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_第1页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_第2页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_第3页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_第4页
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建设基础 b35E2RGbC(一)建设环境宽松和谐 p31EanqFD(二)领导班子开拓进取 4DXDiTa9E(三)综合水平稳步提高 5RTCrpUDG(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75PCzVD7H(五)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8. jLBHrnAI(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9. xHAQX74J二、建设思路与内容 10LDAYtRyK(一)指导思想 1. 1Zzz6ZB2L(二)建设内容 1. 1dvzfvkwM(三)指标监测 1. 6rqyn14ZN三、资金安排、预期效益及风险分析 17EmxvxOtO(一)资金安排 1. 7SixE2y

2、XP(二)预期效益 1. 86ewMyirQ(三)风险分析 2. 0kavU42VR四、保障措施 2y16v3ALoS(一)政策保障 2. 1M2ub6vST(二)资金保障 2. 10YujCfmU(三)组织保障 21eUts8ZQV(四)制度保障 23sQsAEJkW五、结论 2.4GMsIasNX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济南铁路机械学校, 始建于 1951 年。 1958 年至 1963 年为普通本科院校,后又调整为中等职业学校, 2000 年改建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2004 年由隶属铁道部改为山东省政府管 理。是山东省唯一具有铁路

3、行业企业背景和特色的高职院校。 TIrRGchY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秉承 “为学生学习和就业服务 ”的办学理念, 坚持走 “校企共建、 内涵发展、 特色立校 ”之路, 积累了丰富的职业教育 办学经验,沉淀了深厚的校园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办学风 格,面向铁路行业和地方,培养了 5 万余名德才兼备的高技能人才, 在社会上享有较高声誉。学院先后荣获 “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 “山 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 ”、“山东省职工教育先进单位 ”和 “山东职业 教育突出成就奖 ”等荣誉称号。 7EqZcWLZ目前,学院占地 1242 亩,校舍面积 36.68 万平方米。设有轨道交 通、机械工程

4、、机电装备、电气工程、信息工程、土木工程、管理、 生物工程 8 个教学系和基础部。专兼职教师 766 人,其中,专任教师 509 人,专业课兼职教师 257 人,全日制普通在校生 12268 人。 lzq7IGf0 一、建设基础(一)建设环境宽松和谐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山东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政策文件,职业技术教育作为民生教育,日 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为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 部环境。 zvpgeqJ1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 山东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 育,为适应山东制造业强省和山东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区建设、加快经 济发展转方式调

5、结构的需要,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和关于加强全省企业实训基地建设 的意见,山东省教育厅也适时制订了山东省 “十一五 ”期间职业教育 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职业教育“十、百、千工程” 建设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我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确定实施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程,大力倡导校企合作,鼓励各高职 院校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支持企业接纳学生顶岗实习等, 形成了以学校为主体,教育行政部门引导、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 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为提高山东省高职院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质 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NrpoJac3 在省委、省政府

6、的正确领导下,山东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 随着铁道部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 2005 年 -2020 年)和山东省环渤 海地区山东半岛城市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 、山东省装备制造业 调整振兴规划 、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实施,将进 一步扩大轨道交通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为轨道 交通类专业和机电类专业的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宽松和谐的发展环 境和发展空间。 1nowfTG4在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持下, 学院办学水平不断提高, 得到了社会广 泛的认可,生源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近三年,招生第一志 愿报考平均上线率 171% ,新生录取分数线列全省前三名, 毕业生平均 初

7、次就业率为 94.25% ,总体就业率保持在 96% 以上。 fjnFLDa5 (二)领导班子开拓进取学院现任党政领导班子,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自 身建设,团结带领全院教职员工开拓进取,牢固树立“为学生学习和就 业服务”的办学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尊重教育教学规律,不断 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统筹学院各项事业发展,成为学院事业发展 的领导核心。 tfnNhnE6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民主集中制原则,有完善 的党政会议制度,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着力加强决策目标、执行 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确保学院有序健康发展。 HbmVN777依靠师生,民主管理学校。坚持

