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瓜子养殖前景好吗
刘添维
2022-08-24 11:19:18
共 1 个回答
邹玉杰
2022-08-29 06:10:04
海瓜子是一种贝壳类,是餐桌上很受欢迎的,未来海瓜子的发展前景如何呢?下文是海瓜子养殖前景,欢迎阅读!
海瓜子养殖前景
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群聚生活,每年8-9月产卵繁殖。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沿海人野生食用贝类之一。分布于太平洋东西两岸。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沿海的滩涂上。
寻氏肌蛤繁殖力强、分布广、生长快、产量高,因而又是福建闽东闽南对虾养殖重要的饵料来源。寻氏肌蛤是比较理想的对虾饵料,特别是夏秋高温期投喂,水质不易变质。因此进行寻氏肌蛤的人工增殖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寻氏肌蛤也称海瓜子,不仅味道鲜美,而且还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还具有调节血脂、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平咳喘等功能。
海瓜子壳甚薄,体表有粘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钙等多种营养成份,含有多种营养元素,而且是一种营养价值高的大众化海产品,海瓜子在3月和8月这二个月为最佳,此时的海瓜子头大脂厚,体黄,味道鲜美,海瓜子吃法各异,一般有葱油、干菜海瓜子、茄子海瓜子,也可以酒渍、腌制。
沿海人们一般也最喜欢食用腌制的,其具体制作方法如下:挑选个大且鲜活的黄泥螺,筛去海瓜子表面粘液,洗净、去掉水份,放入容器内,加盐少许、黄酒若干,然后将容器口封住,腌制一星期左右即可。装盆后上面放几片蒜片即可食用。此菜的特点是保质期长,异香扑鼻。
海瓜子生长习性
生活于盐度较高的外湾或岛屿的滩涂中,群聚生活,每年8-9月产卵繁殖。幼苗生长到翌年清明节前后便可移播放养,至8月开始收获,10月基本收完,一般亩产1.5-2吨,高的可达6吨。养殖薄壳是潮汕首创,是海水养殖的主要品种之一。
每年8-9月,薄壳性腺开始成熟并产卵繁殖。生殖腺成熟时雌性呈橙黄色、雄性呈乳白色,并充满整个外套膜。幼苗生长到翌年清明节前后便可移播放养,至8月开始收获,10月基本收完。一般亩产1.5-2吨,高的可达6吨。
每年霜降节气前后,薄壳首次产卵,称降栽;小寒节气后2度产卵,称寒栽。这两批卵皆在冷风冻流中产下,任其野生野长,先天不足,长势不佳,春暖后陆续采起作为对虾和鸭的饲料,进入夏天才择优上市。立春节气后产第3批卵,称春栽,最优良,放养后于端午节前从浅滩采起,匀放入水深、流畅、海生物多的海域,大暑节气后便可陆续采起,农历七八月最肥大。
海瓜子加工食用
盐鸿镇盐灶乡人把薄壳的外壳和虫肉分离开来,薄壳要经过【脱丁】、【浸漂】、【打米】、【捞米】、【捞壳】、【装篓】等多道工序才能变成薄壳米。其中【脱丁】、 【打米】是薄壳米制作中最难两步。打薄壳米难,就难在力度和火候的把握上。
【脱丁】也就是把薄壳和足丝、泥沙通过竹尺长时间搅拌分离的过程,使足丝脱离虫肉。薄壳外壳薄,一捏就碎,而老师傅能在这过程中将三者分离开来而不伤及薄壳。【打米】又是难在对火候的把握,师傅们把八根小竹交叉绑成【前四后四】钉耙状,在大锅内匀速来回翻搅,壳肉不久后便能分离,在当地有不少人能做到这步,但要薄壳肉保持鲜甜,又是另一考验,关键在于火候的把握,火候猛,薄壳米缩成一团,肉汁尽失,卖相味道全无也无好产量,火候微,壳肉分离速度慢,搅出来可能碎壳过多。
而肉肥的薄壳老师傅平均一斤能搅出三两以上的薄壳肉出来,在火候的把握上全凭以往经验的积累,好品质的薄壳米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出。
在盐鸿,当地人借着媒体的东风大肆创新薄壳吃法【薄壳宴】在潮汕上等宴席占有一定地位,【薄壳鸡】、【芋头薄壳米】、【薄壳米粿】、【薄壳米爽】、【薄壳米煲】。虽说吃法已被开发众多,但其实薄壳米的最好搭档是小葱或嫩韭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