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食品线下推广

食品线下推广

食品线下推广

食品线下推广范文第1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熟食行业;“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25.024

如今,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相对成熟,许多实体行业都借助“互联网+”的营销模式,开始了线上宣传、销售的模式。食品行业也成为电商发展的新领域,目前,食品电商市场在这起步的五年市场占比提高了约22倍,但由于食品电商受到消费者喜好、物流和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初级阶段,熟食品更是因为保质期的原因难以形成成熟的市场。所以,我们想通过研究保质问题突出的荣昌卤鹅为例,根据荣昌卤鹅营销的问题来探究熟食品电子商务的发展。

1荣昌卤鹅营销中存在的问题

1.1养殖加工环节存在的问题

荣昌鹅在养殖方面以生态散养为主,目前荣昌卤鹅生产养殖规模较小,防病防疫水平低,且养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使得产量有限,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荣昌鹅目前每年出产量约200万只,而市场需求量为400万只。在加工方面,荣昌生鹅进入加工厂后进行流水线屠宰,全自动化水平较低。在加工厂里人与机器相结合的屠宰链更存在一定安全问题,人工操作失误很容易引发机械故障,屠宰的机器相对锋利,很容易使工人受伤,传统的脱毛技术对人体也有危害,且卫生程度偏低,耗费人工资源量大,后期分类困难等问题。

1.2销售运输环节存在的问题

在销售方面,荣昌卤鹅目前主要以门店经营为主,大部分产品局限于本地区销售,无法满足大批量购买,且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同时,存在宣传力度较弱,知名度不高,市场范围狭小,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在运输方面,荣昌鹅以公路运输为主,对鹅鲜度、味道造成一定影响,且送货成本较高,运输时间较长,长途运输以真空包装为主。食品配送方面对于传统熟食、新鲜快食品而言,如何保证传统特色口味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如果销售偏远地区,真空制品不仅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味道而且当快递行业送到消费者手时经过长时间真空运输口味有所改变,严重影响顾客体验。

2熟食行业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情况

电子商务是依靠电子设备和网络技术进行的商业运行模式,使整个商务过程实现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方式。目前电子商务的种类有很多,都是根据市场参与对象的不同来划分的,目前食品行业的发展主要是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即电子商务中的O2O模式。

2.1电子商务中的O2O模式

从2013年起,O2O模式开始成为重要的电子商务模式,O2O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其特点在于有线上线下两个部分,从顾客的服务和体验这个以人为本的角度出发,将线上和线下的优势完美结合,利用线上互联网海量的信息资源和用户资源的优势,扩大推广效果和销售途径,降低线下营销模式的营业外成本,打通线上线下的信息链和服务链。且其服务终端在顾客方,利于调节服务和体验的关系,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一般体现在企业以网上商城和线下实体店相结合的形势来运营。

2.2熟食品行业O2O电子商务模式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首先,便捷时尚的消费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人群,为客户提供多元选择和优质服务。其次,传统熟食产业与电子商务结合能够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形成高效的生产运输销售链。同时,通过电商方式进行熟食销售可以扩大销售渠道,增加销售份额,减少因店铺布局造成的资金费用,在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将更多的利润空间转让给客户,形成了与线下相比的价格优势。并且如今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完全可以保证产品的品质,解决出品率低的问题。周黑鸭率先进行O2O电商模式经营试水,它充分发挥其线下优势,形成线上线下互动的格局。顾客可以使用互联网购买其商品,同时也通过互联网大力进行品牌文化推广,大大提升了企业自身价值。由此可见传统熟食与电子商务的结合在不断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的熟食行业进军电子商务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扩大了品牌的影响力。目前,通过O2O电商模式进行熟食品销售的技术和市场发展迅速,熟食品安全问题也有较好的解决方法,逐步建立起了现代化的生产销售链。

3荣昌卤鹅与电子商务O2O模式的结合

3.1荣昌卤鹅销售中引入电子商务O2O模式的必要性

目前荣昌卤鹅基本为实体销售商,如果通过电子商务技术对荣昌卤鹅产业链进行优化,不仅能解决荣昌卤鹅生产加工中的众多问题,还可以提高产量和质量。通过互联网信息化的优势,可以调查消费者喜好,推出适销对路的新品的同时可以跟踪客户进行消费习惯调查分析,使后期客服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确定宣传方向,收集推广站点,定期信息,做到宣传销售互动互利。并且,荣昌卤鹅作为熟食品,整个产业链的保质问题相当关键,利用电子商务技术建立独立信息处理中心,使得物流数字化、电子化和网络化,每项货物的运输信息能够通过信息处理中心实时监控查询。对于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而言,O2O模式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低门槛进入全球电子化市场的机会。像荣昌卤鹅这样的区域性食品能够得到更广阔的客户群体,并且在线支付手段目前成熟便捷,还可以追踪每一笔交易,有利于商家合理规划经营并进行后期服务。

