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赵明诚的关系,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好

李清照有首很著名的诗,《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语出惊人,慷慨、雄健,浩然之气沛然。

说到李清照,大家都知道是一个婉约派的词人。她怎么会写出这样一首诗呢?

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一种感觉?现在很多人,一谈到幸福的婚姻时,就爱举李清照和赵明诚的例子。可你要是把他们夫妻的故事看全了,就会发现,他们的婚姻并没你想象的那么美好。甚至给赵明诚扣个“渣男”帽子,也能说得过去。

但咱们也得实话实说,他们的婚姻在开始阶段,还是非常符合人们对幸福婚姻的一切想象的。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在一个元宵节的灯会上认识的,当时,李是18岁,赵是21岁。两人是一见钟情。

要说这李清照也是真够开放的。

当时,赵明诚还在太学读书。太学有规定,学生都必须住校,每月只有初一、十五,可请假外出。也就是说,赵家和太学虽然都在汴京,但在正常情况下,他们两人要十五天才能见一次面。李清照忍受不了十五天不与赵明诚见面,于是,她就想出了一个办法,经常女扮男装地混入太学,去跟赵明诚见面。这事儿放在今天,不算什么,但在当时,可就不是一般的惊世骇俗了。

两人的般配,还体现在:

首先,是门当户对,两人的父亲,一个是礼部员外郎(李父李恪非),一个是礼部侍郎(赵父赵挺之),上下级关系,赵父的职位比李父高一级,但也是只高一级而已,这对女方来说,刚刚好。

其次,李清照既是个美女,也是一个才女,而且还是个不一般的才女,十来岁,就已名动词坛了。而赵明诚也既是一个才子,也是一个帅哥。月老在用红线拴住这两个人的脚脖子时,一定没打盹儿。

说李清照是个不一般的才女,举例说明:下面这几首词,都是她十五六岁时写的——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沈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昨夜风雨疏风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蹴罢秋千》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怎么样?是不是不一般?

因为有了爱情的滋润,李清照更加才情涌动。

一年重阳节,赵明诚有事外出了,她一个人待在家里,思念丈夫,半夜睡不着觉,便起来用《醉花阴》这个词牌,作了首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赵明诚回来后,看到此词,一时好胜心起,想要和妻子斗斗文采。于是,闭门谢客,三天写了五十首词。然后,他就把妻子作的这首词,混在其中,拿去给一个朋友品评。朋友把玩再三,说:“只有三句最佳。”他连忙问道:“是哪三句?”朋友答:“‘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下面这首李清照写的《减字木兰花》,也很能反应他们刚结婚那会儿的日常: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教郎比比看。

赵明诚虽才气不如李清照,但他在金石学方面,也是有着很深的造诣的。他的《金石录》大概可以说是中国金石学的开山之作。但需要说明的是,此书,他生前并未完成,最后还是李清照在他去世后,帮他完成的。李清照还为此书作了一篇后序,文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回忆了他们夫妻的伉俪情深——

我李清照是在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这一年也是范仲淹和苏轼的卒年),嫁给赵明诚的。当时,我父亲是礼部员外郎,他父亲是礼部侍郎。那年明诚才21岁,还在太学读书。

赵、李两家本是寒门,向来清贫俭朴。明诚每月初一、十五,都会请假外出,先去当铺,把暂时不穿的衣服当了,取五百铜钱,再到大相国寺市场,购买碑文和果实。

然后回家叫我和他一起,欣赏、研究他买回来的那些碑文。我觉得我们那个时候,就像上古时代的葛天氏之民一样,快乐。

两年以后,明诚当官了(他好像是连科举考试都没参加,便直接以荫入仕了),便又立下哪怕是节衣缩食,也要走遍四方,把天下的古文奇字全都搜集起来的志愿。

……

后来,我们只要遇到古今名人书画,夏、商、周三代奇器,就算是把身上穿的衣服当场脱下来,卖了,也要把它买下来。

记得崇宁年间,有个人拿了一幅徐熙(五代著名画家)的《牡丹图》,来问我们要不要。他要价二十万钱,我们一时哪里拿得出这么多钱!于是,我们就请他先将画留下,明天再过来拿钱。可我们想尽了一切办法,还是没能筹到钱。第二天,只好把画又还给了人家。为此,我们夫妇不开心了好几天。

