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永嘉场老筵席

永嘉场老筵席

温州网 2022-01-29 10:26:50
在温州永嘉场,民间的喜事筵席排场颇有特色,菜式名称、盆数、盆碗使用的尺寸,与一水之隔的乐清、洞头,与一山之隔的瑞安、下河乡都不甚相同。

旧时龙湾宴席(米塑作品)

春节期间,往往会有众多的婚宴酒席。在温州永嘉场,民间的喜事筵席排场颇有特色,菜式名称、盆数、盆碗使用的尺寸,与一水之隔的乐清、洞头,与一山之隔的瑞安、下河乡都不甚相同。

永嘉场酒筵常有“八盆二”“八盆五”“八盆八”“四季八节”来区别酒席的排场规格。八盆定置冷菜,又分底四盆与外四盆。肉二盆、鱼饼一盆、鸡一盆,为雷打不动的底四盆。外四盆是根据海洋潮候、海鲜捕获的情况而决定,一般由鲜(干)虾、螠蛏(或虾蚶)、鲻鱼(或阑胡)、鹅(或螟蜅、鳗鲞)组成。

八盆冷菜除鲻鱼、阑胡、鱼饼略用油煎炸成熟外,其他的肉、鹅、鸡、鲜虾都只是用清水煠煮成熟即可。少脂肪,少油脂的煎炸烹饪也正是卫生科学的最佳食品加工。

八盆冷菜经过厨师精心摆置出来。刀工有度,厚薄有章,用切、剁、劈、削、斜劈,把弄好的成品物料摆置入景德镇产的蓝花碗里。摆肉选用三层肉,肉选皮薄,切成长方的肉片,拍平,三片肉片擦着肩似地摆平碗底,而后一片片纵横着叠贴,穿插压着,摆到碗顶,像闭合的百叶窗,又像鸟巢,中空部分填塞上块状的杂肉。摆满时,倒盖上景德镇的蓝花碗。鹅、鳗鲞、鱼饼以同样方式摆出,摆跳鱼、鲻鱼,在冬天时,加卤汁结冻后塑形。

喜事排场八盆之外,要加二、加五、加八道热菜,即称八盆二、八盆五、八盆八。更隆重些的结婚“闹间酒”(新郎自小结交的盟兄弟酒)等,会以“四季八节”酒菜待客。“四季”指的是添上年糕(表示春节,为春季),添上箬粽(表示端午,为夏季),添上汤圆(表示中秋,古时原先以汤圆,后改月饼贺中秋,为秋季),添上麻糍(表示冬至,为冬季)。

“八节”指八大热菜,多带为汤质,分别为东坡肉、肉丸、炒鸡、炒肚(肫)、烤魚、泡胶(猪皮、鱼胶或三鲜),甜食二道(枣、银耳、白莲、糖水桔子或鲜荔枝)共八道。热菜会用带纤维的笋干、花菜、荸荠、香菇、黄花、木耳、粉丝作为衬菜。

永嘉场酒筵选择食材相当科学合理,即节俭又丰盈,拒绝腥臊恶腻、稀奇古怪、远供莫及的东西,排除内河淡水污染带泥味的鱼虾蟹贝,慎用麻辣酸苦过极的调料,并且奉行传统文化的规矩,具有中药学中的禁忌冲反原则,比如拒绝中国名菜中的烤乳猪、牛肉锅贴、糖醋鲤鱼、龙虎斗、龟羊汤等等,甚至清蒸鳓鱼、油炸子鲚因为有鱼刺细骨,担心刺喉而被禁用。个别人会反应过敏、易动风痰的鲤、鲫、河虾不予入席,农家益友的动物如牛、马、驴、燕、鹊一概禁忌。

自古对饮食有教条“君子食无求饱”“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黄帝内经》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君子饮食不追求吃太饱,吃的鱼肉不能超过主食。故此,永嘉场的喜事酒筵分为二日举行,如建新房落成,头一晚上,宴请建房的石、木、泥、篾四行工匠举办“谢师酒”,以八盆二的规模招待客人,第二天中午为正式完工酒(竣工酒),以八盆五或八盆八待客,即分为两日二次宴席举行,即隆重大气,又不存在暴饮暴食的现象。

又如结婚酒也同样分二日两次,头一天晚上先备“谢媒酒”宴请媒人。次日结婚正日,以隆重的大菜招待宾客。酒筵一般还让客人吃主食大米饭,体现出“千好万好”(“万”谐音“饭”),以及祖辈留传的“麻糍吃后用饭压”的饮食科学道理。

永嘉场酒宴上饮酒有老规矩,喝老酒一律用锡制酒壶,装满后净重1.5-2斤,每人配上一牛眼大的瓷酒杯(25杯为一斤)。有一条不成文的限酒条例人人自觉遵守,那就是每桌大约喝二酒壶半,特殊情况也只能再予添加半壶。这控酒的好传统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之前。

筵席客人的座次,传统排序是面对正门的为尊(上)位,讲究强调以上席为老,下席为小的原则,背对正门右侧为筛酒位,属于年轻小辈的座位,责任为递热菜、换盆、斟酒、劝客促筷,依次往右为酒龙头位、头(第一位)位、阁老位、朝天位、二位、三位、左下位、筛酒位。

永嘉场酒席名目繁多。若把人的一生连贯起来,要经历很多次筵席。婴儿出生三日内有“洗三酒”,满三个月内有“满月酒”(也作解魇、解禳酒),周岁“对周酒”,入学录取“进学酒”,学成毕业“谢师酒”,三十岁自立“成年酒”,四十岁时“小八十酒”,五十岁时“半百酒”,六十岁时“花甲酒”,七十岁时“稀年酒”,八十岁时“杖朝酒”,九十岁时“耄耋酒”,百岁时“百寿酒”。

民间常见的还有老人酒、祠堂酒、饯行酒、庆功酒、出师酒、请师酒、功名酒、交私酒、请亲酒、贺喜酒、谢恩酒、谢媒酒、分岁酒、尝新酒、乔迁酒、订婚酒、送日酒、谢媒酒、婚礼酒、闹间酒、齐家酒、拜年酒、上梁酒、丧事的寿坟酒、发丧酒、周年酒、上坟酒。

当今时代,生活日新月异,酒席千变万化,老传统的筵席菜肴如今也逐渐成为了一种记忆的传承。往昔几百年菜肴的来历是经祖辈们熔今铸古,含英咀华演绎过来的,琢磨起来源远流长,比如老菜肴里第一道菜的东坡肉,事起大文豪苏轼,号东坡。

永嘉场第二道菜“肉丸”,在历史上找根据,应与唐时宰相张九龄有关。传说当年张九龄赴京赶考,中进士,受皇恩被招为驸马。家乡水患,一度与父母失去联系。正在婚宴间,父母艰难跋涉地找到京城与儿子相逢。张九龄特意要为父母加菜,厨师做出了四个炸透蒸熟、并浇上汤汁的大丸子。张九龄问起菜名,厨师说:“一喜老爷金榜题名,二喜老爷奉旨完婚,三喜老爷招为驸马,四喜老爷逢凶化吉,全家团圆,故取名‘四喜丸子’。”

因为历史的久远与名人的效应,永嘉场的这些热菜就世代占据在酒筵上。但社会的发展进步如江海浪涛,推陈出新,传统的八盆八、四季八节首当其冲,日渐隐匿,人们若对老习俗留恋怀念,只有留下文存,以待日后发扬。

来源:温州日报

原标题:永嘉场老筵席

孙作勤 文/摄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新闻中心 编辑:诸葛之伊责任编辑:叶双莲监制:阮周琳
疫情防控一刻不得松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