8、重大事项经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决 议制度和学术问题由学术委员会决定制度,调动广大师生员工的主人 翁意识,积极参与学院的管理与建设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教育教学 改革、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校园文化建设和安全稳定等方面的作用。V7l4jRB8(三)综合水平稳步提高“十一五”期间,以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目标,坚持外延与内 涵发展并重,着力加强专业课程建设,巩固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着 力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突出学生技能培养;着力加强就业工作,提高 毕业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着力创新办学特色,提高核心竞争力;着 力深化内部体制改革,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 改善了实践教学条件,进一步建立和完

9、善了教育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 体系,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毕业生高数量、高 质量就业。 83lcPA59实行了向教学和一线教师倾斜的年度经费预算制度和绩效工资分 配制度,逐年提高教师的工资收入水平,充分调动了广大教师的工作 积极性。按照“结构优化、数量适合、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爱岗” 的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注重吸引企业中的能工巧匠到校任教,并定期 选派一定数量的中青年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练,有效地改善了专业师资 队伍结构,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双师素质,双师素质教师比例已达到 72.4% ,具有企业一线工作经历的比例占 43.2% 。建立了由合作企业一 线技术骨干、能工巧匠组成的 500

10、 余人兼职教师人才库,初步实现了 主要实践技能课由兼职教师承担,专兼教师比例为1:0.51 。重视教师专业能力的提高,选拔优秀中青年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访问学习,积极支持教师参加各级专业教学委员会组织的各种交流活动,参与企业新 产品开发、技术应用研究和新产品推广等技术服务工作。近年来,立 项的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 164 项,已完成国家自然科学课题 1 项,省 级以上课题 8 项,厅级课题 26 项,获得省级成果 10 项,发表高职教 育、科研论文 641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78 篇,被 SCI 、EI 检索 10 篇。 mZkklkza积极进行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实行了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 发

11、展的学分制,并建立了相配套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高度重视教学 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建设,建成了校系两级质量监控体系,逐步使 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学院坚持 依法治校,办学行为规范。 AVktR43b建立了“以系为主、学院统筹”的就业工作机制。在组织领导、机构 设置和人员配备等方面, 按照“经费到位、人员到位、 工作到位”的要求, 成立了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和就业工作机构。选配优秀人员专 门从事就业指导工作,将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对学生实施“个案 式”就业指导,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就业服务。实行了“ 8215 ”工程, 通过对 80%的毕业生进行为期 2 年的

12、跟踪调查,对 10%的优秀毕业生 进行为期 5 年的跟踪调查,广泛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接触,搜集社会 需求信息,提高毕业和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与有效性。近三年,毕 业生总体就业率保持在 96% 以上,其中就业对口率平均为 84% ,高于 山东省高职院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 18 个百分点 ,实现了毕业生“双高” (高数量、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毕业生在工作中能够吃苦耐劳, 勤奋敬业,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用人单位总体满意率超过 80% 。2007 年,学院荣获山东省人事厅、教育厅联合颁发的“普通高等 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 2009 年荣获“全省大学生创业教 育示范院校”荣誉称号,

13、被山东省人事厅评为“就业工作评估优秀单位”(四)培养模式不断创新 学院以“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为指导,坚持走校企合作的办学 之路,积极推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建立了培养目标与社 会需求相通 , 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通;教 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与企业 评价相融, 毕业证书 +职业资格证书 +工作经历证书”为内涵的“三通三融 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实施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与南车四方机车 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合作开办了“四方动车班” 、“莱钢运输 班”、“永煤司机班、”“济铁车辆班”、“苏州大智模具班”、“对日软件开发班

14、”、“家 家悦储备店长班”等订单班,合作企业参与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选 派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承担订单班学生的教学任务,学生定期到订单单 位进行顶岗实习,订单培养模式已趋成熟。 2MiJTy0d 实施了“项目导师制、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由教师结合专业教 学申报技术服务或科研项目,经学院审查立项后,学生自主选择导师 和课题。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为目标,发展学生的职 业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和“学训赛相通” , 使学生 学有所长,深受社会欢迎,成为企业争相聘用的高技能人才。在项目 实施过程中,教师与企业密切合作,有力促进了双师素质的提高和双 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

