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29605784 上传时间:2022-09-05 格式:DOC 页数:62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漏电开关的原理与使用(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2A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选型原则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管理与使用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一、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 漏电保护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即可把它看作一种具有检测漏电功能的灵敏继电器,当检测到漏电情况后,控制开关动作切断电源,其工作原理如下。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理/:电压型漏电保护装置三相五管式电压互感器:是一个典型的电压型漏电保护,主要用于三相三线制,中性 点不接地供电线路的绝缘监测

2、。在系统正常运行时,由于系统三 相电压UA、UB、UC是对称的,互感器二次线VIA中的三个电压Ua、Ub、Uc也对称。故反应在开口三角两端的零序电压为Ua+Ub+Uc=O,所以开口三角两端的电压为零。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如C相接地(见图),显然C相对地 电压Uc,加上中性点对C相端头电压Uc,即UAd=UA+(-Uc)o 同 理。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图4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开三角形 绕组电压向*图相对地电压UBd=UB+(Uc),由 于C相接地,电压互感器一次侧 的C相线圈上无电压。贝iUAd和 UBd就是互感器一次侧A相和B 相的电压。

3、从向量图中看出,加 在互感器一次侧的三相电压出现 了零序电压,即UAd+UBd=3U0c 此时U Ad和U Bd的大小都是相电 压的倍,即数值上等于线电压, 其合成电压即为3倍的零序电压。 故在开口三角两端也同时出现了 3倍的零序电压。在开口三角两 端接上绝缘监察继电器(KV), 一旦系统有单相接地发生,此绝 缘监察继电器即报灯光、音响信 号,告诉值班人员处理(一般此 继电器整定值为I5V或18V)O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电流型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零序电流检测 电路主要用于电缆线路绝缘 监测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装置

4、的类型及原二原理:零序电流保护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基尔霍夫电流定律:流 入电路中任一节点的复电流的代数和等于零。在线路与电气设 备正常的情况下,各相电流的矢量和等于零,因此,零序电流 互感器的二次侧绕组无信号输出,执行元件不动作。当发生接 地故障时的各相电流的矢量和不为零,故障电流使零序电流互 感器的环形铁芯中产生磁通,零序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感应电 压使执行元件动作,带动脱扣装置,切换供电网络,达到接地 故障保护的目的。:1!作用:当电路中发生触电或漏电故障时,保护动作,切断电源。 使用:可在三相线路上各装一个电流互感器,或让三相导线一 起穿过一零序电流互感器,也可在中性线N上安装一个零序电流 互

5、感器,利用其来检测三相的电流矢量和。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低压漏电保护器的分类按其保护功能和用途分类,一般可分为 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开关和漏电 保护插座三种。漏电保护装置的类型及原二漏电保护继电器是指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断的功 能,而彳、貝看切I崭和扶通:1 功 能的漏电保护装置。漏电保护继电 器由零序互感器、脱扣器和输出信 号的辅助接点组成。它可与人电流 的自动开关配合,作为低压电网的 切*琦或主干路的漏电、接地或绝 缘SItL视保护当主回路有漏电流吋,由于辅助接 点和主回路开关的分离脱扣器串联 成一回路。因此辅助接点接通分离 脱扣器而断开空气开关、交流接触 器等,使其掉闸,切断主

6、回路。辅 助接点也可以接通声、光信号装置, 发出漏电报警信号,反映线路的绝 缘状况。漏电保护开关是指不仅它与其它断路器一 样可将主电路接通或断开, 而且具有对漏电流检测和判 断的功能,当主回路中发生 漏电或绝缘破坏时,漏电保 护开关可根据判断结果将主电路接通或断开的开关元件它与熔断器、热继电器配合Pj可构成功能完善的低压开关 元祚。漏电保护插座是指具有对漏电流检测 和判断并能切断回路的 电源插座。其额定电流 一般为20A以下,漏电 动作电流630mA,灵 敏度较高,常用于手持 式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 气设备的保护及家庭、 学校等民用场所。*二、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漏电开关也称为漏电保护断

