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 信息公开 > 部门文件
  • 索  引 号:MB0U0026-X/2019-67971 主题分类:政府文件
  • 发文机关: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成文日期:2019-06-21 09:55
  • 标       题: 文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的通知
  • 文       号:发布日期: 2019-06-21 09:55
  • 备案登记号:
  • 废止日期: 时  效 性:有效

QSF-2019-030011

  

文府〔201970

文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海南省文昌市全域

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的通知

各镇人民政府,各农场,市政府直属各单位,企事业各单位,各人民团体,中央和省驻文昌各单位:

    《海南省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2)》已经十五届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文昌市人民政府

                                                    2019年5月15

(此件主动公开)

海南省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2018-2022)

             

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上海师大旅游规划与发展中心

20194


     一、概论

    (一)规划背景

国家旅游局2015年底发布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文件,2016年2月在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正式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公布262个市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其中海南为首个省域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2017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旅游设施和服务,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全域旅游当年6月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以下简称《导则》);2018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当前,中国进入“全域旅游”时代。

为推进海南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工作,2016年海南举办全域旅游“美丽海南百千工程”现场会议,提出用2年至3年时间基本建成全域旅游示范省,以此推动国际旅游岛建设提质升级。同年12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指导和推进各市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3月,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布《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以下简称《规划》),为全域旅游建设做出顶层设计。

海南创建全域旅游示范省,是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实施的实现路径,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以国际旅游岛建设为总抓手”殷切嘱托的具体行动,是海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十三五”期间“把海南建设成为全省人民的幸福家园、中华民族的四季花园、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三大愿景的迫切需要,是海南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海南旅游转型升级、实现海南绿色崛起的战略方向,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以及在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有效载体,为文昌经济社会与全域旅游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文昌市生态环境优越,热带气候宜人,区位良好、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是理想的旅游度假胜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全域旅游时代的到来,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推进,特别是建设自贸区和自贸港,为文昌发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强劲有力的“助推器”。

    (二)规划目的与意义

    1.规划目的

依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结合文昌市旅游资源特点、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以及全域旅游发展的要求,编制《海南省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与目标,优化旅游区空间布局,强化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完善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丰富全域旅游市场营销内容,推动文昌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建设,促进文昌市全域旅游快速、健康、稳定发展。

    2.规划意义

(1)有助于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建设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发展战略

发展文昌全域旅游助力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有助于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和国际化水平,推动海南建设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实现文昌经济社会崛起和新突破。

(2)有助于进一步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促进文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发展文昌全域旅游是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有利于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增强旅游空间绿色开放力度,实现服务设施全民共享,推动文昌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3)有助于提升文昌旅游内涵和发展能级,更好打造和谐、幸福文昌

发展文昌全域旅游有助于促进旅游产业与购物、健康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等产业融合,丰富旅游产品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强化旅游目的地形象,提升文昌旅游内涵和发展能级,推动打造和谐、幸福文昌。

    (三)规划范围与期限

规划范围为海南省文昌市行政管辖区域,包括文城镇、重兴镇、蓬莱镇、会文镇等17个镇。其中,陆地面积248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245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8-2022年。其中,2018至2019年为创建阶段2020至2022年为提升阶段。

    (四)规划依据

    1.重点旅游规划及相关规划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

《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海南省全域旅游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

《海南省文化体育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

《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海南国际旅游岛西部旅游发展战略规划暨旅游线路设计》;

《海南省乡村旅游总体规划(2012-2020年)》;

《海南省民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4-2030年)》;

《海南省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3—2030年)》;

《海南经济特区旅馆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

《海南省游艇码头布局规划(2012-2030年)》;

《海南省自驾车-房车露营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

《海南省温泉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2-2020年)》;

《海南省热带森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20年)》;

《海南省旅游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

《海南省旅游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13年7月修编;

《海南省休闲农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海南省总体规划(空间类2015-2030年)》;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

《海南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海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海南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年)》;

《海南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

《海南省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规划(2010-2030年)》;

《文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文昌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

《文昌市“十三五”信息化发展规划》;

《文昌市自驾车、房车营地布点(2015-2030)》;

《文昌市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

《文昌市“十三五”产业精准扶贫规划工作方案》;

《文昌市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建设规划》;

《文昌市城市消防规划》(2013-2030年);

《文昌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5-2030年);

《海南省文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1-2030)》。

    2.其他文件及文献依据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4月13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央12号文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15号)》;

《国家旅游局关于公布首批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的通知》(旅发〔2016〕13号);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旅发〔2017〕79号);

《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4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5〕62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22号);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05〕14号);

《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琼府办〔2016〕303号);

《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琼府办〔2016〕303号);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海南热带森林旅游的决定》(2011年);

《中共海南省委、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琼发〔2014〕2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琼府〔2015〕62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促进邮轮游艇产业加快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琼府〔2015〕87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琼府〔2013〕68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乡村旅游的意见》(琼府〔2013〕67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通知》(琼府〔2014〕5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琼府〔2011〕54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琼府〔2011〕35号);

《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加强文明旅游工作的实施意见》(琼文明委2015年5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升旅游产业发展质量与水平的若干意见》(琼府〔2016〕17号);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以创新为引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琼发〔2016〕15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标准化战略的意见》(琼府〔2011〕15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推进旅游客运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批复》(琼府函〔2015〕140号);

《海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推进旅游客运管理体制改革有关事宜的通知》(琼府办〔2015〕151号);

《关于调整文昌市旅游厕所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文府办〔2016〕350号);

文昌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委员会关于加强旅馆业管理的通知》(文旅字〔2015〕60号);

《文昌市特色风情小镇与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文昌市2017年特色产业小镇建设工作方案》(文府办〔2017〕120号)。

    3.相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201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和《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2004年第二次修订)等国家法律法规;《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2009年)、《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2年)、《海南省旅游条例》(2014年)和《海南省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2013年)等海南省条例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技术标准和文昌市地方规定与条例。 

    二、文昌市全域旅游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一)全域旅游发展条件

    1.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生态环境优势突出

文昌市地处海南岛东北角三面临海,北枕琼州海峡,东南面临南海,拥有海南岛的极北和极东之角,拥有离海南最近的鸟岛—七洲列岛,同时也拥有中国最南端的航天城,文昌市还是海南岛海岸线最长的市县。自古文昌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途径地,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文昌市的旅游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文昌地处热带北缘沿海地带,属热带季风气候;自然环境优美,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植被丰富,椰树及多种具有热带特色的植物遍布全市,有“椰子之乡”的美誉;广大农村拥有良好生态环境和迷人的热带田园风光,乡村文化浓郁,美丽乡村成为发展旅游的重要资源,发展包括旅游业的绿色经济潜力巨大。

    2.区域经济增速显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近年来,文昌市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7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38亿元,同比增长7.3%。2012到2017年,区域经济增速显著,区域经济年均增长6.14%,实现整体经济稳步增长。

图2-1 文昌市2012-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

此外,2017年文昌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9.86亿元,增长10.9%三大产业结构比重由2012年的39.27:24.07:36.66转变为2017年的37.3:23.8:38.9,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文昌市正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挥旅游产业带动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的作用。

    3.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海洋海岸优势突出

文昌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集阳光、海水、沙滩、植被、空气、海岛、风情、田园八大旅游资源于一体。奇峰秀天下的铜鼓岭、淇水湾海底自然公园(珊瑚礁)、风光独特的椰林湾、风光旖旎的高隆湾、神奇迷人的冯家湾、八门湾红树林、胜似仙境的七洲列岛等都是有待开发的旅游资源及景点。

文昌三面临海,海域辽阔,海岸线长289.82千米,有大小港湾36个,海域面积5245平方公里,海洋及岸线资源非常丰富,其开发价值和效益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全市可供开发的滩涂面积63.82平方公里,具有开发潜力的滩涂面积40平方公里,10米等深线内的浅海水面面积为154平方公里。近海海域拥有丰富的海洋水产资源,渔场广阔,水产品种类繁多,发展渔业、滨海休闲旅游业等海洋“蓝色”经济具有良好的条件。

    4.人文旅游资源深厚,名人侨乡与伏波文化资源优势显著

文昌市文化教育事业发达,被誉为“文化之乡”,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重视知识和人才,文教事业一直在全省保持领先水平,文昌中学是全国名校。文昌人杰地灵,名流辈出,被誉为 “名人之乡”。同时,文昌被称为“华侨之乡”,有12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文昌对外开放的重要桥梁。

此外,文昌的伏波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展示了精忠报国、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文昌市人文景观的重要代表之一。

    5.航天旅游资源独特,综合效应突出

随着新一代火箭发射场在文昌正式使用,文昌航天发射基地成为全国第四个卫星发射基地,也是我国唯一的滨海发射场,这不仅为文昌旅游增添新主题,也成为海南国际旅游岛的新亮点。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区规划占地约407万平方米,将在区内紧邻航天发射场区域,打造航天科技文化和海岛特色的主题公园。

在航天经济的辐射带动下,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落地。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项目建设正掀起热潮;月亮湾起步区7千米的海岸线上汇聚了多家全国前十强企业,将共同开发度假胜地。

    6.政策与公共服务资源突出,全域发展潜力巨大

海文大桥、滨海旅游公路建设等为文昌全域旅游发展带来巨大动力。强化了文昌与海口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旅游联系,为文昌全域旅游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文昌以此为契机,依托航天、椰乡、南洋文化、名人和康养等独有的旅游资源,做好市内重要景区、景点道路与滨海旅游公路的对接,推进文昌全域旅游发展,打造海南旅游新亮点。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十三五期间,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和海南省大力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以及航天发射中心的拉动下,文昌加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不断加大景区投入,打造城市品牌,调整产品结构,创新旅游营销,优化旅游环境,使文昌旅游从单一的观光型旅游目的地逐步转向集观光、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养旅居相结合的综合型旅游目的地,向国际一流的航天滨海休闲旅游度假胜地迈进。2017年,全市接待过夜游客218.28万人次,同比增长9.6%;过夜游收入14.66亿元,同比增长21%。

