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187192 上传时间:2017-10-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双柏县鄂嘉中心学校(中学)合作学习课堂教学教案时间:2014.4.11 备课组:语文组 课题:24、送东阳马生序教案 课时:3 主备人:李天圣 参备人:王存荣 普晓梅 杨明华 预 习 课目 标:(1) 、积累文言文词语,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虚词。(2) 、复述课文,掌握作者求学的主要经历,理清行文思路,提高诵读能力,体会本文借事说理的写作方法,并学以致用,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 、理解本文对比手法的运用,体会其独特的表达效果。(4)学习作者克服困难、勤心求学的精神和意志,树立正确的苦乐观,珍惜现有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早日成才。重点:(1) 、翻译课文,背诵课文,理解本文作者执著的求学之志和

2、殷殷劝勉之情。(2) 、把握寓理于事的写作方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学习形象说理的技巧。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作品,理解文中作者的求学态度。方 法:小组合作、一帮一、独立完成提 纲: 1、文学常识 (1)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_ ,作者是_,_朝_(2)本文作者_,字_,号_,浙江金华人。明初_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2、找出通假字并解释 言和而色夷 _通_,释:_四支僵劲不能动 _通_,释:_同舍生皆被绮绣 _通_,释:_3、一词多义辨析(1)以:以衾拥覆 以中有足乐者 俯身倾耳以请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无从致书以观(2)书: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与朱元思书(3)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3、 当余之从师也 (4)其:俟其欣悦 门人弟子填其室(5)至:礼愈至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6)若:烨然若神人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7)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无冻馁之患矣 (8)故:故余虽愚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若之(9)道:益慕圣贤之道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10)质:援疑质理 非天质之卑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手自笔录 手自笔录 余立侍左右 5、加点词的古今意义录毕,走送之 古义:_ 今义:_ 媵人持沃灌 古义:_ 今义:_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古义:_ 今义:_ 尝趋百里外 古义:_ 今义:_6、问题探究(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眼是哪一句?(2)在学习上作者都

4、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3)作者采用什么写法,想说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何目的?展 示 课一、预习反馈; (了解预习中存在的问题或提问了解预习情况)二、明确目标: 1、熟读、翻译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三、分组合作:各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四、展示提升: (1)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省义乌县一带)人。明初文学家。他幼年家贫,学习十分刻苦,著有宋学士文集 。(2)文体知识古代的赠序与序言不同。赠序是友人临别时所写的赠言,多用“送序”为题。 (3)借助书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能自行解决的,举手质疑。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每:时常

5、。假借:同义词连用,可译为“借” 。无从致书以观。无从:没有办法。致:取得,这里指买到。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硕:大。硕师即大师,才学渊博的人。游:交往。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欣悦:高兴。请:请教。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支:通“肢” 。汤:热水。乃:才。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 ,穿。绮绣:丝绸做的华丽的衣服。假诸人而后见也。假:借。诸:兼词, “之于”的合音。之 弗之怠代词,指抄书。 (“弗之怠”即弗怠之,否定句式代词宾语前置句) 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结构助词,的。以 以衾拥覆介词

6、,相当于“用” 。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连接状语与中心语。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于“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前一个“以”同“是”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因此” ,引出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 。 )理解课文内容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文眼是哪一句?本文以作者自己学习的亲身经历现身说法,叙述了在他青少年时代求学生涯中的艰苦和勤奋,表现了顽强的学习毅力和勤苦的学习精神。文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马君则的殷切期望。文眼:盖余之勤且艰若此。2.在学习上作者都遇到了哪些困难?他都是怎样解决的?表现出宋濂的哪些美好品质?(1)幼时求书之艰(2)成年求教之艰(3)求师奔走之艰(4)求学食宿之艰3、作者采用什么写法,想说明什么道理?这样写有何目的?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 ,要勤奋,要舍得吃苦,要有恒心。以此来勉励同乡晚辈马生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五、穿插巩固; 六、达标测评: 课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