1 自然对流产生的原因  自然对流:不依靠泵或风机等外力推动,由流体自身温度场的不均匀所引起的流动。一般地,不均匀温度场仅发生在靠近换热壁面的薄层之内。 例如:暖气管道的散热、不用风扇强制冷却的电器元件的散热 2 自然对流换热的分类 自然对流换热问题常常按流体所处空间的特点分成两大类: 如果流体处于相对很大的空间,边界层的发展不受限制和干扰,称为无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 若流体空间相对狭小,边界层无法自由展开,则称为有限空间的自然对流换热。 一、 无限空间自然对流换热 ㈠流动及换热特征 ( 以竖壁为例 ) 1 、 流动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设板温高于流体的温度。板附近的流体被加热因而密度降低 ( 与远处未受影响的流体相比 ) ,向上运动并在板表面形成一个很薄的边界层。如果竖板足够高,到一定位置也会从层流发展成为湍流边界层。自然对流湍流时的换热当然也明显强于层流。 具有以下流态: 层流:GrPr 10 7 ; 过渡区:GrPr =10 7 -10 10 ; 旺盛紊流: GrPr 10 10 ;   (GrPr)c 一般取 109。 2 、换热特征 在层流边

文档评论(0)

blingjingy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