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时间:2022-07-16 12:36:01

浅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摘 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是运用较为广泛的安全管理模式,主要关注组织运行过程中对员工职业健康安全的影响。其目的是减少身处组织中的人员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改善组织行为,提高效益,帮助用人单位树立良好的形象。

关键词 安全 体系 认识

一、前言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定了一个组织在运行过程中,应明确承诺对职业健康与安全政策、法规的贯彻实施承担义务,包括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职业安全健康方针所需的组织机构、规划、活动、职责、制度、程序、过程和资源。它要求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中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检查、监控等活动,集中、归纳、分解和转化为相应的文件化的目标、程序和作业文件。职业健康安全标准化体系表达了一种对职业健康安全进行管理的思想和规范,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且与企业的其他活动及整体管理是相容的。

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特征

(一)系统性和整体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要求建立从方针、手册、程序、作业文件到工作记录,层次分明、相互联系的文件系统。形成了以目标、方针为前提,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措施为核心,管理方案、实施与运行为重点,绩效测量与监测、内审、管理评审为保障的管理体系,避免了管理行为的随意性。

(二)法规性和权威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保证危险因素得到有效控制的行为准则,体系文件遵循相关标准以及适用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一经最高管理者批准,就成为指导组织一切安全与健康管理活动的行为规范和实施审核的重要依据。

(三)先进性和持续改进性

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是国际通用的安全管理标准,在危险评价方面采用了定性、定量的方法,在危害控制上遵循了相关的法律、法规,绩效的测量与监测也使用了相应的仪器、设备,提高了管理的科学性。通过对方针、目标的定期评审及管理评审,不断对方针、目标进行修正,纠正体系运行中的不符合项,从而保证体系的持续改进。

(四)预防性和全过程性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将事后补救变成事前预防。通过危害辩识、危险评价与危害控制计划及实施,达到事前控制危险的目的,提高本质安全度。体系运行包括全员、全场所、全过程,从管理、技术等方面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少危险因素,PDCA全覆盖。

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步骤

(一)领导决策

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组织才有可能开展这方面的工作。最高管理者应当对改善职业安全健康行为的资源投入作出承诺。

(二)成立工作组

当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OSHMS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三)人员培训

在开展工作之前,应接受OSHMS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四)初始状态评审

评审组应对组织过去和现在的职业安全健康信息、状态进行收集、调查与分析,识别和获取现有的适用于组织的职业安全健康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

(五)体系策划与设计

依据初始状态评审的结论,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制定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目标、指标和相应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确定组织机构和职责,筹划各种运行程序、明确各项程序的主控部门等。

(六)体系文件编制

OSHMS具有文件化管理的特征。编制文件是组织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保证其有效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也是组织达到预定目标、评价与改进体系,实现持续改进和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依据和见证。

(七)体系试运行

试运行的目的是在实践中检验体系的充分性、适用性和有效性。应努力发挥体系本身的各项功能,及时发现问题,找出问题的根源,纠正不符合,完善体系。

(八)内部审核

体系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应开展内部审核,以检验OSHMS是否符合职业安全健康标准要求的条件。

(九)管理评审

此环节应在完成内部审核不合格项的整改后进行。依据管理评审的结论,可对是否需要调整、修改体系作出决定,并对是否具备接受第三方认证的条件作出评估与决策。

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推行意义

(一)减少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隐患,保障职工安全健康

建立实施OSHMS,对组织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职业危害和安全事故风险进行有效辨识、评价并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可以明显提高组织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改善作业条件,预防发生职业病和安全事故。

(二)增强组织的凝聚力,提高经济效益

建立和保持一套系统化、程序化的科学管理体系,使组织能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与职业病的发生,增强组织内部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益。

(三)改善组织内外关系,提高组织声誉

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不但可以满足员工自我保护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政府对安全工作的要求。这有利于组织优化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组织开展工作和长远发展。

(四)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实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对全体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并对相关方施加影响,改善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人员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辨识不充分

第一,在辨识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时,有时可能会遗漏非常规活动。例如,设备维修、调试、违反操作规程、操作者过度疲劳等都会导致事故发生。。第二,相关方活动容易被遗漏。对外来人员活动产生的危害关注比较薄弱。标准要求只要是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活动均要进行识别。。第三,对事故预想不充分。在危险源辨识过程中,往往对未发生过的事故预想不充分,缺少辨识和评价。与标准要求的“主动”辨识不符。

(二)简单模仿

第一,文件不适用。作业文件照搬程序文件,管理方案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等,使文件失去了对具体工作的指导作用。。第二,实施方式未与单位实际情况结合。内审员与普通员工的培训内容一致,未考虑培训目的和受众需求,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三)重形式,轻实效

第一,标准条款理解不透,致使在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问题分析不透彻,思路不清晰。第二,文件的制定与实施“两张皮”,文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差,执行困难。

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可以看出,OSHMS对于提高组织的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有效改善组织的职业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职业安全健康水平,有极大的效果和积极的意义。而这些进步又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成本,最终表现为组织经济效益的增长,不但使组织的综合素质得到体现,社会形象获得提升,还增强了组织的竞争力,对组织的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为航天中心医院)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要求[S]. 2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施指南[S].2011.

[3] 刘宗斌.国际认证标准管理体系文件简约化[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 柴建设,吕淑然.安全生产法规与安全生产管理[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5] 全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中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注册审核员国家培训教程(基础知识部分)[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6] 陈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企业实施指南[M].中国计量出版社,2002.

上一篇: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回归分析研究 下一篇:新常态下电信企业深化成本管控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