3.2熟食引入电子商务O2O模式存在的问题

3.2.1线上和线下同款矛盾的问题

以荣昌卤鹅为例,其加工以卤味为主要口味,卤鹅门店的售卖类型多种多样,但目前仅有的线上销售主要以卖真空产品为主,这种真空包装不仅影响卤鹅的肉质,而且在受热条件下保存时间并不久,所以必须对包装工艺进行改进,使得线上线下销售产品相同,并保障味道的纯正。在进入电商领域后,如果线上价格和线下有差异,那么消费者会有价格消费倾向,这样很难达到扩增销售渠道的目的。

3.2.2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面向的客户群体重叠

目前很多实体经营商发展十分迅速,认为线下渠道充足的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荣昌卤鹅作为区域畅销食品,也担心进入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和风险,在“互联网+”时代下经济进入新常态,越来越多的企业在进入电商领域后出现线上与线下销售相互影响,存在线上渠道与现在渠道面向客户群体堆叠。具体表现原来作为线下门店卤鹅购买的主要群体,逐渐倾向于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采购。这不仅对线下门店的销售量造成一定影响,而且也增加的企业的门店销售成本,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网络渠道作为新兴的渠道形式对传统渠道的挤压肯定存在。

3.2.3山寨问题

传统熟食行业进入电商平台后可能出现山寨问题,从而抢占消费者市场对公司形象造成一定损害。例如在各类销售网站内可能出现借助荣昌卤鹅著名度,以相似商标或包装的店面进行售卖,极易出现食品安全问题,不利于企业形象的建立。

3.2.4物流问题

目前我国物流企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物流水平不够专业,不仅影响了物流行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与电子商务相结合的推广应用。目前荣昌卤鹅配送以公路运输和快递公司配送为主,长时间的高温闷热环境加速卤鹅变质,这一现状也阻碍了荣昌卤鹅扩大消费市场。传统熟食品保质期都较短,如何在运输中保障新鲜,不仅需要保鲜技术,对物流也需要合理改进。

3.3对策

3.3.1线上和线下同款矛盾的问题

在一方面,对熟食行业包装工艺进行改进,使得线上线下销售产品相同,并保障味道的纯正。另一方面线上线下定制相同的价格,有利于实现统一零售,保障线上线下收益的平衡,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对服务和体验的质量,推动荣昌卤鹅线上线下无缝衔接。

3.3.2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面向的客户群体重叠

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的客户群体重叠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荣昌卤鹅的销售成本。因此构建合理地平台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使得线上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消费指南、在线服务和分享平台,而线下商户则专注于提供销售服务,形成线上线下双零售渠道结合的形式解决客户群堆叠的问题,合理进行分配,给客户带来优质服务。

3.3.3山寨问题

为减少网站上出现的山寨产品,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可以建立官方网站并附加销售平台网址链接,为消费者提供清晰标示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在食品包装袋上印制统一专用logo,加强客户辨识程度,加强企业标准化管理程度。

3.3.4物流问题

主队配送熟食制品而言,物流行业需要提高运输的方式,加快物流速度,提升物流的信息化,简化方便的查询更加准确的物流信息,使食品能够安全快速的送到客户手中,为熟食品电子商务化建立基础。

4建立新的熟食品电子商务模式

针对传统的熟食行业营销模式和熟食行业的鲜明特点,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以电子商务O2O为中心的营销模式,形成一个“互联网+熟食品”的产业链。

目前,针对荣昌卤鹅现状我们认为需要在产品的宣传、运输到销售方面采取以下措施。

在宣传上荣昌卤鹅极度欠缺,介绍推广标语广告少,在全国范围内知名度较低。从而可以借助电子商务信息传递快、覆盖面广的优势,针对线上线下不同客户群进行相应的宣传推广,可以通过线下和线上互动广告的手段进行宣传,在网页、贴吧、微博、应用软件等站点植入广告,同时利用实体店宣传,提供更加丰富的商家信息和服务信息,推出更好的后期服务和推送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不仅扩增销售渠道和销售量,还可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信誉度。

