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0有用+1
0

魅力汉中

严成王演唱的歌曲
展开2个同名词条
《魅力汉中》是严成王演唱的歌曲,由严成王填词,严成王谱曲。
中文名
魅力汉中
歌曲原唱
严成王
填    词
严成王
谱    曲
严成王
歌曲语言
中文

歌曲简介

播报
编辑
魅力汉中,其歌词的文字运用手法和创作思想屑店院是非常值得当今社会研究趋仔的,歌词意境不但展现出了甩叠剃作者深厚的多您文学功底还将地方歌曲的创作标准又提高到了另想体察一个层次旋乎她,既塑臭驼民造出不一样的风格又几叠只设呈现出了汉中的千年风韵,无意中为汉中的形象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应,也掀起了年轻人对汉中的关注和热爱。

歌曲歌词

播报
编辑
闻 汉中 思 如 泉 涌
忆 三国群雄 曾 在此争锋
无数 个秋冬 留下多少 感动
壮志在胸 因有你 底蕴之重
观 汉中 怦 然 心 动
赏 大汉雄风 看 秦巴交融
古香 城市中 千年风韵 你懂
身在其中 那才是 快乐无穷
啊 汉中 啊 汉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无法 形容
连朱鹮 旱莲 和 明月清风
都来到这片 美丽的 天空
啊 汉中 啊 汉中
我爱你的面容 已经为你 行动
让天时 地利 同 人民英雄
共创明天那 伟大的梦
今 汉中 迥 然 不 同
城 南北畅通 知 天地繁荣
英雄 故里送 一曲汉雅 之风
一起歌颂 天汉儿女的 光荣
啊 汉中 啊 汉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无法 形容
连朱鹮 旱莲 和 明月清风
都来到这片 美丽的 天空
啊 汉中 啊 汉中
我爱你的面容 已经为你 行动
让天时 地利 同 人民英雄
共创明天那 伟大的梦
啊 汉中 啊 汉中
你在我的心中 美得无法 形容
连朱鹮 旱莲 和 明月清风
都来到这片 美丽的 天空
啊 汉中 啊 汉中
我爱你的面容 已经为你 行动
让天汉儿女 用 欢歌笑语
邀世界共赏 魅 力 汉 中

汉雅之风

播报
编辑
“汉雅”最早 是由汉中市政府倾力打造推进文化名市战略的重大举措和重大文化精品《汉上华章――风雅颂》之《汉雅》。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宣传汉中特色文化,彰显汉中地域文化魅力,使“秦巴风、汉水韵”滋养三秦大地,唱响大江南北。 《汉 雅》分“源”、“俗”、“祀”、“趣”、“庆”五个篇章,集中展示了汉中民间艺术的清新雅致和独特魅力。如鲤鱼灯、木偶戏、陕南渔鼓、端公戏、地围子、彩莲船、汉中坛子、背社火、羊皮鼓、拨浪鼓等二十五类汉中本土民间艺术, 将汉中的雅风流韵呈现得淋漓尽致。但都是在专业团里和文化圈内盛名,并没有引起老百姓的强烈反应。
后来由汉中一个叫严成王的音乐人在汉上华章之《汉雅》的篇章基础上又开创出了年轻一代的流行音乐,将汉中的地域特色慢慢突出,汉雅二字前期也被铺垫在多首歌曲里面,感觉像似在迎合政府要让汉雅二字成为汉中市的新起名片。
据说是他钻研了几年的汉中文化挑了千个文字和百次的筛选再与其他文字组搭然后再反复思考最后才决定启用“汉雅”这两个字来塑造新的汉中音乐文化,并用汉雅把汉中,汉江,汉人等一些列与汉文化有关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还成功的领占和塑造了神秘又让人向往的地方“汉上”使其在人们精神上开创了对汉中的崇拜。