    1.抓产业规划,科学引领旅游产业进一步发展

围绕文昌市“一主一辅两带五区”主体功能区发展思路,积极发挥《文昌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与各项规划的衔接,组织编制好旅游专项规划,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体系,实现大旅游格局,将文昌建设成以航天科普、文化旅游、乡村休闲为特色的滨海航天旅游目的地。

    2.抓项目建设,旅游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

大力推进文昌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文昌玉佛宫、八门湾国家海上森林公园、文昌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一期)项目等项目开发,通过旅游项目的开展推进,改善文昌市旅游环境,提升文昌市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全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工作,2015-2016年投入815万元完成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6座。投入90多万在东路镇葫芦村、水吼村、龙泉乡园和邢宥故居等地方建设标识牌,基本覆盖全市红色旅游景点和乡村旅游点;指导龙楼镇、会文镇、东郊镇策划设计主题特色浓郁的旅游标识标牌。

    3.抓产品打造,旅游品牌进一步延展

(1)旅游景区升级改造加快

在巩固提升椰子大观园、文昌孔庙3A旅游景区的基础上,春光椰子王国、现代城科普馆、宋氏祖居的3A级旅游景区,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文昌航天科普中心的创A工作在紧张有序的进行中。    

(2)乡村旅游点创建工作持续推进

目前文昌市已创建五椰级乡村旅游点龙泉乡园、龙楼镇好圣村,继续对春山紫贝源、潭牛镇天赐村、会文镇十八行村等进行重点打造。

(3)精品旅游线路不断完善

以航天、侨乡、文化、椰乡元素为重点,策划了2条团队旅游线路和6条自驾车旅游线路,通过旅行社和多种营销平台进行推介,各条旅游线路都以参观火箭发射为亮点,并增加文昌老宅、美食、海景、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文昌市特色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多样性的旅游产品和多元化的旅游线路。推出以张云逸纪念馆、冯平故居、南阳革命烈士纪念园等为主要景点的红色之旅线路。

(4)旅游商品创新力度加大

推出具有纪念意义的纪念商品。如纪念封、明信片纪念品等商品。推出了《首个“中国航天日”纪念暨文昌航天邮局设立纪念封组合套装》和系列邮品、纪念封。推出系列航天题材的旅游商品17种共36款。

(5)打造节庆和赛事旅游产品

深度挖掘利用文昌市本土文化,大力发展节庆旅游,培育节庆品牌。办好端午节,开展龙舟赛、大型复古的拜月仪式;举办或协办海南欢乐节南洋文化节、祭孔活动、中国大学生排球联赛总决赛、环岛自行车赛、环岛国际大帆船赛、中国海南文昌航天城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盅盘舞、公仔戏的大型演出,弘扬当地民俗和文化,让游客深度体验文昌文化。

    (三)机遇与挑战

    1.发展机遇

(1)海南新一轮改革开放,为文昌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推动海南成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新标杆,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根据《意见》,海南的战略定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文昌作为三沙建设的战略腹地成为海南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也为文昌经济社会发展和提升文昌旅游内涵带来新动力。

(2)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升级、自贸区自贸港为文昌经济发展带来历史机遇

文昌市是海南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支撑点,也是海南省的重点侨乡,拥有丰富的海外资源。在国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宏观背景下,海外侨胞也从中看到商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依靠侨资、侨企和侨客带动文昌“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和地缘优势,扩大内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外,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持续升级和建设海南自贸区自贸港,文昌迎来国家战略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

(3)国际航天城建设给文昌旅游转型升级带来重大机遇

随着国家航天发射中心落户文昌,文昌成为国内第四座航天城,航天发射带来的一系列旅游、产业、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发展需求都将为文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对海南旅游转型升级和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将产生重要影响,促进文昌第三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酒店、餐饮、文体等服务行业的发展。

    2.面临挑战

(1)景区知名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文昌旅游配套建设有待完善,旅游景区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的知名度有待提高。代表性旅游景区东郊椰林、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与省内其它知名景区对比,其知名度远远低于海南东部其他市县的景区。

(2)旅游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文昌市部分景区的可进入性有待提升,如进宋氏祖居和东郊椰林的道路有待拓宽,通向各个景区的公路等级待提升,旅游交通还缺乏“快、舒、顺”的特点;除了文城、龙楼、会文等镇区的旅游氛围较浓厚和具备相应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外,其他各乡镇发展全域旅游的意识还有待提高,镇区规划建设还需加大融入和体现全域旅游元素。

(3)综合游赏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特色商品有待丰富,游乐设施有待提升。文昌旅游开发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旅游资源尚未转化为旅游产品,文娱、休闲等活动和服务还需要丰富和完善。旅游购物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产品特色和优化购物环境,游客游览的内容也相对单一,人文景观的独特魅力还有待进一步挖掘。

(4)旅游商品开发有待进一步加强

旅游商品的开发一直是文昌旅游业发展的弱项,除了春光和椰海等几家大企业外,全市旅游商品目前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旅游商品生产规模小,科技含量较低,旅游商品生产或加工大多以家庭手工作坊为主,由于技术、人才、设备的短缺,大多是低端产品;二是旅游商品特色有待提升,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产品较少,没有形成本地的品牌和优势。潭牛文昌鸡、东郊椰雕、会文佛珠、铺前糟粕醋等具有一定特色的产品均未真正做成品牌化、产业化的文昌旅游商品。

(5)区域旅游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尽管十三五期间文昌旅游业发展呈上升之势,但在海南东线6市县中,2017年文昌旅游人数排名第六位,与海口市和三亚市相差较大。旅游景区管理体制繁杂、专业管理人才缺乏、景区基础设施滞后、改造投入资金不足等问题导致景区管理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旅游市场需求,制约了文昌旅游的发展和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图2-2 2017年文昌市相邻或相近市县旅游接待人数情况

(6)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提升

文昌作为海南省东北部的旅游重地,以其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独特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为主要旅游吸引力。在全域旅游发展背景下,其滨海、乡村及人文旅游资源的特色挖掘有待提升,依托于滨海、乡村及人文旅游资源发展的旅游产业与航天科技、文化、体育、农业、海洋、康养、休闲等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战略定位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生态文明体制建设与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充分利用国家“一带一路”、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国际旅游岛的发展机遇,立足自身优势,加快文昌全域旅游建设。

    (二)规划原则

创新驱动,产业融合。以创新为抓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协同,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扶持引导,推出鼓励企业创新政策,打破行业和地区壁垒,充分调动社会各方积极性,促进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业态创新、内容创新、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统筹推进全域旅游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促进旅游与互联网、体育、文化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开发新产品,满足新需求。

统筹协调,项目带动。统筹生态保护、产品开发、线路策划和全域旅游营销等,从谋划建设大旅游景区的高度出发,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模式,加快推动以铜鼓岭、月亮湾等为龙头的重大旅游项目招商、开发、建设与运营,以点带面,推动旅游协调发展。以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带动全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省级重点项目、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等,带动全域旅游产业向规模化、集聚化、专业化发展。

生态优先,开放共享。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机制,维护人与自然的命运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旅游资源与项目开发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旅游产业开发格局。放宽旅游产业准入限制,坚持更加开放的“旅游+”发展模式,构建全域旅游开放发展平台。以发展全域旅游为契机,配合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和鼓励农民参与全域旅游建设,以旅游发展带动农村脱贫,以旅游提升美好生活获得感。

    (三)发展定位

依托文昌优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文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结合当前国家政策与公共服务资源优势,将文昌打造成为海南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同时,以建设国际航天滨海旅游城市为支撑,积极推进航天观光、滨海度假、乡村休闲商务娱乐、健康养生和研学体验等旅游产,突出航天、文化、椰林、侨乡等鲜明特色;以建设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为支撑,抓住海南建设自贸区自贸契机,形成业态丰富、品牌集聚、环境舒适美化、特色鲜明的旅游目的地;以建设南海旅游集散地为支撑,切实推进三沙后勤保障基地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 

    1.国际航天滨海旅游城市

充分利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建设的辐射效应,依托其滨海岸线资源和生态气候条件,按照国际标准和精品发展原则,加快航天主题公园和航天配套服务区建设,完善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滨海游、观光游、生态游、文化游、康体游、航天游、乡村度假等旅游服务业,丰富特色旅游产品,推动文昌成为世界知名的国际航天滨海旅游城市。

    2.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以“海澄文”区域一体化发展为契机,充分利用海口便捷的交通优势和城市人口、技术、信息与会展集聚的有利条件,合理开发文昌生态和文化资源,以铜鼓岭、淇水湾海底自然公园(珊瑚礁)、椰林湾、高隆湾、冯家湾、八门湾红树林等生态资源以及宋氏祖居、文昌孔庙和铺前老街等文化资源为依托,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增强城市旅游功能,丰富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构建生态之城和历史文化名城,打造特色鲜明的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3.南海旅游集散地

以三沙后勤保障基地建设和“一带一路”倡议为机遇,以南海旅游资源为依托,改善进出南海旅游交通的便利性,建立连接海口机场和文昌高铁站等交通枢纽的旅游线路网络,开发环南海观光运输线路。同时,改善与旅游重点城镇、知名景区的交通衔接,按照双车道以上公路标准推进重点景区连接公路建设,逐步完成旅游交通环线改造提升,建立以承接南海游客为主的综合服务集散中心。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依托“中国椰子之乡、华侨之乡、排球之乡、文化之乡、航天之乡、书法之乡以及长寿之乡”等文昌市地域特色,把文昌市建设成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打造独具航天、文化、侨乡特色的国际航天滨海旅游城市形象和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

    2.阶段目标

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征求意见稿)》和《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按照《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导则》和《海南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标准》要求,在创建阶段基本达到建设标准。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内外环境一体化、市场秩序规范化、旅游服务精细化,构建起富有文昌市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在提升阶段,通过资源整合和产业联动,将文昌市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航天城,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高,国际滨海旅游城市格局进一步完善,以旅游业为主导的热带生态滨海旅游城市基本建成,旅游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旅游对全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椰子大观园、文昌孔庙、铜鼓岭—月亮湾、航天主题乐园等4个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通过旅游重点项目实施,实现农民年纯收入增长20%。实现旅游治理规范化,旅游发展全域化、旅游供给品质化、旅游参与全民化、旅游效应最大化。

