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地重游一一西宁篇(一)

火花

<h3>  2018年8月8日,从四川德阳上了火车,经过十六小时的疲劳之旅,我终于来到了青海西宁。这是我从这里退休五年之后第一次踏上故土,实现我心中向往已久的夙愿。这次来青海,一是避暑旅游,二是看望老朋友,聚会老同事,三是品尝地道的青海本地美味。</h3> <h3> 以下照片均用华为手机拍摄。</h3> <h3>  下了火车,映入眼帘的是新建的火车站,现代,气派,时尚,明亮,干净,整洁,让人耳目一新。</h3> <h3> 出了火车站,我不想坐车,想走一走,看看通座高原省城的新面貌。虽说在青海工作三十年,也在西宁来过多次,那时来了匆匆忙忙,办完事就走,或总草草路过,根本没有心思仔细观察和品尝。现在终于有了闲情怡致来瑞量她。</h3> <h3> 清清的湟水河,从火车站前由西向东流去,两岸干净整洁,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矗立在河岸,一派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记得1985年8月16日,我第一次从西安来到这里,人们穿着深色厚重的秋季衣服(西安人穿浅色短袖短裤),脸上黑里透红。河边荒草乱石,沙石滩,车站广场东西有许多小吃滩点。如今这一切早就不见了。</h3> <h3>朋友老许早就为我安排了住宿宾馆,请我吃饭,迎接我的到来,我心怀感恩。第二天,在 朋友的陪同下,喝茶,聊天,叙旧,散步,浏览城市风光。行走在大街小巷,人们的衣着清新时尚,神彩奕奕,与全国其他大城市没有差别。</h3> <h3>  朋友带我去小区周边拍摄,现代化的民居群,小区之间蜿蜒清澈的河水,孩子们在沙滩上戏水,高高的芦苇丛里飞出小鸟,许多叫不出名字的花草争奇斗艳,树木成行,给人们带来了好心情。</h3> <h3>一天,我去植物园闲逛,爬上了山,来到了高原明珠塔,从这里鸟瞰西宁,拍下古城新貌。</h3> <h3>  这是在凤凰台拍的。</h3> <h3>  西宁的名片之一水井巷,是外地游客必到之处。现在面貌一新,巷子里的名小吃,各种美食,传统工艺品,琳瑯满目,商铺整齐干净,游人络绎不绝,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h3> <h3>  我到西宁的第二天,屈老师就打电话说欢迎我来宁故地重游,为我接风洗尘。第三天一早她和丈夫又打电话催我。十一点半我来到圣泽西三楼一个大包间,这里设施豪华,陈设很考究,是一个高档次的宴会场所。我一进门,没想到那么多朋友同事巳到场,我甚是荣幸。</h3> <h3>  穆老师一曲迎宾酒,她那低沉宏亮的女中音,饱含热情,让大家兴奋起来。</h3> <h3>  有些人五年,十年,二十年没见了,特别是来自福建的陈老师,离开青海26年了,还能来参加聚会,真是万幸。这些朋友同事互相之间,有些也有十几年,二十年没见了,大家都很激动,互相握手,拥抱。有四,五个女同时激动的哭了起来。商老师,端着酒,泣不成声,说不出话来。这场面,我感动非常,几次忍住兴奋感动的热泪,向大家问候,祝福,碰酒。一同在一个学校,在一个办公室坐过的不用说,刘丽华老师,当年的校花,我常听办公室同事说起,后来过办公室看望大家,我只但见过一二次,时隔20年,一眼就认出了我,甚是热情,一个办公室她调走,我进去,就这样的过程,二十年不忘,太感动了。</h3> <h3>  姜楠,屈老师的丈夫,我的好朋友和保健医生,我非常感谢他,感谢他多年对我健康的关照。</h3> <h3>  瞧,张老师唱歌声情并茂,多么投入。</h3> <h3>  穆老师,刘丽华,王文月三老师热情歌唱。</h3> <h3>  刘秀业,我的同桌,一个办公室一坐就是十年,一曲感恩的心,让大家难忘。我们感恩过去能在一起工作,多年之后又能再聚会,是上天的安排。我感恩在坐的每一位老师今天能 参加这个难得的聚会。我特别感恩屈老师和姜楠精心安排了这次欢迎会,也是聚会,让我见到了多年未见的朋友们。我衷心祝福大家健康快乐的生活,明年再聚会。</h3> <h3>  聚会时光短,情谊长久留。</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