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价值为零还是一万亿?你想改变世界还是山寨世界?

发布于: iPhone转发:17回复:21喜欢:26

By 京沪快线老干部

近期某“价值投资”网红大嘴一张将特斯拉价值贬低为零,而曾经痛失投资亚马逊机会的投资大佬Ron Baron号称特斯拉2030年能营收1万亿美金。对于同一家公司,认知差别如此巨大,是时候系统地分析一下智能电动汽车这个市场以及老干部对特斯拉/马斯克的看法了。

当我们分析一个市场和产品,首先要明确我们在讨论什么。“智能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包含“智能”,“电动”和“汽车”这三块重要部分。目前这个行业大致有下面三类选手在同场竞技:

1. 特斯拉:单独归一类,原因后面详述;

2. 互联网造车系:蔚来,小鹏,Lucid Motors,FF之类;

3. 传统车商系:宝马(i-系列),尼桑(Leaf),雪佛兰(Bolt),比亚迪(宋),上汽(荣威MarvelX)等,以及丰田Prius之类的混电产品。

下面从:“汽车”,“电动车”,“智能车”这三个层面一一分析:

1. 汽车:

作为一辆乘用车,智能电动汽车首先得是一辆优秀的汽车。“安全”,“加速与操纵”,“舒适度”及“销售与服务”是相对重要的衡量标准。

从造车角度来看,传统厂商有相对成熟的生产经验,而互联网厂商缺乏积累,稳定性堪忧,特斯拉经过10年磨练已经和传统厂商各有千秋(安全性/加速性能已经超越,操纵/舒适度因人而异,内饰细节之类还需提高)。

从“销售模式”看,特斯拉没有任何广告投入,并且完全采用直销模式(实际上是接到订单再生产),而传统厂商有着庞大的经销商体系和库存,做大量品牌广告。购买体验方面特斯拉简单而考虑个性化(类似苹果),而买传统厂商的车就是和4S店销售经理飙戏的过程。互联网厂商目前都在学习特斯拉的“苹果式”销售模式。对于寻求个性化的新一代用户,工业时代的批量生产,渠道为王已是过去,直面客户,口碑取胜才是王道。

从“服务模式”看,特斯拉的服务中心完全是成本中心,不背任何销售指标,一切以客户满意为准;传统厂商的4S店主要靠售后服务赚钱,想必所有车主都明白这意味着什么,也一定有和4S店不得不说的血泪故事。互联网厂商的服务理念更夸张,噱头已经做到用油板车拉着充电车(宝)跟着车主“服务”的地步。

结论:从造车的层面特斯拉已经成为一家完全可以媲美传统车商奢侈品牌(宝马3系5系等)的汽车制造商(从Q3的市场数据也可以看出Model3/S/X全面碾压ABB),且已经领导了未来汽车的“销售和服务”模式。无论是传统厂商还是互联网厂商,哪怕在“汽车”这个层面,都有很多功课要补。

2. 电动车:

说到电动车,很多人首先想到了“环境保护”/“新能源”,并陷入了电动车是否比汽油车更环保这种争论中。实际上无论是政府的补贴和导向,还是实际环保数据,可以说电动车是发展方向,但前提是消费者不能亏,无论是价格还是使用便利方面。

电动车最关键的三点是“电池续航”,“充电便利性”以及“电机驱动和控制”。无论是互联网厂商,传统厂商,还是特斯拉,在最后一点上不会有太大差异(虽然特斯拉目前在这个方面走得最快,但很难形成真正长期的技术壁垒)。

充电网络方面,特斯拉已经搭建了独家网络,这个网络的优势不只是数量,更重要是用户服务体验。由于特斯拉完全掌握这个网络,对充电桩的维护,升级以及管理将远远好于第三方的响应。想像一下在高速上下来心急火燎充电,发现第三方的充电桩不能用,或者数据错误的体验,而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厂商,都无法像特斯拉那样快速敏捷地解决这样的问题。特斯拉还可以通过太阳能屋顶等方式优化充电网络的成本,这个网络本身就是结合新能源和IoT的一个智能平台,最大化降低用户使用成本,提高电能使用效率。