    四、全域旅游空间布局

文昌全域旅游在空间上落实城乡统筹战略,推动滨海与腹地互动、均衡、有序发展,打造“一核三组团六小镇”和“三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旅游空间布局。

    (一)一核

依托文昌特有的航天资源,以文昌航天发射场为核心,加大旅游与航天产业深度融合,大力推进航天旅游业发展,继续完善航天主题公园建设,精心策划航天主题旅游线路,加强航天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辐射带动整个文昌市旅游发展,推动航天主题旅游成为文昌旅游的发展极核。功能定位:集航天科普、爱国教育和滨海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二)三大功能组团

    1.文化旅游功能组团

(1)铺前老街文化旅游区。依托铺前老街及铺前古镇等资源,以南洋民居文化为特色,对铺前古镇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完善铺前老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以铺前老街为代表的南洋侨居文化形象,打造集文昌历史和民居文化展示、南洋侨居文化体验和休闲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老街文化旅游区。

(2)宋氏祖居文化旅游区。以宋氏祖居景区为核心,完善宋氏祖居建筑布局和馆内设施装修,展示宋庆龄生活年代文化场景,在挖掘宋氏祖居的文化价值时,注重提高其观赏价值和娱乐休闲价值。完善宋氏祖居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景区周边配套设施建筑风格、餐饮、服务等体现宋氏家族鼎盛时期的民国风情,打造集文化展示和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名居文化旅游区。

(3)文城-环八门湾休闲文化旅游区。以文城镇和环八门湾地区为核心,充分发挥文城镇作为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商贸中心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旅游发展。依托八门湾的区位优势和红树林资源优势,带动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打造集文化、休闲、生态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城-八门湾文化休闲之城。

    (4)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依托会文镇十八行村的十八行民居群,坚持保护式开发的原则,以建旧如旧的风格完善十八行民居建筑,着力展示文昌不同于琼中和琼南黎苗文化的独特汉文化和华侨文化,此外,完善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以十八行民居为基础,选取有条件的民居建设特色民宿,打造集文化体验、文化展示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民居文化旅游区。

    2.滨海旅游功能组团

(1)木兰湾滨海体育旅游区。以美兰国际机场半小时交通圈和完善省会旅游服务能力为基础,依托“两桥一路”和沿海岸优质资源,在木兰湾片区打造集体育运动、文化体验、海洋探秘和度假疗养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体育旅游区。

(2)景心角滨海生态旅游区。以翁田镇景心角滨海资源特色为核心,完善景心角海域沙滩和水质质量,开展帆船、潜水和摩托艇等海上运动,依托抱虎岭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资源优势,促进生态旅游与滨海旅游结合,完善景心角和抱虎岭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集滨海观光、滨海休闲和户外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旅游区。

(3)铜鼓岭-月亮湾滨海生态旅游区。依托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月亮湾滨海区域,充分发挥铜鼓岭旅游区内淇水湾、月亮湾和铜鼓岭等山海资源优势,开展商务会展、户外徒步、海上运动和休闲度假等活动,以生态资源的保护与科学利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打造集生态观光、休闲度假、运动娱乐和综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旅游区。

(4)东郊椰林滨海休闲旅游区。依托东郊椰林景区,对其特色商品一条街进行规范化整改,提升现有住宿设施装修维护和卫生清洁力度,提升沙滩摩托、沙滩排球、帆船、海上摩托等休闲娱乐活动,打造集休闲度假、运动娱乐和椰林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休闲旅游区。

(5)清澜-高隆湾滨海度假旅游区。以清澜港红树林高隆湾为基础,依托清澜港的口岸港口和生态优势以及高隆湾的排球设施、海域风光、椰林风光、休闲活动和度假设施优势,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沙滩摩托、摩托艇、排球、帆船和近海垂钓等活动,打造集康养、休闲和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海度假旅游区。

    3.乡村旅游功能组团

(1)东路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区。以葫芦村美丽乡村建设为核心,依托东路镇现代热带农业观光园和航天育种基地等农业与生态优势,抓住东路镇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小镇的发展机遇,壮大热带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打造集生态观光、水果采摘、绿色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区。

(2)白鹭湖乡村休闲旅游区。以白鹭湖名人山省级森林公园为核心,开展鸟类观赏、垂钓、烧烤、野炊、多功能生态环保知识展和露营等活动,打造集生态观光、环境教育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区。

(3)宝陵河乡村休闲旅游区。以宝陵河为核心,依托龙楼镇宝陵村资源优势和滨海旅游快速干道的交通优势,重点发展农业观光、休闲娱乐、创意生活等观光体验项目,建设民宿客栈、农耕体验区、创意集市和农家乐等休闲设施,打造集农业观光和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休闲旅游区。

(4)宝芳热带水果农业旅游区。依托东阁镇独特的沙质土地和宝芳水库对种植瓜菜、热带水果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促进宝芳热带水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转变热带水果发展方式,发展热带水果休闲旅游业,打造集热带水果加工展示、采摘与销售于一体的热带水果农业旅游区。

    (三)六个特色小镇

    1.会文佛珠小镇

充分依托区域内良好的佛珠加工产业基础,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引导优势产业合理集聚,提升公共服务功能,发展旅游观光购物,做大做强佛珠加工产业,实现会文佛珠加工产业跨越式发展。功能定位:集佛珠产业加工展示、观光、购物等功能于一体。

    2.铺前骑楼旅游小镇

以铺前镇原有的古镇风貌为基础,特别是以铺前老街为代表的南洋民居建筑文化为特色,在不改变古镇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对古镇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恢复昔日南洋侨居文化的风貌,将铺前镇打造成以展示文昌市历史和民居文化为主,同时可以增强游客文化体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功能定位:集民居文化展示、历史文化体验、养生、度假等功能于一体。

    3.锦山渔牧特色小镇

利用本地区丰富的农业资源、依托禽畜饲养、瓜菜种植、淡水鱼养殖及加工等产业,重点发展美丽乡村游。功能定位:集农业观光、农家体验、水产养殖等功能于一体。

    4.潭牛文昌鸡美食小镇

充分发展潭牛镇文昌鸡特色餐饮优势,将潭牛镇建成以旅游为支柱、以文昌鸡包装加工和现代农业为重要支撑的旅游风情小镇。功能定位:集餐饮、购物、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5.龙楼滨海航天旅游小镇

主要依托于航天发射中心,将旅游区内村庄进行搬迁,规划集中在龙楼镇区内或镇区附近安排搬迁安置地。镇区附近的村庄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要求进行配套建设。商业、教育、医疗等公共设施可以依托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解决。利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所在地的效应,打造航天现代农业示范区、航天工业园区、体育休闲园区、沿海度假休闲产业带、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生态循环经济观光园等。功能定位:集航天科普、观光、滨海度假、休闲运动等功能于一体。

    6.东郊椰林小镇

主要依托于东郊镇的椰林资源,突出食品加工市场领先企业的龙头作用,形成健康的椰子加工产业链,带动本地小型椰子加工企业的发展,提升工业区域竞争力;利用新建成的清澜至东郊跨海大桥,打通长期阻碍东郊镇经济发展的交通命脉,形成东郊至文城15分钟生活圈;以滨海休闲度假为主题,开发以滨海度假、康体养生、特色餐饮、商务会议、旅游购物等为主体功能的,配套设施齐全的旅游度假小镇,周围布局滨海度假别墅、度假村、特色饮食区、椰雕工艺品一条街、康体疗养中心和会议中心等;依托滨海旅游公路,连接东郊椰林、八门湾、航天城、铜鼓岭、月亮湾等优质旅游资源,打造椰林旅游产业。功能定位:集餐饮、购物、商务、康体、度假等功能于一体。

(四)三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

    打造华侨航天体育旅游消费中心、龙楼航天旅游消费中心及文昌国际航天旅游消费中心高水平、国际化的三大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不断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开放旅游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旅游消费新业态、新热点,提升高端旅游消费水平,推动旅游消费提质升级,进一步释放旅游消费潜力。

    五、以“旅游+”优化全域旅游产品

立足文昌资源优势,以“食、住、行、游、购、娱”为基础,以国际化改造为手段,大力开发生态、健康、科学、文明的旅游产品,推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高度融合。

加快对现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的升级改造,进一步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同时大力开发新的旅游产品,不断挖掘和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逐步形成滨海旅游、文化旅游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专项旅游作补充的旅游产品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在推进旅游景区、度假区和特色旅游项目建设的同时,着力培育五大旅游产品,推出六条精品旅游线路和两条自驾车旅游线路,推动文昌全域旅游产品和交通合理布局,构建文昌全域旅游产品体系和旅游交通网络,塑造与文昌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优势相匹配的旅游品牌形象,增强文昌全域旅游核心竞争力。

    (一)加大产业融合,打造五大系列旅游产品

加大旅游产业融合开放力度,提高信息化科技水平注入文昌传统文化内涵增加绿色生态含量,挖掘极具文昌特色符号的创意产品优化旅游产品结构,开发新品,打造精品。积极推进南海航天、椰乡食乐、南洋文化、人杰故里和生态康养等旅游产品开发,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纯粹的观光型景点景区。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作用,丰富产品内容,从供给数量、质量、结构、空间上实现产品提升,推动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和全社会共同参与。

依托文昌独特的旅游资源,将文昌旅游产品体系规划为“一个核心理念、五大发展定位、七大产业融合”。以发展南海航天旅游产品、壮大椰乡食乐旅游产品、提升人杰故里旅游产品、强化南洋文化旅游产品、创新生态康养旅游产品为抓手,着力培育五大旅游产品,构建丰富完整、品质优越、结构合理的旅游产品体系。