15、,学生职业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加强。 近年来,学生获得的实用新型国家专利达 141 项,学院被授予 2007 年度济南市知识产权工作先进单位,成为全省高职院校唯一获奖的单 位。近年来,获得国家级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1 项、三等奖 4 项,其 中,在 2009 年第二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产品造型设计与 快速成型”项目的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获得全国三维数字建模大赛一等 奖 2 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二等奖 2 项、数学建模大赛二等奖 2 项。获得省级竞赛一等奖 22 项,其中,山东省职业技能大赛一等奖 7 项、山东省大学生电子竞赛一等奖 9 项、山东省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 5项、山东省大

16、学生机电产品设计创新大赛一等奖1 项。 gIiSpiue(五)专业建设特色鲜明 根据轨道交通行业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学院进一步明确了 专业建设与发展思路,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使专业设置更加贴近社会 需求。一是根据轨道交通建设发展规划,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专业,将 原来面向铁路行业的专业进行合并改造,拓宽其服务面向;二是围绕 山东制造业强省的要求,将机电类专业作为学院骨干专业进行建设;三是推进国家、省、学院三级品牌、特色专业和精品课程建设,并以此 为龙头,带动专业群内相关专业和课程的发展。通过近几年的努力, 形成了“路地兼顾、以工为主、机电见长”的专业框架,并按照专业的相 关性形成了以骨干专业为龙

17、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以专业群 建设为平台,实现了优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推动了教学团队建设。 已建成了电气自动化技术等 2 个省级示范专业、 4 个省级特色专业。 uEh0U1Yf建立专业建设与调整合作机制,形成校企良性互动。各教学系成 立了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为主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定 期对专业设置、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等进行研讨,并 参与学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编制和教材撰写等工作。学院通过实施 毕业生“8215 ”工程,广泛听取用人单位、 毕业生对专业建设和课程设置 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改进课程内容,努力提高专业设 置和课程内容的适应性和前瞻性。 I

18、Ag9qLsg开发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程,根据岗位任职要求、行业企业技 术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典 型岗位的工作过程,并根据工作过程的序列和内容,以任务、项目的 形式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目前,已建成表面组装生产线的操作、 编程与维护和 Linux 网络操作系统国家级精品课程 2 门,省级精品课程 9 门、院级精品课程 43 门。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教材 31 本 (册) 。 WwghWvVh为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学院高度重视与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习 实训基地。与济南铁路局、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南车浦 镇车辆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浪潮集团、

19、济南二机 床集团、烟台冰轮集团、青岛啤酒集团、莱芜钢厂和苏州大智等企业, 共同建设了 289 个校外顶岗实习场所,合作关系稳定。南车四方机车 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以捐赠仪器设备、软件、提供教学项目等 形式,在校内投资共建了“青岛四方实训室” 、“大智工作室”、“思科网络学 院”“华为3C0M联合实验室”、“一舟网络实验室”和“紫金桥工业组态软件 实验室 ”等以企业冠名的实训基地;珠海纵横创新软件有限公司捐赠总 价值人民币 270 余万元的管理软件;中国电信济南分公司投入 500 万 资金与学院共同建设电信营销实训中心。 asfpsfpi通过校企共建,极大地改善了实习实训条件,基本满足了各专

20、业 学生实践教学的需要,为“校内专业基本技能实训 +校内专业综合实训 + 校内生产性实训 +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为了加 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目标考核,学院出台了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管理办法暂行规定和工学结合工作经历证书的管理办法 ,编制了 顶岗实习手册,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时间不少于半年。 ooeyYZTj(六)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多年来,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工作,获得了明 显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学院被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确定为特种 设备作业、安全作业三级安全培训单位,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近3 年,共进行了 147 期安全、技术、特种作业培训,总人数计 16922

21、 人。为 济南铁路局、兖矿集团铁路运输部和莱钢铁路运输部等企业培训职工 总计 20000 余人。同时,还承担了济南铁路局复退军人高职学历教育 任务。 BkeGuInk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服务企业并促进自身发展。支持教师为 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建立了“山东捷力电梯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 参与电 梯控制柜的设计、 开发及生产; 为山东中煤电器有限公司完成 BBW 系 列矿用防爆开关测绘、设计工作;为苏州大智设计了几十套模具。从 2006 年开始,学院国家级 SMT 生产性实训基地每年为几十家企业加 工 100 多种产品,并取得了欧盟国家的无铅 ROSH 认证,工艺水平达 到业内先进,同时为多家中小

