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米皮辣子里的配料比例是多少
张培涵
2023-03-29 00:48:27
共 1 个回答
钱幻珊
2023-05-03 05:33:07
但凡在外的西乡人,回故里的第一件事大概都是去吃两碗面皮吧,我也不例外。面皮不仅仅是一种饮食,已经成为西乡人的文化,融入了血脉之中,夸张一点,几乎融入了基因。
一直都想写一片关于面皮的文章,但自己并没有真正尝试过动手做面皮,没有实践,岂有真知?所以一直不敢动笔,写出来怕同乡笑话。但还是忍不住对面皮的思念,手痒之下,那就把范围扩大点,写写面皮、米皮、酿皮这几种看起来类似的美食吧。
从地域上看,面皮和米皮都是陕西人的饮食,被统称为陕西凉皮;酿皮是青海甘肃人的美味。“陕西凉皮”这个词大概是外乡人对“凉皮看似只能凉着吃”的误解。凉皮根据主料的不同大致可以分成“面皮”和“米皮”两个流派,我在西乡生活了15年、在西安待过3年,所以对这两种“皮”还有一定了解。
用大米做的米皮相传源于秦镇,没有去过秦镇,所以不知道此地的“正宗口味”是什么样子,但根据我在西安北京吃秦镇米皮的经验,其味道和西乡汉中一带的凉皮相差很大。看起来米皮本身的做法都是类似的:大米用清水泡过后磨浆,然后浇到屉布上用蒸笼蒸——说起来简单,但水米比例、大米种类、米浆厚度、上笼时间等等诀窍确实我不知道的。米皮蒸熟之后可以趁热立即切成一寸左右宽度的条,浇上调料立即吃,也可以晾凉之后再吃。米皮做法会影响口感,但最影响味道的确实调料的搭配。西乡米皮店一般的调料有:各种香料熬制的调料水、醋、味精、盐、油辣子、蒜汁水,同时搭配焯过的黄豆芽、土豆丝等蔬菜;而秦镇米皮的调制中却未曾看到过香料熬制调料水这个环节,搭配的辅菜也都是绿豆芽。这些调料中最影响口味的是调料水和油辣子,调料水中草果、大香、白蔻等香料的搭配、油辣子中辣椒、香料的配比以及油炸的火候等等都是不传之秘,所有形成了西乡各家米皮店之间口味的差异、也形成了汉中米皮和秦镇米皮之间口味的差异。个人经验,秦镇米皮更酸一些。
用面粉做的面皮已经无法考证其渊源了,但我估计应该是来自陕西关中的小麦产区——陕南一旦历史上都是大米产区。面皮有三种做法,其中一种的做法和米皮很类似,平凹先生的说法是:“一斤面粉用二斤水,分三次倒入,先和成稠糊,再陆续加水和稀、加盐、加碱,稀浆用手勺扬起,能拉起筷子粗细的条为宜。蒸笼上铺白纱布,面浆倒其上,摊二分厚,薄厚均匀,大火暴蒸,约六七分钟即熟。将面皮从笼箅上扣在案上,每张面皮上抹一层菜油,叠堆一起晾凉后用摆刀切成细条即成”。”第二种做法是:面粉揉成面团醒过之后蒙上屉布在水中不断揉洗至只剩下面筋,将仅仅含有淀粉的面浆上笼蒸熟。第三种制法就是擀面皮,这似乎源于臊子面的故乡——岐山,听同学讲的做法大致如下:“大锅里放面粉,按1:3比例掺凉水,然后用力揉面,直至把面揉成稀泥一样;从揉好的面团上揪下一块,擀成2-3毫米的薄片,擀好以后就上锅蒸至透明”。 从做法上看,前二者和后者区别很大,后者似乎更要花力气一些。个人经验似乎验证了这一点,擀面皮的口感确实要筋道些。 和面皮一样,配料是影响口味的最重要因素。
甘肃青海一带的酿皮源自陕西人的面皮,做法和面皮中的第二种做法类似,但似乎更厚一些,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带回民居多,形成了麻酱凉皮的吃法——麻酱的配置方法估计也各有所长,作为外行就不多说了。但居于主流的还是浇辣椒油的吃法,当然,此辣椒油和西乡的做法区别很大,辣椒面更细、更辣,和真正的西北人那种昂首万里唱大风的激昂风格比较一致,却少了西乡人喜欢的那种香味。有一位身在英国求学的甘肃同学,竟然在当地唐人街购置了工具、调料,做了英国版的酿皮,从发过来的图片看来,除了厚度超标外,竟也像模像样——多么让人着魔的酿皮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