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84、价值连城的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木木又三寸79

感受航海文化,探秘航海科技,解锁航海技能。听众朋友们,大家好,这里是中国航海博物馆听科普栏目,我是周叔。1987年8月,在广东上下川岛附近海域,意外地发现了一艘古代沉船。沉船被两米厚的淤泥紧紧包裹着,乘风在水下23米深处,它就是在海底沉睡了八百多年的南海一号。而他的沉没地点正好处于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航道上,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男孩一号上装载了数量惊人的文物,据专家估计,古传所承载的文物价值连城。为了最大限度的保护和研究该船,广东当地甚至耗资2亿打造了一座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虽然这艘古沉船是在1987年被发现的,但是由于财力,技术的限制,考古人员始终没有能够对这艘沉船展开全面的勘察与打捞工作。1999年,南海一号勘察工作再次展开。南海一号沉船的主体结构保存较为完整,为考古学家研究宋代船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而且船舱内装载了大量精美而珍贵的文物。因此,考古专家下定决心,必须将南海一号完好无损地打捞上来。国际通行的沉船打捞方式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潜水员潜入沉船,分批取出沉船内部装载的文物。

第二步,将沉船拆解成若干便于打捞的部件,并将各部件逐一打捞出水。第三步,将各部件拼装成整船。可是这样做的话有两个缺点,一是潜水员一件件取出沉船中的文物,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将沉船拆解再重新拼装的过程,难免会对船体结构和细小的部件造成破坏。2003年,为了使南海一号沉船和船上的文物都能够得到最完善,最周密的发掘和保护,中国水下考古人员在经过缜密思考后。大胆创新,首次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古代木制沉船的整体打捞方案。第一步,在水底打入定位桩,对沉船的位置进行精准的定位。

第二步,根据定位桩的位置,将特质的钢结构沉井沉入水下,直至将整艘沉船完全的笼罩住。第三步,在沉井的底部两侧穿入几十条方形的钢梁,这时,钢梁和沉井就共同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箱子。将沉船整体包裹在其中。第四步,利用浮吊船和下潜驳船的共同协作,将包裹着沉船的箱子整体打捞出水。经过专家们反复多次的验证,南海一号整体打捞方案终于在2004年正式确定。

2007年初,交通部,广州打捞局经过多年的准备和计划,正式实施南海一号古沉船整体打捞工程。整个工程耗时十个月。在没有任何先例可以参考的情况下,打捞工作人员按照既定的方案,不断克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稳步推进打捞进程。2007年12月22日,万众瞩目的南海一号古沉船终于成功打捞出水,并于12月28日顺利入驻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成为了世界上第一艘完成整体打捞的沉船。南海一号是具有南宋时期福建泉州浮船特征的木质古沉船,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被发现的时候,南海一号的船体仍然保存完好,只在船首和船尾稍有些残缺,船身的木头都还很坚硬,虽然桅杆已经缺失了,但下半部围甲板和围座仍然存在。南海一号的考古发现为还原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细节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线索。

根据研究,这艘古船很可能从泉州港驶航,抵达广州港休整后再度起航,拟经由南海航线前往印度洋或更西的地区。可惜的是,这艘船在行至今天的穿山群岛海域时,不幸沉没海底。南海一号古沉船和其发掘出水的众多文物,展示了宋代繁荣的商业贸易,是中国古代海上贸易的瑰宝。而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成功打捞,不仅凝聚了中国水下考古人员的汗血结晶,更标志着中国古城传打捞技术的日臻成熟。在世界沉船打捞领域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巨大成功。最后,一起来听本期的知道更多。

南海一号装载的货物量大,类别丰富,目前已经打捞出的船载器物就超过了18万件。据专家估算,传上文物的总价值超过了3000亿人民币。船上的大宗货物是陶瓷器,还有金属器及金属货币,金银首饰,漆木器和朱砂等。传货的包装方式特别的讲究,沉船遗址中传货的包装方式清晰可见,大量出水的商贸货物更是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千年传承提供了坚实的证据。本期节目就到这里,感谢收听。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中国航海博物馆微信公众号,再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