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452302749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桂林理工大学金山镇地质读图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引言实验目的: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图,比较全面的掌握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地质图的能力。学会编绘、编写相关地质图件和读图报告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野外地质实习和今后实际地质工作打下较好的基础。实习任务:综合阅读金山镇地区地质图、绘制1幅构造纲要图、编写地质报告三个环节来完成。图幅名称为金山镇地区地质图,比例尺为1:50000,。金山镇地质图涵盖了长7.7km、宽6km,即面积为46.2k的地域*围。地区是总体向南东方向倾斜的平原地区,北西方向海拔最高为1800米左右,南东方向海拔最高为800米左右。自西北到东南地势有高到低,并分布河流,在河流下游分布有若干城市和乡镇。该地区地貌类型多

2、样,有平原、山峰,丘陵、河流等.完成作业情况如下表格:名称数量金山镇地质纲要图1金山镇A-B剖面图1金山镇读图报告1总计3第二章地层读图例可知该地区地层由老到新依次为下泥盆统(D1)、中泥盆统(D2)、下石炭统(C1)、上石炭统(C2)、下二叠统(P1)、中二叠统(P2)、中三叠统(T2)、下白垩统(K1)、上白垩统(K2)。在中泥盆统(D2)与下石炭统(C1)间缺失上泥盆统(D3),在中二叠统(P3)与下白垩统(K1)之间缺失二叠纪上统(D3)和三叠纪(T)、侏罗纪(J)三叠统(T3)及侏罗系。依据地质图知,前者为平行不整合、后者为角度不整合。其中,据角度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K1-K2及P2-

3、D1两套构造层。据平行不整合将地层划分为P2-C1及D2-D1两套亚构造层南部岩层较陡峭,倾角达到了70度。D1:下泥盆统砂岩,为河流沉积,主要出露在金山镇地区东南角*村背斜核部,与上覆地层为整合接触关系。D2: 主要分布在该地区的东南角与北西偏角落处,面积较大。主要岩性白云岩,与上覆地层为不整合接触关系。C1:下石炭统泥灰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核部。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C2:上石炭统细砂岩。在图区东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而在西北角分布于褶皱两翼。与下伏地层关系皆为整合接触。P1:下二叠统页岩,为浅海沉积,在图幅中沿北东-南西向成条带分布于图区内,与上覆岩层

4、为整合接触。P2:中二叠纪统页岩、细砂岩,为浅海沉积,该时代地层仅呈一长条状沿北东-南西方向分布于图区中部,与上覆岩层K1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1:白垩纪下统砾岩,为滨海或湖相沉积,成条带分布与西北角与东北角,与上覆地层K2为整合接触,与下伏地层P2为角度不整合接触。K2:白垩纪上统砂岩,为滨浅海或湖相沉积,分布于东北与西北两角,与下伏地层K1为整合接触。第三章构造一:褶皱该构造层内,由于受到NW-SE的强烈构造运动,从而使NE-SW延伸的褶皱十分发育,背斜、向斜相间出现,分析该地质图知,该图主要有三条背斜(*村背斜、渚岭-五里河背斜、奇峰-雨峰背斜)和两个向斜(孤峰-桑园向斜、渚岭奇峰间向斜)

5、。详见表1.表1 金山镇地区褶皱构造明细表a) 奇峰-雨峰背斜():位于奇峰-雨峰地区,核部由中泥盆统白云岩组成,宽为1000m,长为5000m,平面近似椭球状,长宽之比为5:1,因此为短轴褶皱。经分析得知,两翼由上石炭统细砂岩下二叠统页岩组成。两翼的产状:西北翼,NW50,南东翼, NW75,为倒转褶皱。轴面产状:NW60,转折端比较圆滑。南东翼受到逆冲断层的影响,形成残破褶皱。同时受到北西-南东的平移断层的影响使核部发生错动。b) 渚岭-五里河背斜():位于渚岭到五里河地区,在渚岭与五里河处核部由中泥炭统白云岩组成,宽为800m,长为6000m,平面近似椭球状,长宽之比为6:1,因此为短轴

6、褶皱。两翼由下石炭统泥灰岩、上石炭统细砂岩组成。两翼产状:西北翼,NW45,南东翼, NW70,两翼倾向相同,为倒转褶皱。轴面产状:NW60,转折端圆滑。c) *村背斜():位于*村,核部由下泥盆统砂岩组成,平面近似椭球状,为短轴褶皱。两翼由中泥盆统白云岩及上下石炭系泥灰岩组成。两翼产状:西北翼,NW50,南东翼, SE55,两翼倾向相反,倾角相等,为直立褶皱。在背斜的延伸反向上被一系列的正断层错断形成地堑和低垒。d) 桑园孤峰向斜():位于桑园孤峰村南东方向,核部为下中二叠统灰岩组成。翼部由下二叠纪统页岩、下上石炭统细砂岩组成。两翼产状:北西翼:SE35,南东翼:NW35,两翼倾向相反,倾角