7、路器或剩余电流动作 断路器。:漏电保护断路器一般安装在电源进线上。当两根 或三相电源线不平衡电流超过规定时跳闸,防止 发生触电事故。最大切断能力不超过6KA。通过 零序电流互感器与分励脱扣器配合来切断短路电 流。:漏电保护断路器多种多样,而且有很多厂家和 品牌如:Schneider母 Electric能富士电机Fuji ElectricABBSIEMENS證天正电气delixiELECTRICJr xlw闾7西电TG卜iNT正泰:低压漏电保护开关的工作原理韋序电洗 互越器滾建电卑试31由3试庭电更::电子筮狗:濶雜惟按器:/ :當厚电逬;互賠簿oy电諾机:漏电保护开关有电压型和电流型两种,其工

8、作原理基本相同,但由于电压型漏电保护开关安装较复杂,目前发 展较快、使用广泛的主要是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典型的电流型漏电保护开关工作原理如上图所示。当电 器正常工作时,检测线圈内流进与流出的电流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检测输出为零,线圈不感应信号,开关闭合, 电路正常工作。:当电器发生漏电时,漏电流不通过零线,线圈内检测到的电流之和不为零,当检测到不平衡电流达到一定数值 时,通过放大器输出信号将开关切断。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组合型漏电保护开关内部结构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试验按钮漏电指示牵引线漏电脱扣器零序互感器控制线路板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R NO

9、_0009一 U692O .600031 Aoa96S -dw叵苫苗令-Mwwwvss書HS書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書HS書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書HS書 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规定的漏电电流标准为: 6mA、10mA、30mA、100mA、200mA、300mA、 500mA、1A. 3A、5A、10A漏电动作时间序号Un最大分断时间(s)和最小不驱动时间(s)Un2 Im 5 Un 10 Im一般型2 300.10.060.040.04表 lI A n(A)In(A)最大分断时间I A n21 A n51 AnM 0.03任何值0.20.

10、10.04N 40*0.20.15:浙江正泰电器的漏电保护断路器型号如下: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工作电压至400V, 额定工作电流16A至630A的配电网络电路中作 为漏电保护之用,也可用来防止因设备绝缘损NM1LE系列漏电断路器 坏,产生接地故障电流而引起的火灾危险。并可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免受过=1载、短路等故障的损坏,亦可作为电动机的不 频繁起动及过载、短路保护。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为380V,额定电 流至630A的配电网络中,作为人身触电或设DZ20L系列漏电断路器 备漏电保护之用;也可用来防止因设备绝缘 损坏,产生接地故障电流而引起的火灾危险; 同时还可以

11、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 设备的过载和短路,亦可以用来作为线路的 不频繁转换之用SSHEFF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理DZ15LE系列漏电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为220V或380V,额定电流至100A的电路中,作漏电保护之用,也可用来防止因设备绝缘损坏,产生接地事故电流而引起的火 灾危险。并可用来保护线路过载及短路, 亦可作为线路不频繁转换之用。-a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单极两线、 两极230V,三极、三极四线、四极400V,额定电流从63A至100A的线路中,宙.DZ158LE-100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当人身触电或电网泄漏电流超过规定值 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能够在极短

12、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l=i用电设备的安全,同时可以保护线路和 电动机的过载或短路,亦可作为线路的 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OS9BBRBB5 S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 1S9BBRBB5 S漏电保护断路器的类型及原 1适用于交流50/60HZ额定电压单极两线、 两极230V,三极、三极四线、四极400V,定电流至40A线路中,当人身NB1L-40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触电或电网泄漏电流超过规定值时,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切断故障电源,保护人身及用电设备的安全,同时可以保护线路和电动机的过载或短路,亦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及电动机的不频繁起动之用oDZ12LE-60漏电断路器适用于交流50Hz、额定电压至400V,额定电流至60A的供电线路中,作为人身触电和设备漏电保护及线路的过载和短路保护之用, 并可作线路的不频繁转换之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