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东区仙桥这家烧饼油条店为何成网红?
回琪睿
2022-04-30 07:49:39
共 1 个回答
王婉婷
2022-05-04 16:46:31
近年来,经常可以看到婺城市民的朋友圈在晒一家仙桥的烧饼油条店,去这家店吃早餐,排队是“家常便饭”,少则几分钟,多则一个小时。除市区不少人赶去这家店吃烧饼油条外,还有义乌、永康等地特意赶来的,更远的还有市民买了带去香港吃。这家烧饼店为何总要排队,凭什么成为网红?
为何总要排队?
这家网红烧饼店位于金东区赤松镇仙桥老街,叫王日顺号烧饼店。烧饼店店主叫王洪满,采访当天记者一直等到上午10点多,店里没人排队时才找他聊,他正在洗碗。“这么好的生意,老板还要自己洗碗,请个人洗洗就好了。”记者开玩笑说。“去年店里有9个人,今年少了一个,工人不好找,只能自己有空把碗洗了。现在店里除了自己一家三口,都是亲戚在帮忙。” 王洪满回答。
对于生意红火成为网红店,王洪满表示,他家的烧饼油条店前些年没有现在有名,但也是要排队的,只是这两年队伍越排越长。很多人在店里吃了后觉得好吃就发到朋友圈,于是便吸引了更多人现在,周末店里都要忙到中午11点多,有的顾客就当来店里吃午饭了,工作日早一个小时左右结束。一到法定节假日的高峰期,早上7—9时可能要排一个多小时才能吃到烧饼,平时等半个小时也是常事。
“为了让顾客吃上香脆的烧饼,我们都现做现烤,油条也要现炸,所以总是要等的,最少三四分钟。很多时候,一人排队要买好几副回去给家人吃。人一多,只能排队等烧饼出炉,节假日大家都出来吃,等的时间就更长了。”王洪满说。
凭啥成网红?
王洪满说,成为网红的背后,是自己30多年的坚持,是传承了四代的好手艺。王氏早餐源于七八十年前,王洪满的曾祖父是第一代“掌门”。曾祖父为东阳人,后迁至仙桥村,并以做早餐谋生。王洪满的爷爷和父亲王秋根均继承了他的手艺。
大约在30年前,王氏早餐店位于03省道仙桥段沿线。后来,家中的店面因房屋拆迁移至老街上。无论是路边还是迁至老街,他家的早餐生意一直红红火火。“全部的过程都遵循祖上传下来的手艺,再加上自己的用心,比如发面,不同的季节如何把握,都经过不断摸索、总结经验,这样做出的烧饼、油条口感才始终如一。” 王洪满说,老祖宗的手艺无论如何都要传下去,是他的执念。正是这份执念,让王日顺号多年来都红红火火。
每天凌晨不到4点,王日顺号就开始准备营业了。几人分工合作,揉面、生火、生炉等,待到炉子烧得红彤彤,就开始做烧饼了。每天清晨5点半左右,就对外营业了,7点就很忙碌了,之后三个小时几个人几乎一刻都不能休息了,门口总是长长的队伍。但一家人分工明确,各自干好自己的活,再忙也井然有序。
在这里,为了让市民吃到不烫手的烧饼,店家都会贴心地用菜刀把烧饼切开,方便顾客把油条夹进去,而且都用成本更高的纸袋装,而不是塑料袋。王洪满说,仅纸袋的成本一年就比塑料袋高出约两万元。
网红店一年能赚多少?
采访中,经常光顾烧饼店的汪先生对店主说,你一年赚100万元没问题吧。王洪满说,经常有人对他这么说。其实,没有顾客想象得这么赚钱。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店里每天可以卖掉五六百副烧饼油条和豆浆,一副4.5元,日营业额3000元左右,周末3500元左右,除掉8个人的工资和成本,剩下差不多就是房租,赚的也是辛苦钱。很多金华市区的顾客说,跑到仙桥不方便,建议他把店开到市区。如果按照现在的成本和人员计算,烧饼、油条还是卖现在的价格,那房租都做不出来,这也是他一直没来金华市区开店的原因。
让王洪满开心的是,去年儿子王成科大学毕业后也跟着他来做烧饼了,他的手艺有人传承了。一个跟他学了十几年的徒弟,去年也在金东区岭下朱开出了一家烧饼店,生意也不错。如果有人想加盟,他也愿意传授制作手艺。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