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2月22日,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任蕾、东南大学教授孙莉玲与东南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周毅博士就“从ChatGPT到MOSS,人工智能为何这么火?”话题展开了讨论 。

因篇幅较长,直播内容将分为多篇推送,敬请关注。

关注快手号【规划未来】,每周三晚与高校教授聊规划!

主持人介绍

任蕾 :中国教育在线执行总编辑

孙莉玲:东南大学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嘉宾介绍

周毅博士,东南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担任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视觉专委会、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专委会委员;江苏省人工智能学会模式识别专委会、医学图像处理专委会委员;中国视觉与学习青年学者研讨会执行领域主席。入选江苏省“双创博士”、南京市留学择优人才、东南大学“至善青年学者”与“小米青年学者”。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已在领域内国际权威的期刊/会议发表30余篇论文,被引2500余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任蕾:2月20日,复旦团队发布国内首个类ChatGPT模型MOSS,它和ChatGPT有什么异同?

周毅:人工智能最近十年来在很多专用领域一直都挺火,但ChatGPT之所以造成这么大的震动,是因为它把专用人工智能带向了通用人工智能,使受众群体进一步扩大。

2016年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2018年-2020年AlphaFold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蛋白质结构,这些都是人工智能领域里的里程碑事件。ChatGPT的出现是自然语言处理在人工智能领域的一大进步,它提供了机器人对话的一种模式,让普通人也能够感受到人工智能的强大,比起Siri、微软小冰,用户在体验感上得到了很大提升。

复旦大学的MOSS和ChatGPT属于同一类人工智能系统,虽然复旦大学邱锡鹏教授团队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虽然在国内是非常强的,但受到数据资源、硬件资源方面的限制,MOSS的参数量比ChatGPT要低一个量级,表现层面上也不是非常稳定,存在一些事实的逻辑错误,和ChatGPT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这是因为有一些暂时的不可抗力因素。

在数据上,MOSS想解决的是从英文到中文的转变,但中文的训练语料很难收集,不像英文有很多优质的语料库可以去做信息爬取,而且中文的语言体系比英文复杂,在表达上有多义性,训练起来要比英文复杂。所以在数据上暂时还有一段差距。

在硬件上,邱锡鹏教授团队是重学术的,所以很难与国际头部企业对标,包括国内的很多中小企业和高校都很难有这样的硬件资源和算力去真正训练这么大的一个模型。据我了解,训练ChatGPT这样一个语言模型,需要28.5万颗CPU、1万颗英伟达A100显卡,现在美国对中国禁运A100显卡,所以我们可能没有办法买到很高端的显卡,只能用一些中低端显卡去实验,所以在硬件上还有差距。

但MOSS的发布有很大积极意义,给国内学术领域和工业界领域都做了非常好的榜样,跨出了坚实的一步。我觉得未来国内高校结合头部AI企业,比如BAT、字节跳动等,集合大的算力、做好训练语料、训练数据的收集、清洗工作,我们中国一定可以研发出自己的类ChatGPT模型。

任蕾:听完周博士的介绍,发现我之前还是基于浅层次的理解,没有考虑到硬件方面,背后需要芯片等的支撑。所以是不是研发像ChatGPT这样的人工智能是一个非常长的产业链,需要很多的专业去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切实加强基础研究,接下来强基计划也要开始报考,有哪些基础学科是和人工智能相关联的?

周毅:任总您理解的很正确。ChatGPT作为一个面向公众的聊天机器人,它背后的技术远远不止于软件、模型这么简单,现在我们在相关领域与国际的差距也不仅仅是在这一块,从上游基础的硬件、芯片,到中游的一些基础框架,到下游面向用户的产品,我们需要整个流程和系统上的提升,所以涉及到的基础专业是非常多的。

除去强相关的人工智能专业、计算机软件专业、数学专业(数学是人工智能的核心),还有信息专业、电子专业、自动化专业等也是非常相关的,很多相关专业共同促成了人工智能领域系统化、生态化提升,所以未来可以接触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非常多,并不一定要局限在人工智能专业。

任蕾:孙老师做过多年的招生就业工作,对东南大学的学生进行了长期观察,从您来看,都有哪些专业的学生现在可能进入到了人工智能行业?

孙莉玲:从各个学校设置的专业变化过程看,很多专业之间有非常紧密的“姻亲关系”和内在关联。就我们学校而言,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从信息工程这边分出来的,计算机专业是从自动化控制专业分出来的,并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成立了计算机学院,2003年左右成立了软件学院,有一段时间计算机学院和软件学院是分开的,经过十几年之后,软件学院又回归到了计算机学院,现在从计算机学院又产生了人工智能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我们学校数学系、物理系、信息工程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自动化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软件专业、人工智能专业的毕业生更多的挑起了人工智能新技术领域的大梁,如果仅从从事人工智能这个领域而言,我觉得这些专业的匹配度都是很高的。

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上不仅强调了基础学科,也强调了学科之间的交叉。我相信搞人工智能的老师们在团队组建的时候,更需要学科之间的交叉。所以有些高中生觉得只有学人工智能专业,今后才能从事相应行业,这就把人工智能理解的过窄了。

周毅:我本科是电子信息工程方向的,硕博士跟着人工智能方向的导师,从做研究开始才慢慢转向人工智能。阿里的技术副总裁贾扬清博士在一场访谈中也提到,现在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学者和大厂里的高级工程骨干都不是人工智能背景出身,因为那时候还没有人工智能专业,大家可能都是电子或计算机相关专业。

我觉得从硕博士开始再去接触人工智能的具体研究和应用都不算太晚,在本科及之前的学习阶段可以更加注重基础学科、基础领域的学习和培养,反而可以把做人工智能的底子打得更扎实。

任蕾:所以,如果有同学想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可以观察一下有哪些企业,处在哪一个产业链条上,有很多专业可供选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