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事业单位改革已经提上日程,根据消息称事业单位会进行分类改革,一些行政类的单位会转化成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会分为四类改革,让我们看看具体情况是什么样吧!

改革4年 初建三大制度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处处长阿斯夫说,事业单位是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由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办的从事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六大类组织,其在提供公共服务,创造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共有111万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3100万。而自治区共有2.4万个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72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将于7月1日实施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共分10章44条,主要包括总则、岗位设置、公开招聘与竞争上岗、聘用合同、考核与培训、奖励与处分、工资福利与社会保险、人事争议处理、法律责任等九个方面。

1、少数的事业单位人员将会通过考试变为行政的编制,这也是一种好的发展,转为行政编制之后待遇会越来越好,和公务员相比不差什么,而且工作相比之前也更稳定了。

2、还有要变为公益的一类,主要指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还有为行政部门提供支持保障的一类事业单位。这一类是完全考财政来吃饭的,也是非常稳定,但是缺点就是可能没有公务员挣的那么多。

3、还有一类事业单位被定义为公益的二类,这类说的是既能为社会提供社会服务自己又有一定的经营能力的事业单位。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学校和医院等,国家会补助一定的资金,剩下的部分靠自己来筹集。这种的单位两极分化较为严重,好的单位月薪过万轻飘飘,差一点的单位发工资都是问题。

4、而那些可以完全由市场来配置资源的就直接转为企业了,也就是一直说的市场化,独立出去变成了所谓的“国企”,条件成熟就可以转制了。说白了就是独立出去,大家各自凭自己的本事吃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是从2012年开始推进的,自从改革之后,不断的有各种新举措出台,一步比一步大胆,包括养老金并轨、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事业单位职工可兼职甚至停薪留职等,这些举措都显示出了国家对事业单位进行大力整改的决心,为什么要对事业单位进行这么大力度的整改呢?

首先,我国事业单位存在政事关系错乱的问题,这也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中存在的最突出问题,在日常工作中频频出现错位、缺位的情况。

其次,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僵化,忽视市场作用,造成公共资源的大量浪费。

最后,僵化的管理体制下,缺乏科学、严格的激励与约束机制,这种情况下导致事业单位职工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极其影响工作效率。

所以事业单位进行改革这是顺应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改革过程中,势必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职工心态上的动荡,比如之前的聘用制,就会让很多年轻人担忧,这是不是意味着铁饭碗被打破了呢?这跟企业有什么区别了呢?事实上这种担忧完全不必,虽然取消编制改为聘用制的,但实际上换汤不换药,并没有影响工资待遇,且在事业单位内正式工和临时工的差别仍旧存在,只要这个壁垒不打破,铁饭碗就依然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传统说法上来讲,就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三类单位,全额的就是国家财政负担所有支出,差额的就是国家财政补贴一部分,再有单位自己根据收益进行支出,而自收自支的就完全是自己负担自己的财政支出了,这次分类改革中,对自收自支这部分事业单位改革力度应该说是最大的:

经济效益较好的,2017年前转企改制;经济效益一般的,2018年前转企改制;人员、资产规模较小或资不抵债、债权债务不清晰,基本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妥善做好资产处置、人员安置等工作,2020年年底前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也就是说,到2020年,这一部分事业单位将彻底转变为企业,不再占有事业单位编制。

江西中公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