22、型企业提供了几十项工艺技术支持。学 院机械工厂是铁道部机车配件定点厂,为东风型系列机车生产专用水 泵。 PgdO0sRl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质量受到了省内外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享 有较高的社会声誉,有近百所高职院校先后来校进行交流学习。学院 是山东省高职高专职业技能大赛承办单位,是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 交通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委 员会秘书长单位、山东省高职高专教务与教学管理学会秘书长单位。 与贵州省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包头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等 3 所院 校签订了对口支援协议,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和信息 交流等方面给予了援助;与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等

23、 3 所学校建立了 共建协作关系,影响和带动了协作单位的发展。 3cdXwckm学院与德国兰茨舒特高级工程技术学院、韩国湖南大学进行了友 好交流与合作,签署了合作办学项目协议书 。双方就办学理念、办 学模式、师生互访、师资培训、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等方 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与合作,先后与加拿大、英国、美国、澳 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十多个国家的教育机构进行了沟通交流, 达成了多项合作意向。目前,与韩国湖南大学合作办学的 3 个专业已 经开始招生。 h8c52WOn二、建设思路与内容(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纲要( 2010 2020

24、)精神 ,以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 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教育 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 推进“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为指导,不 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高素质高级技 能型专门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山东区域经济和轨道交通行业产业 发展为依托,以校企紧密合作为基础,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 提升学院综合实力。 v4bdyGio(二)建设内容 牵头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成立集团理事会,下设 专业校企合作委员会,形成现代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实现与轨道 交通行业和装

25、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业等区域支柱产业无缝对接。与济 南铁路局、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十 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二机床集团和浪潮集团等知名企业紧密结合; 深化“三通三融三证书”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建设4个国家重点 专业和3个省级重点专业,强化“路地兼顾、以工为主、机电见长”的专 业特色;提高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干部领导与管理水平, 提升办学装备水平与基础能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能力和社会服务能 力,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将学院建成办学综合水平高、理念先进、 特色鲜明,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具有明显带动和辐射作用的国家骨 干高职院校。 J0bm4qMp1、建设具有

26、行业和区域产业特色的 7 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和轨道交通行业发展的要求,重点建设铁道机 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电气化铁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信 息工程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等 7 个重点专业及 专业群。 以 7 个重点专业为龙头, 带动 7 个专业群中其它 20 个专业共 同发展。 XVauA9gr通过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将 7 个重点专业建成办学机制充 满活力、人才培养模式先进适用的具有影响力的知名专业,其中铁道 机车车辆、铁道工程技术专业、电气化铁道技术三个专业达到省级特 色专业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达到省级品牌专业水平。 bR9C6TJs2、建

27、设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体制机制 牵头组建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 成立集团理事会, 形成“学 校主体、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 ”的办学体制。建立“互挂、互 访、互兼、共建、双向参与”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深化人事管理制度 改革,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校企之间“良性互动、两栖发展” 的用人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教学工厂或校企合作实体, 校企互利共赢,保障校企合作长期、深入、有效开展,为人才培养模 式改革夯实基础,实现校企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单项合作向系 统合作、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的“三个转变” 。 pN9LBDdt3、深化“三通三融三证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把工学结

28、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以“实践性、开放性 和职业性”为指导,校企合作进行专业开发与结构调整;按照“培养目标 与社会需求相通,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相通,实习岗位与就业岗位相 通;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融,专业教师与技术专家相融,学校考核 与企业评价相融”的思路, 进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扩大订单培养, 采用多学期、分段式教学组织模式实施工学交替,校企共同设计实施 人才培养方案;用“工作经历证书”规范顶岗实习,毕业生“毕业证、职 业资格证、工作经历证书”三证书获取率达到 99% 以上;以学生职业道 德素质为核心,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和领导能 力建设体系等 9 项内容的人