电池管理方面,尤其是大规模批量生产所需电池这一方面,特斯拉的Gigafactory具备至少3年的先发优势。想像一下传统厂商要建造这样一个工程内部的审批决策,还需要找到合适的战略伙伴,再需要像特斯拉一样大规模调优生产效率(Model 3生产瓶颈主要是电池),目前还没有看到任何一家有这样的动静,更不用说建成投产。有人说传统厂商储备了其它技术,效率秒杀特斯拉的电池技术,此类文章很多就不详细说了,实验室技术到大批量投产并且保证乘用安全,没有10年是不可能的。互联网厂商也没有这样的布局和资源,还处于半手工半自动作坊阶段。近期不断有用户爆料互联网厂商的电动车漏电,实际续航能力差,这还是在小规模打样阶段。表明无论是BMS电池管理,还是大批量电池生产,特斯拉的跟随者们还长路漫漫。

结论:目前只有特斯拉能够大批量生产具备优秀续航能力且安全的电动车。传统厂商如果不快速反应,将在批量生产和电池技术储备方面离特斯拉越来越远。互联网厂商需要先解决稳定性问题,一辆放几个晚上就没电的电动车是没法做可靠交通工具的。

3. 智能汽车:

谈到智能汽车,想起来几年前乐视汽车的某负责人放出狂言,“智能汽车不就是在汽车上加块屏么,不比造手机难多少”。到今天业内业外很多人还抱着这个观点。在这一点上,特斯拉已经隐姓埋名深耕10年,而整个行业,还处在原始积累阶段,下面重点讲一下这个层面的竞争。

3.1 全车软件控制及OTA:这一点无论是互联网厂商还是传统厂商,都认为自己已经做到,或者觉得很容易做到。实际上要实现像特斯拉目前达到的水平,竞争对手需要经历三大挑战:

1. 功能匹配:本质上这是一个软件控制硬件的操作系统,iOS 11和塞班1.0的区别我想大家都懂。无论互联网厂商还是传统车商,需要一个非常优秀的底层操作系统研发团队日以继夜追赶特斯拉,如果考虑到特斯拉总部在硅谷,全球最顶尖的软件高手所在的地方,而传统厂商们很多软件还是依靠外包厂商,而互联网厂商又缺乏硬件经验,这个鸿沟在一段时间内会越来越大。

2. 大规模部署与升级:特斯拉已经在卖出的20多万辆上面通过OTA了10年,马上要升级到V9版本,这中间积累的经验,安全方面的防范,以及不同地区的差异解决,使特斯拉成为唯一能够大规模在线升级的厂商。

3. 全车整合:由于特斯拉是所谓vertical integration,意味着像苹果一样,特斯拉的软硬件结合是最好的,其它厂商需要解决供应链,统一各部件接口等问题,长路漫漫。

综合这三点,任何特斯拉竞争对手,没有3年的猛追,很难达到特斯拉在OTA方面的高度(特斯拉在这三年里面也会进步!)

3.2 自动驾驶:大部分人看到这里,要么觉得自动驾驶不可能实现,要么开始L1到L5掉书袋了。实际上机器辅助人类出行是个很古老的话题,并不新鲜。我个人也是某天开车时突然醒悟明白这是不可逆的大势。我每天开车出车库的时候,需要做一个90度的转弯,通常这种情况要么墙角有个镜子,要么打闪灯或者鸣笛,因为我们目前的驾驶完全是靠肉眼和耳朵。如果车上装雷达,甚至是如果90度角墙背后的车和我的车是互相联网的,那么不需要肉眼也能“看到”对方了。这就是智能汽车,和手机一样,通过各种硬件和软件,加强了人的感知,更智能地处理驾驶中的合作情况。

特斯拉的自动驾驶已经经历过三代大的迭代,而且马斯克根据第一性原理,选择了视觉而非激光路线。简单来说,人类开车主要靠视觉,辅以听觉,如果机器学习能够“学会”开车过程中的识别能力,那么机器还是人驾驶就不是问题了。

