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十大老建筑,曾经的风韵,好多贵阳人从未领略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排列在街道两侧

深藏在城市卡卡角角的

建筑

犹如城市的容貌

即使只留下几丝痕迹

也是当年的流行和时尚

今天,城市里充满了

千篇一律的钢筋水泥墙

而那些不同时期的标志性建筑

就特别容易唤起记忆

……

很多人不知道

贵阳这座城里

1950年代末~1960年代初的十大老建筑

曾经有这样的万般风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代,俯瞰贵阳

这些老建筑里的情怀

你真的读懂了吗?

1959年,在共和国成立十周年

北京集全国之力建成十大建筑

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美术馆、农业展览馆……

全国各地争先效仿

贵阳市先后推出了一批建筑:

邮电大楼、火车站、汽车站、博物馆

金桥饭店、百货大楼(大十字)、贵阳饭店

民族商店、喷水池邮电局、喷水池商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1970年代的大十字、中华南路交叉口

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

这些当年曾经辉煌的建筑物

仅存4座

……

老百货大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2年,贵阳市中心大十字建了老百货大楼,老百货大楼一楼最吸引人的是食品柜和大楼两侧的橱窗,当年很是时髦。因为大楼里还有服装、布料、五金、文具,是现在人理解不到的真正意义上的百货大楼,因为有了老百货大楼,大十字对贵阳人来说就成了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

对于当年的贵阳人来说,进百货大楼购物是幸福生活的标配。

贵阳汽车站

(已弃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5年建成的汽车站是贵州最大的大型长途汽车客运站,位于延安西路上,是贵州最先探索“民族形式创作方向”的新设计建筑之一。

汽车站的这个形象多次出现在1960~70年代多种介绍贵阳风光和建设成就的书刊、图片上,并收入反映中国建筑成就的《十年建筑》画册中,还被选作大学土建专业教科书中车站设计实例。可以说,老客车站也是那个年代贵阳最拿得出手的建筑。

金桥饭店

(现仍在,待改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金桥饭店1958年动工兴建,1961年竣工开业,1962年安装了省内第一台客用电梯,是贵阳最早铺设红地毯,拥有直升电梯和凭借 “介绍信 ” 才能入住的酒店。周总理曾在此下榻,邓小平曾在这里品尝贵州美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金桥饭店可以说是上世纪60年代贵阳设计最新颖、设施最完备的饭店,那时,能去金桥饭店吃一顿大餐,就是贵阳人一年中最享受的事。直至1980年代中期仍是贵阳高档饭店。2000年评为三星级涉外酒店。

邮电大楼

(仍在使用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9年开工建设的邮电大楼,1960年竣工。邮电大楼左右呈中轴对称,平面规矩,中间高两边低,属于典型的苏式建筑,建筑的修建与道路进行了协调,建筑两侧向后收敛,犹如向后伸展的双臂,端庄又不失动感。

虽然邮电大楼只有9层,总高不到40米,当年很长时间被称为贵阳“第一高楼”。以前邮电大楼楼前是一块平地,正大门两侧是报刊栏,很多路人喜欢在这里读报,一楼大厅是供打长途电话排队以及发电报、寄信、订杂志的地方,现在全是卖手机的了。

火车站

(已扩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贵阳火车站建于1958年,是一座苏式风格的三层楼房。当时的火车站,曾被很多旅客当做景点留影。粉紫色的暖色基调,镶嵌着咖啡色的图案及外框,稳沉中透出一些明快的色调。那个年代,很有气魄,算是贵阳标志性地方之一。

喷水池商厦

(现国贸大厦位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喷水池商厦(百货二楼)规模赶不上百货大楼,但也让贵阳北城云岩区居民能很方便购物。喷水池商厦、民族商店、贵阳饭店、喷水池邮局刚好环绕喷水池四周,让当年的喷水池成为仅次于大十字的贵阳第二商业中心。

民族商店

(现虹祥大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民族商店夹在延安中路和中华中路之间(今天虹祥大厦位置),一楼是民族服饰和用品,比如蜡染、银饰,印象最深的是每年四月八的时候,喷水池、民族商店门口就是苗族同胞欢乐的海洋。

贵阳饭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喷水池的标志性建筑,在“老贵阳”的记忆里,多记得饭店卖的包子。贵阳饭店当年相当于旅馆,以接待住宿为主。如今,取代老贵阳饭店的,是一栋31层高的“贵阳饭店商务大厦”。

喷水池邮局

(现为邮政大厦)

这栋三层高的大楼浓缩了很多人儿时的记忆。邮局左边(靠延安东路方向)的集邮门市部,每到出新票时,门口就排着长队,好多人有在这里倒卖邮票的经历。一些紧俏的票甚至快挤破门。喷水池邮局右侧的“火车票预售窗口”,经常是熬更守夜排队买票,窗口前还竖了几排铁栏杆,防止不自觉的人插队。

贵州省博物馆大楼

(现为贵州省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博物馆1958年竣工,总建筑面积3808平方米,陈列楼共2层,层高4.8米。建筑物平面布局合理灵活,装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曾受到文化部表扬,并被选刊入《建筑设计资料》集。

随着时代的发展,博物馆大楼不能满足需求,有专家建议在老博物馆原址上重新修建博物馆,但是,经过多次讨论后,最终决定在金阳新建博物馆,让新老馆并存。2015年,设计新颖独特的新贵州省博物馆在观山湖区迎宾路北侧落成。原博物馆大楼改为贵州省美术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0~1990年代的延安中路

因为城市发展的原因

这些老建筑大多已经退出历史的舞台

但它们以及它们所代表的那个年代

仍然留存在很多老贵阳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