汉中地理

播报
编辑
汉中位于陕西西南部,古称南郑、梁州、兴元,是汉王朝的发祥地,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源头,秦巴山片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有“天府之国”“鱼米之乡”的美誉,历来都是来兵家必争之地。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
汉中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全国双拥模范城。主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
汉中市行政区划
下辖地区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万人)
街道/镇
政府驻地
556
55.17
中山街道
2849
55.39
下辖汉山镇圣水镇大河坎镇、协税镇、梁山镇、阳春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黄官镇、青树镇、红庙镇、牟家坝镇、法镇镇、湘水镇、小南海镇、碑坝镇、黎坪镇、胡家营镇、忍水镇、两河镇、福成镇。
2265
52.92
下辖博望镇、龙头镇、沙河营镇、文川镇、柳林镇、老庄镇、崔家山镇、桔园镇、原公镇、上元观镇、天明镇、二里镇、五堵镇、双溪镇、小河镇、五郎庙镇、三合镇、董家营镇。
3206
44.46
下辖洋州镇、戚氏镇、龙亭镇、谢村镇、马畅镇、溢水镇、磨子桥镇、黄家营镇、黄安镇、黄金峡镇、槐树关镇、金水镇、华阳镇、茅坪镇、白石镇、长溪镇、四郎镇、关帝镇、桑溪镇、八里关镇。
3204
41.34
下辖城关镇、杨河镇、柳树镇、沙河镇、私渡镇、桑园镇、白龙塘镇、峡口镇、堰口镇、茶镇镇、高川镇、两河口镇、五里坝镇、大河镇、罗镇镇、骆家坝镇、白勉峡镇、子午镇。
城关镇
2406
42.32
下辖勉阳镇、武侯镇、周家山镇、同沟寺镇、新街子镇、老道寺镇、褒城镇、金泉镇、定军山镇、温泉镇、元墩镇、阜川镇、新铺镇、青羊驿镇、茶店镇、镇川镇、漆树坝镇、长沟河镇、张家河镇。
3243
33.40
下辖汉源镇、高寨子镇、大安镇、代家坝镇、阳平关镇、燕子砭镇、广坪镇、青木川镇、毛坝河镇、铁锁关镇、胡家坝镇、巴山镇、舒家坝镇、庙坝镇、巩家河镇、太阳岭镇、苍社镇、巨亭镇、安乐河镇、禅家岩镇、二郎坝镇。
2831
19.96
下辖城关镇、接官亭镇、横现河镇、两河口镇、金家河镇、徐家坪镇、白水江镇、硖口驿镇、何家岩镇、乐素河镇、郭镇镇、马蹄湾镇、西淮坝镇、五龙洞镇、仙台坝镇、观音寺镇、黑河镇、白雀寺镇。
城关镇
3437
28.85
下辖泾洋镇、渔度镇、盐场镇、观音镇、巴庙镇、兴隆镇、长岭镇、三元镇、简池镇、碾子镇、小洋镇、青水镇、永乐镇、杨家河镇、赤南镇、巴山镇、大池镇、平安镇、仁村镇、黎坝镇、三溪镇。
1970
4.41
下辖城关镇、马道镇、武关驿镇、留侯镇、江口镇、青桥驿镇、火烧店镇、玉皇庙镇。
城关镇
1279
3.30
下辖袁家庄镇、陈家坝镇、西岔河镇、大河坝镇、长角坝镇、十亩地镇、石墩河镇、岳坝镇。

