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中考填志愿填了就必需上那个学校吗?? 规则是什么??
李欣隆
2023-03-23 10:22:48
共 1 个回答
刘冠桦
2023-03-26 20:13:54
对于今年择校生的录取,西安市教育局规定:把报考各校择校志愿的考生,按统招第一志愿是否报考该校分为两类,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占该校择校生指标的70%,未报考该校的占30%,均按成绩排队录取。第一志愿报考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控制在本校计划内统招生录取分数线以下30分内;未报考该校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控制在本校计划内统招生录取分数线以上。若某一类生源不足,所余指标调至另一类录取,若两类录取结束时还未达到限定人数,则不再补充录取。
有家长质疑,为啥不按择校生志愿录取呢?据武汉市教育局工作人员介绍,此办法是经过西安市中招领导小组讨论通过的。今年择校生分两类录取,是为了缓解报考志愿过于集中的现象,有利于平衡教育资源。比如说,一所学校录取分数线为540分,则根据该校择校志愿将考生分为两类:一类为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其招生计划占70%,这一类严格按照540分线下30分内,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另一类为第一志愿没有报考该校,其招生计划占30%,这一类考生必须在540分以上录取。
有关人士指出,在今年的普通高中录取中,教育部门设置上述报考限制,是为了让一般学校也能招到素质好的学生。这种目的是好的,但为了学校的利益而限制学生的选择权,是不符合实际的。为何要让高分学生上一般学校,为何让家长掏钱却要限制家长的选择权?而且,实际上这种限制也没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出现了一些怪现象,如重点学校没录到高分考生,上高中比上大学还难。为此,很多学生不得不掏择校费上学,上高中的费用越来越高。发展教育也要用发展的思路想办法,限优扶劣看来是行不通的。
学校倾向自主招生
在家长的反映中,还有这样一种情况:孩子没有被重点中学录取,而被普通中学录取,孩子却不愿意上普通中学。为此,家长东奔西跑为孩子找学校,好不容易联系到一所重点中学的择校指标,并且交纳了2万元的择校费,不料普通中学却不退档。
一位家长为了孩子上学,整天找普通学校商量退档的事。对此,普通中学的校长却说,宁愿超计划录两三个学生,也不愿看到被挖“墙脚”的局面。而教育部门则以学生被普通中学录取为名,不愿再发录取通知书,除非有被录取的普通中学同意放档的书面证明。就这样,这位家长从学校到西北饭店(中招录取现场),再从西北饭店到学校,跑了七八天也无济于事。
最后,这位家长告诉记者,现在他谁都不愿意找了,既然交了2万元择校费,就上这所重点中学,至于学籍档案,这所重点中学说等到开学再说,也许普通中学会退档。如果不退档,就借读算了。这是他无奈的选择。
由此,一些家长认为:如果给学校自主招生的权利,那么孩子上哪所学校就不会涉及那么多的问题。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学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学校参加考试,能考上更好,考不上,可以掏择校费上学。这样,也就不会存在上高中难的情况。
对于统一招生考试,一些学校也颇有微词:现在是市场经济,应该将招生政策放宽,不应束手束脚,那种限优扶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目前高考不就有自主招生的院校吗?本报记者 拓峰 /文 宁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