在运输上,荣昌卤鹅设置门店范围狭窄,以传统运输方式加真空包装卤鹅为主,依赖于快递配送行业。较远地区配送难度高,卤鹅腐坏率高。与物流行业建立信息合作,根据消费者位置由信息中心合理布局门店,通过建立中央冷链式产业链,保障食品质量,还可

以像“周黑鸭”学习研发制作非真空包装的饭盒包装的“气调”产品,使得口味和线下的散装一样,并且增长了食品保质期,让食品从生产出库到所有的门店构成一个冷链闭环,最大限度保证新鲜,提高运输管理效率。并且与第三方物流建立合作,针对紧急备货可以通过自身物流进行派送,满足市场动态需要。针对熟食行业的特点进行极速发货并包裹里附干冰,做到当日发货,保证新鲜度。

在销售上荣昌卤鹅依赖大量人力资源进行库存、配送、销售、运输等信息资源的管理清点,抬高大量成本,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引入EPR管理系统,即引入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了客户、项目、库存和采购供应等管理工作,借助计算机的能力及系统对客户订单、库存物资、产品构成的管理,实现依据客户订单,按照产品需要展开并计算物料需求计划,实现减少、优化库存,在企业中形成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闭环管理系统,使企业的资源全面整合、受控,实时动态反馈、协调,以销定产。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高效率、零库存的销售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了成本,将线下实体店都打造成为体验店,在所有实体网点都能实现线上交易、线下提货。并同消费市场不同消费商品的商家进行合作,达到互利共赢,利用中央工厂模式促进资源整合,进行均衡的资源调配,降低产品成本。

不难发现,传统的熟食品实现电子商务化还需要做很多工作,在生产上严格把控加工工艺,通过加入天然香料、引进国外杀菌技术等方式,研究新型包装气味饭盒;在研发上寻找延长产品保质期的突破口,最大程度保留独有风味;在宣传上突破传统宣传方式利用互联网优势进行更为有效的宣传;在运输上建立独有运输链,保障食品质量;在销售上引入先进管理系统进行电子化管理,合理布局和调整线上线下的运营模式,为奇特创造更多的经济利润。当然,技术上的进步只是扩大消费市场的基础,只有建立并合理利用一个成熟的“互联网+熟食品”的产业链,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熟食品行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速途研究院.2015年食品行业电商发展趋势及前景报告[EB/OL].中商情报网,2015831.

[2]朱玉宜.规模养殖场新型防疫模式的建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Z1):9091.

[3]李广乾.互联网+:背景、内涵、架构与政策思考[EB/OL].http:///link?url=sJgDO7Httrlmnv02QQDVm j4uIJlYt,20160701.

[4]毛欢,深海里林,王友莹,范敏,魏东莹,尤云.对周黑鸭网络营销冷思考[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3,10(12).

[5]智库百科.O2O营销模式[EB/OL].http:///wiki/O2O营销模式,2016716.

食品线下推广范文第2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年)的通知》(**府发〔2009〕26号)和《关于确保粮食安全的决定》(**府发〔**〕32号)文件精神,现就加强我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建设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目标任务

根据省规划纲要要求,至**年,全市新增粮食生产能力4.85亿斤,其中:玉米2.8亿斤、水稻0.94亿斤、马铃薯0.78亿斤、小麦0.33亿斤(各区、县能力建设任务见附表)。

二、切实抓好产能布局

各区、县要按照省、市的总体要求,根据粮食生产区域优势、生产技术条件和增产潜力等因素,切实抓好规划布局,以国道318线、205线、**、**、**等公路沿线乡镇为重点,抓好示范点片的落实,辐射带动产能建设的平衡发展。

三、强化产能支撑

各区、县要围绕省下达目标的任务,以市场为导向,着力优化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依靠科技,主攻单产,引导粮食加工企业推进粮深加工,整合农业项目投资,切实加强能力支撑建设。

(一)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积极探索水利现代化灌区建设路子,加快扩大灌溉面积,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和灌溉效益。

(二)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标准农田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造项目、“金土地工程”土地整理项目、以工代赈、退耕还林基本口粮田建设、商品粮基地建设等,大力改造中低产田土、建设标准农田,建立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质量,逐步建立耕地地力监测体系。至**年,全市新增高产稳产农田40万亩,耕地质量提高0.5~1个等级,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50公斤。

(三)实施良种良法入户到田工程。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推广力度,深入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分作物统一打造成片连线的粮食作物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实现科技人员直接到户、技术要领直接到人、良种良法直接到田,促进粮食单产提高、品质提升和转化增值。建立健全粮食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确保生产用种安全。推进主要粮食生产机械化,鼓励农机专合组织发展。至**年,全市良种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实现良种全面更新换代1次,技术到位率达到90%以上,促进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