汉中简介

播报
编辑
美丽的汉中拥有定军山、江神庙、蔡伦墓祠、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青木川保护区·古镇、饮马池、南湖、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拜将坛、张骞纪念馆、古汉台、南沙河风景区、武侯祠、佛坪自然保护区、武侯墓灵崖寺、天台山·哑姑山风景区、百万亩油菜花、西乡茶园、武侯祠等风景名胜区供你游玩赏析!
为您推荐:
定军山位于勉县城南2公里处,武侯墓就位于此山脚下,是三国时期魏蜀两军交战的著名古战场,因此古今闻名。整个定军山有十二连山,自西向东逶迤十多公里,宛如游龙戏珠,故有“十二连山一颗珠”之美誉。古时三国因定军山之战而形成鼎立局面,定军山又因三国史迹而广为人知。蜀汉老将黄忠刀劈夏侯渊于定军山下,威名震华夏,就是在此处。
江神庙位于略阳县城环城西路,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长江流域保存最为完整的古氐羌族风格戏院建筑群,整座院落依据地势高差而建,占地2000余平方米,整体建筑体现了“由外见墙不见木,由内见木不见墙”的建筑特色,注重彩绘和木雕板绘。庙内有反映古代民俗民情、神话传说等故事的彩绘与木雕板绘近400幅。
蔡伦墓祠位于洋县城东10公里的龙亭镇,是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封地和葬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蔡伦墓祠占地三十亩,是一处墓冢古建园林相结合的文物旅游胜地。有千年古柏、汉桂、古药树、朴树等古树名木。古柏参天,翠竹成林,百鸟鸣啼,花团锦簇,芳草如茵,环境幽静。
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陕、甘、川三省交界处,在略阳县城北部48公里处。公园内四季景色各异,环境优美。以溶洞群与茂密的原始森林为主,山水自然,雄、奇、幽、秀俱全,景致浑然天成。溶洞有五龙洞、四佛洞、玄天洞等,洞内石柱、石笋、石莲、石乳形态各异,洞外摩崖水帘,碧水龙潭,风景优美。公园内还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比如古栈道和唐宋叶家寨遗址。同时,这里还栖息着羚羊、金雕、鹿、豺、猞猁、大鲵等国家级保护动物。
青木川自然保护区位于宁强县的青木川镇,这里北接甘肃,西连四川,素有“一脚踏三省”之名。保护区境内山脉绵延,有大片原始森林,栖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红腹雉、等国家保护动物,还生长着珙桐、野杜鹃等珍惜植物。区内有石梯,拾级而上,可见古栈道遗迹。凤凰山海拔2300米,山势形如凤凰,四季风光各有不同;山上有将军石、清泉飞瀑等,有小九寨沟之称,是一处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青木川古镇山清水秀,生态天然,民风古朴。古镇历史悠久,古时曾是羌汉杂居地区,自明朝年间逐渐繁华盛,民居多建于明清时期。现在古镇上保留有大片古街、古祠、古栈道、古民居等建筑群,已被列为宁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河水穿镇而过,人们悠然地做着各种活计,生活自在。古街回龙场系明成化年间所建,街长800米,宽4米,基本维持古时原貌。古镇保存最为完整的魏氏大院,系民国年间知名绅士魏辅唐所建。现遗存有魏氏大院三处,其倡办的中学一所,保存完好。还有明清时期所建的瞿氏、魏氏、赵氏、屠氏祠堂,立碑刻字等。在距古街5公里的地方,有明清时留下的通往甘肃的商运古栈道,长达60公里,道路顺河而上,依崖凿路,路势十分险峻。
青木川的传奇故事
