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6437791发布日期:2021-08-27 13:36阅读:114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超高层单元体幕墙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技术创新,单元式玻璃幕墙作为建筑物的围护结构,因其优异的抗风和抗震能力、施工周期快等优点,被广泛的应用于超高层建筑,也有较为成熟的施工工艺。由于单元体的面积和重量大,其施工的主要难度在于吊运和安装。在结构采用剪力墙和核心筒作为主要的承重和抗侧力体系建筑中,其在建筑物短方向上设置了多道平行的剪力墙,其中两个端部为长度超过10m的连续墙体。两端部的墙体上设计为单元体幕墙,一直覆盖至楼顶,受限于作业环境影响单元体幕墙的水平运输、垂直运输危险性较大,且受空间限制,这两道混凝土板墙外侧的单元体的吊装和安装是一个相当大的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旨在提出一种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以解决建筑物山墙部位有临边侧剪力墙,该部位幕墙施工的吊篮安装困难,人员无法通过楼面进入指定施工区域进行安装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停靠面上搭设操作吊篮停靠的吊篮停靠平台;s2、在地面上组装操作吊篮;s3、确定环轨安装位置,并进行环轨安装;s4、在环轨上分别安装幕墙的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s5、对环轨、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进行调试并验收;s6、对幕墙单元进行安装;s7、拆除环轨。

进一步的,所述环轨包括墙体外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起吊装置的上端滑动连接至第一轨道外围,操作吊篮上端滑动连接至第二轨道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吊篮包括吊篮平台、提升机、电气箱、钢丝绳和第一行走机构,提升机和电气箱均固定安装至吊篮内部,提升机的一端通过工作钢丝绳固定连接至第一行走小车,第一行走小车滑动连接至第二轨道外围,起吊装置的上端通过第二行走小车滑动连接至第一轨道外围,第二行走小车、起吊装置、第一行走小车和提升机均通过起停开关信号连接至电气箱。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环轨是楼面附着式双轨安装,楼面附着式双轨安装的安装方法是将楼地面安装若干支架,且若干支架相互平行设置,支架是一字形工型钢,每个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楼地面,支架的第二端位于楼体外部,且支架的第二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轨道的上端、第二轨道的上端。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s3中的环轨是附墙式双轨安装,附墙式双轨安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在爬模体系下端安装临时吊篮;s32、放线选取支架安装位置,并在楼体一侧固定安装支架;s33、在支架的下侧固定安装环轨。

进一步的,所述对环轨、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进行验收的方法是,首先使用测量仪器测量环轨的水平度和直线度,其次进行环轨试运行,在环轨试运行中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均需吊装不小与额定荷载1.5倍的重量,起吊后距离地面不高于100mm保持静止,持续起吊不小于4小时。

进一步的,所述对幕墙单元进行安装时是分梯度沿楼体竖直方向逐阶安装环轨,且每个梯度的环轨同于安装幕墙的楼层数量不高同于20层,在施工完成第一梯度幕墙安装后进行第二梯度环轨的安装,且在安装完第二梯度环轨时,应用第二梯度环轨的操作吊篮对第一梯度的环轨进行拆除,依次重复操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所述的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该方法安装环轨,并应用此环轨对单元幕墙进行安装,可以在狭小的施工地,提供多个起吊点,采用环轨吊装施工技术分阶段进行施工,可以将单元式幕墙存放在集中堆放在楼层内而不是地面上,其起吊位置距离安装位置近,会大大节省吊装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吊篮无需落地,可以给下方无单元体幕墙的位置提供工作面,并且减少吊篮上下运行的时间,单元体幕墙安装过程中,人、材料均在楼外,对于室内装修作业没有影响,且可以通过安装多个梯度的环轨进行多梯度的幕墙安装,减少吊篮和材料上下运输时间,加快施工进度。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超高层单元式幕墙的双环轨系统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选取地面或指定楼层做为停靠面,并在停靠面上搭设操作吊篮停靠的吊篮停靠平台;

项目周边可供使用的区域极为狭小,无法将吊篮直接落在地面上,故使用碗扣架搭设吊篮停靠平台,高度为p1层位置。但是l63层及以上的单元体幕墙,其停靠平台设置在l61层,这样顶层的单元体幕墙就划出了一个单独的作业区,不影响下侧框架幕墙及外墙的施工,而且材料吊运省时间。

s2、在地面上组装操作吊篮;

操作吊篮包括吊篮平台、提升机、电气箱、钢丝绳和第一行走机构,吊篮平台应选择在平整的地坪上进行组装,组装完成后,应均匀紧固全部连接螺栓,不得有松动或虚紧。吊篮平台安装预紧后,整个平台框架应平直,不得有明显扭曲。最后通过塔吊吊至吊篮停靠平台上。

