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温州商学院招生网!
Call us now:0577-86698888
新生导向节
风味小吃
来源: 发布日期:2016-07-17 浏览:

 

锅贴: 锅贴是大众风味小吃。稻香居锅贴以其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品质优美而闻名古城。成品灌汤流油,色泽黄焦,鲜美溢口。配上白凉粉,绿豆汤或是黑凉粉,味道是极好的哟!东北也称水煎包,又称为煎饺。锅贴跟煎饺不能混淆。两者并不一样。

 

油卵: 以麻心或豆沙为馅的 糯米粉团,外蘸白芝麻,然后油炸,熟时呈老黄色。形状似鸭蛋而略长、空心,因此叫油卵;也有用鲜猪肉和香菇等作馅,形似圆台乒乓球而稍大,名为麻球。瑞安百年老店李大同就是做油卵起家的哦,麻心,豆沙,鲜猪肉,香菇馅随你挑!



   
荷花酥: 用油酥面制成的荷花酥,形似荷花,酥层清晰,观之形美动人,食之酥松香甜,别有风味,是宴席上常用的一种花式中点,给人以美的享受。



   
素面:素面是温州的特产,拉得细丝一样细的面条。素面韧性足,咸淡适宜,口味纯正,宜于久贮。



   
藤桥熏鸡:以藤桥 本地鸡作为主要原料经六道工序加工而成。其成品色泽嫩黄鲜亮,味道醇香浓郁,温州土特产,成品色泽嫩黄鲜亮,味道香醇,回味无穷。



   
江蟹生:江蟹生是瓯菜系最鲜之一道,在密法调料的浸制下,生的蟹肉果然味道新锐,鲜气逼人,只道是那永宁江,源龙泉溪一泓清流向东,流经南北雁荡山雄险奇峻的山区,沿江是树繁竹秀,清泉浅溪,幽谷铺云,石立风行,蟹便生于这条江上,蟹生瓯江。



   
鸭舌:温州人叫“鸭赚”,不称鸭舌。它是一道凉菜,鸭舌是卤的,风至半干,在口中细嚼,韧性十足,颇为耐嚼。

 

鱼丸汤: 温州的鱼丸不是圆形的,以鱼肉或海鳗肉为主料,切成细条,唇齿间溢满一股淡淡腥味的鱼鲜味道,用力一嚼,还会发现这“鱼丸”颇有劲道,弹性十足。温州的敲鱼汤也很有名,酒家的鱼丸以其风味佳,特色足,同县前汤圆店麻心汤圆一起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楠溪麦饼: 麦饼有甜有咸,甜的以糖和芝麻为馅,咸的内放虾皮、葱花、肉丁、香干,或掺以蛋等为馅,擀成团扇大小状,烙熟即成。在农村,手巧的农妇经常用麦饼招待客人,或在农忙的时候带上几只麦饼去田头干活,当干粮。



   
陡门头灯盏糕: 清光绪年间,温州人陈大海,陈碎海兄弟俩,在东门陡门头卖灯盏糕。他们讲质量,做牌子,用料考究,所制灯盏糕,外皮松脆,圆边酥软,内陷爽口,独具风味。

 

长人馄饨:“ 长人馄饨”源于1930年左右,当时乐清人陈立标来温州以馄饨摊开始经营,沿街叫卖。他制作精细,馄饨皮很薄,用盐适当,馅肉用新鲜瘦肉。尤其是汤清见底,形似花朵,美味爽口. 长人馄饨具有近百年的历史,是温州市民家喻户晓的传统名小吃之一,注重质、味、型、色的相结合,久吃不厌而誉满温州。

 

薄饼: 温州人有端午吃薄饼的风俗。置面片于平盘上,放进肉丝、 香菇丝、 绿豆牙、蛋丝、鳝丝和韭菜炒成的馅子,卷成圆柱状,蘸原馅心鲜卤而食。



   
矮人松糕: 为温州有名的特产,又是瓯菜名点,因创制人谷进芳矮小而得名。松糕既松又软,甜中有咸,清香可口,不粘牙,很是爽口。

 

 
 

双炊糕:温州瑞安糕点名师李瑞庆创制于清代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特点是:细、软、韧、香、甜、老少皆宜,是温州市名牌菜食。

 

胶冻:温州特色小吃,多以黄鱼胶或鮸鱼胶为原料,加水煮化成薄浆状后,自然冷却而成“胶冻”,切成小块或小条状,加酱油、米醋、 麻油、 味精搅拌后即可食用。外形晶莹剔透,口感清凉,可以醒酒。