图5-1 文昌市全域旅游产品体系

    1.南海航天旅游产品

以“旅游+航天科技”为核心,完善航天科技科普中心,建设航天主题公园,推动科技支撑旅游发展、旅游促进科技传播,营造航天科技旅游发展新氛围。创新科技旅游产品展示、演示的方式和手段,融入虚拟三维和VR等时下大热的科技技术,为科学注入更多的趣味性,增强游客游玩体验感,提高文昌航天旅游市场吸引力。重点打造航天主题旅游,精心打造与航天元素相结合的生态、人文和滨海特色旅游产品,带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以科普性、体验性为抓手,配合国家航空城的发展需求,全力打造文昌航天科技旅游拳头产品。

资源依托:航天发射中心、航天科普中心、航天主题公园

规划思路:依托航天发射中心和航天科普中心的资源优势,开发月球环境模拟、球幕展映、飞行员和宇航员的模拟装置等体验项目;建设配套商业主题餐厅、休闲馆、步行街等,将其打造成集购物、休闲、娱乐、科普为一体的世界级航天主题旅游功能区,增强游客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娱乐性。

    2.椰乡食乐旅游产品

以“旅游+工业”、“旅游+体育”为核心,依托东郊椰林、春光食品厂、国家沙滩排球训练基地、高尔夫球会等为发展基础要素,构建景区、全域协同发展,生产、遗产并行发展,观光、体验互补发展的旅游模式。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企业产品的影响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同时,借助承办及协办各项国内外、省市级各项体育赛事活动为发展契机,借赛造势,开发系列主题性赛事旅游产品;利用铜鼓岭自然生态环境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以户外运动、低空运动、水上运动为核心亮点,开发相应运动休闲旅游新产品;加快各镇休闲运动功能设施建设,实现文昌全域内体育旅游以点线面模式铺开。

资源依托:东郊椰林、春光食品厂、会文佛珠小镇、海南椰雕工艺品展示基地、文昌市排球馆、龙楼铜鼓岭、高隆湾沙滩排球训练基地、文昌高尔夫球会

规划思路:依托文昌本土企业老字号、老品牌的知名度,如会文佛珠、椰雕、春光食品等,开放部分生产线厂区为场地,供游客免费参观与品尝,产品生产流程以“活态”形式展现,游客参观过程中可以直接购买。以文昌市排球馆、铜鼓岭、沙滩排球训练基地、文昌高尔夫球会等为场地依托,大力发展潜水、帆船、帆板、冲浪、垂钓、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滨海运动项目。建立排球俱乐部、徒步登山协会、高尔夫社区等,大力发展排球运动、户外徒步运动、水上高尔夫运动等,引进大型的沙滩排球赛事、徒步越野赛事、山地马拉松赛事、高尔夫赛事;完善场馆、景区及其周边的配套设施,建立一批高星级酒店和大型的娱乐场所,开发椰乡食乐旅游产品。

    3.南洋文化旅游产品

以“旅游+侨乡文化”为核心,发掘本地南洋文化和特色古建筑、古村落的潜在价值,开发提升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和博物馆、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南洋文化旅游产品内涵,打造具有文昌标志特色的南洋文化旅游区。

资源依托:文昌的华侨众多,有120多万华侨分布在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华侨之乡”;铺前古镇、湖峰十八行民居、文南老街等

规划思路:建立以文字和图片的方式展出中国在海外的华侨、华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经历的海南华侨文化展示中心,打造华侨文化旅游节;开展由政府组织华侨、华人在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大型节日开展回家乡省亲扫墓等活动华侨省亲仪式;打造展示华侨现所在地区的美食文化,开展现场制作、现场品尝等活动的华侨美食嘉年华;打造以华侨、华人的民间艺术展演为主要形式的华侨民间艺术节;修复铺前老街的古民居,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一条街、南洋骑楼一条街;整合湖峰十八行民居资源,开发建设特色民宿。

    4.人杰故里旅游产品

以“旅游+名人文化”为核心,发掘本地名人故里的资源价值,开发提升名人故居、名人纪念馆等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

资源依托:张云逸纪念馆、邢宥墓、陈策故居、宋氏祖居等

规划思路:整合文昌名人资源,建立名人文化博物馆,集中陈列展出各名人的照片、史料和丰功伟绩,免费对外开放,打造海南省的青少年教育基地。

单独建设宋庆龄名人资源,打造中国第一家大型家族文化博物馆。博物馆中不仅包括原有的宋氏祖居,还要设立宋氏纪念园,纪念园中包括宋庆龄陈列馆、宋耀如纪念馆和宋氏家族纪念馆;建立宋氏三姐妹花园,将宋氏三姐妹曾经居住过的场景复制到博物馆内,再现三姐妹当年的生活景象;建立观赏、娱乐园,包括:博爱椰林园、自然生态植物园、金牛戏水塘、宋庆龄青少年科技馆、吉祥动物雕像等;设立影视厅,以影视展播的方式来再现宋氏家族的发展历程。

    5.生态康养旅游产品

以“旅游+海洋”、“旅游+农业”和“旅游+康养”为核心,依托文昌东线滨海旅游资源、西线乡村旅游资源以及南部康养旅游资源,充分开发具有旅游价值的生态康养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改善休闲农业的基础设施,挖掘森林、温泉、海滨、湿地等多类型高品质康养旅游资源,开展滨海休闲、地热温泉、药浴药膳、度假疗养等保健项目,打造滨海风光、美丽乡村、康养体验等旅游产品。

资源依托:东路葫芦村、白鹭湖名人山自然保护区、排港村农家乐、美柳文明生态村、宝芳水库、高隆湾旅游区、月亮湾、冯家湾、木兰湾、景心角旅游区、官新温泉、抱虎岭、七星岭等资源

规划思路:把“美丽乡村建设+街道庭院生态”作为农业现代化的综合发展抓手,与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发展等统筹推进,发展乡村休闲游,推进生态农家乐。依托东路镇的葫芦村和白鹭湖、东阁镇的美柳村和宝芳水库、文昌排港村等具备文化特色传统村落和自然生态资源,重点建设小规模、聚集式、个性化的休闲养生度假地,打造历史文化名村、生态自行车绿道、精品农家乐。突出生态农业、乡村文化主题,打造具有生态观光、农业体验、乡村度假、温泉养生于一体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品。

将各滨海旅游区打造成A级旅游景区,打造海洋国家公园品牌,策划大型实景海滩文化节目,举办国际性的沙雕艺术节,建设水族馆、渔人码头、大众浴场和VIP浴场;完善海岸线旅游度假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档次的住宿设施、高星级酒店,引进国际品牌酒店;加强旅游购物设施的建设,建设海滨特色产品一条街,增强游客度假体验。

依托官新温泉,大力发展康体养生旅游,发展温泉疗养、中医保健、医疗旅游、康体养生、整形美容等产品,打造特色康体养生基地;开展以优生优育、防病保健、休闲养生为主要内容,辅之以体育锻炼、治病疗伤、临老关怀行动等的各类“养生保健之旅”;开发针对中、高端旅游消费者的休闲养生和度假保健中的温泉、SPA、药膳、中医调理等系列服务套餐,设计个性化的养生服务方案和健体强身方案。

    (二)统筹优化,设计精品旅游线路

依托文昌特色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以航天主题和滨海度假为主的滨海生态游,以自然风光、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风俗为主的生态乡村游,以宋氏祖居、铺前骑楼老街为主的历史文化游,以自驾、房车为主的休闲自助游等多种精品旅游线路。

    1.以航天滨海为主题,提升两条生态观赏线路

依托沿海陆地和海上交通网络,将城镇、度假区、景区等连点成线,开发观光游、自驾游、自助游等。

(1)文昌航天滨海之旅

线路设计:文昌太空植物园—东郊椰林—百莱玛度假村—航天科普中心—航天发射基地—龙楼航天风情小镇

发展定位:航天科普、海滨风光、椰林生态

线路特色:以“航天文化”为核心主题,设计航天发射基地参观、航天科普中心游玩、航天特色风情小镇三个板块,依托国家航天基地资源制定线路,通过科学文化展示和丰富的体验活动(如参观火箭发射台、近观测控中心)的方式向游客活泼地展示航天滨海文化,意在感受航天文化,传承航天精神,引领主题度假休闲新模式。

(2)文昌亲水生态之旅

线路设计:文城—东郊椰林—铜鼓岭—月亮湾—景心角—木兰湾

发展定位:滨海亲水、生态风光、休闲运动

线路特色:依托文昌丰富的海洋自然资源、山地生态资源、椰林景观资源,以纯天然蓝色海洋主题,沿着两百多千米海岸线,打造具备生态观光+互动体验的多维度、高品质旅游线路产品,满足游客观光、摄影、娱乐、运动的需求。

    2.以美丽乡村为主题,开发两条休闲度假线路

以中西部特有的乡村风光、历史建筑、库湖、林地等资源为依托,开展美丽乡村观光游、自助游,增强游客的体验性。

(1)文昌农家乡情之旅

线路设计:八门湾红树林—排港村农家乐—美柳文明生态村—宝芳水库---白鹭湖名人山鸟类自然保护区;

发展定位:湿地风光、农家乡情、美食诱惑

线路特色:依托丰富的红树林湿地生态资源和传统乡村文化资源,以精致农家庭院和传统港湾渔家为主题,展现文昌新农村建设的新风貌,开展亲子活动、户外拓展等项目,增强线路的娱乐性和体验性。

(2)文昌美食休闲之旅

线路设计:东葫芦村——潭牛文昌鸡美食小镇——符家宅——八门湾红树林——会文佛珠小镇——会文十八行

发展定位:美食诱惑、传统民居、休闲购物

线路特色:依托驰名的文昌鸡品牌和会文佛珠品牌,游览文昌鸡发源地和会文佛珠小镇,打造具备生态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功能的旅游线路产品,展示文昌独具特色的美食文化和乡土风情。

    3.以历史文化为主题,开发两条文化体验线路

以名人故居、传统建筑、旅游小镇、历史文化博物馆等为载体,突出名人文化、南洋风情、民俗体验,开展文化体验游。

(1)文昌名人文化之旅

线路设计:文昌孔庙——陈明星宅——王兆松故居——欧村林家宅——冠南书报社——陈策故居——欧鸿故居——白延圩(中山公园)——文鸿恩故居——十八行民居——象山回龙寺——林少波故居。