民国时期的大地主魏辅堂是这一带的传奇人物。魏辅唐原是贫苦农民,因杀死民团团长而掌握了当地大权,种植罂粟而发家,买枪屯兵,拥有上千人,数百条枪,成为陕甘川边界一支强大的地方武装。魏辅唐先后当过宁强县独立自卫队大队长、宁西人民自卫队总队长、陕甘川三省九县联防办事处副处长,建有豪宅数处,娶了大小老婆6个。魏辅唐虽然种植大烟,自己却不抽,也不允许部下抽。但是他重视文化,办中学,办剧社,送乡里贫困孩子出去念书,从这方面来说他为当地造福不少。向往山外生活的魏辅唐却从没有出过山。青木川民风纯朴,很大一部分与魏辅唐有关。至今镇上居民大多时候忙于农活,冬天农闲则在家围着火塘烤火,街上鲜见赌博现象。位于汉中市东南部,相传是西汉刘邦的军队驻扎在汉中时的饮马处。三台阁是这里最有名的景点,高三层,多角飞檐,构筑精巧。此处还是人们赏月的好所在,夜空中圆月高悬,台阁倒映在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中,此情此景,让人仿佛回到了“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时代。
之所以将西汉高速做个详细介绍,是因为这条高速公路本身就是一条绝美的风景线;它连接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穿越秦岭通往巴山,一路领略着截然不同的地域风光,一条名副其实的山水高速公路。尤其3、4月份汉中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就在壮观的油菜花海中穿行,景色更加令人陶醉。因为高速全程风景优美,建议最好安排往返程中至少一次白天行车,可以好好欣赏沿途风光。沿途可在秦岭服务区或者宁陕服务区停车休息,还有洋县与城固之间的汉江观景停车区值得停留观景拍照。秦岭服务区的总长约300米的花岗岩巨型群塑“华夏龙脉”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内涵
汉中博物馆也即汉中古汉台,曾是刘邦汉中封汉王时的行宫。汉中市一座综合性地方历史博物馆,被列为陕西省十大博物馆之一。园内古树繁茂、修竹参差、亭榭遥相,杂以碧池内繁盛的荷叶,有江南水乡之感。这里有被喻为“国之瑰宝”、“书法宝库”的汉魏摩崖刻石,它弥补了史书的缺漏,校正了史书的讹传,堪称是一部重要的石刻文献。
南起汉中褒城,北至关中斜峪关的褒斜道是古代关中与汉中相连接的最主要的通道。褒斜道是我国历史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的一条栈道。自汉末至五代,南北兵争,皆取道褒斜。楚汉相争,刘邦采韩信之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中的“栈道”即指此;汉武帝时曾发数万人治褒斜水道,欲使通漕运,未成;三国时,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就是就是由此道出秦岭,分兵屯田于斜水
美丽的红寺湖,犹如一个天然硕大的盆景,镶嵌在南郑县西南的绿水青山之中。景区面积约35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88.2%,距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汉中市25公里,是汉中最具魅力的生态风景旅游区之一。
张良庙又叫留侯祠,坐落于秦岭南麓的紫柏山中。庙台子是山中的一片小谷地,北倚紫关岭,西北靠紫柏山。庙的前后各有两条小河,并在庙东南500米处汇成紫柏河。山顶上有一个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公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据说此楼很早就被德、美等游客拍摄并发表过,在国外相当出名。
洋县朱鹮保护区位于洋县的姚家沟、金家河、三岔河等地,是全球极危鸟类朱鹮的最后栖息地。目前唯一能看到野生朱鹮种群的保护区。保护区内共有野生朱鹮155只,人工种群145只。朱鹮救护饲养中心附近的草坝村是野生朱鹮的夜宿地,每天晚上有60多只朱鹮及其他伴生鸟类千余只在此夜宿,鸟语花香,十分壮观。

