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局直属单位 > 黄石市贸促会 > 工作动态

贸促会一季度原产地证签证情况

来源:市贸促会    时间:2016-04-29 

 

原产地证属于国家授权贸促会具有行政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我会服务黄石出口企业,促进黄石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2016年一季度我会原产地证签发情况

截至目前,共有126家涉外企业在我会申请原产地证明书注册登记。一季度我会签发认证出口额达5991万美元,占我市出口额的17.03%。其中,签发一般原产地证558份,签证金额5915.2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4  %-5.76%; 代办优惠原产地证9份,签证金额15.3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28.5 %-52.3%;代办商事认证22份,认证金额31.3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340%311%;代办领事认证19份,认证金额29.1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 0 %8%。签证涉及钢材、水泥、服装、有色金属、压缩机、机床、制药、化工、橡塑模具、摩擦材料、汽车轮毂等20多个种类,100多个品种,出口到印度、阿联酋、美国、埃及、巴西、孟加拉国、墨西哥、比利时、波兰、德国、俄罗斯、土耳其、伊朗、意大利等49个国家和地区,为我市对外贸易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企业对原产地证业务政策了解、重视不够。一是被动签证。大多数企业认为原产地证是给进口商带来好处,进口商要求提供产地证,才进行办理。主要是一些企业不能及时了解新政策实施情况,不了解适用的国家、商品及关税减免情况,无法在商业谈判中占据主动,分享不到关税带来的好处。二是企业对原产地证业务不够重视。企业签证人员不稳定,变动较快,新人对业务不熟,导致无法结汇、无法清关的情况屡有发生,不仅享受不到关税优惠,而且付出了高昂的滞港、滞箱费用,违约赔偿金等,甚至对企业出口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企业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及人才缺乏。一是企业从业人

员对原产地证专业知识掌握不透。在办理出证认证过程中产地证商品编码不正确、产地证与发票号或箱单数量不一致、产地证申领不及时等问题时有发生,导致存在大量重发证、补证的情况,影响了企业出口进度。二是一些中小企业外贸人才缺乏,不能及时办理产地证的相关业务。

3、贸促会缺乏专业外语人才,业务培训力度不够。一是产地证业务大都为全英文,我会目前无一专业外语人员,不具备办理优惠原产地证的条件。当前我会无法直接为企业办理优惠原产地证和商事认证,只能通过省会代办,或企业通过我市检验检疫局办理。二是我会现有工作人员出证认证专业知识不足(特别是优惠原产地证、商事认证)。我会现有工作人员大都是今年进贸促会的新人,未经过总会、省会组织的专业培训。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1、加大沟通、协调力度,做好产地证的签发工作。一是对上加强沟通,及时掌握政策变化,积极争取总会和省会的政策支持和业务指导。二是对黄石办证企业及时传达政策变化,做好信息沟通。三是横向与市商检局加强沟通,以便全面掌握我市发放产地证情况。

2、加大宣传力度。为提高出口企业对原产地证政策的知晓、运用程度,通过新闻媒体、联合讲座、专题辅导、网络宣传等多种形式加大原产地优惠政策宣传力度,让企业

外贸洽谈时能够把关税减免作为提高竞争力的重要砝码。

3、加大培训力度。一是积极协调总会、省会专家来黄为企业授课。二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产地证业务培训。三是分批次组织我会工作人员参加由总会举办的出证认证业务培训。

4、加大服务力度。一是对企业的产地证业务进行分类指导,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二是产地证签发业务实行补位制,业务人员因公外出时,由其他工作人员实行补位办理,保证产地证及时快速办理。三是将办事程序和所需材料无一遗漏地通过网站和QQ群向所有企业公开,做到告知一次性到位,手续一次性办结。四是原产地证全程电子化,大型出口企业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证书的申领和打印,中小出口企业不能自行打印的,贸促会帮其打印,企业随来随领。同时,免费为所有企业签发电子产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