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客立减

泥水平衡法顶管施工

发表时间:

2018-06-06T11:37:19.737Z   

来源:《防护工程》

2018

年第

3

   

作者:

 

张秋霞

[

导读

对城区的道路交通影响,以及产生的施工噪声、粉尘等污染,实现真正的无污染、高效率的施工技术。

天津第一市政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300163 

 

 

摘要:泥水平衡顶管施工工法是一种非开挖施工技术,地下穿越能力强,施工工作面不大,可方便在繁华市区施工,对顶进管道周围

地层扰动少,能维持不同土质挖掘面上的稳定平衡,该工法土层损失小,产生的地表变形小,顶进施工时的连续作业性能好,施工进度

快,总顶力较小,尤其在黏性土层中的长距离顶进,优于其他类型的顶管工法,同时在工作井内的作业环境较好,能够安全地实现顶进作

业,施工噪音小,不破坏道路、不影响交通,环境污染小,施工精度高,技术先进。因此在顶管施工总得到广泛应用

 

 

关键词: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施工工序

 

;控制措施

 

 

 

前言:泥水平衡顶管施工技术是利用泥水压力来平衡土压力和地下水压力的一种顶管施工方法。其基本原理是由送水泵将具有一定浓

度的泥水送至挖掘面,再经井内旁通压力调整阀及调整排泥泵转速来调整进水压力大小,使其平衡地下水压及挖掘面土压力,尽量使掘进

机刀盘在平衡压力作用下工作,从而防止由于开挖面的失稳,造成地面沉降和隆起。

 

 

一、顶管施工

 

 

1

、进出洞处理措施

 

 

 

由于土体自身均缺少自立性和防水性,一旦有临空面时,会产生滑坡塌方,出现涌水、涌泥、涌砂。对洞口外土体加固处理的目的,

是使土体具有自立性、隔水性和一定的强度,防止机头在顶进初期由于自重过大而产生

叩头

现象。在机头进洞穿墙初期,因入土较少,机

头的自重仅由导轨和入土较浅的土体支承,作用于支撑面上的应力很可能超过允许承载力,使机头

叩头

下栽。因此,对洞口土体加固十分

必要。另外为使顶管进出洞口不发生水土流失,导致工程受损,在进出洞口安装可靠的止水装置也是十分必要的。

 

 

2

、后背、导轨、主千斤顶的选用

 

 

 

①后背选用

 

 

本工程顶进坑内顶管后背,采用

C30

级现浇混凝土后背墙,后背墙净高度

3.5m

,宽度

4.0m

,厚度为

500mm

,与后背支护桩及混凝土封

底连成一体,使后背墙的平面垂直于导轨,管道与后背墙之间设置不小于

2.5m×2.5m

的后背顶铁,后背顶铁与钢桩用

Φ20

钢筋焊接牢固,

有效分担顶力。

 

 

 

导轨选用

 

 

 

本工程导轨选用复合型导轨。导轨的轨距按下式计算:

 

 

A=2{

D/2

2-[ D/2-(h-e)]2}? 

 

 

其中

A

为两轨间内距,

D

为管外径

1.44m

h

为导轨高

0.2m

e

为管外皮距底面

0.03m

。计算得

A=0.93m

 

 

 

 

千斤顶选用

 

 

 

千斤顶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千斤顶宜固定在支架上,并与管道中心的垂线对称,其合力的作用点应在管道中心的垂直线上;

 

 

②当千斤顶多于一台时,应取偶数,应规格相同,行程同步,每台千斤顶的使用压力不应大于其额定工作压力,千斤顶伸出的最大行

程应小于油缸行程

10cm

左右。

 

 

 

③千斤顶的油路必须并联,每台千斤顶应有进油、退油的控制系统。

 

 

3

、测量与纠偏控制

 

 

 

顶进中发现管位偏差

3mm

左右,即应进行校正。纠偏校正应缓缓进行,使管节逐渐复位,不得猛纠硬调。校正方法采用工具头自身纠

偏法:控制工具头的状态

(

向下、向上、向左、向右

)

,这种方法纠偏方法良好,每次纠偏的幅度以

5mm

为一个单元,再顶进

1m

时,如果根

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测量偏位趋势没有减少时,增大纠偏力度(以

5mm

为一个单元),如果根据工具头的测斜仪及激光经纬仪

测量偏位趋势稳定或减少时,保持该纠偏力度,继续顶进,当偏位趋势相反时,则需要将纠偏力度逐渐减少。

 

 

4

、顶管进洞阶段技术措施

 

 

 

工具管进入接收井前需进行贯通测量复核,复核时应测量顶管机所处方位,用以确认顶管状态、评估工具管出洞时姿态,拟定工具管

进洞的施工轴线,使工具管在此阶段的旌工中始终按预定的方案实施,以良好的姿态进洞,使其正确无误地进入接收井内。当工具管逐渐

靠近洞口时,必须控制好顶进时的土压力,在工具管切口距接收井

1

1.5m 

时,停止顶进,停止注浆。并尽可能降低切口正面的土压力。

 

 

 

5

、顶进速度

 

 

 

顶进速度必须与注浆减摩能力、进排泥能力相协调,同时,要密切观测地表变形情况。一般而言,正常顶进条件下,顶进速度以

2.5~3. 5 cm/min

为宜

;

如正面遇到障碍物或地基加固土,顶进速度应

≤1 cm/min

。在顶进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均在开始顶进和结束顶进时,顶进速度都慢些

 

 

②在一节管顶进过程中顶进速度应基本保持稳定。且在开始顶进时应均匀加速,避免突然加速过快

 

 

③顶进速度必须满足注桨减摩及进排泥的需要,避免因过快而注浆不足,徒增顶进阻力,避免因过快而造成排泥管堵塞

 

 

④顶进过程中应避免停顿。

 

 

6

、触变泥浆减阻

 

 

 

通过合理布设注浆孔,采取触变泥浆减阻方法降低顶进摩擦阻力,将顶进阻力对地层稳定性影响降到最小。为此准备以下两个配比的

触变泥浆,针对现场情况选用,并结合已顶进的数据进行调整。另外,在全线所有顶管结束后,立即用水泥浆置换掉膨润土泥浆,以确保

管道外围土体有足够的支承和减少漏水,合理布设注浆孔是保证顶进施工中管道外壁能形成减摩浆套的重要举措之一。孔位应对称或均匀

布置,这样能有利于形成泥浆套。以本工程的

D1200mm

的管材为例,环向每个断面设置

3

个注浆孔。注浆孔纵向间距为

7.2m

2.4m

一节,

三节管长度)。

 

 

二、基坑降排水施工

 

 

1

、降水布置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