发展定位:名人故居、文化深度体验

线路特色:观光赏景,了解历史,体验名人文化。

(2)南洋建筑风情之旅

线路设计:文南老街—椰子大观园—宋氏祖居—东路镇葫芦村—华侨大宅符家宅(雕刻、中西建筑精华)—华侨大宅韩家宅(壁画、绘画)—培龙郑庭笈故居—铺前老街文化旅游区-铺前港

发展定位:建筑文化、乡村风光、自然生态

线路特色:以文昌南洋风情历史建筑为线路设计核心,以富有地域、时代特色的建筑内部精致和独特设计(雕刻、壁画等)作为亮点,加入生态风光观赏,提高线路景点的多样性。

    4.以自驾为主,完善自助游黄金线路

围绕历史名人、古建筑、美食、航天、滨海、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打造精品自驾游线路。通过推广公路旅游自驾线路,打造具有文昌本土特色的自驾旅游风景道。

(1)欢乐文昌-美丽乡村之旅

线路设计:第一天:东路镇葫芦村—宝芳热带水果农业旅游区—八门湾红树林—龙楼航天风情小镇(铜鼓岭)—排港村农家乐;第二天:路观航天发射基地—东郊椰林—清澜大桥—椰子大观园—文南老街—龙泉乡园

发展定位:美丽乡村、自然生态、田园风情

线路特色:文昌鸡的发源地——天赐村、浓郁生态风情——葫芦村、美丽安静村庄——排港村,线路集聚文昌田园之美、设计不同生态体验活动(如摘菜、采果子、制作文昌鸡等)品味最美民俗,让更多游客体会到文昌美丽乡村好吃、好玩、有韵味的地方。

(2)休闲文昌—滨海度假之旅

线路设计:第一天:文昌孔庙—十八行民居—官新温泉—清澜港高隆湾滨海度假旅游区;第二天:航天发射中心—石头公园—月亮湾—景心角—湖心港渔家乐

发展定位:滨海度假、美食盛宴、渔家生态

线路特色:以东部滨海为主要线路,途径湖峰十八行民居、官新温泉、高隆湾、铜鼓岭石头公园、月亮湾、景心角等经典景点,汇集海产、文昌鸡、椰乡特色椰子饭等美食,以“食”为需求,融合滨海风光资源,促进美食旅游发展。

    (三)旅游发展规划重点项目

将文昌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推进历史文化资源、海滨自然资源和乡村农业资源有机融合,重点推动“一核、三功能组团”建设发展。实现全域打造、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利用“文博高速”和“两桥一路”建设的契机,借助“美兰机场半小时交通圈”和海口省会旅游服务能力完善的“同城效应”,进一步完善以航天文化旅游核心区、文化旅游功能组团、滨海旅游功能组团、乡村旅游功能组团为重心的旅游区建设。

表5-1 文昌市旅游区重点规划项目

类别

片区名称

序号

项目名称

所在乡镇

建设时序(年)

核心区

龙楼航天文化旅游核心区

1

海南航天主题公园

龙楼镇

2019

2

海南华侨文化展示中心

文城镇

2022

文化旅游

铺前老街文化旅游区

3

铺前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

铺前镇

2019

4

铺前渔人码头旅游区

铺前镇

2019

5

伏波文化旅游区

铺前镇

2021

宋氏祖居文化旅游区

6

宋氏家族纪念园旅游区

昌洒镇

2018

文城-环八门湾休闲文化旅游区

7

八门湾生态旅游示范区

文城镇

2019

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

8

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

会文镇

2022

滨海旅游

木兰湾滨海体育旅游区

9

七星岭滨海旅游区

铺前镇

2021

10

海南角国家地质公园

铺前镇

2022

景心角滨海生态旅游区

11

抱虎角国家地质公园

翁田镇

2020

12

景心角摩崖石刻文化旅游区

翁田镇

2021

13

抱虎港渔家乐旅游区

翁田镇

2019

14

湖心港渔家乐

翁田镇

2019

铜鼓岭-月亮湾滨海生态旅游区

15

铜鼓岭山海风光旅游区

龙楼镇

2018

16

月亮湾文昌玉石佛文化主题公园

龙搂着

2020

17

月亮湾滨海莽原生态步道

龙楼镇

2019

东郊椰林滨海休闲旅游区

18

东郊椰林滨海旅游度假区

东郊镇

2018

19

海南椰雕工艺品展示基地

东郊镇

2019

清澜高隆湾滨海度假旅游区

20

高隆湾滨海旅游度假区

东郊镇

2018

乡村旅游

东路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区

21

海南现代热带农业观光园

东路镇

2020

22

东路镇葫芦村农家乐

东路镇

2019

白鹭湖乡村休闲旅游区

23

白鹭湖生态文化会所

东路镇

2019

24

名人山白鹭湖乡村雨林生态区

东路镇

2020

宝陵河乡村休闲旅游区

25

宝陵河乡村休闲度假区

龙楼镇

2019

26

宝陵河湿地公园

龙楼镇

2021

宝芳热带水果农业旅游区

27

宝芳热带水果基地

东阁镇

2019

28

东阁镇美柳村农家乐

东阁镇

2019

    1.航天文化旅游核心区项目

龙楼航天文化旅游核心区

u海南航天主题公园:该项目作为整个航天功能配套区的功能、景观核心,临近主入口、面向航天发射场布置,包括航天主题公园、博览中心、以及航天育种农业观光等功能,将密切的联系周边,带动共同发展。建设内容包括地球、月球、火星和太阳展示游览区、发射场内部参观、现场发射观看区;中国太空营;太空植物园等。打造成为国内唯一一座以航天科技为主题,融科技交流、科普教育、航天旅游、博览娱乐、商业开发为一体的大型游乐公园。

    2.文化旅游功能组团项目

(1)铺前老街文化旅游区

u铺前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区:该项目以铺前镇原有的古镇风貌为基础,以铺前老街为代表的南洋民居文化为特色,在不改变古镇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对古镇建筑进行修复和改造,恢复昔日南洋侨居文化的风貌,将铺前镇打造成以展示文昌历史和民居文化为主,增强游客文化体验的历史文化风貌区。

u伏波文化旅游区:充分依托铺前镇北山村伏波庙,加大投入力度,打造伏波文化旅游区。该项目主要建设大型伏波造像、伏波文化广场、宫殿群、伏波文化博物馆等,通过伏波文化的引入和提炼,结合时代发展需求,突出红色爱国主义、海洋、历史文化主题。

u铺前渔人码头旅游区该项目是铺前港为基础,利用现有码头的优势,规划观光休闲区、酒店服务区、游艇码头区、酒吧体验区和美食购物区,建成后将形成集商业、餐饮、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特色购物、风情演艺、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大型主题旅游休闲体验区,成为铺前的一个综合性休闲胜地。

(2)宋氏祖居文化旅游区

u宋氏家族纪念园旅游区:完善建设宋氏祖居文化园,扩建充实园区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功能区:寻根园(“宋氏祖居”旧址)包括修复宋氏祖居原貌、宋氏墓园;纪念园包括宋庆龄陈列馆、宋耀如纪念馆、宋氏家族纪念馆;三姐妹花园;观赏、娱乐园,包括博爱椰林园、自然生态植物园、金牛戏水塘、宋庆龄青少年科技馆、吉祥动物雕像;雕塑及其他。

(3)文城-环八门湾休闲文化旅游区

u八门湾生态旅游示范区:该项目利用八门湾红树林的资源优势,开发原生态绿色旅游,在开发的同时要重视生态保护工作,充分保持原生态特色,为游客提供不同角度、多方位体验红树林景观生态的服务,打造成文昌绿色游览体验的示范区。

u海南华侨文化展示中心:华侨文化展示中心包括华侨博物馆、标志建筑-太极易经塔、华侨广场、星级酒店、休闲地产等内容,首期主要建设其标志性建筑太极易经塔。该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展示文昌的华侨文化,成为文昌市民日常休闲和外来游客观光休闲的重要场所。

(4)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

u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文昌十八行村,是一个侨味浓郁的古朴村落,因所有房子都是多进式的老宅,共有十八行而得名。规划发展十八行民居文化旅游区应秉承建旧如旧的风格进行修复,着力于展现文昌与琼中、琼南黎苗文化不同的汉文化以及华侨文化。按照《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LB/T 065-2017)标准要求,挑选数家符合要求的民居进行民宿改造,提供餐饮、住宿等服务,为游客提供体验当地自然、文化与生产生活方式的最佳场所。

    3.滨海旅游功能组团项目

(1)木兰湾滨海体育旅游区

u七星岭滨海旅游区:该项目将利用七星岭“七星伴月”、斗柄塔文物古迹、妈祖庙以及七星岭良好的山林自然资源优势,规划建设七星岭生态步道、七星伴月五星级酒店、七彩光购物中心、妈祖文化休闲中心,完善相关配套设施,将七星岭旅游区建设成集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u海南角国家地质公园:项目依托奇石怪岩、繁荫绿林,海浪礁岩等自然资源,建设自然气象景观观光区,建设木栈道、古桥、摩崖石刻以及有关海南的山水画,完善旅游公路、休闲驿站、酒店接待等旅游配套设施,打造中国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国家地质公园。

