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已归档专题 > 文昌市脱贫攻坚 > 镇场行动
脱贫攻坚进行时:林森 学好养鸡技术 就一定能脱贫致富
2019-01-05 22:27 来源: 文昌市广播电视台 【字体:   打印

林森是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水北圩的贫困户,在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积极发展文昌鸡产业。目前他养殖的4棚文昌鸡已陆续出栏,预计一年的收入可达10万元,这让他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充满信心。他也坚信,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日子会越过越红火。

在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水北圩贫困户林森的文昌鸡养殖基地里,一只只准备出栏的文昌鸡正在鸡场里悠闲地觅食。此时,林森正忙着给鸡喂食,见到我们的到来他放下了手中的活,介绍了鸡场的养殖情况。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水北圩贫困户林森:“我以前是在海口开小货车,为了回来照顾孩子,我就辞掉了工作。回来之后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在政府的帮扶下,我就加入了传味公司养鸡。我养了四棚鸡,一共14500只,每只利润大概3.5元,我已经卖了三分之二。”

 据了解,林森是2018年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主要是因病致贫,他的儿子从3岁半起就得了糖尿病,一直靠药物治疗,每个月的治疗费需要2000元。以前林森在海口当小货车司机,一个月有2500元的收入。为了方便照顾孩子,2018年年初,他回到了文昌,没有了稳定的工作收入,让这个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如今,在享受教育、医疗、产业等帮扶政策之后,这个家庭减轻了很大的负担。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水北圩贫困户林森:“我儿子以前每个月的医药费大约是2000元,今年被列入贫困户以后,去医院拿药几乎不要钱,报销很多,现在家庭减轻了很多负担。”

得益于水北村探索“产业 村集体经济 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自2018年8月起,林森成了村里的文昌鸡养殖大户。一棚鸡有3600多只,一般一户人家养两棚鸡,而林森不怕吃苦,养了四棚,一共14500只。公坡镇水北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创福:“做产业要靠自己的勤快,他们很勤快,早早就来放料、清理鸡舍、还要观察、还要学技术,做生产的要勤快、要有技术。所以他也要学习,向那些老一辈的养殖户学习,也向传味公司的技术人员学习,比较好学,所以他这次养出来的鸡,就不像是第一次养的鸡,损失率比较低,鸡的重量比较重。”

开启养殖文昌鸡之路后,林森每天负责给鸡喂饲料,清理鸡粪,按照公司的标准化流程对这一万多只鸡进行管理。一般情况下养满120天,文昌鸡就可以出栏了。如今,林森养殖的文昌鸡已陆续出栏。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4000多只鸡,按每只3.5元的纯利润和村集体分成以后,他能赚35000多元。文昌鸡一年可以养两次,一年养鸡的收入就能达到7万元,加上鸡粪和鸡蛋可以卖,一年应该有一两万元。除此之外,公司还按规模给养殖户发固定工资,林森一个月的工资有1500元。这样算下来,他一年的收入预计达到10万元。这是他第一次养鸡,技术掌握成熟以后,准备再扩大养殖规模,自己创业。公坡镇水北村委会水北圩贫困户林森:“我现在大概已经掌握了技术,以后还想扩大规模养更多的文昌鸡,让生活过得越来越好,感谢政府对我们一家的帮助,我一定会更加努力,勤劳致富。”

生活的艰难并没有让林森陷入困境,反而更加激励了他,在党和政府的帮扶下,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家庭的窘境,使整个家庭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全新的变化。林森母亲符惠玉:“我的孙子现在政府支持上学,去医院也报销了。我儿子现在也有鸡养,现在的生活是过得不错了。”(记者:韩彩虹)

责任编辑: 史英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