29、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DJ8T7nHu4、建设优质课程群和教学资源库 继续深化教学改革,遵循校企合作开发、合作建设、合作实施和 合作评价的原则,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深入改革课程体系,开发 建设专业课程。从 7 个专业(群)中优选 67 门专业核心课程,在教学 内容、教学模式、教材、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和网络课程等各方面进 行优化建设。 其中 4 门达到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 9 门达到省级精品课 程标准, 41 门院级精品课程;教材建设满足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开 发 50 本(套)适合行动体系课程教学的校本教材, 正式出版 38 本(套) 教材。其中,含“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 10 本(套)

30、,省级优秀教材 4 本(套) 。 QF81D7bv在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成立专门机构,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 融合学院资源、企业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 7 个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分门别类的整理、汇集、开发相关专业标准、 论文、教材、教学文件、课件、动画和视频等资源。内容涵盖专业主 要知识技能,便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虚拟训练,为课程建设和改革提 供良好的支撑。机车车辆专业教学资源库达到国家级标准。 4B7a9QFw5、建设一批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效益优良的实训实习基地 按照“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的原则, 与 165 家企业合作新建、 扩建 和完善 60 个校内实习实训室, 14

31、个“投资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学习 工作化、产品市场化”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含校中厂6 个),152 个校外实训实习基地(含厂中校 10 个),提高办学装备水平和基础能力。 ix6iFA8x在校企紧密合作基础上,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以先进的设备 和真实任务、真实环境、真实工艺、真实过程,保证生产性实训的开 展和“校中厂”、“厂中校”的运行;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 虚拟工艺和虚拟实训,用于仿真教学。虚实结合,构建功能完备的技 能培养体系,确保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满足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的要求,为企业提供岗位培训和技术开发与服务,为职业 教育提供师资培训,同时也产生良好社会

32、效益和经济效益。 wt6qbkCy6、建设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 建立校企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机制,保障教学改革的 深入开展。对现有专任教师采取学位进修、挂职锻炼和国内外培训等 措施,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聘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和能工 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兼职教师主要承担技能模块的授课任务。以专任 教师数为基数,按 1: 3 的比例建立兼职教师库;专兼教师合作育人, 共同进行专业和课程开发与建设。 经过三年建设, 7 个重点专业实现培 养或引进技术服务能力强并具有较大的行业企业影响力的专兼职专业 带头人 15 名,培养骨干教师 45 名,双师素质专业教师比例达 90% 以 上,兼职教师承

33、担专业课学时比例50% 以上,逐渐建成“德厚能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6 名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打造 2 支 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 Kp5zH46z7、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 进一步加强与德国兰茨舒特高级工程技术学院的交流,建立与澳 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职业院校交流合作关系;有计划的安排教师 出国进修培训,开拓视野,学习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引进轨道交通新 技术、新工艺等优势教育资源,建设多形式、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项 目,深化学院与韩国湖南大学的合作办学;再与 2 所国外大学建立合 作关系,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 Yl4HdOAA8、建设教育信息化平台 围绕“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

34、项目”的总体目标, 以现代信息技术为 支撑,以新型运行机制为保障,建设先进、快速、稳定、高效和安全 的校园网络基础平台;涵盖各个职能管理部门的信息管理服务平台; 便于自主学习与交流、资源丰富的学习平台;集教学资源管理、网络 教学和教学资料库为主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能实时传递校企信 息流、远程直播企业一线生产过程和工艺流程、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 员提供多样化继续教育的校企信息交流平台等五个部分的教育信息化 平台。使其能满足 1.5 万人使用、存储空间达 100TB 、同时在线学习 人数达 4000 人,教育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同类院校领先地位。 ch4PJx4B9、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校企合作建立

35、社会服务激励机制,建立“技术服务与研发中心” , 建 立健全铁路高技能人才和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基 地和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基地等“三个基地” ;加大教师技术研发和应用 能力的培养力度,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拓展社会服务功能,面向 轨道交通行业和区域支柱产业,开展技术服务和高技能、新技术培训, 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与研发。 7 个重点专业培养毕业生 2800 人;教 师参与技术研发 52 项,完成科研课题 40 项,科技成果转化 13 项;面 向社会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 137 项;完成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6670 人次, 技能鉴定培训 18900 人次, 师资培训 840 人次