    (2)景心角滨海生态旅游区

u抱虎角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怪石观光区、奇花异草展览区以及特殊物种展示区,同时规划建设一批观光道路、休闲驿站、美食购物、休闲茶吧等旅游服务设施。

u景心角摩崖石刻文化旅游区:依托景心角原有的摩崖石刻资源,建设摩崖石刻文化艺术长廊,将景心角旅游区内的绿树、碧海、异花等自然风景融入现代户外浮雕艺术中,推出十二生肖故事石刻区、佛教文化石刻区以及现代石刻艺术区等区域以及各种字体的“福”“禄”“寿”雕刻,进一步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

u抱虎港渔家乐旅游区:依托抱虎港良好的自然资源和水域条件,建设以渔家乐为主题的海洋文化旅游区。建设“渔鱼”文化主题酒店、海上渔家公寓和海上渔家乐主题公园,公园内设置儿童游乐区、垂钓区、水上乐园区以及海边拉网捕鱼区。

u抱虎岭农家乐:依托抱虎岭靠近滨海旅游快速干道的优势来发展农家乐项目,整合现有的零散分布的农家乐,统筹规划开发,改造提升相关旅游住宿设施和餐饮设施,形成片区式的精品农家乐集群,提供农作体验、美食制作、采摘饲养等农院活动项目,让来往游客可以真正体会文昌原生态的旅游特色。

(3)铜鼓岭-月亮湾滨海生态旅游区

u铜鼓岭山海风光旅游区:充分发挥铜鼓岭旅游区内淇水湾、月亮湾、宝陵河、铜鼓岭等山海资源各自的优势,建设旅游度假区、文化娱乐区、健康疗养区、会展商务区、休闲运动区,形成集旅游度假、会务会展、休闲运动、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国际至尊”生态度假胜地。

u月亮湾文昌玉石佛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文昌阁、未来世界(玉佛寺、佛光普照、玉佛塔、菩提禅林)、玉浸华夏(女娲补天、玉石宫中华美玉博物馆、华夏玉珍馆、中国佛教大学)、金玉良缘(情侣广场、天地良缘坛、山盟海誓柱)、君子如玉(玉蟾宫主题度假酒店、玉昆金友度假社区、玉缘会所)等项目。促进玉文化与文昌历史文化相结合,形成中国著名的文化旅游休闲、观光度假以及科普教育基地,打造成集文化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生态旅游景区。

u月亮湾滨海莽原生态步道:以自然布局为主,以月亮湾原有的大面积木麻黄常绿乔木为基础,在绿带中间设置2米宽、弯曲自如的游览步道,路边利用植物多样性,错落有致地配置乔木林和自然沙滩景观,间隔一定距离设置座椅并建造小亭、木桥等,打造文昌绿色滨海生态步道。

(4)东郊椰林滨海休闲旅游区

u东郊椰林滨海旅游度假区:对东郊椰林进行全面的整治和改造,改变曾经出现的客等现象,同时对其原有的特色商品一条街进行规范化的整改,改变以往零零散散的现象,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引导商户的正确销售行为。对东郊椰林的道路进行大规模的整修,改善其交通状况,恢复文笔塔等文物古迹,再现东郊椰林昔日热闹的景象。

u海南椰雕工艺品展示基地:以东郊镇原有的一系列椰雕工艺品加工厂为基础,对加工厂进行大规模整合,联合生产,形成椰雕工艺品加工、生产、制作、销售一条龙,建立大型椰雕工艺品展示基地,以突出文昌椰乡的文化特色,开放部分生产线厂区为场地,供游客免费参观,结合厂区公共空间环境,规划打造企业发展历程展馆、产品制作体验区、厂区创意园、特色休憩区四个功能区,从旅游产业角度对工业建筑进行创新改造经营。

    (5)清澜高隆湾滨海度假旅游区

u高隆湾滨海旅游度假区:以白金海岸和逸龙湾为基础,建设一家高星级酒店,同时规划建设大型游乐设施、购物中心、游艇码头、餐饮中心,形成食、住、行、游、娱、购一体化的服务流程。利用优质的海滨资源,开展沙滩摩托、排球、近海垂钓等体育运动项目,把度假景区的范围延伸至近海区域,让游客有更加广阔的旅游空间。

    4.乡村旅游功能组团项目

(1)东路热带现代农业旅游区

u海南现代热带农业观光园:借助文昌卫星基地至蛟塘村园区主干路,集成各功能区所具备的观赏性、体验性功能,结合园区内现有村庄的新农村建设成果,延伸到园区附近的白鹭湖生态园形成的一条休闲观光走廊。

u东路镇葫芦村农家乐:进一步提升建设葫芦村,完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通过人文活动、村落风貌、室内陈设、基础设施、旅游产品等方面的旅游要素,突出葫芦村当地文化,使乡村更具特色和生命力。根据季节以及资源条件推出特色项目,实行无公害蔬菜基地租赁种植承包,提供免费种植技术培训。

    (2)白鹭湖乡村休闲旅游区

u名人山白鹭湖乡村雨林生态区:项目主要包括4A级乡村景区、五星级鸟巢酒店、生态文明村升级为生态养生度假村、乡村观光小火车、中国乡村第一夜景、鸟类观赏区、垂钓区、名人山花果区、乡村雨林农家乐、乡村民宿、乡村会务中心等内容,将白鹭湖乡村雨林度假区建设成为候鸟之乡、荔枝之乡、乡村雨林之乡,使其从乡村旅游发展到生态文明保护区,最终提升为生态旅游度假区。

u白鹭湖生态文化会所:依托白鹭湖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以生态、时尚、文化为理念,以生态养生、生态休闲、生态文化为主题打造集餐饮、旅游、健身、娱乐为一体的综合会所提供各种生态养生疗养健身服务,提供原汁原味的农家餐饮,组织游客进行农家野炊、烧烤。

    (3)宝陵河乡村休闲旅游区

u宝陵河乡村休闲度假区:项目规划主要利用靠近宝陵河和滨海旅游快速干道的交通优势,建设乡村休闲度假区,满足不同种类度假类型的需要,采用分散、带状布局模式,利用原有河道,进行改造形式贯通的内环水乡,达到东方威尼斯的意境。建成一个公共中心和湿地公园、水上乐园、富豪水庄、内湖水域、海岸度假村五个分区。

u宝陵河湿地公园:该项目重点对宝陵河湿地的生态进行复育保护,以多样生物系统为基础,以多彩景观环境为背景,以多元游憩方式为依托,推进湿地休闲旅游的开发。运用游憩化手法设计科普体验产品,设计露营地、野趣木屋、湿地迷宫、水上索道、水上高尔夫等游乐项目,将湿地生态文化和游乐设备及游乐手段相融合、科普教育和主题娱乐教育相融合,强调人与湿地的近距离接触和深度体验。

    (4)宝芳热带水果农业旅游区

宝芳热带水果基地:依托东阁镇土地肥沃,宝芳水库水源充足,对种植瓜菜、热带水果、经济作物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转变热带水果发展方式,提升热带水果发展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健全主要热带水果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的生产和技术标准体系,将宝芳热带水果基地建成品种优良、技术先进、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的热带水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园。

    六、全域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一)加强旅游厕所建设

文昌市2015-2016年全力推进旅游厕所建设工作,先后投入815万元完成新建和改建旅游厕所26座。到2020年底,确保主要旅游核心区、文化旅游功能组团、滨海旅游功能组团以及乡村旅游功能组团的厕所实现数量充足、干净卫生、实用免费、管理有效。按照“建设生态化、设施人性化、管理智能化”的原则,积极支持交通沿线、临街临景的企事业单位厕所免费向公众开放,推进市场多元供给和以商建厕、以商管厕、以商养厕,实现全域旅游厕所设施共建共享。文昌市城建、环卫、交通、生态环保、旅游等部门各司其职,将旅游厕所的建设和管理纳入部门工作职责,确保旅游厕所革命建设工作稳步推进,强效落实。

    (二)构建畅达便捷的旅游交通

大力推进旅游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全方位提升接待服务能级。

    1.优化公路交通,完善旅游交通线路

重点提升省道旅游功能,美化沿途景观环境,连通从临高-澄迈-定安-文昌的海南省北部东西向旅游通道。确保“两桥一路”、滨海旅游公路昌洒至铺前段、文昌至琼海高速公路、文铜公路升级改造工程等重点项目的推进建设;打通机场与高铁站的连接、高铁站与公共交通服务站的连接。开通美兰机场、博鳌机场、文昌高铁站直达航天发射基地、航天观景平台的旅游专线。做好文昌主要干线公路与环岛滨海公路的对接,在主要公路节点设置休憩驿站与相应公路配套设施。

提升公共交通的覆盖范围。以主城区为主公交枢纽中心,龙楼镇和铺前镇两个片区为次公交枢纽辅助中心,确保在各个乡镇和旅游区建立公交服务站或公交枢纽。

打造铺前古渡驿站、七星啼翠驿站、五龙戏水驿站、抱虎听涛驿站、铜鼓观日驿站、龙楼揽日驿站、三更菩提驿站和木兰波光驿站等八个环岛旅游公路驿站,按功能分为观光暂歇型、深度体验型、综合服务型三类,根据规模等级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小型驿站占地面积在4-10公顷之间,中型占地面积在12-18公顷之间,大型大于20公顷,不同等级驿站均具备综合服务区、露营地、民宿木屋或精品酒店等功能。

    2.规范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系统,完善旅游交通节点标识系统

会同交管部门,出台《文昌市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指引标志设置规范》,在文昌市全域建立使用规范、布局合理、指向清晰、内容完整的旅游引导标识体系,重点涉旅场所规范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至2020年,基本完成文昌市旅游干线公路、旅游景观道、旅游交通枢纽等区域的旅游交通引导标识的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A级景区、旅游名镇名村等主要旅游区内旅游标识系统的标准化建设改造工程。

(1)加快建设国省道沿线、高速公路、滨海旅游公路沿线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制定旅游交通标志标识管理条例,明确海南旅游标识系统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重点加快环岛高速公路文昌段、海口-文昌-博鳌高速公路文昌段、文昌-临高等交通干线的标识系统建设。此外,重点加快昌洒至明月、明月至茂山、茂山至山雅、铺前大桥东延长线等滨海旅游公路沿线的标识系统建设,并增加包含境内主要旅游景区的方向、距离等信息的旅游交通标标牌。

(2)完善主要旅游交通节点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积极推进文昌市高铁站、汽车站、码头、各级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交通节点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建设,完善旅游交通地图,明确通往附近主要旅游景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节点的方向、距离等信息。

