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喇家遗址

喇家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史前时期以齐家文化为主的大型聚落遗址。遗址发现于1981年,1999年至2007年对遗址进行了历时9年的考古发掘,共揭露面积3000多平方米,发现了齐家文化的聚落居址、高等级墓葬、环壕、小广场、祭坛等重要遗迹,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新发现。2013年至2019年,对该遗址进行第二阶段田野考古工作。发掘面积近6000平方米,发现遗迹450余处,包括房址、壕沟、陶窑、祭祀坑、墓葬、大型冲沟、灰坑、灰沟,出土丰富的生产和生活遗物2000余件,主要有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汉晋遗存等。

多年的田野工作揭露出齐家文化时期大量非正常死亡个体及大面积灾难遗迹,考古记录科学证明了史前地震、山洪泥流和黄河洪水等灾难事件,这是国内首次通过考古发掘揭露的史前灾变现象,不仅是考古学的重要发现,其科学意义更是超过了考古学的范畴,为多学科交叉研究提供了新的课题;大型防御性设施壕沟、广场、覆斗形祭坛、祭祀坑、高等级墓葬、窑洞式房屋、面条实物、大石磬、权杖头、大玉刀、大玉璧、三璜联璧、玉钺、卜骨、彩陶提梁罐、仓形器、陶盉等重要遗存的发现,不仅反映了喇家古代先民所创造出的璀璨物质文化和神秘精神世界,也揭示出该遗址是黄河上游地区齐家文化的大型核心聚落。喇家遗址的发掘,是齐家文化发现以来全新、最重大的突破,对于黄河上游地区史前社会复杂化、文明化进程及人地关系的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历年主要发掘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民和县博物馆、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喇家遗址博物馆等 历任发掘领队及主持发掘者、主要参与发掘人员:王仁湘、叶茂林、任晓燕、王倩倩、何克洲、于孟洲、杜战伟、王国道、蔡林海、张小虎、杜玮、甄强、周志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