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武威神婆子的正确姿势!
刘晓菡
2022-04-14 01:26:00
共 1 个回答
刘颖建
2022-04-18 00:28:58
神婆子,武威的另类女人(上)
早先因为贫困,一个叫“神婆子”的群体便随之产生。
在武威农村,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神婆”。而且,大山里比平川里多,贫困地方比富裕地方多,越是疾病交加,寡妇成堆的地方,神婆子越多。神婆子一多,就不约而同地走上了毛主席“农村保卫城市的道路。”武威城里,大街,小巷,就成了“神婆子”们展示人生才华的舞台,发财养家的市场。武威人几乎每天都从“神婆”们的面前经过。不经过不行,在单位与家的路上,神婆们每天都蹲在街台上,给人算命,给人看手相,给人指点迷津。而接受她们指点者中,不泛柳眉桃口的窈窕淑女,衣冠楚楚的才子骚客,绅士派头的商贾大款,道貌岸然的官场仕子。每逢初一、十五,雷台观、东岳台、海藏寺,就成了神婆子们的天地,香烟袅袅,人神混杂,挤挤攘攘,好不热闹。但在我看来,总是乌烟障气,神魂颠倒。直到2001年撤地设市,这些千年留传下来的聚众弄神习俗,才被强行取缔。但街台上三三两两的神婆子依然在。没了她们的日子,武威街上好象缺少点什么似的。武威人,特别是武威女人崇敬神婆子,信奉神婆子。有病要找神婆子撩,有灾要找神婆子禳,当官晋职更要找神婆子算一算,化一化小人的干扰。
武威的神婆子现象由来已久。最早扑捉到武威神婆子现象的,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唐开元二十五年(737年)秋,王维奉使出塞,任凉州河西节度使判官。闲来无事,他到凉州城外郊游,看到凉州农村的神婆子们极为活跃,随写了一首《凉州郊外游望》:“野老才三户,边村少四邻。婆 娑依里社,萧鼓赛田神。洒酒浇刍狗,焚香拜木人。女巫纷屡舞,罗袜自生尘。”你看这是一种什么景象,人口稀稀拉拉,但供奉土地神的“里社”里却热闹异常,女巫们边往巫祝之物刍狗上洒酒,边给木神焚香,因长时间的跳舞,祈祷鬼神,脚上的罗袜上都落满了尘土。她们在为谁家的孩子解灾,谁家的媳妇燎病呢?今天的神婆大概就是巫婆转世的吧。那跳大神,手之,舞之,蹈之,唱之的景象,与千百年前大诗人王维看到的景象,并无质的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今天,她们把走下“神坛”的毛泽东又当成了真正的“神”。并和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相提并论。要不是这一点荒谬的区别,混在其中,我会毫不犹豫地怀疑自己,是否还生活在唐朝?会毫不犹豫地怀疑这座城市,你是否还沉睡在千年历史的风尘中没有醒来?
信神,求神,是武威人观念落后、旧习难改的一种独特表现。没有这种农耕文明时期留下的太深烁印,没有这种观念的市场,“神婆子”们,不用政府取缔,怕是早就没了吃饭的市场。世间阻碍一切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是观念的禁锢。武威经济一波三折,发展缓慢的根由,可以从武威人信神求神的虔诚态度和观念上窥出个大概。一叶而知秋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