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风险浮出水面——从2家银行被处罚看信息系统的敏态、稳态、危机态

作者:刘玉节 紫羚云联合创始人、联席首席产品官、首席咨询专家

一、引言

在2024年1月5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行政处罚信息公开表》中,中国两家银行双双被点名,揭示了银行业信息科技领域所面临的严峻挑战。金罚决字〔2023〕68号的处罚决定书,如一面明镜,反射出银行业在信息系统管理上的一系列问题。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这不仅仅是两家银行个案的问题,更是整个金融行业在数字时代面临的普遍挑战。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经营的核心,而其安全与稳定性直接影响着金融系统的健康运行。处罚事件揭开了信息科技风险的面纱,凸显了在数字化浪潮中,银行在科技风险管理上面对的紧迫问题。

本文将通过对两家银行处罚事件的深入分析,引出对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三态运维理念的引导,探讨如何在信息系统管理中通过实现敏态预防、稳态运行和危机态响应的全面提升。通过深度挖掘这一事件,揭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关键议题,引导读者深入思考数字化时代下,金融机构应如何更好地管理和保护其信息系统。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二、金融科技运营风险剖析

金融科技风险在银行业日益浮出水面,这次处罚事件揭示了信息系统管理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尽管这两家银行在信息科技管理方面建设了标准化的体系,但在面对信创、数智化建设的变革期,金融科技的运营环境极为复杂,使银行机构面临各种信息系统安全运行的挑战。金融机构面临的业务规模庞大、跨足多个领域、依赖先进技术等特点,使得管理工作变得极为复杂,标准体系建设往往只解决了基础性的合规问题和各科技领域的建设问题,而未能全面覆盖金融机构实际运行中的各种全面变革的需求。实际操作中,信息科技先进性本身带来的不可控技术风险使金融机构仍然面临许多问题。这包括信息系统运行时的各种突发事件、数据中心的实际运行问题、外包数据中心管理的实际挑战等。各种专注特定领域的标准实践难以完全覆盖所有实际操作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金融机构在实际运行中仍然频繁遭受事故的困扰。深入剖析这两起案例,能够更清晰地看到金融科技风险的本质和其对整个银行业的影响。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一)案例一剖析:

机构在信息科技管理方面存在多方面问题。在科技运营管理方面,投产及变更未向监管部门报告,导致投产及变更长期不规范,引发重要信息系统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此外,信息系统运行风险识别不到位、处置不及时,网络安全未开展安全评估,最令人担忧的是,信息科技外包管理不审慎,为整个系统的安全埋下了隐患。同时,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识别不全面,灾备建设和灾难恢复能力未达监管要求,在监管意见整改和上报也存在问题,监管意见整改未能落实,均成为导致重大突发事件的因素。

(二)案例二剖析:

此机构同样面临着严重的信息科技风险。在科技运营管理方面,同城数据中心存在基础设施风险隐患,未能及时整改,加剧了数据安全的风险。对外包数据中心的准入前尽职调查和日常管理不规范,数据中心演练流于形式,运营中断事件报告不符合监管要求,都暴露了中信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缺失。同时在监管合规领域,部分重要信息系统认定不全面,相关系统未建灾备或灾难恢复能力未符合监管要求,显示了在系统设计和建设过程中的疏漏。

这两起案例揭示了银行在信息科技管理中可能面临的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系统设计、投产变更、运行风险、监管整改、外包管理等。尽管监管机构已经发布《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试行)》、《银行业金融机构重要信息系统投产及变更管理办法》、《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银行保险机构信息科技外包风险监管办法》等要求,但在具体落地执行层面依然面临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金融机构的运营稳定,也引发了监管部门的关切。在信息科技风险不断升级的今天,金融机构亟需思考如何完善科技运营框架,以有效管理这些风险,并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图片来源于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官网)

三、三态运维理念解读

在面对信息科技风险时,引入三态运维理念成为不可或缺的解决方案。这一全面的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方法包含了敏态预防管理、稳态运行管理和危机态响应管理三个关键要素,为金融机构提供了更为综合和深入的管理视角。三态运维理念以维护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为核心思想,强调了在正常状态下的预防和改进、在稳定状态下的持续维护和管理、在危机状态下的迅速响应和处理,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持续性。三态运维理念打通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强调了不同状态下的管理需求,从预防、维护到响应,形成了一个全面的运维管理理念,更具时效性和实际操作的针对性。同时,以灵活性和适应性为基础,全面提升信息科技运行能力成熟度,才能够更好地应对不同状态下的运维挑战,在危机状态下能够灵活迅速地响应,而在正常和稳定状态下则能够进行预防和持续改进。

