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立减

一、事件背景。

 

最新消息,中国国家统计局

12

10

日公布,我国

11

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PI

)同比

上涨

 

1.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

PPI 

)同比下降

2.7%

。这是中国

11

PPI

年率亦

连续第

33

个月下跌,进一步佐证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而另一重要的方面,

PPI

下降也表

明了我国产能过剩严重。

 

二、我国产能过剩的历史。

 

与理论意义上的产能过剩和发达国家的产能过剩源自私人投资不同,我国的产能过剩

主要形成于政府投资。

 

从解放初到上世纪

50

年代末,我国工业产能

(

最典型的是钢铁工业

)

来自于没收官僚资

本、外国资本和前苏联的有偿援助,甚至不惜砸锅卖铁,全民“大炼钢铁”。在这种“大

会战”、

“大帮哄”而不讲科学的指导思想下,许多炼出来的钢质量极差,

根本就不能用,

这是典型的产能过剩

(

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

,也是导致

1960

年国内大饥荒的首要原因。

 

从上世纪

60

年代初到

80

年代初,在“备战备荒”战略下,国家通过索取农业剩余、最

大限度压缩消费等方式完成了全面、高速发展重工业的资本原始积累,钢铁、煤炭、化工、

机械等重工业发展一马当先,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矛盾达到了顶点。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国家虽然进入了改革开放阶段,但依然是计划经济体制,在

这种体制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动力还是来源于政府投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还是以发展重

工业为主

(

如投入巨资建设的上海宝钢

)

,热得发烫的经济直到

1996

年才减速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