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双一流” 学科如何建设?这里有份权威指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运源)为加快推进湖南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近日,省教育厅印发《湖南省高等学校“双一流” 学科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全文),根据国家战略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瞄准学科发展前沿,凝练学科方向,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建设学科高峰。项目包括我省立项建设的“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国内一流建设学科”“国内一流培育学科”和“应用特色学科”等四种类型。建设周期一般为五年,2017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世界一流建设学科从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

  目标:力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办法》明确,项目按照“分类发展,争创一流;学科引领,突出特色;提升水平,服务需求;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注重实效,动态调整”的原则进行建设。以学科建设为引领,着力建设一批在国内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的学科,力争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和国内一流学科前列。

  根据我省高等教育发展实际,以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结果为重要依据,并参考其他第三方评价结果,分层分类设定周期建设目标。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力争1个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其他学科整体水平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排名前移或保持不变,或者仍为国家急需、具有重大的行业或区域影响、学科优势突出、具有不可替代性。

  国内一流建设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力争至少新增1~2个学科进入前10%学科行列,其他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前移或保持不变。各学科形成2~3个特色优势明显的学科方向。

  国内一流培育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在有影响力的第三方评价中,力争至少新增1~2个学科进入前20%学科行列,其他学科整体水平排名前移或保持不变。各学科形成1~2个国内一流特色学科方向。

  应用特色学科项目所在高校,各学科整体水平有明显提升,各项目部分学科方向达到区域内一流水平,为行业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在服务湖南地方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举措:实施“五大计划”,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办法》指出,以实施学科建设计划为引领,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领军人才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科学研究计划和产学研平台计划,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传承创新优秀文化。

  其中,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要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扎实推进一流本科教育,加快实施“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计划2.0,完善研究生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和湖南经济社会急需的“芙蓉工匠”等技术技能人才。

  实施领军人才计划要着力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加大对高端创新人才倾斜支持力度,赋予其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力争在新增高层次人才方面取得新的突破。科学研究计划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变革新趋势,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和具有中国特色、世界影响的新型高校智库。产学研平台计划要创新校地合作模式,充分激发师生创新创业热情,引导和鼓励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深入推进大学科技园、产业园、创业园建设。

  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要实施多元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开展学生交换、学分互认和联合培养。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则要创新学科建设组织模式,应赋予学科带头人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更大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学科建设活力。

  考核: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估

  学科建设情况如何评估考核?《办法》明确,建立导向明确、激励约束并重的分类评价标准和开放评价方法,以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人才培养成效、教师队伍水平、学术贡献度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要素,定性和定量、主观和客观相结合,引导高校学科建设更加注重提高出成果与出人才的双重效益。

  建立“年度报告、中期评估、终期考核”的绩效评价机制,可以引入第三方专业评价机构参与评估和考核工作。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项目建设成效认定、过程监管和动态调整的参考因素。

【作者:徐运源】 【编辑:谭伟】
关键词:双一流学科建设 湖南新规 高等学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