(一)敏态预防管理:提前保护信息系统的关键一环

敏态预防管理强调在正常的稳态下,通过预测、预防和改进来识别和解决潜在的问题和风险。在信息科技领域,这意味着金融机构应该具备识别潜在风险的敏锐性,通过前瞻性地预测和主动地改进来保护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实践中,敏态预防管理需要建立全面的预防和改进机制,包括高可用设计和上线管理、确定性恢复、风险识别与预防措施、主动问题分析和预警技术、容量及成本管理、智能化分析应用、持续改进和学习等,一方面加强信息技术架构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提升故障的可感知能力和可预测能力,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问题并采取预防措施,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在风险发生之前就有所准备。

(二)稳态运行管理:保障系统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

稳态运行管理强调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进行持续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以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和高效运行。在金融机构中,这意味着不仅要确保系统在日常运行中不受到干扰,还要提高系统的整体性能,以满足金融服务的需求。

实现稳态运行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运行体系,包括服务级别管理、规范化的运行管理流程和标准、性能监测和绩效评估、设备管理和容量规划、自动化操作机制、合规和风险控制、绩效度量和监控等,规范化和标准化信息系统运行机制,推进信息系统运行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系统运行保障能力,为稳态运行提供充分的保障,确保系统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三)危机态响应管理:在突发事件中迅速、灵活和有效响应

危机态响应管理强调在发生紧急情况或突发事件时,迅速、灵活和有效地响应和处理。在金融机构的信息系统中,这涉及制定和实施应急响应计划,以最小化潜在损失,快速恢复系统功能。为了实现危机态响应管理,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备的危机响应团队,明确每个成员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定期的危机演练和不断地修正完善是保持危机态响应能力的关键。

危机态响应管理补充了稳态运行管理的不足,使机构能够在面对未知的威胁和紧急情况时,迅速做出决策和行动,从而更好地维护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业务的可持续性。在数字时代的复杂环境中,这种针对不确定性的管理理念变得尤为关键。

三态运维理念的实施能够全面提升金融机构在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中的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潜在问题、保障系统运行、并在危机时做出有效响应。在数字时代,针对信息系统运行生命周期的三态运维理念,使金融机构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快速适应和应对挑战,可为金融机构打造了更强大的信息系统安全和业务可持续性的保障体系。

四、行业应用及展望

在信息科技风险监管全面化、系统化的背景下,三态运维理念的重要性凸显。其全面管理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强调安全运行核心、灵活应对复杂风险、整合运维与业务目标以及支持数字化转型的特点,使其成为金融机构应对罚款事件的理想选择。相较于传统标准实践,三态运维更注重实际操作、安全性和全面性,全面提升了金融机构对信息系统管理的能力,有助于确保业务的连续性、稳定性,并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新挑战。

三态运维理念在金融业的应用可以成为保障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石。金融机构通过敏态预防管理,能够提前发现和预防潜在风险,确保系统的稳定性。稳态运行管理则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性能监测和设备管理,提高整体的运维效率。危机态响应管理则是在面对紧急情况时的敏捷响应和灵活处理。这些管理理念的应用,不仅在处罚案例中显得尤为重要,也在金融行业的日常运营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随着金融行业不断进行数字化转型,三态运维理念将迎来更为深化的应用。在未来,金融机构将更加注重敏态预防管理,利用先进的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潜在风险的更加精准地预测和预防。稳态运行管理将更加关注自动化操作和合规风险控制,以适应数字化时代的高效要求。危机态响应管理将进一步强化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使得金融机构能够更快速、更灵活地应对未知的危机和突发事件。

未来,三态运维管理不仅将在金融业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也将拓展到其他行业。制造业、医疗业、零售业等领域将逐渐认识到这一管理理念的价值,将其引入到信息系统运维中,以确保业务的持续稳定和安全运行。三态运维管理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支持,推动各行各业更好地应对信息科技风险,实现更高水平的运维管理。

发布于:广东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