7、基本相等,因而轴面近于直立,所以为直立褶皱。e) 渚岭奇峰间向斜(fb1):位于渚岭与奇峰之间,较小,核部为下二叠纪页岩组成,两翼为上二叠纪细砂岩和下二叠纪泥灰岩组成。二断层该构造层内,发育两条逆掩断层、四条平移断层及五条比较集中分布的正断层。详见表2.表2 金山镇地区断层表(一) 逆掩断层该金山镇地区发育有两条逆掩断层(奇峰-雨峰逆掩断层、桑圆-五里河逆掩断层)。 奇峰-雨峰逆掩断层():位于奇峰-雨峰之东侧近山脊处,断层走向北东-西南,两端分别延出图外,图内全长约6Km。断层面产状 NW25-30。上盘为组成奇峰和雨峰背斜的中泥盆统及石炭系各地层地层;下盘为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构成不完整向

8、斜上升盘得石炭系各统岩层逆冲于下二叠统和上石炭统地层之上。地层段距约400m。断层走向与褶皱轴向一致,为一纵向断层。断层中部为两个较晚的横断层所错断。断层形成时代与同方向、同性质的桑园-五里河逆冲断层相同,即中二叠世之后,早白垩世之前。两条断层构成叠瓦式。 桑圆-五里河逆掩断层():位于渚岭的东南侧,图内全长约为8千米。断层产状:NW1520。上盘有渚岭背斜和五里河背斜,地层为下二叠纪、石炭纪、下二叠统、中二叠统岩层。下盘有桑园孤峰向斜,地层为中二叠纪。形成时期为中二叠世之后,早白垩世之前。 (二)正断层该构造层内,在*村的东南角方向集中发育了五条正断层,延伸方向为北西至南东,自南西至北东,正

9、断层的编号依次为、,全长依次约为1000m、1100m、1100m、800m、800m,产状依次为:SW80、NE84、NE85、SW85、NE85,走向NW-SE,近于平行,都为高角度正断层,该地区处于SW-NE方向的伸展环境下,形成地堑和地垒,并造成中泥盆统和下泥盆统的抬升与下降,形成时期为:晚于中泥盆统,早于下石炭统。(三)平移断层该构造层内,在奇峰-雨峰断层与金山镇附近地区各发育了两条平移断层,依次偏号为、,分别为右行、右行、左行、右行,并分别造成断层面和地层的错动,形成于早二叠统之前,晚二叠统之后。四、岩浆岩该图区的东北角可见有岩浆岩的侵入,主要有花岗岩和斑岩。花岗岩的面积约为1.5

10、平方千米,主要以岩盖形式发育。与围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同时在西侧受到断层的限制。斑岩的面积约为0.5平方千米,主要以岩脉形式发育。斑岩侵入花岗岩。花岗斑岩形成于K2之后,花岗岩形成于P2之后,K1之前。第四章构造发展史在地质历史时期内,金山镇地区经历了多期地壳运动,以致形成了现今复杂的地质现象。D1-D2:从下泥盆统到中的岩性变化来看,总体为海相沉积,沉积环境较为稳定。期间沉积岩由砂岩变为白云岩,说明沉积期间水深由浅变深。D2-C1:缺失了上泥盆统,说明在此之间由于地壳的垂向运动,是地层被抬升致沉积基准面之上,使得下三叠统的地层被全部风化剥蚀而全部缺失。C1-P2:下石炭统的泥灰岩变为上石炭统

11、的细砂岩,说明沉积期间水深由浅变深。再从上石炭统的泥灰岩到中二叠纪的石灰岩,也说明沉积期间未深海环境,且沉积环境较稳定。P2-K2:沉积岩由石灰岩变为砾岩再到砂岩,故为先抬升后下降在抬升。中间缺失三叠纪和白垩纪及上二叠纪统,说明在此之间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挤压地层,使得上二叠纪及三叠统和整套侏罗系的地层出露致沉积基准面之上而被风化剥蚀而缺失,同时由于此次地壳的运动,导致地层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从金山镇联合剖面图上可以看出,有些地层发生了倒转,有些地层出现了褶皱,有些地层出现了断层。同时还伴随着火山的活动,有些地层被岩浆岩切割或填充。所以此次地壳的运动是照成金山镇的地层构造复杂性的根本原因。第五章

12、结束语通过这一个学期对综合地质学这门课程的学习,在老师的指引和同学的帮助下,使我学会了很多关于地质方面的知识,及一些最基本的认图,作图等基本的操作方法,掌握了构造地质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提高我分析并解决地质构造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我们运用理论知识分析构造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地层的接触关系可以判断该地地区的发展简史,通过褶皱作用和断层的发育情况可以得知地质体在演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力的作用,不同的岩性对地质体的构造的影响及给你一个地质图怎样来分析它所含蕴的信息。我想我所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书上知识基础这么简单,更多地,是渗透了专业的地质思维和方法。通过这个学期的学习,使我在这个学期对地质有了个很大的认识,对地质产生很大的兴趣,也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基础。最后,再次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培养,一个学期,时间何其短,但学无止境,希望我们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延续活泼的思维、继续前进,为地质事业做出重大贡献。最后,我得感谢白老师谆谆教导,让我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来完成这份报告;感谢我的母校为我提供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感谢我的室友的鼓励与支持;感谢我的父母让我无忧无虑的学习专业知识。参考文献:叶俊林、黄定华、*俊霞,地质学概论,地质,1994年。胡云沪、文美兰、*苏桥,基础地质学实验教程,地质,2012年。附:金山镇剖面图金山镇构造纲要图. z.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