再后来,明诚罢官(大观元年,赵父突然病故。没想到,死后又被弹劾,赵氏三兄弟皆受到牵联,而被罢官。这里捎带说一句,李父此时,早已丢官,原因竟是赵父当上右相后,就力主打击元佑党人,而李父恰是元佑党人。不过,这事儿,好像并没有影响到他们夫妻的感情),带我回了他们老赵家在青州(今山东潍坊)故居,闲居了十年(赵父去世前,刚将故居修葺一新,李清照很喜欢这里,还取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之意,把自己的居室命名为了“易安室”,她的“易安居士”这个号,就是打这儿来的)。

在青州的十年,我们夫妇勤俭持家,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李清照的《词论》〔一篇在词史上非常非常有名的文章〕就是她在青州时写的。当时,赵明诚应该就是在写他的《金石录》)。

据传,两人在青州时,每天晚饭后,还会玩儿个小游戏——赌茶猜书:先煮一壶好茶,放在那里,然后,两人相对而坐,各说一个典故,给对方猜,这个典故,是出自哪本书中?要都猜中了,就提高难度,是出自该书的哪一卷?再猜中,就继续提高难度,是出自该卷的哪一页?哪一行?还猜中,那就只好再换一个典故了,直到有一方猜不出来为止。赢了的,喝茶;输了的,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赢了的喝茶了。据说有一次,赵明诚一晚上连输了十几把,终于赢了一把,结果他一高兴,动作大了点,竟又把茶杯给打翻了,仍没能喝上茶……

500年后,纳兰性德在读到他们这个故事时,还填了一首《浣溪沙》:

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现在有人竟据此说李清照是个天生的赌徒,直是不知谓。

从这个小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在青州时,关系还是很好的。

那什么时候变不好了呢?

两人第一次出现矛盾,是赵明诚被朝廷重新启用,担任了莱州知州后。

当时,李清照可能是因为身体出了些状况,就没有跟着他一起去上任。

莱州距青州不过300里,赵走时,也和李清照说好了的,他到了那边,安顿好,就会派人来接她。可她在青州等了大半年,也不见赵派人来接她。一打听才知道,赵到莱州以后,就纳了个小妾(这或许不是赵的本意,很有可能是他家族中的长辈,逼他纳妾的。因为她和和丈夫结婚都十五六年了,也没能生下一儿半女。那个时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赵或许能接受她不育的事实,但人家赵母却未必能接受得了呀。事实上,赵也不是没反抗过,但终究还是在赵母的逼迫下,妥协了)。

李清照是个何等心高气傲之人,她哪受得了这个?于是,一气之下,就回了自己的老家(她是齐州章丘人,章丘离青州比莱州更近,只有250里。当时,她的父母都已去世了,但老家还是有些亲戚的)。

赵明诚随后赶来,对她又是哄,又是劝的。而李清照在经历了刚听说丈夫纳妾时的火冒三丈后,也渐渐地平静了下来,十六七年的夫妻恩爱、相濡以沫、灵魂伴侣,哪是这么容易说断就断的。再说,自己确实生不了孩子,丈夫纳妾,于情于理,自己都没有拦着的理由(别用现在的道德观念,来要求古人呦),最后,她还是跟他去了莱州。但两人的感情已是大不如前了。

但接下来又发生了一件事,算是让李清照对丈夫彻底绝望了。

靖康之变后,赵明诚又出任了江宁(今南京)知府,李清照亦混在难民中,南逃到了江宁。不久,赵手下的一名军官发动了一场兵变。兵变发生后,赵明诚作为一州知府,竟丢下一城百姓,连李清照都没有通知,就自己一个人跑了。幸亏叛乱被及时平定,不然李清照,连同赵的那个小妾,都很有可能会被乱军杀死。

丈夫的懦弱和胆小,让李清照对他是万分失望。从此,两人基本上就连话都没有了。若非当时长江以北,都已被金人占了,她也实在是没别的地方可去,才不得不继续留在赵的身边。她的这首《夏日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就是在这时写的。

赵明诚再怎么说也是一个读圣贤书长大的人,事后,他也很后悔自己当时选择。在看到妻子的这首诗后,更是羞愧难当,没多久,就抑郁成疾,病死了。所以,后来还说,是李清照用这首诗杀死了赵明诚。

至于李清照后来又怎么样了?上周五,木匠给大家介绍李清照的元宵词《永遇乐·落日熔金》时,已说了个大概,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关注一下本公号,倒回去看看。

END

监制:李浩 张彪

编辑:董岩 刘彦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