表6-2 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系统名称

主要内容

旅游交通标识系统

双语指示牌--中英文两种语言、标识位置、方向、距离和景区名称

触摸式电脑旅游咨询系统

木制路牌--标识位置、方向、距离和景区名称

警示牌--在一些有危险隐患的地方或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设置安全牌和警告牌示

完善旅游交通地图,明确通往附近主要旅游景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节点的方向、距离等信息

    3.加强旅游停车场建设

重点建设文化旅游功能组团、滨海旅游功能组团、乡村旅游功能组团等区域的旅游停车场,在13个旅游区各新建或改建2个停车场,共计26个。确保停车场的规模和游客承载量相适应,设计符合生态化要求,分布合理,配套完善,管理规范。

    (三)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建设

    1.构建一级游客服务中心

    选址:在文昌市高铁站建设1个一级游客服务中心。

功能配套:(1)辐射海口市、澄迈县、定安县和琼海市等地区。同时也作为“海澄文”一体化建设的交通枢纽,汇聚和分流游客的重要中转站;(2)顺应自驾游发展需要,在该游客服务中心提供汽车租赁服务;(3)集接待、导游、展示、咨询、票务、交通、投诉受理、旅游商品销售等功能为一体;(4)应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智能化建设,使该游客服务中心成为游客感受体验文昌市自然人文生态特色的窗口。

设施配套:设置中心大厅、售票区、停车场、休憩区、展示区、旅游VR体验区、购物区、自助服务区、公共厕所等。中心大厅设置咨询接待功能;休憩区结合候车区进行设置。另外还设置医务室、失物招领处、投诉受理窗口、母婴及残疾人专用休息室、旅行用品租赁服务点、等人专区等。

开设三条旅游专线:

(1)橙色旅游专线:文昌孔庙—(32.1千米)宋氏祖居—(73.9千米)溪北书院—(69.7千米)铺前老街

(2)蓝色旅游专线:高隆湾—(18.4千米)八门湾—(11.1千米)东郊椰林—(31.8千米)铜鼓岭—(1.3千米)月亮湾—(53.5千米)抱虎岭—(13.7千米)景心角—(55.4千米)木兰湾

(3)绿色旅游专线:椰子大观园—(25.2千米)宝芳水库—(21.4千米)东路水库—(6.8千米)白鹭湖

    2.构建二级游客服务站

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一体化发展,在铺前镇骑楼旅游小镇、锦山渔牧特色旅游小镇、潭牛文昌鸡美食旅游小镇、航天龙楼旅游小镇、东郊椰林旅游小镇和会文佛珠旅游小镇各设一个二级游客服务站,提供多语种服务和志愿者服务,景点及交通资讯、酒店预定,公演或餐饮信息服务、热线电话服务、网络服务、视频信息服务、触摸屏查旅游信息服务、信息资料展示服务、信息手册携带服务。

    3.构建三级游客服务点

在13个旅游区内设立三级游客服务点,负责本区域内的游客服务工作。游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景点及交通资讯、触摸屏查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以及信息手册携带等服务。


表6-5 文昌市游客服务中心建设规划

分级

分布范围

数量

停车场

热线

电话

网络

服务

休憩区

旅游VR体验区

信息资料展示服务

信息手册携带

购物区

公共厕所

售票区

自助

服务区

游客

服务中心

文昌

高铁站

1

游客

服务站

六个特色

小镇

6

-

-

-

游客

服务点

十三个

旅游区

13

-

-

-

-

-

-


    (四)提升旅游智慧信息服务

    1.加快推进主要景区WIFI全覆盖

推进全市游客免费WiFi覆盖全市所有景区、机场、码头、车站(高铁、汽车)、3星级以上酒店、游客服务中心、演艺场所等区域,为游客提供免费、便捷的互联网接入服务,大力推进文昌智慧旅游标准化制度建设,建立标准化数据接口,规范旅游相关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

    2.加快推进智慧化解说系统建设

景区解说系统。在各景区入口设置全景示意图;在景区内的各游览区门口,设置所在位置的导游图;在景区沿路设置指示牌,标明方向、前方目标、距离以及厕所等信息;在全景示意图、导游图增设二维码扫码功能,为游客提供景区智能化景区解说与景区导览功能。

景点解说系统。在景点入口设置解说词,在解说词旁设置二维码扫码功能,提供自助式语音解说服务;景点设置环保提示并在景点设置为游客导引餐厅、厕所、小卖部、休息亭等牌示。

接待设施解说系统。在星级宾馆、酒店的大厅设置中英文楼层平面图,大厅的前台、旅游服务台、行李保管处应准备关于文昌各旅游景点的中英文免费资料以及牌示;酒店的商务中心应向客人提供复印、国际直拨电话、传真、E-mail等信息服务;电梯空间内的信息涉及有各楼层服务内容,客房内也应有较完善的英文解说服务;具备比较完整的中英文服务内容,包括外汇兑换、天气预报、咨询、巴士服务等。

户外解说系统。规划解说员与APP程序的设计与衔接,转化或串联不同解说媒体,并利用移动智能设备与APP的链接,整合发展为户外解说。旅游者可以在游览过程中,随时利用移动智能设备查看APP中的解说信息,其功能包括结合GPS卫星定位,提供旅游者所在环境之地理位置与邻近地区资源特色的说明(结合文字、图片、影音)、在线解说服务以及景区自然和人文资源的介绍,更可适当开放分享功能,让旅游者随时将游览过程的心得、图文说明分享至网络系统,吸引更多旅游者。

    3.开通网络在线预订业务

大力推进“互联网+旅游”,建设智慧旅游景区(点)、智慧旅游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游客可通过网络在线预订,方便游客出行。在旅游景区(点)、旅游功能区、交通枢纽等主要人流聚集区实现在线预订等智慧旅游服务功能的覆盖。通过互联网与旅游相结合,游客可以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网上预订。

    七、全域生态文化保护和富民惠民工程

坚持生态立市、环境优先,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能源资源放在旅游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预防为主,治理与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边建设边保护”的原则,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生态保护和建设行动计划(2017-2020年)》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联合农业农村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林业局、水务局、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多部门协作,坚持走生态保护和适度利用有机统一、产业发展和富民强村全面推进、乡土文化和现代文明相互融合、基层建设和依法治理同步提升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五位一体统筹推进全域生态文化保护建设,成功打响文昌美丽乡村品牌,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更好地实现旅游富民惠民。

    (一)切实保护生态,加强景区及周边环境修复

保护土地资源。文昌土地总面积2459.1802平方公里,其中农用地面积1920.08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385.5131平方公里,其他土地153.5843平方公里。随着重点旅游项目投入,建设用地需求量激增,严格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红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46.33平方公里。加快推进市域内的重点旅游景区、旅游小镇、旅游综合体的规划建设,严格防止侵占生态保护区用地,主要包括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公园、铜鼓岭国际生态旅游区、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项目等。

保护景区水资源。按照《海南省湿地保护条例》提出的要求,加强湿地保护,维护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重点整治清澜省级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八门湾红树林湿地公园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截污,做好违规侵占保护区核心区的整治工作。加大力度推进了椰子大观园、文昌孔庙、南洋风景街、白鹭湖等城镇内水域景观保护和生态景观建设,做好文教河、文清河、清澜港尾沟等重点河段的河道修复和黑臭水体整治工作。全面督查市内水库,包括宝芳水库、龙虎山水库、东路水库等17个水库,严惩非法养殖、私建垂钓景区等行为。

保护海洋旅游资源。严格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陆海统筹的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和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联同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水务局和生态环境局,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尤其对重点开发的高隆湾湾区、清澜港湾区、冯家湾湾区、木兰湾湾区等做好海域水环境污染现状的监测与评价能力工作;对于亲水滨海景区,铺前民国骑楼旅游小镇、龙楼航天小镇、东郊椰林小镇、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等,规范景区排污管理,杜绝陆源入海污染物,维护文昌海域水面整洁;加大海洋环境监管力度,针对高隆湾、冯家湾、月亮湾、木兰湾、东郊椰林等开发的海上休闲娱乐项目,规划项目建设区域,做好定期巡逻检查工作,做好海漂垃圾清理,减少污染海洋环境行为;加快房车露营营地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减少海域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入海污染物生态补偿制度,为文昌海域水环境污染整治提供制度保证;强化各景区、旅游小镇、滨海度假区等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责任。

保护森林旅游资源。实施退耕还林、速生丰产林、海防林、“绿化宝岛”大行动及中央防护林等重点工程。加强重点生态公益林保护,贯彻“椰林工程大行动”实施方案,加大景观街道、旅游景区、景点,城镇公园等的种植保护工作;新建景区(七星岭、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等)和铜鼓岭等景区开拓完善,必须严格规范林木采伐管理,严格规范林地征收占用审批,严格规范古树名木资源保护;做好景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强化林区病虫害防治工作。

    (二)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实施文化品牌再造工程

加强保护人文文化遗产。包括文昌公园、郭母亭、符家宅、韩家宅、张云逸纪念馆、林家老宅、陈策故居、冯平故居、明代刑宥墓、溪北书院、约亭、铺前老街、斗柄塔、排港村、丹场村、美柳村、湖心港等,打造既传承厚重文化、又彰显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示范点。加快推进“海底村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保护传统民俗遗产文化。切实保护好盅盘舞、元宵送灯、住宅壁画等文昌特色民俗文化。将民俗文化和乡风文明等元素有机融入美丽乡村发展工作,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建设风情文化园,注重突出本土文化特色。

实施文、体、旅精品打造工程。一是依托华侨资源,继续办好以南洋文化为核心的南洋文化节,更加凸显南洋文化特色;二是依托航天资源,推进和完善航天旅游配套项目建设,带动文昌整体旅游发展;三是依托民俗资源,挖掘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育赛事和节事活动,形成品牌和提升知名度。