(四)切实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控。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体系,提升粮食作物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水平和防控能力,通过努力,将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下。

(五)加强农业科技推广保障能力建设。健全区(县)、乡(镇)两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素质,提高农技推广服务能力。建设乡(镇)标准化公益性农业服务站,为其履行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大公益性职能配备仪器设备、完善业务用房、建设试验示范基地。

(六)加强粮食储备及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粮食储备体系,增加粮食仓储和“四散”流通能力,加快构建集仓储服务、综合运输、应急加工、批发配送、信息交易等功能于一体的区域性粮食物流中心,加快粮食物流骨干通道、关键节点、中心粮库和应急网点建设,完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实施农户科学储粮专项。

食品线下推广范文第3篇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委十届八次会议以及市、县关于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工作,做到两手抓、两不误,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备春耕工作,为实现全年的粮食生产工作目标打下坚实基础,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及目标

1.总体思路。全面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牢牢把握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牢固树立抓好备春耕生产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敢于作为,科学作为,坚持疫情防控与备春耕工作两不误,早动员早安排早落实,强化惠农政策落实、绿色技术推广、资金物质筹备、新职农民培训、农资市场监管,在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当前备耕生产各项工作,为完成全年粮食生产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工作目标。一是稳定粮食种植面积。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稳定在47万亩左右。二是粮食产量稳中有升。正常年景,实现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上年水平(3.55亿斤),力争超过上年。

二、主要任务

1.全力稳定粮食生产。认真贯彻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克服东部山区耕地质量不优,多发低温冷害,多种经济作物占比较大的不利因素,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努力确保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科学引导农民确定种植方向,落实种植计划,确保粮食面积不减少,产能不下降。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在稳定玉米、水稻主粮作物面积,大力发展鲜食玉米生产,扩大鲜食玉米多品种订单种植面积;重点提升水稻品质,加强食味性好、产量高的优质稻谷品种推广;因地制宜发展优质大豆生产,努力提升大豆产能,保障优质食用大豆供给。

2.落实备春耕生产资金。组织农民抓紧筹集备耕资金,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变现,提高农民自我筹集资金能力。积极推动粮食收购销售,配合相关部门组织农民适时售粮变现。积极协调推动银信部门加快放贷,及时纾解备耕资金的放贷工作,农民随贷随放,解决备春耕资金缺口,全力满足备耕生产需要。鼓励农民积极投资农业保险,做到应保尽保,努力实现助增产、稳收入、保民安。

3.抓好备春耕物资准备。做好市场调查,了解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生产企业,经营门店的生产情况,及时掌握农资品种、数量等货源信息,指导做好余缺调剂,确保农资供应充足。加强农资供需情况监测调度和调剂调运,鼓励农资企业和经销商开展“点对点”生产、配送,确保农民有农资可用。及时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市场信息,帮农民分析农资价格走势,引导农民适时备足各类春耕生产物资,确保春耕前农资全部入户。

4.搞好农机作业准备。充分发挥农机在春耕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动员有关生产主体和企业,做好人员培训、机具准备和检修、维修配件供应等,确保农机具和机手以良好的状态投入生产。指导农民适时落实保护性耕作任务,做到面积落实到户,技术指导到人。合理调剂调配作业机具,开展跨区作业服务,对疫情防控用工紧张地区,要组织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及社会化专业化服务组织开展代耕代种代管服务。

5.开展技术指导服务。及时组织专家制定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利用好广播电视、网络微信等手段,开展在线培训、在线指导、在线答疑。关键农时和农民急需之时,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组织农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实地指导。

6.落实重大技术推广。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持续开展化肥、农药减量行动,推动化肥、农药利用率达到40%以上,大力推广机械化耕、种、收全程作业,做到“一控两减三基本”的绿色、有机、高效的保护性生态农业。重点抓好保护性耕作、测土配方施肥、生物防螟和飞防作业统防统治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示范推广,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

7.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各相关单位不等不靠、主动作为,严格落实农资监管责任,开展春季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合理方式和有效措施,积极向农资生产经营业户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引导企业守法经营。狠抓审批、生产、流通和使用关键环节,加强重点企业、重点市场、重点产品监管,严厉打击生产经营假劣农资等违法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秩序,保障农资供应和质量安全,维护农民利益。要针对当前网上直销、电话订购等营销数量可能增多的特殊形势,研究加强农资监管的有效途径,杜绝发生坑农害农事件。

