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历史名城->武汉之最

这座汉口最古老的石桥,可谓汉口城市之根

发布日期: 2023-05-31 18:05 来源: 阅读武汉 访问:

位于云尚·武汉国际的下沉式广场中的汉口保寿硚,原来在汉口长堤街保寿巷,是汉口市区历史最古老的一座石桥,最早建于康熙初年,后为山西和陕西的商人重建,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

保寿硚是汉口的城市之根,也是汉正街的商业之根。桥身花岗岩石上石刻的 “硚”字,很有讲究,用木头做的是“桥”,用石头做的是“硚”,保寿硚上石刻的“硚”是武汉市“硚口区”的“硚”字之源,而硚口是汉口之源,所以说,保寿硚是汉口城市之根,是有道理的。

保寿硚上石刻大字——保寿硚

经过旧城开发改造,保寿硚原址已开发成为汉正街新开业的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古老的石桥,现在就在云尚·武汉国际的下沉式广场中。

据方志记载:保寿硚又名玉麟桥,始建于康熙初年(1662年左右)。100多年后,道光年间(1834年),由山陕水烟号商人集资重修,桥身是由八块长条麻石组成,因用的是石材,故“桥”写为“硚”,也才有了硚口这个名称。现在我们看到的保寿硚,就是这座由山陕商人建造的建筑,其位置处于现在的多福路与长堤街交汇处。

保寿硚位置示意图

《汉口山陕西会馆志》记载,保寿硚正对山陕会馆的后门,桥的附近是属于会馆的房屋、田地、湖塘,修桥是为了方便人们过河。

从清朝的汉口镇街道图中可以看到,当时已有汉口城墙(即现在的中山大道),城墙北(即现在的中山大道北)是未开发的后湖水洼湿地,城墙向南离玉带河还较远,也就说现在的中山大道与长堤街之间还基本是空地。而玉带河上桥梁密布,其中可以清晰看到保寿硚的位置。

保寿硚映射位置对比图

玉带河长堤(又称袁公堤)一定程度上抵挡了后湖水患,提高了汉口防御洪水的能力,同时又改善了水运环境。保寿硚等玉带河上密集的桥,方便了城(堤)内城(堤)外的交通,也带动了玉带河北岸的商业的兴起,极大促进了老汉口早期的商贸发展。

100多年前,玉带河长堤以内的老汉口镇已经非常繁荣,有民间谚语说,“紧走慢走,一天走不出汉口”。到民国时,汉正街有1000多间门面,户户店铺,人人都做生意。

虽然长堤抵挡了后湖洪水,但遇到大水年份,汉水暴涨,玉带河与洪水泛滥的后湖连成一片水乡泽国,还是危害到长堤内的汉口镇加之后来太平军和捻军的袭扰,给汉口的商民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探访保寿硚。孙庆力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1864年,汉阳知府钟谦钧向商人筹集捐银20余万两,筑堡开濠,修建了从硚口到沙包(今一元路)的汉口城墙。堡基密钉木桩,堡垣用红石砌成,称汉口堡、后城(墙基就是今天的中山大道)。城堡开有崇仁门、由义门、循礼门、大智门等城门,这就是现在的崇仁路、友谊路(由义门)、循礼门、大智路的来历。

但当时这些城门位置是在现在的中山大道上,而不是在解放大道。汉口堡在袁公堤的外围,兼有军事防御和防洪的双重功效,其覆盖的范围比袁公堤要大得多。

因为后湖洪水被挡在汉口城堡城墙的北面,汉口城墙取代了袁公堤的防洪作用,玉带河与袁公堤的作用也就渐渐消失,玉带河慢慢淤塞,成为新的陆地。袁公堤边建屋居住的居民也越来越多,汉口镇的城区也由长堤街向北扩展到今天的中山大道,并向现在的六渡桥、江汉路一带延伸,成为老汉口的雏形。

保寿硚沁润长堤街人间烟火,历经几百年。建桥早期的历史在《汉口山陕西会馆志》有完整记录。清朝光绪22年,还有一篇《后堤外保寿延寿二桥合记》,很详细地记载了保寿硚的方位、大小等情况。

《后堤外保寿延寿二桥合记》

志书记载了修桥是因为“苦无渡船桥梁,乡人悯之,于是我山陕两省商人捐资造以石桥”,保寿硚南北行,“长一丈八尺,宽一丈两尺,辅以石栏”,桥修起来后,“居民受益良多,行人利济不浅”。可见保寿硚在当时汉口镇的发展中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汉口沿现在的中山大道修筑城墙后,袁公堤失去防洪作用,玉带河也被截流,变得干涸,玉带河上“桥”的功能渐渐被废弃。曾经人头攒动的保寿硚历经岁月的洗礼,桥被闹市所包围。但据当地人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保寿硚下的河道仍然还有河水。

1978年改革开放,在汉口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汉正街老街上,103位个体经营户持证摆摊,就此拉开了我国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大幕。

房子墙基竟然是保寿硚坚固的石栏杆

当时的汉正街就是财富的象征,汉正街寸土寸金,老的玉带河河道逐渐废弃填平建起了住房,保寿硚一带更是商贾云集,房屋鳞次栉比。保寿硚那个位置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保寿巷,保寿硚桥身也成了保寿巷通往长堤街的一段路面。此后周边房子越盖越多,保寿硚坚固的石栏杆,竟然成了巷子两边房屋的墙基。

从此,保寿硚一直埋没在汉正街商业街区民宅之下,与居民日常相伴,烟火相通,一般人根本找不到它的踪影。

进入新世纪,旧城改造步伐加快。2014年云尚·武汉国际时尚中心项目在汉正街银丰片正式动工。在拆违过程中,工人们将保寿硚挖掘了出来,保寿硚渐渐露出了它的容貌。

旧城改造发掘保寿硚

2016年初,经过局部发掘,保寿硚终于显露出来。在这座清代保寿硚的下面,还清理出长长一段约46米宽的河道。为避免保寿硚在新建筑施工时被损伤,保护工程采取整体平移再迁回原位的方式进行。

2019年,有着185年历史的保寿硚迁回原址,但已在云尚·武汉国际的商城之内。

(选自《话说武汉汉口城市之根 保寿桥小考》,内容有删减)

扫码查看手机版

  •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