安全锁和提升机分别安装于吊篮两端的安全锁支架和提升机支承中。安全锁安装时应使摆臂滚轮朝向平台内侧。提升机安装于吊篮内部,安装时将提升机搬运至吊篮内部,使提升机对准提升机支承,插入销轴并锁定。

电气箱安装在吊篮平台中间位置的后栏片上,箱门朝向吊篮平台内部。固定完成后,将电源电缆、电机电缆、操纵开关电缆等插头插入电箱下端的相应插座中,安全钢丝绳应穿入安全锁内。

s3、确定环轨安装位置,并进行环轨安装;

环轨包括墙体外围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起吊装置的上端滑动连接至第一轨道外围,操作吊篮上端滑动连接至第二轨道外围。

步骤s3中的环轨是楼面附着式双轨安装,楼面附着式双轨安装的安装方法是将楼地面安装若干支架,且若干支架相互平行设置,支架是一字形工型钢,每个支架的第一端固定连接至楼地面,支架的第二端位于楼体外部,且支架的第二端分别固定连接至第一轨道的上端、第二轨道的上端。

步骤s3中的环轨是附墙式双轨安装,附墙式双轨安装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在爬模体系下端安装临时支架及吊篮;s32、放线选取支架安装位置,并在楼体一侧固定安装支架;s33、在支架的下侧固定安装环轨,其中支架是横截面为三角形的脚架,在实施中,支架采用机械锚栓进行固定,锚固深度和数量按照设计计算设置,胀栓安装应满足质量要求,借用楼体外侧正在使用中的爬模,在爬模下部下挂平台上开口,在混凝土墙体上安装临时支架,钢丝绳连接到支架上并穿过开口挂住临时吊篮,临时吊篮安装完成后,在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各部位是否符合安装要求、并进行使用前的检查和调整,且经过第三方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当临时吊篮落至环轨安装的楼层以后,可以使用绳索连接到结构面上以增加稳定性,在测量人员进行放线确定三角型钢梁支架的准确位置以后,安装人员需要在临时吊篮作业平台上进行混凝土打孔,安装胀栓,支架和环轨借助手拉葫芦从临时吊篮上提升至指定标高,然后连接到墙体上的已固定好的胀栓上,环轨体系需要先安装附墙支架,然后再在支架上安装平行于混凝土墙面的环轨,安装过程中,严格按照临时吊篮的使用荷载进行材料运输,且材料和人员应分散在整个吊篮平台内,不应集中于一侧,环轨及幕墙起吊装置安装完成,调试完毕以后,临时吊篮需要及时拆除。

s4、在环轨上分别安装幕墙的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

起吊装置是现有技术的卷扬机,起吊装置的上端通过第二行走小车滑动连接至第一轨道外围,第二行走小车分别、卷扬机、第一行走小车和提升机均通过起停开关信号连接至电气箱,第一行走小车和第二行走小车均为现有技术的行走机构。

s5、对环轨、起吊装置和操作吊篮进行调试并验收;

环轨安装完成后,必须使用测量仪器测量轨道的水平和直线度,确保轨道可以满足要求和正常使用。确保测量无误后,进行环轨试运行。试运行荷载大于吊装荷载的1.5倍。在试运行的过程中,检测整个运行过程是否正常,起吊后距离地面100mm保持静止,持续起吊不小于4小时,然后对环轨的各部位进行检查,如发现问题,立即安排整改。在试运行的过程中,运行区域下方禁止进人,并做好防护标志,且有专人看护。

s6、对幕墙单元进行安装;

单元体材料到场后,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先用叉车将单元体及运输架运送至塔吊的覆盖范围内。使用专业吊具与单元体固定,然后使用塔吊将单元体材料集中吊至提前规划好的位置储存起来,此处的规划位置是环轨所在楼层以下2-3层,且单元体材料为暂时搁置。需要注意的是,在材料堆放过程中,应严格按照图纸设计的承载力标准去控制材料的堆放,以避免超载造成楼板结构损伤。以第一阶段的剪力墙位置的单元体安装为例,使用塔吊将单元体材料集中吊运至24层的卸料平台,然后人工推动运输架运至指定堆放区域。