文化艺术

播报
编辑

民俗风情

汉中秦岭巴山地区,自古迄今有传唱民歌、山歌之风,内容广泛、丰富,形式多样、活泼。或一人独唱,或两人对唱。有通山歌(又称茅山歌、放牛歌、姐儿歌)、山歌、小调、劳动号子、仪式歌(迎亲歌、哭嫁歌、拜寿歌、祝酒歌、拳歌、礼宾歌、陕南曲、孝歌、说春歌、劝善歌、拜香歌、佛句等)、盘歌、儿歌等。一般情趣诙谐,幽默含蓄,曲调委婉舒展,有高腔、平腔之分,感情柔和细腻,多有川楚之风,不似关中陕北民歌粗犷豪放。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汉中市各县流行。一般在春节时街镇村巡回表演,形式多样。有悬台芯子、高跷、地社火等,以各种脸谱服装扮演戏剧人物、场面,溶音乐、舞蹈、美术、杂技于一体。陕南悬台芯子社火尤为著名,多层钢架上迭次饰立戏剧人物造型,有多至五六层者,惊险异常。还有舞狮、彩莲船、竹马、龙灯、板凳舞、贝壳舞等形式。
又称“放花”。一般于春节或元宵节等喜庆节日放焰火。洋县磨子桥焰火自清代以来为最著名者,曾奉调入京参加国庆焰火晚会。主要有竿子花、笸篮花、马花、冲天炮、满天星、流星赶月、闹龙宫、火树银花、连珠炮等160多个品种,五光十色,绚丽多彩。
陕南地方戏剧,由汉水流域的山歌、民歌、小调发展而成,音调为汉中一带发音,与湖北汉调戏相似。长于文戏,巴山气息浓郁,音调幽雅,唱腔婉转,道白柔和,语言风趣,表演细腻,纯朴大方,唱腔及念白巴山音韵很重,以川味见长。板式有上、下调之分,上调多用于表现悲怆、凄凉、愤慨情绪;下调多表现舒畅、明快豪放情绪。本市汉台区、西乡县、镇巴县等地60年代以前多表演汉调二簧,今渐无。
又称汉中梆子戏,是陕西九大剧种之一,也是陕南最大的剧种,属梆子腔戏。其唱、白吐字归韵,均以汉水流域语音为基础,用梆子乐器击节发出响亮节拍。始于元代,既有秦腔高亢激越特点,又溶入川剧、汉调二簧柔和婉转之长,形成鲜明地方色彩和风格。汉调桄桄音乐优美,语言幽默、风趣,通俗易懂,表演动作大方,朴实,唱腔喜怒哀乐界限分明,生、丑、净、旦,行当齐全,唱、念、做、打,和谐完整,颇能代表汉水流域人民温和典雅、纯朴大方的性格特征。
本为古代巴蜀巫师(端公)跳神的歌舞形式,后发展为民间歌舞剧,属地方小剧种,一般为男女二人演唱,多表现男女爱情内容,故又称“对对戏”。适宜排演小型剧目,其唱腔朴实柔和、表现形式活波洒脱。唱词幽默风趣,艺术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山区农民集体换工在田间薅草时,为加快进度,一至三人在人群后,边敲锣鼓,边唱督工歌,随机随情编唱,尤其多在进度慢或做活质量差者身后边敲边唱,以激励干活加快进度,提高质量。该形式使生产场面热闹活跃,消除劳动者疲乏、劳累、寂寞之感。