36、,继续教育 6010 人次;对口支援职业院校 3 所,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度,发挥示范 带动作用。 qd3YfhxC10、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树立“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生命线”的理念, 以提高 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完善教学工作质量标准, 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测评价系统。通过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方位 保障,学校为主、用人单位与社会参与,构建注重过程与系统管理的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 育人。在已有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领导能力建设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 准、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管理制度、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学生工作评价 体系、专业建设与

37、调整评价体系、专兼职教师评价体系和多元化人才 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E836L11D11、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积极开展单独招生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探索知识+技能”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职业倾向测试”等多样化选拔录取机制,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和公开透明的原则,建立单独招生考试命题、组织、阅卷和录 取等工作机制,形成院校自主、社会监督的运行机制;单独招生从重 点建设的铁道机车车辆等 7个专业开始,逐步扩大到25个以上招生专业,单独招生计划占当年招生计划的10%以上。S42ehLvE(三)指标监测1、实验实训条件建设进度及指标监测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年度预期目标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

38、度总计重点 建设 专业新建、完善(扩建)实验实训室9282360生产性实训基地26614其中:校中厂2226新增、完善(扩建)校外实习基地475649152其中:厂中校181102、师资队伍建设进度及指标监测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年度预期目标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总计重点建设专业培养、引进专业带头人65415培养、引进骨干教师12201648培养、引进“双师型”教师1345248134聘任(用)兼职教师:23302881省级及以上教学名师66省级及以上优秀教学团队22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比例( %)748594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时比例(%)4247523、课程(教材)建设进度及指标

39、监测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年度预期目标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总计重点 建设国家级标准的精品课程(门)44省级标准的精品课程(门)1599专业院级精品课程(门)7211341课程标准开发(门)26302884正式出 版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6410省级优秀教材44其它451524校本教材8212150多媒体课件7222655教学资源库1674、社会服务能力建设进度及指标监测建设 项目建设内容年度预期目标2010年度2011年度2012年度总计社会 服务 能力 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项)304856137咼技能和新技术培训(人次)1890228025006670技能鉴定培训(人次

40、)55006400700018900师资培训(人次)260280300840技术创新与研发项目(项)10192352培养急需人才(人)82595010252800科研课题(项)182240成果转化(项)4913继续 教育为中职毕业生提供在岗接受高 等学历教育(人)2104004501060为企业职工和社会成员提供继 续教育(人)950130015003750复转军人岗前培训(人)4004004001200经济效益(万元)210250260720三、资金安排、预期效益及风险分析(一)资金安排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总资金投入为148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300万元、省

41、级地方财政投入 6900 万元、行业企业投入 1100万元、学校自筹资金投入 4500万元。501nNvZF中央资金中,用于教学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资金为1148万元(占中央资金的比例为 49.91% );用于师资队伍建设资金为314万元(占中央资金的比例为13.65% ),其中,用于兼职教师建设资金为91万元(占中央资金的比例为 3.96%);用于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建设资金为 838万元(占中央资金的比例为36.44% )。jwftG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资金筹措及年度安排表(万元)资金来源2010 年2011 年2012 年总计中央财政投入37711208032300省级地方财政投入1417

42、3377.82105.26900行业企业投入1694125191100学院自筹资金投入1249.519011349.54500总计3212.56810.84776.714800(二)预期效益1、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通过三年建设,7个重点专业及专业群的办学综合实力将得到明显 提升,带动学院综合实力的提升。形成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 作就业与合作发展的办学机制,7个重点建设专业均成立专业校企合作 委员会;“三通三融三证书”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深化落实;建成省级精 品课程标准的课程 9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4门,建成7个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以任务驱动和项目导向为主的教学模式得到广

