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备课本怎么写
张靓群
2023-03-23 04:56:00
共 1 个回答
汪裕恬
2023-03-28 12:58:38
一、备课
备课是教师上课前要做的教学准备工作,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课的过程,实际上是对学生培养的设计,是一项艰苦的创造性劳动。
要使自己在教学中有创新,有特色,必须从备课做起。
(一)备课原则
备课不可盲目进行,要达到目标要求,才能不断提高备课水平。
因此,在备课中必须坚持做到六备、五有、五忌。
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教学具。
五有:有三维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有教学过程设计、有练习设计、有板书设计、有课后反思。
五忌:忌追求形式忽略效果,忽视备课的实效性;忌只备一种情况,忽视教学过程中的生成问题;忌只备知识,忽视能力发展;忌只备例题不备练习,忽视教学的针对性;忌抄教材、教参、旧教案,忽视学生的差异性;忌只备新授课忽视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操作课、试卷分析课。
(二)备课要求
1、备课标:备课要体现新课标理念,落实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备教材
(1)正确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
安排教学内容要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明确编排意图;既要注意沟通学生已有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又要沟通同一知识领域的知识之间的纵向联系,形成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具有结构化和开放性的教学内容体系。
(2)创造性地使用数学教材
要充分用好教材上已有的、比较适合学生实际的课程资源,既要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育人功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上的课程资源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将可用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使教学内容在符合数学知识的逻辑联系的前提下,也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3)精心选择设计练习。
根据教材编制的各类题型的要求,进行筛查分析,设计与新课相仿的基本题,加深理解的变式题,概括提高的综合题,思维训练的思考题。体现练习层次性、趣味性和开放性,注重练习的实效性。
(4)注重从生活中提炼数学问题
教师在教学时,无论是利用教材上的题材,还是补充、自选的教学题材,都应体现教学内容密切联系生活的基本理念,努力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变为数学研究的对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