8.狠抓防灾减灾措施落实。加强监测预警,密切关注春季重大天气变化,及早预警信息。组织专家制定有效应对灾害的防范措施,推进科学防灾,重点防“倒春寒”,做好抗涝防旱准备。

9.及时做好农情调度。各相关科室要高度重视农情调度工作,落实专门人员,健全工作网络,畅通信息渠道,借助电话、网络等通讯方式,把握时间节点,按照时限要求,及时统计上报资金物资筹集储备、农资市场价格、下摆入户进度、粮食销售变现等备春耕进展情况,做好情况分析,提出意见建议,要及时解决备春耕中发现的问题,重大问题要立即通报,为各级政府及时掌握备春耕形势、分析研判存在问题、科学制定应对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三、工作措施

1.强化组织推动。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经开区农业技术服务站、农业农村局直属事业单位要立足部门职能,切实担负起抓好备春耕生产的主体责任,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明确粮食作物稳产、丰产的目标,消除麻痹懈怠思想和畏难情绪,加强调查研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农业生产形势及发展趋势,提前谋划应对措施,做到早安排早落实,确保全年粮食丰收。

2.强化指导服务。各乡镇综合服务中心、经开区农业技术服务站要组织技术人员,在关键农时季节,深入生产第一线,进村入户,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科学选购农资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微信、“12316”、“12582”专家热线及智农通APP等手段,组织开展在线指导、在线答疑,要加强对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训,示范带动小农户提高生产技术水平。要快速应对气象灾害的发生,第一时间到现场研判,指导农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春耕春种适时科学开展。

3.强化政策支撑。利用好国家、省对粮食作物生产者补贴政策,加大宣传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耕地保护、主推优良品种和采用新技术推广、加大品牌营销及市场化收购等方面,促进粮食作物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食品线下推广范文第4篇

“6・18”增强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意识

在“6・18”的推动下,学校科技人员成果转化意识不断增强,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常抓不懈。主要表现在:

(1)与各市、县(市、区)已签订了40多个合作共建协议;在校外设立6个长期的“三结合”基地和4个科技开发综合示范区,使长期科技推广协作关系的挂钩点达120多个,并加强与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产业带的联系;建立起全省性的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及转化协作网络体系。

(2)引导科技人员主动面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全校长期在农村开展科技服务的教师和科技人员达270多人,涵盖全省63个县(市)。

(3)学校每年争取落实100万元农业推广专用资金(其中70万元为省长基金),用于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了方便校内外科技人员及企业了解学校科技工作的最新消息,校科研处除了充分利用省“6・18”信息平台、校园网信息平台外,还租用虚拟主机,建成了福建农林大学科研信息网站,建起了福建农林大学不落幕的科技成果推介平台。

在加强推广网络建设的同时,学校还不断创新调研、推广、转化模式:

(1)组织科技人员走出去,积极面向社会、面向企业推介最新科技工作者成果。如今年我们围绕“6・18”成果转化这一主题,先后组织了龙岩市、三明市、福州市4场新技术、新成果推介专场,有86个项目实现对接并签订合同或合作意向书,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推介效果。5月份还将继续在漳州市、莆田市举办专场推介会。

(2)在全省不同地区建立了长期调研基地。如分别在邵武、上杭、石狮等地建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研基地”,形成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网络和科技成果转化的示范实践基地。

(3)结合大学的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派出专家、教授亲临基地指导,传授知识,开展科技推广示范,加速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如在屏南基地改进生产技术,并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等,重点推广高山反季节蔬菜栽培系列技术,结果培植出了一个主导产业――高山反季节蔬菜产业,全乡反季节蔬菜从6亩发展到5000多亩,每亩蔬菜农民净收益可达1000多元。

(4)通过选派科技副县长、科技服务团、挂职干部,架起学校与地方科技经济结合的桥梁,为科技推广与实施牵线搭桥。这锻炼了科技干部队伍,加强了对县域经济、社会的了解,不仅对学校科技成果的对接、转化有利,对其所在地的科技、经济发展也十分有利。

(5)每年通过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科技干部,直接为生产实践服务。这可以在实践中了解“三农”的实际需要,为福建农林大学科技开发和科技推广提供组织保障。如福建农林大学与南平市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先后多批派遣“科技特派员”、“驻村干部”前往南平市九县(市、区)的乡镇、村驻点,开辟了农林院校和“三农”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科技成果推广的新渠道。他们把成果转化、传授知识与提高农民的科技综合素质结合,在帮助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上发挥了科技示范作用。