安装时,首先将幕墙材料运输至转运通道,环轨上的卷扬机及吊篮同时也移动到该位置,吊起单元体材料并运输至作业面。详细作业要点如下:将单元体从运输架上搬运至压力平板车,为防止单元体擦伤,应在压力平板车上放置橡胶垫。人工推动压力平板车至邻近板边位置,使用吊装专用吊带固定到单元体两端,同时挂在环轨内侧轨道的电动葫芦的吊钩上并锁死,形成三角型吊装,然后将临边防护拆除。操作手控制电动葫芦,慢慢提升单元体,严格控制提升速度,待要出楼层时小心玻璃面碰到梁和板构件,同时单元体尾部抽出压力平板车,底部垫上工字木,防止损伤玻璃。单元体吊出楼层后,进行180°旋转,使单元体玻璃面朝外,然后进行安装。

吊装信号工要专注整个吊装过程,不得有丝毫松懈,发现问题时要及时叫停,并随时和起吊人员保持联系,确保起吊安全。在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缆风绳,以免单元体和结构相碰撞。

由于是在混凝土板墙上进行安装单元体,安装就位过程中,2名安装人员只能使用环轨外侧轨道上的吊篮平台进行安装。对于标准层,单元体的安装只需要固定在上侧的转接件上;对于转换层,由于层高超过了5m,则需要固定在上侧和中部的转接件上。单元体下行至挂点与转接件高度之间20cm的距离时,停止下行,进行左右方向插接。插接完成后,将单元体插入上槽口工料上,防止单元体在风力作用下与结构发生碰撞。

施工人员完全固定单元体后,解除电动葫芦的挂钩。操作人员控制电动葫芦移动至起吊点,进行下一单元体的起吊和安装。

利用同一水平仪依据复核过的各楼层的标高进行标记,通过旋转高度调节螺栓,对新装单元体进行标高调整,使其满足图纸和规范要求。检查单元体之间的横竖接缝是否均匀一致,且是符合安装验收标准要求,验收标准详见质量控制部分,如不能满足,查明原因,通过微小横向移动等手段进行微调,然后将单元体左右位置限位压块进行安装。

单元体安装完成后,要对其与结构层室内上下层贯通处进行防火封修。单元体的防火施工,按设计要求,先使用10cm厚的防火岩棉,经隐蔽验收合格后用1mm后的l角钢对其封闭。

单元体安装一定数量后,且经检查符合图纸和规范要求后,即可安装铝合金排水槽。首先将单元体上横料内的垃圾、灰尘清理干净,然后排水槽放至安装位置,使用密封胶封堵水槽两侧的缝隙。外侧水槽铺贴止水胶带,胶带与型材之间填充密封胶。打胶要求连续饱满,再进行挂胶处理,这一环节不能疏忽。打胶完毕后,带胶干后进行试水试验,验收合格后进入下道工序。

s7、拆除环轨;

对幕墙单元进行安装时是分梯度沿楼体竖直方向逐阶安装环轨,且每个梯度的环轨同于安装幕墙的楼层数量不高于20层,在施工完成第一梯度幕墙安装后进行第二梯度环轨的安装,且在安装完第二梯度环轨时,应用第二梯度环轨的操作吊篮对第一梯度的环轨进行拆除,依次重复操作。

环轨的组成及安装单元式幕墙的工作原理:

在建筑物两侧山墙位置或楼面安装支架,在钢梁支架安装双排工字钢轨道。其中外侧轨道吊挂行走小车和操作吊篮,操作吊篮能够沿着轨道水平移动,可以全面覆盖结构外立面的各个位置,保证各个位置均有良好的工作面;内侧轨道吊挂卷扬机,用于运输幕墙的单元体材料,在安装单元体时采用的机械吊装方式较人工更稳定,同时通过上部卷扬机及小车进行上下和左右的移动,能过有效地保证单元体安装在准确位置,能够保证施工质量。利用环轨体系的水平运输特性,可以解决材料从地面吊装运输时间过长的问题。作业时,操作吊篮和单元体幕墙同时悬挂在双轨系统上,待各自落至合适的高度后开始安装。

利用该环轨安装单元式幕墙的方法特点:

1、建筑物山墙部位设计有临边侧剪力墙,该部位幕墙施工的吊篮安装困难,人员无法通过楼面进入指定施工区域进行安装。在人员无法到达的区域,可以采用临时吊篮解决安装问题。

2、项目现场场地狭小,难以提供多个起吊点,采用环轨吊装施工技术分阶段进行施工,可以将玻璃存放在集中堆放在楼层内而不是地面上,其起吊位置距离安装位置近,会大大节省吊装时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吊篮无需落地,可以给下方无单元体幕墙的位置提供工作面,并且减少吊篮上下运行的时间,单元体幕墙安装过程中,人、材料均在楼外,对于室内装修作业没有影响,会加快施工进度。

3、双轨环轨内的操作吊篮和起吊装置可以平移,这样吊篮的数量可以大大减少。并且环轨可重复安装,节省材料和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