传统民居

陕南地区,有山坳、河沿和平坝
,居民根据地势、原料等条件,建有各种民居,传统的住房有石头房、竹木房、吊脚楼、三合院及四合院等。石头房:多建于山区,镇巴、西乡山区很普遍。顾名思义,石头房以石为基本材料。通常是后墙靠山崖,三边以石头砌墙,屋顶木架上铺以油页石板。石头房经风耐雨,造价低廉。竹木房:四壁用圆木垒成,并留有门窗。屋顶用毛竹搭在木梁上,再以竹篾条结扎并以蓼叶覆盖。有的人家在横梁上架木,上铺密竹,抹上灰泥,成为顶楼,上置火塘,用以炽烤和存放粮食。竹木房多建于林边及山坳,南郑、宁强和城固等山区常见。吊脚楼:多建于沿江集镇。吊脚楼以木桩或砖石为支撑,上面架以楼板,四壁或用木板,或用竹排涂灰泥。屋顶铺瓦或茅草。吊脚楼窗子多向江,所以也叫望江楼。吊脚楼开间不大,但楼—厂可防水,楼上很凉爽。三合院和四合院:多见于平坝城镇。三合院有正房3间,中间为堂屋,东西为厢房2—3间。正房前方屋檐外伸,可用来吃饭、歇脚。厢房开间比正房小,两端有围墙相连,墙中间朝南刀:门。四合院由正房、厢房和过门组成,中间有——天井,比三合院更讲究。三合院和四合院居室以土坯、砖石、木料为基本材料,大门多向南,忌朝西。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砖房和城市楼房日益多起来。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陕西汉中当地最有名的小吃,被誉为汉中风味小吃的“四绝”之首。其制作工艺于2011年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又称菜豆腐粥,制作历史悠久,原为招待客人的佳肴,现为大众化食品。将黄豆浸泡、磨浆,用细箩或纱布滤去豆渣,煮沸,然后加入浆水菜酸汤点清,待形成豆腐时,再滤出豆腐压成块。豆腐质地细嫩,色泽青白如玉。吃法有酸甜之分:用所剩的酸浆水加入大米煮粥,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粥食之酸香可口;用白水加大米煮快熟时加入所制豆腐,该粥食之醇香甘甜。食酸味豆腐时,配以油煎辣椒、蒜泥、芫荽等拌成的佐菜,清香意爽,余味无穷。菜豆腐营养价值高,经济实惠。
汉中各地均喜食浆水面,尤其城南关幺儿拐的浆水面,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俗称花辣菜)为佳,或用白菜、芹菜等制作,将菜在沸水中煮烫至半熟,放入瓦盆罐,加入浆水汤,一至二日菜色变成金黄色,再用食油、精盐,加蒜苗炒熟,配以葱花、姜末、花椒粉等调料及豆腐丁,烩入炒熟的浆水菜内作臊子。浆水面条人工擀作,页宽、条长、片薄。熟面条调上浆水菜臊,浇上辣椒红油。其色红白黄相间,入口酸辣清香,是汉中有名的风味小吃
汉中天麻历史悠久,产量多,质量优,而与四川、贵州、云南、湖北利川和吉林天麻,并列为中国六大著名天麻。汉中天麻个头大,表面皱纹紧密,皮细肉厚,质地坚实,断面白色,半透明,无空心,是天麻中的上品,在药坛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味甘,性微温,无毒,益气养肝。主治头晕目眩、肢体麻木、息风定惊、肝风内动、惊痛抽搐、小儿惊厥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神经衰弱等症。陕西汉中、云南昭通及四川巴山丘陵地区,为中国野生天麻三大产区。除销于国内,还出口港澳等地。陕西省天麻的分布,以汉中为中心,主要产于宁强、勉县、留坝,城固、南郑、西乡、镇巴和商洛地区的丹凤、山阳等县。
汉中市各县均产,以城固县上元观镇红豆腐最 为著名。用优质黄豆制成豆腐块,切一寸见方,恒温发酵,以食盐、花椒、大香、桂皮、良姜、砂仁等19种调味品浸拌淹渍后晾干,再用大曲酒、辣酱调制混合入坛密封,用自然气温调节坛内温度,使二次发酵,存放三年而成。外观枣红色,内呈杏黄色。口感松软、细腻、咸辣。1981年中国调味品评比会上被评为同类产品第三名。
洋县、城固等县生产,以洋县谢村黄酒最为著名。谢村黄酒自清同治元年(1862)始酿,迄今仍享盛誉。黄酒以小麦作曲料,用乌药、栀子、肉桂、黄柏、细辛、当归、菊花等10多种中药材制成酒曲,精酿而成,酒味香醇浓郁,色泽橙亮透明,深受消费者喜爱。
略阳县传统茶点,有水泡茶、油炒茶、面罐茶等种类,后者最具特色。用小罐盛水,放入茶叶,置火上煮熬,边煮边放入面糊加清油,调以茴香、藿香、生姜、食盐、核桃、肉丁、鸡蛋花等调味品及佐料。清早或客来时,煮茶就以早点而饮食,提神暖胃,爽口宜人。此种茶食本为氐羌人生活习俗,流传至今。
相传有100多年历史,采用优质“西镇牛”肉为原料,烘烤而成,皮呈褐色或咖啡色,精肉呈桃红色,切面带光泽,香酥可口。
腊肉,又叫烟熏肉。每逢冬腊月,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至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秦巴山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来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陕南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久放不变质。
汉中洋县盛产黑米,也是黑米的原产地。相传为西汉著名外交家张骞在洋县、城固交界处发现并选育而成。史载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珍稀名贵,故又有“黑珍珠”之美称。 黑米酒,就是选用当地特产的优质黑香米为原料,采取特殊的制曲、发酵、糖化、蒸馏、陈酿、勾兑等工艺精酿而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