“6・18”展示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发能力

“6・18”成果交易会在政府的推动下,已在广大企业中产生了较大影响,调动企业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来学校寻找新技术、新成果的企业大量增加。为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学校必须不断推出新技术、新成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6・18”也就成为考验学校科技综合开发实力的试金石。学校党政领导都十分重视“6・18”成果交易会,把它当作展示学校科技研发实力的平台。仅“十五”以来,全校新上科研项目1300多项,其中仅农业“863”项目就有10个,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化专项3个,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个,国家农业国际先进农业技术引进与推广专项5个;近百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其中仅2004年,全校投入的科技计划经费已达5700多万元,其中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达到4个(包括国家发改委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和省科技厅重大专项),有50多个新的技术成果通过鉴定,有申请专利及植物新品种保护共达30多项,有10个农作物新品种通过审定或认定。其中国家审定或认定的有6个,有26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达到建校以来的最高水平。

由于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工作,加上校科研处的精心管理,为“6・18”交易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成果。2003~2004年的对接项目数及获得资助的项目数均居所有参会单位的前列,充分展示了学校科技研究与科技综合开发的能力。

“6・18”促进了成果的组装、熟化与产业化

满足于、成果鉴定、获奖、评职称,这是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通病,在高校严重存在。因此以往高校成果是多而小,大部分未经中试或不够成熟、不配套,给推广、转化造成了不少的困难。对已有成果进行组装熟化,更成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环节。尽管福建农林大学每年都有一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但我们仍然不放松,紧紧地以“6・18”为契机,抓项目、抓成果,还紧紧抓好成果的梳理、熟化、组装和配套,鼓励广大教师和科技人员把研究工作向产业化方向延伸,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并成功地对接和实施。如福建农林大学甘蔗综合研究所通过执行国家948项目,引进了240份品种资源及先进的技术,不但极大地充实了我国甘蔗种质资源基因库,而且还选育了“福引83-13”等6个良种,累计推广面积达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4.6亿元,目前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60%是采用福建农林大学选育的新品种,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十分显著。2004年通过“6・18”平台与福建春秋实业公司对接,虽然没有获得“6・18”资助,但通过对接组装,把7个新品种及其系列新技术、新成果组装在一起,申报了国家发改委重大产业化计划,获国家无偿资助1200万元。

“6・18”加速了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扩散与推广

福建农林大学在长期的科技研发过程中,通过独立研发和引进消化吸收,选育出了水稻、甘薯、甘蔗、红麻、黄麻、花生等农作物,及蔬菜、果树、林木、白番鸭等一系列动植物新品种,同时还研发一大批适宜福建地方特色的种养技术,系列农产品、林产品深加工技术以及其它适合在农村推广的实用技术。自“6・18”平台建立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成果的对接转化,并产生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福建农林大学培育的金山系列甘薯新品种在全省推广面积超过1000万亩,成为本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主栽品种,亩产达3000公斤以上,增收产值效益在5亿元以上。由于福建农林大学首创的菌草技术不但在省内、国内获得推广,同时也走向世界,在取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同时,也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6・18”推动食品工业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食品工业虽有巨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比,福建省的食品结构仍有明显的不足:一是精加工食品少;二是方便食品少;三是保健食品少;四是名牌食品少。在美国、日本,农业产值与食品工业产值之比分别达到1:3.7和1:2.8,而我国的比值大约是2:1,这意味着以农副产品为加工原料的食品工业的市场有近十倍的成长空间,如果再加上对传统特色名牌产品开发,食品工业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福建省食品工业资源丰富,且有许多著名的特色农产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并产生效益,对闽西北工业和农业的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以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繁荣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福建农林大学对接的项目中,有关农产品深加工及食品的项目居多,涉及粮、油、茶、果、蔬菜(食用菌)和动物产品、水产品、林副产品等,不但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也带动了种植业及养殖业的发展,对农业种养业结构调整、带动农民致富和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很好的促进作用。

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对接项目之一,福州茶口粉干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即食南瓜米粉生产线的建立”,获得立项及资助后,于2003年底建立了年产500吨南瓜米粉生产线并成功投产。由于产品淀粉含量为34.5%,符合糖尿病患者主食要求,一投放市场,便受到多数糖尿病患者及家属的欢迎。产品开发与市场应用的成功,引来了国内外各企业的大力关注。澳大利亚飞马财务集团公司获悉该产品信息后,立即派公司高层人员赴闽清茶口粉干实地考察。经过一年半的悉心探索、研究,澳大利亚飞马公司决定投入风险资金400万美金,建设年产5000吨即食型南瓜米粉生产线,以适应国内外的市场需求,项目年消耗特种大米约5000吨,南瓜5000吨。同时,沃尔玛公司已表示将在全球连锁店销售该产品。

