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454753536 上传时间:2022-07-21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 目: 作者姓名: 学 号: 注 册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成人教育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同学:你的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为: ,请你根据需要立即开始本课题的文献调研工作,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本课题的主要内容(或目标和任务):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工作(或实验工作): 本课题现有主要参考资料(或指明重点查阅和检索的方向):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选题表 年 月 日学生姓名专业年级学号题 目: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参考文献指导教师意见 签

2、名: 年 月 日学院意见 年 月 日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考核表 作者姓名专业年级学号题 目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指导教师评阅意见 年 月 日建议等级:指导教师(签名):学院终审意见 (盖章) 年 月 日审定等级负责人(签名):关于做好2007届成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的通知各毕业班学员:为加强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认真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撰写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毕业论文(设计)必须和所学专业密切相关,独立完成,有一定的新探索、新观点和一定的现实意义。凡抄袭及论文(设计)雷同者,延期一年毕业,且必须重写合格。2、学员必须主动与

3、指导教师联系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有关事宜,认真、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指导。3、毕业论文(设计),文科不少于6000字,理科不少于5000字。4、毕业论文(设计)材料,必须严格按照衡阳师范学院2007届成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见附件)进行撰写、打印和装订,否则视为不合格。5、毕业论文(设计)具体时间安排:2007年2月面授期间分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 ,学员即与指导教师联系,就自己已选题目和撰写提纲征求指导教师意见。2007年2月3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最终确定选题,做好资料收集工作。2007年4月6月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2007年7月将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交指导教师

4、评审。2007年8月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设计)初稿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并退还给学员,进行修改或重写。2007年10月学员将修改或重写的毕业论文(设计)交指导教师。2007年11月完成对各专业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最终评定。附件:衡阳师范学院2007届成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 衡阳师范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2006年11月26日附件衡阳师范学院2007届成教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规范一、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份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材料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题目论文主体(包括摘要及关键词;正文;致谢;参考文献等);附录。具体分述如下:题目题目应力求简短、精确、有概括性,直接反映毕业论文(设

5、计)的中心内容和学科特点。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确有必要,可用副标题作补充。论文主体1、摘要及关键词摘要一般不分段,不用图表,以精炼的文字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观点、方法、成果和结论进行高度概括,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自成一篇短文,具有报导作用。摘要一般以200300字为宜。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内容主题的词或词组,一般35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分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加任何标点。2、正文包括引言、正文、结论等部分。引言引言也称前言、导论、导言、绪言、绪论等。它的作用是向读者初步介绍文章的背景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什么写这篇文章,要解决什么问题;论文的主要观点;与课题相关的

6、历史回顾;写作资料的来源、性质及其运用情况,论文的规划和简要内容;研究中的新发现;课题的意义等。正文正文是论文的核心部分,是作者学术理论水平和创造性工作的综合体现,是作者运用掌握的材料与方法进行论证、得出结论的部分,其任务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不同论文研究的课题性质、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论型、实验型和描述型论文的正文格式和写法不尽相同,但他们的要求是一致的。即:主题明确:全文围绕主题展开论述,不离题;论证充分:有观点、有思路、有材料、有说服力;结论清楚:研究导出的结论不含糊,易理解;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流畅,条理清晰。结论结论是论文要点的回顾和提高,是整个研究过程的结晶,是全篇论文的精髓。结论

7、中应对本篇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出了什么规律,存在什么问题给出明确的回答。撰写结论时,要注意精炼准确、总结提高、前后呼应。3、致谢(无必要时可省略)以精炼的文字,对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直接给予指导、帮助的人员表示谢意,言辞恳切,实事求是。4、参考文献毕业论文(设计)须在论文的最后列出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以公开发表过的、作者真正阅读过的、与论文密切相关的或直接引用的为限,未发表过的论文、试验报告、内部资料等不宜列入。参考文献的列写必须严格按照毕业论文(设计)引用的先后顺序依次列写。参考文献的列写格式,详见“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附录(无附录时可省略)凡不宜收入正文中的、又有

8、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如:大号的设计图纸;篇幅较大的计算机程序(但以研究软件程序为主的毕业论文题目,其程序可作为正文的一部分);过长的公式推演过程。其他内容和译文及原文、专题调研报告、文献综述等可另行装订成册。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规范与打印要求书写规范1、引用有关政策、方针性内容务必正确无误,不得泄漏国家和单位机密。2、使用普通语体文写作,体例统一,文句通顺,无语法错误,简化字符合规范,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符号的上下角标和数码要写清楚且位置准确。3、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310293)规定的计量单位和符号,单位用正体,符号用斜体。4、使用外文缩写代替一术语时,首次

9、出现的,应用括号注明其含义,如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5、国内工厂、机关、单位的名称等使用全名,如不得把“衡阳师范学院”简写成“衡阳师院”或“衡师院”。6、公式应另起一行并居中书写,一行写不完的长公式,最好在等号处或在运算符号处转行。公式编号用圆括号括起,示于公式所在行的行末右端。公式编序可以全文统一,依前后次序编排,也可以分章节编排,但二者不能混用。文中公式、表格、图的编排应统一。7、文中引用某一公式时,应写成:“由式(5)可知”。8、文中表格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表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表格时,“表”在前,序号在后,如:“见表8”。

10、表格格式可采用三线表,表格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位于表格上方,表序在前,表名在后,其中空一格,表名末不加标点符号。如:表8 9、文中插图都应有名称和序号,可以全文统一编序,也可以逐章独立排序,图序必须连续。文中引用插图时,“图”在前,序号在后,如:“见图12”。图的名称和编号应居中并写于图的下方,图序在前,图名在后,其中空一格,末尾不加标点。如图12 10、“正文”中如对某一术语或情况需加解释而又不宜写入正文时,应在此“术语”或“情况”后引入注释符号,置于右上角,有多个注释时,应依次编号,如:、。11、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参考文献采用宋体5号字。正文引用参考文献依次编序,其序号用方括号括起上标

11、注出。如“效率可提高25%2”,表示此结果援引自文献2。各类参考文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作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2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3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研究所,19834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b、期刊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5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12、):1671736金显贺,王吕长,王忠东,等一种用于在线检测局部放电的数字滤波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33(4):6267C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作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作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d报纸文章序号作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e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9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f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10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g、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