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性移动
梁宣艳
2021-03-25 08:44:39
共 2 个回答
王笠博
2021-03-28 08:41:51
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得太阳直射点每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季节性地往返运动,于是又造成气压带、风带每年在南北半球季节性地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则相反。(这里要注意的是,北移和南移是气压带、风带在某一季节相对于春分、秋
分时的位置而言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对气候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谈谈。
1、气候类型的形成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成因
热带草原气体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10°之间
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南北纬40°大陆西岸
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是在赤道低压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区,冬季,在干燥的信风控制下,降水少,草木枯萎;夏季,在赤道低压控制下,降水丰沛,草木茂盛。非洲食草动物往往随季节变化而南北长距离迁徙,就是这个原因。但并非所有的热带草原气候都是因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而产生。如非洲赤道处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水热状况发生了垂直变化,因此没有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反而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再如,马达加斯加岛西部的热带草原气候是在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形成的。
地中海气候是在副热带高压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形成的。夏季,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天气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天气温和、多雨。只是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地中海气候范围有大有小,区域形状有所差异。如南非阿扎尼亚一带,由于这些地区位于南纬30°~南纬40°之间的陆地面积较小,受大陆面积的限制,地中海气候仅出现在南端一隅,面积很小;再如,美洲太平洋沿岸的地中海气候面积也非常狭窄,这是由于西风带受到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加上山脉逼近海岸所致。
2、季风的产生
亚洲南部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夏季时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右偏而形成的。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北印度洋海水从西向东流动形成了顺时针洋流。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难理解,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会选择在冬季出发、夏季返回了,原因就在于可以借助风向、水流作为船行进中的动力。
如果西南季风势力强,那么就会带来大量降水;反之,则降水少,易导致旱灾。印度经常发生水旱灾害,就是西南季风惹的祸。
澳大利亚北部也有一股季风西北季风。夏季(南半球季节)时,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带季节性南移,超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向左偏转,形成西北季风。显然,该处的西北季风与冬季时东亚的西北季风成因截然不同
3、风力强弱的变化
在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性移动过程中,风力的强弱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曾要求盟国跨越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但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以兵力不足和气象条件对渡海作战影响较大为由,一再推迟。为什么呢?因为英吉利海峡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当时恰逢冬季,南北温差较大,气压梯度力变大,于是造成西风强劲,海上风浪变化大,不利于渡海作战。如果当时是在夏季,西风正好风力弱,风浪也小,那么对渡海作战就比较有利。
我国神舟号宇宙飞船的发射时间往往选在北半球的冬半年,就是因为此时正好是南半球的夏半年,海上风浪较冬季小,有利于分布在南半球海域的测量船对飞船进行精确测控。
[思路拓展]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移动有关,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范围又受黄赤交角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小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范围也将缩小,那么热带草原气候范围将如何变化?若黄赤交角为0°,地中海气候还会存在吗?……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对气候的影响也与地球偏向力息息相关。地球自转方向决定地转偏向力的方向,进而影响全球大气环流。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那么西风带还会出现在大陆西岸吗?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将会出现什么样的气候类型?英国还是温带海洋气候吗?其他地方气候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以上假设是不可能出现的,之所以如此假设,是为了启发学生转变思维模式,发挥学生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突破思维定势,大胆展开想象,全面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
刘倍蓓
2021-03-29 23:49:36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并不完全同步,有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二者移动的方向并不完全同步。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是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造成地表冷热中心发生变化,进而由于这种冷热中心位置的变化再引起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变化。所以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总是滞后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不过这种滞后在中学地理教材中是忽略的,不加以考虑的。所以教材中才出现了气压带风带7月北移、1月南移的结论。其实这句话的准确理解是:7月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向北偏(与1月相比),1月位置向南偏(与7月相比)
2、二者移动的幅度不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幅度可达46度52分,即太阳直射点在最北端与最南端时,纬度差距可达46度52分(即你所说的,以赤道为基准,可达23度26分的幅度),而气压带风带移动方向与太阳直射点相同,但移动幅度没有那么大。气压带风带移动产生的纬度幅度大约在10-15个纬度左右。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