由福建农林大学2003年与福州大世界橄榄有限公司对接的“年产2.0万吨青梅汁及年产500吨高透光率青梅浓缩汁生产线”的建立项目,在2004年5月已成功建立了年产2.0万吨PET瓶装高透光率青梅汁生产线,并将产品投放市场。产品质量稳定,风味独特,口感良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实现部分出口。为更好地实行青梅汁生产线的配套加工,公司已建立了标准化生产基地3000亩,示范推广面积15000亩。形成青梅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格局,项目产业化前景良好。每年可消耗青梅约6500吨,实现产值4000万元,利税2000万元,加工增值达7倍,当地农民增收500万元,社会经济效益显著。

“6・18”拓展了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渠道

食品线下推广范文第5篇

一、食谱类社区平台简介

WEB2.0时代开启了人们与社交模式融合的思维方式。如果只是单纯的菜谱信息搜索功能,起初的门户网站进行资源整合就可以做到,新型的食谱类社区平台更多的是提供交互式的平台,形成UGC模式。菜谱由用户自己上传,平台提供给用户分享、交流美食体验心得和结识朋友的机会。伴随着移动端在搜索量和购物规模上对PC端的超越,2011年豆果美食、下厨房、好豆菜谱等多家美食互动社区平台的移动端APP几乎同时上线,如果说当时的移动端还只是崭露头角,那么此时的移动端绝对成为兵家必争之地。WEB2.0时代的开启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给食谱类社区平台带来了竞争和机会。

二、豆果美食商业模式浅析

在国内众多的食谱类社区平台中,豆果美食以其高用户粘性和在应用市场的高下载量保持着领军者的姿态。截至2015年12月,豆果美食累计总下载量1.2亿占美食应用下载量的一半以上,月活跃用户达到3000万。2016年1月的月活跃用户数为495.8万,位居食谱应用类第一名。豆果美食的成功离不开其选择了合适的商业模式以及良好的运营。

(一)产品模式:用户为核心的UCG模式

豆果美食的产品方向以用户为核心,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早期的食谱类网站结构和门户网站很像,只是提供菜谱信息供人搜索,而WEB2.0时代的到来,使每一个人都可以生产内容,网络更多的是一个交流的平台。此时,豆果网等新兴的食谱网站在最初的产品定位中就把用户作为核心,致力于打造UCG模式,形成垂直类的美食网站。UCG的模式使得即使整个团队放假,网站依然能自然滚动,产生内容。可见在这个每个人都使一个自媒体的时代,信息的双向性,交互性和人们对此的热衷给了这类食谱类UCG模式网站生存和发展的沃土。

打造UGC模式是对互联网发展前景的准确把握,而以用户为核心的理念体现在其精准的目标用户定位和大数据分析提升用户体验两方面。经过大量市场调研,豆果美食将目标用户定位在20~35岁的年轻女性,这类人群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对于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的运用已经熟悉,教育成本低,同时具有对菜谱的需求。刚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需要学会一两道菜提升生活质量,刚刚组成家庭的女性也需要学会做饭这一基本持家能力,有了孩子的女性更加关注饮食搭配,营养健康。用户的精准定位,使其能够有的放矢,依据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不断调整产品为消费者做智能化推荐。在提升用户体验方面,豆果美食在调查中发现,用户在操作中更多的是输入原材料的名字而不是菜式的名字,于是,在加强原有食材搜索的功能之上,开发了“智能找菜”功能,用户输入几个食材,就会自动搜索出能做什么菜。正是这种以用户为核心的UCG模式使得豆果美食的运营和发展有了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二)营销模式:新媒体营销、电视节目合作、线下推广三管齐下

利用互联网新媒体进行营销是互联网时代的必然选择,豆果美食是新浪的第三方应用,微博用户的活跃度很高,关注豆果美食的人如果看到一些喜欢的菜谱可以通过微博、微信等方式分享,这样通过口碑营销和新媒体的途径达到了关注度和用户量的增加。

从东方卫视的《顶级厨师》到央视的《味觉大战》和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豆果美食尝试与很多类似的美食类节目进行合作,积极拓展媒体渠道。同时与东方卫视和央视这样的知名品牌合作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价值。利用传统媒体在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度,能够很好地提高潜在用户的转化率。