特斯拉是业内唯一使用三路摄像头(主视野,宽视野,窄视野)做人工智能图像识别学习及计算,辅以雷达/超声波的方式,实际上是从硬件上模拟并超越人的视觉和听觉(视野范围达250米,视野角度达到360度;前置雷达能穿越雨雾,灰尘)。处理芯片从MobileEye(EyeQ3)进化到英伟达(Drive PX 2)到现在的自主定制ASIC芯片,且已经积累超过20亿公里实时驾驶数据。ASIC专用芯片比起GPU通用芯片来说投入巨大,周期较长(特斯拉都用了2-3年),但一旦投入量产规模铺开,单片芯片成本将大幅降低且算力理论上可以无限扩张。考虑到视觉识别对于算力的要求(特斯拉ASIC芯片算力据说比英伟达GPU有指数级提升)和对数据的要求(需要大量实际数据来训练和学习),特斯拉在新版AutoPilot硬件推出之际,将会真正称王,优势将是指数级。

反观竞争对手,互联网厂商还在玩MobileEye的单路视觉识别,积累里程可以忽略不计,传统厂商好不到哪里,也没有数据可以训练。

行业里还有两类做自动驾驶的厂商:谷歌Waymo虽然积累了不少实验里程,选择的却是不切实际无法快速低价量产,且有先天缺陷的激光LIDAR方案。还有厂商做独立于汽车厂商的自动驾驶平台,想象一下拼凑了一堆硬件堆出来的电动汽车,上面再叠加一个没有里程积累的实验室阿波罗平台,这样的自动驾驶系统谁的手敢离开方向盘?

结论:在智能汽车角度,特斯拉已遥遥领先,考虑到几十万辆车天天在各种路况,各种天气下积累数据,而Model 3的产量将指数型增加,导致此数据量也会指数级增加,将使得特斯拉背后的智能大脑学习能力飞跃,成为像Google Alpha Go这样能够在短时间内超量学习打败人类甚至自己前任的平台。

综上所述,特斯拉已经基本完成布局,竞争对手要么在沉睡,要么还太弱小。无论股票是多是空,这是一个不亚于iPhone的革命性产品,且特斯拉可以通过开放Gigafactory,超级充电网络,甚至智能大脑,来建立更强大的生态。很多人把特斯拉比作苹果,很多方面确实很像,但智能电动汽车行业至今还未出现“安卓”平台。没有安卓,特斯拉更像是亚马逊,在电商领域一骑绝尘,形成绝对垄断。

特斯拉截止今日市值不过区区500亿美金。如果Waymo已经估值1800亿美金,如前面的分析,特斯拉合理估值应该已经在2500亿以上。亚马逊用了21年完成万亿市值,相比贝索斯,马斯克胸怀更广(就像贝索斯的Blue Origin飞不出地球,而马斯克的SpaceX是飞向宇宙一样),理应在下面10年完成万亿市值,我们拭目以待!

————

此文系“京沪快线老干部”本人在雪球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

全部讨论

2018-10-24 05:29

在这多头扬眉吐气的日子里,必须再来点赞一次!

$特斯拉(TSLA)$

前文重发,纪念几大空头转多,特斯拉行情起飞之夜。

2018-10-04 00:40

目前市值最大的公司丰田,大概2000亿美金市值,如果特斯拉要达到万亿美金市值,那美国得印20倍的钱出来进行通货膨胀才行,这难度很大啊。

2021-01-09 11:19

特斯拉市值超过8000亿之际,重新翻出当年500亿市值时的文章,结论没有什么改变,两三年过去了,仍然没有真正的竞争对手。可能不久以后就是万亿美金市值的公司了。$特斯拉(TSLA)$

2018-10-04 00:14

M

2021-01-09 11:54

三年前就有这样的认知,太牛了,学习了。

2020-11-20 05:24

高手!

2019-03-12 00:30

很精彩

2018-10-14 22:06

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