    (三)加大节能减排,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积极引导旅游企业节能减排工作。面向全市域,落实推进《星级饭店节能减排指引》、《饭店节能减排100条》、《A级景区节能减排30条》的专项工作。尤其针对城镇内各大星级酒店、快捷酒店、饭店、已建A级景区和待创A级景区切实做好节能减排核查工作。选取有条件的星级饭店、A级景区作典型示范,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的方式进行节能减排设备的更新改造。对符合条件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要争取相关政策支持,努力通过市场化的渠道解决星级酒店、饭店、A级景区节能减排的资金问题。按照减排总体目标,逐年分解节能减排目标,对星级酒店、饭店、A级景区的节能减排工作进行年度考核,并由旅游管理部门贯彻实施监督。

严格控制旅游企业“三废”处理工作。加快推进各大景区建造“三废”综合利用及治理景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要求全市域住宿业、餐饮业等水、电高能耗企业必须全面做好“三废”的一级预处理,摆放垃圾分类收集箱,做好垃圾投放、储存、搬运工作,建设废水排污口,做好生活污水处理等;A级景区和创A级景区必须做好“三废”的二级应用生物处理,利用海洋生物措施净化水质;鼓励重点生态保护区域内景区,尤其海洋湾区内的景区进行三级深度处理,应用混凝、过滤、离子交换、反渗透等物理、化学方法去除污水中难溶解的有机物、磷、氮等营养物质。包括陆地和海岛上,清理非法和设置不合理排污口,组织开展整治工作,根据实际情况依法处理。

严把旅游新建项目环境准入关。重点关注南海妈祖世界和平岛、文昌宝陵河湿地公园等各项新建项目,适当提高景区建设的环境标准和准入门槛。景区开发立项时,需提交规划文本,在对旅游景点做出科学构想和设计的同时,还要针对地形景观、林木植被、文物古迹、动植物、水体以及整个生态环境、旅游环境意境的提出保护措施,并合理规定保护区范围和确定环境容量。

从严控制“两高一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建立绿色产业体系,发展生态经济,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转型,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产业。

加强生态资源保护的宣传。传递低碳景区生态建设正能量,全面打造文昌绿色旅游城市品牌形象。拓宽环境保护宣传渠道,建立相应保障机制和奖惩制度,进一步提高各大景区、度假村等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强化旅游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鼓励主动承担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责任,主动摆脱粗放型的景区发展方式。

   (四)加强社区参与,实施旅游富民惠民工程

积极实施旅游富民惠民工程,针对各城镇不同的实际情况,加大社区参与,使当地居民切实分享到旅游开发的红利:一是直接参与旅游经营。依托特色旅游资源,直接开办农家乐和经营乡村旅馆,增加非农劳动收入;二是在乡村旅游经营户中参与接待服务,取得农业收入之外的其他劳务收入;三是出售自己农副土特产品获得收入,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销售收入;四是通过参加乡村旅游合作社和土地流转获得租金;五是通过资金、土地和人力入股参与乡村旅游经营获取分红。

    八、全域旅游营销工程

面向海内外,集思广益,征集文昌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口号和标识;结合航天滨海主题,以精品赛事为推动,提升文昌旅游国内外影响力;利用互联网+,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通过整体营销提高文昌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依托侨乡文化,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华侨市场;加强区域联动,发挥点带面作用,带动旅游发展。

    (一)面向海内外游客,征集全域旅游形象口号

利用互动营销模式,面向海内外征集文昌全域旅游目的地品牌形象标识与宣传口号。通过活动让更广大旅游消费群体认识文昌、了解文昌、爱上文昌,更好地推动文昌旅游的发展。

    (二)依托赛事营销,提升文昌旅游的国内外影响力

利用文昌市良好的自然、文化、生态资源大力发展节庆旅游,培育打造四大庆典节日和七大精品赛事。重点支持航天狂欢节、文昌孔子文化节、海南欢乐节、华侨省亲节四大庆典节日,做到季季有活动,以节兴旅。精心打造和承办国际沙滩排球赛、文昌市航天城国际半程马拉松、文昌市国际海钓节——海钓精英赛、铜鼓岭国际户外徒步越野赛、文昌市高尔夫国际锦标赛、文昌市铁人三项赛七大国际性专项品牌赛事。积极承办国家、国际运动赛事,扩大赛事规模,增加赛事种类,培育一批国际级品牌赛事,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知名的品牌赛事,以节庆赛事IP为内容,根植于文昌特色,提高文昌旅游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三)加强线上互动,深入客源市场末端宣传

深入开展“互联网+旅游”,加大与网络平台、新传媒等宣传媒介合作,积极投放文昌航天发射、滨海度假、乡村休闲等旅游宣传片;完善旅游手机APP、3D旅游景区图等,不断拓宽旅游营销渠道。

利用包括微信平台、微博平台、问答平台、百科平台、直播平台、音频平台、视频平台、自媒体平台和论坛平台等。更新文昌旅游内容,实现文昌旅游品牌营销传播和粉丝拉动新增长。

充分展示文昌旅游品牌文化和特点,加深消费者对文昌旅游形象、概况的视觉化了解,用更大范围的曝光提高品牌的知名度。

    (四)依托侨乡文化,拓展东南亚入境市场

以崇奉文昌帝君为表征的文昌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有深厚根基。文昌与东南亚侨胞有同根同源的血脉文化,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契机、充分依靠老华侨、老华人的影响力,重视挖掘和弘扬文昌华侨文化和民俗文化,积极拓展东南亚入境客源市场。积极推进海南文昌南洋文化节,加强海内外乡亲“华侨大会”主题交流,筹划建设集展览、会议、招商、文化交流、人文交流的南洋文化节永久会址,为海内外侨胞提供一个更加便利的交流平台。实现华侨文化的传承、创新与文昌旅游发展方式的转变。

    九、规划实施保障

    (一)创新体制机制,构建现代旅游治理体系

    1.组织领导机制创新

建立以文昌市党政主要领导挂帅,各主要部门领导任副组长的全域旅游的组织协调机构,充分发挥宣传、组织、政法等党委部门和发改、公安、财政、国土、环保等政府部门在合力推进全域旅游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将全域旅游发展纳入文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全局,每年召开全域旅游工作推进会、协调解决各类问题,对重要事项一事一议。

    2.综合管理体制创新

完善文昌市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强与旅游综合产业相适应的产业规划、产品开发、综合监管、政策协调、旅游公共服务、市场推广、旅游统计等职能,统筹指导旅游产业发展,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重和发展;建立文昌市全域旅游联席会议、旅游项目联审、旅游投融资、旅游标准化、文明旅游共创等机制,提升旅游项目建设质量。

    3.综合执法机制创新

积极推进旅游市场监督、旅游质监执法、旅游投诉受理等工作,探索旅游与农业、文化、建设、交通、海洋渔业、环保、安全、医疗、物价等更广泛的综合管理和执法模式,构建覆盖全旅游领域的管理新机制,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纳入到城市综合治理的范畴内,形成联动管理机制,切实加强旅游市场监督、旅游质监执法等工作和队伍建设,推动文昌全域旅游稳步发展。

    (二)加强旅游监管,切实保障游客权益

    1.加强旅游执法与投诉举报处理

建立健全旅游与相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强化旅游质监执法队伍的市场监督执法功能,实现旅游执法检查的常态化,净化旅游市场环境,维护游客合法权益;积极运用12301智慧旅游服务平台、12345政府服务热线以及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热线电话、咨询中心等多样化手段,形成线上线下联动、高效便捷畅通的旅游投诉受理、处理、反馈机制。

    2.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将信用监管作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核心环节,加快建立旅游领域社会信用体系,依托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归集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失信行为,着力构建以信息公示为基础、以信用平台为支撑、以信用惩戒为重点的信用监管机制,营造公平、透明、诚信和安全的旅游环境。

    3.推进旅游文明建设

积极推行文昌旅游文明指南,培育文明旅游典型,建立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制度和部门间信息通报机制。旅游管理部门协调组织相关执法监督部门开展全域旅游执法培训,提高旅游执法专业化和人性化水平。

    (三)加大全域旅游扶持力度,拓宽旅游发展的资金渠道

    1.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

建立并逐年增加文昌市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专项资金作为专门发展文昌旅游业的资金,专款专用,出台文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责成有关部门监督资金的使用情况。

    2.加强财政政策的扶持

加强对海洋、森林、休闲农业等生态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资金投入,加强对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的资金扶持力度,对成功创建或改造升级的旅游景区、饭店、乡村旅游点给予一定额度的资金扶持奖励,重点扶持优质旅游企业上市。

    3.出台多元的投融资政策

加大对文昌市海洋旅游、康养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文体旅游、特色小镇旅游、节庆旅游等旅游业态的投资开发力度。推出一系列全域旅游重点项目,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建立多元化筹资机制,实行市场化运作,推动特色旅游项目的建设。

    (四)扩大人才引进,完善培养体系

    1.推动旅游人才引进与培养

积极利用海南引进百万人才的大行动,转变人才引进观念和方式,面向全域旅游发展需求,积极引进活动策划、营销推广、旅游管理等方面急需人才,完善旅游人才引进机制,创新旅游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构建全域旅游人才交流、集聚平台。积极引入国内名校资源,鼓励国内名校在文昌设立分校或与文昌当地院校合作挂牌办学,制定旅游紧缺人才培训计划,定期对文昌市旅游从业人员及相关领导开展培训,提高领导和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建立和完善多方面参与人才培养与开发的组织和工作机制。

    2.促进旅游人才国际化

在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大背景下,推进旅游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建立文昌旅游人才国际化教育和培训基地,制定国际化旅游人才培育计划,促进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推进国际化语言环境建设,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的多语种服务水平。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和服务人员国际习惯、国际标准和国际礼仪的培训,提高接待入境游客的能力和水平。

    (五)加强区域协同,形成区域发展联盟

文昌区位条件优越,依托“海澄文”一体化发展战略、“文博高速”和“两桥一路”的建设契机,与周边地区加强旅游营销联动,形成区域发展联盟。利于海南滨海旅游公路和海琼高速+海口绕城高速两大通道,开发跨区域主题旅游线路。通过合作举办节庆赛事、会议展览、文化交流等活动,推动联动营销机制,发挥区域大旅游品牌优势,形成优势互补发展,实现多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手机版 | 电脑版

版权所有@文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