作为一家SNS型的食谱网站,除了线上社区的互动,用户在线下也有很多的交流与体验机会。在北京、深圳、广州和杭州,豆果美食都开设了线下“体验馆”,用户在线下所获得的服务体验会转化成对线上产品的忠诚度。此外,豆果美食每周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的“Family Day”的线下活动也将粉丝文化从线上延伸,线上与线下互通,从美食聊到生活,在不断加深的互动交流中,形成一种情感的依赖,加强用户粘性。

(三)盈利模式:广告投放、电商模式相继展开

大量的数据积累带来了更准确的数据分析,对用户的行为分析能够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相比于以往的搜索广告,基于垂直类美食社区网站的广告投放具有更高的转化率。目前豆果美食的网站流量已超过200万的UV访问量,APP的日活跃度也超过了200万,豆果网利用自身的用户粘性为客户制定一系列特色的推广活动,收集产品试用体验及反馈等,在与国内几家知名厨具小家电以及餐饮调料企业的合作中都收效显著。

作为一家食谱网站,涉足电商的背后是有用户需求的支撑的。用户在浏览从菜谱的同时,对于食材、厨具、调料都具有购买需求。而以往用户要去其他的网站查找购买,如今在网站的垂直电商平台就可以直接一键购买。网站将食谱页面与相关商品购买页面无缝对接,用户在浏览食谱时通过点击跳转等形式即可进行整套购买。电商与食谱类网站的结合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也是众多美食网站探索盈利模式的首选,而如何在此基础上找到创新点和自身的独特优势是在这场竞争中能否一举成为市场领导者的关键。豆果美食通过对年轻人生活节奏的准确把握,将卖“半成品”作为电商的主要经营方向,快节奏的生活使都市白领们没有时间去耐心的烹饪美味佳肴,而对于“半成品”这一系列产品的研发刚好触动痛点。目前在欧美半成品食品市场,每年都保持15%至20%增长量。反观国内,半成品食品需求规模也会与日俱增,未来正是半成品电商大展拳脚的最佳时机。

三、发展前景展望

(一)内容输出

UGC网站的内容由用户创造因而集合了众多的资源,无论是想法的新颖性还是全面性或者是及时性都是具有绝对优势的,就像在豆果美食上有2%~3%的用户是酒店厨师,他们并不是来这学做菜的,而是来寻找灵感的。美国的bakespace积累了半年多的内容,即推出以网站内容为主的美食菜谱畅销图书及相关制品。市场上以往的菜谱类书籍及时性不强,更新缓慢,不能很好地应对日益变化的市场需求。而在这一方面食谱类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数据的积累,进行内容输出,这样在线下市场既能够获得盈利又能够发掘潜在用户。

(二)数据输出

食谱类互联网公司除了可以利用自身积累的大数据进行用户行为分析改进产品以及进行精准的营销和广告投放之外,物联网大趋势下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与家电厂商合作开发智能家电。比如,豆果美食已经开始为三星和海尔等公司提供标准化数据,为他们的家电设计提供参考。在未来,通过分析食谱类互联网公司的食谱大数据,人们可以利用智能家电更方便地做出美味的菜肴。

(三)下沉产业链

利用积累的人气和口碑可以开展线下的培训活动,实现产业链的下沉。于2009年上市的日本cookpad互联网公司被视为美食类网站的标杆,旗下的地区性美食制作收费培训服务已经为其带来很大一块收入。此类收费服务产业链的延伸是水到渠成的,食谱类互联网公司可以通过自身的品牌效应以及高用户粘性在一些用户较集中的城市试水,这样的培训项目对于有更高需求的用户来说,是个很好的选择。目前豆果美食在已有的“Family Day”基础上,已经开始尝试线下“体验店”的课程培训,用户可以在线上进行预约,每次课程的费用大致为180元左右。

(四)深耕电商模式

从菜谱提供到社区模式进而开拓电商市场的成长过程越来越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厨房经济中各类商品都有可以挖掘的价值,除了主攻的半成品市场的豆果美食之外,下厨房选择了通过和农庄直接合作销售农产品。初涉电商时,有些公司选择了将用户引导到其他的大型电商平台选购商品,但都不成功,目前大都选择了自建电商平台。其中,一种是单纯的平台,提供资源整合功能,类似天猫;另一种是自营为主的模式,类似京东和当当。在这两种的选择上,下厨房选择的是做平台搭建和线上用户体验工作,为供应商提供精准的用户及流量,并收取佣金。而豆果美食选择的是自营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给公司更多的主动权但同时也带来了仓储物流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无论是哪种电商模式都需要深耕细作,食谱类互联网公司需要重视对平台积累数据的分析,借鉴“啤酒和尿不湿”的营销经验,吸引更多的用户使用其自建的电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