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详情
诗歌鉴赏 较难0.4 引用1 组卷44

渡荆门送别

李 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小题1】结合句中炼字,谈谈你对“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这句话的理解。
【小题2】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7-18八年级上·内蒙古赤峰·期末
知识点: 答案解析 【答案】很抱歉,登录后才可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类题推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送魏大①从军

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绛②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③。

雁山横代④北,狐塞⑤接云中⑥。勿使燕然⑦上,惟留汉将功。

【注释】①魏大:陈子昂的友人。姓魏,在兄弟中排行第一,故称。②魏绛:春秋晋国大夫,以和戎政策消除边患而受金石之赏。③六郡雄:汉代名将赵充国,号称“六郡豪杰”。④代:代州。⑤狐塞:飞狐塞,边界驻军重地。⑥云中:云中 郡,边塞重镇。⑦燕然:燕然山。东汉名将窦宪大破匈奴军队,乘胜追击,登上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

【小题1】下列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是一首赠别诗,出征者是陈子昂的友人魏大。此诗从大处着眼,激励出征者立功沙场。
B.首联暗用汉代骠骑将军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典故,抒发了诗人以天下为己任的豪情。
C.颔联“怅别”一语,写出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伤感。全诗情感由首联的激昂慷慨转入分手时的儿女缠绵、凄苦悲切。
D.颈联中的“横”“接”二字写出了雁山、飞狐塞等地地理位置的重要,它们是中原地区的屏障。这两句暗示魏大此行责任重大,为结句做了铺垫。
E.全诗一气呵成,充满了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有气壮山河之势。
【小题2】本诗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组卷网是一个信息分享及获取的平台,不能确保所有知识产权权属清晰,如您发现相关试题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组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