43、泛 应用;建成校内 60个实习实训室、14个生产性实训基地和校外 152 个实训实习基地,其中6个“校中厂”和0个“厂中校:且运行情况良好, 切实提高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质量;部分专业根据对应产业链的生 产周期特点,成功实行多学期、多学段的教学组织模式;师资队伍建 设取得显著成效,双师素质教师达到90%以上,兼职教师担任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 50% ;行业企业学校三方共同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机制 趋于成熟;毕业生就业水平高,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2、创新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共建共赢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建设,形成山东省轨道交通职业教育集团理事会领导下 的现代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建立“互挂、互

44、兼、互访、共建”双向参与的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实现学院与轨道交通行业和装备制造业、电子信 息业等区域支柱产业无缝对接,与济南铁路局、南车四方机车车辆股 份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和浪潮集团等知名企业的紧密合 作;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形成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在校企之 间“良性互动、两栖发展”的用人制度;建立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的教学 工厂或校企合作实体,校企互利共赢,办学活力显著增强,为人才培 养模式改革夯实基础,实现校企合作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由单项合作 向系统合作、由松散型合作向紧密型合作的“三个转变” 。 LOZMkIqI3、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将极大提高学院管理水平和校内外信息共 享

45、度通过三年建设,建成并有效运行教育信息化平台,其中包括网络 基础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网络管理服务平台、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 台和校企信息交流平台。平台的存储空间将达到 100TB ,将极大地扩 展校园网功能。平台建设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新型运行机制为 保障,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能满足 1.5 万人使用、 4000 人同时在 线学习。将实现网络畅通,信息交流方便快捷,管理服务规范高效, 极大地提高校内外信息资源共享度和信息化管理水平,示范带动作用 显著。 ZKZUQsUJ4、社会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建立社会服务激励机制,依托“技术服务与研发中心” , 面向轨道交 通行业、区域支柱产业和区域社会,

46、与企业联合攻关,积极开展技术 研发、技术服务。在三年的建设期内,教师参与技术研发 52 项,完成 科研课题 40 项,科技成果转化 13 项,开展技术服务 137 项;依托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和 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等“三个基地” , 为行业企业社会开展高技能和 新技术培训、技能鉴定培训、师资培训和继续教育。 7 个专业培养急需 人才 2800 人,完成高技能和新技术培训 6670 人次、技能鉴定培训 18900 人次、 师资培训 840 人次、继续教育 6010 人次;对口支援职业 院校 3 所,优势教育资源的利用率大幅提高,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 d

47、GY2mcoK 5 、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得到完善,保障作用显著 通过三年建设, 贯彻“人才培养质量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生命线” 的理念,完善并逐步落实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全程监测与 诊断系统为重点的教学管理制度和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管理制度;领导 班子和干部队伍的思想政治素质、治校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战略规 划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建成并有效运行教学工作评价 体系、学生工作评价体系、专业建设与调整评价体系、专兼职教师评 价体系和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质量保 障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对同类院 校的示范带动作用显著。 rCYbSW

48、RL(三)风险分析 学院具备了申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基本条件,建设方 案设计合理可行,保障措施有力,实施风险小。经过三年的建设,一 定能够达到教育部、财政部所提出的“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进合作办 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以提高质量为 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专业结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 质量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深化内部管理运行机 制改革,增强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行业企业 与高职院校相互促进,区域经济社会与高等职业教育和谐发展”的总体 目标,使整体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能力等更上一个新的台阶,影响和带动高等职

49、业教育事业的发展,为行业和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FyXjoFlM四、保障措施(一)政策保障1、山东省教育厅同意学院开展单独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试点,为推 进山东高等职业院校招生考试改革起到实验、 示范作用; 允许重点建设 专业在专科一批招收新生; 进一步扩大跨省招生规模, 跨省招生比例不 低于 30% ,对西部地区的招生比例不低于 10% 。 TuWrUpPO2、山东省教育厅同意济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骨干高职 院校建设方案 ,并在依法自主办学、建设项目立项、专业设置、高级 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保证办学经费按时足额到位, 确保学院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能够高质量完成。 7qWAq9jP3、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山东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济南铁路局积极支持学院继续办好铁路高技能人才培训和管理人才培 训基地、 山东省安全生产培训基地和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基地,进一步扩大职业鉴定业务范围。 llVIWTNQ(二)资金保障 学院多渠道筹措国家骨干高职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