鱼饼:温州鱼饼早在民国十年(1921)就已出名。当时,永强沙村人周阿实专卖鱼饼。主要原料是豆腐、山粉、肥肉,打成长条,放在蒸笼里蒸熟,而后再放在油锅里去炸,人们称它为“鱼饼实”。

 

清明饼:清明节前,温州城乡家家磨糯米粉做饼,馅以猪肉、笋丝之类,或者嵌以甜糖,俗称“清明饼”。

 

马蹄松:它是存活温州地区百年以上并深受市民青睐的美食糕点,确切地说,是一种用烤炉烘制形似马蹄但口感“松泛”的馒头类的派生或延伸,以形如蹄而得名,外有皮,里包馅,用明火焖烘,具有皮脆心软的特点。

 

麻巧:原名巧食,源自农历七月初七民间妇女向织女星“乞巧”的风俗。麻巧采用优质面粉、蔗糖、猪油、食盐、苏打等原辅料,经调制成舌形,撒以芝麻,烘烤而成.

 

猪油糕:一个糯米团,把它摊成薄薄的,放在猪油里煎到外皮稍脆时就可以吃了,吃时撒上些白糖,然后用粽子叶包着,猪油糕简单而古朴,为一代代的温州人所喜爱,它并没有象温州的其它小吃那样有那种特别通俗的“招牌”店,而是分散在各个简单而古朴的小巷里。

 

 

白蛇烧饼:又名葱油熏酥烧饼。传说此饼的创制者是一位喜穿白衣的女子,因而称此饼为白蛇烧饼。白蛇烧饼以每50公斤面粉用85公斤猪油揉成酥面;馅心也很讲究,将猪肥膘肉切成条,加盐腌渍3天,切丁;甜酱瓜切丁;虾米浸酒后切末,加芝麻油拌匀。将面粉和水加熟猪油,揿成圆形皮子,裹入咸肉、甜酱瓜、虾米、葱等,包成饼生坯,取饴糖水刷在饼面上,撒上芝麻。待烧饼炉升温至约200℃时,将烧饼生坯贴在炉壁上,烘至饼呈淡黄色时,封住炉口,再焖烘约5分钟出炉。出炉的饼色呈淡黄色,入口酥化,酥松味香。

 

县前汤圆: 温州有名的县前汤团原名郑德大汤团,始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相传至今,久盛不衰。那汤圆洁白晶莹、滑糯爽口、汤清香馨、入口即化。记得我在温州读书的时候,时常逃课偷跑到县前头去吃汤圆,至今想起还不禁使人莞然温.州人视吃汤团为吉祥,历来有汤团待客的风俗习惯。市区青年订婚要向亲友赠送汤团券,以示结缘志喜。华侨归国更视吃汤团为故乡情。县前汤团选用上等糯米制作,煮而不破,口感细腻,独负盛名。麻心汤团香甜可口、擂沙汤团味醇爽口,鲜肉汤团入口咬开,便有一股香汁流出,鲜美无比,3个品种最受人喜爱。199812月,国内贸易部在杭州举办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活动,县前汤圆店的麻心汤圆被认定为“中华名小吃”。

 

黄牛骨:由于炖的时间长,肉和筋都很酥烂,浓香溢满腮帮。都说骨边肉特别香,这一整套的黄牛骨还因为配料讲究独特,所以芳香馥郁,入味特浓。牛骨配汤味道营养俱佳,尤其牛排口感纯正,入嘴香酥而不腻。1998年谢秉军,谢秉国兄弟俩在鳌江镇打出了‘平阳黄牛骨’的招牌,专门经营以黄牛为原材料制作的各种小吃,因为味道正宗很多客户慕名而来,如今天“平阳黄牛骨”真正做到家喻户晓,成为温州的一道特色风味小吃。

 

温州高粱肉:相传创制于清代温州横井巷广进样腊味店。用猪脯肉切成薄片,拌以白糖、味精、酱油、绍酒,精盐。经过摊晒,烘干而成。呈圆形,半透明,具有厚薄均匀、脆香可口。食而不厌的特点。

 

九层糕:把在来米浆与水一起拌成液体状,再慢慢冲入热水,拌成糊状。然後再把在来米浆糊分成两部分,一半加入黑糖,另一半则加入盐拌匀备用。取一四方模型,先倒入一层米浆糊(黄色),蒸约8分钟凝固後,依次淋4层,再淋到第5层用黑糖口味的米浆糊(咖啡色),再蒸约8分钟,同理淋4层米浆糊(黄色)直到做到九层。它是人民生活中深受欢迎糕点小吃也是寺庙中的祭祀糕点。

 


 

 

上一篇:吃在茶山 [返回列表] [打印本页]
下一篇: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