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现好去处
打开App
2016年7月12日
打分
承德原名热河,避暑山庄占整个城市面积的三分之二,导游说在景区里有一个冬天会冒着热气的小河所以叫热河,现在因为环境的关系已经看不到那样的景象了,不过冬天还是一块不会结冰的小河。清朝康熙42年在此修建行宫,雍正11年,胤祯取承受先祖德泽之义,所以取名为承德。乾隆6年,弘历经常来这边避暑和处理朝政,所以承德开始进入繁荣期。对于景区里的康熙四字提名和乾隆三字提名的共72景,其实印象也不是很深,因为避暑山庄太大了,大到我自己认为完全没有必要-_-#而且整个景区的草木树林特别多,说是为了当时皇帝狩猎倒是也能理解,只不过放在今天觉得没什么景色可言,景区内的水景说实话也不是特别好,感觉水很少,山水间也感觉很枯荣。承德的主要特产是杏仁露,导游说是当时有一个妃子被打入冷宫,情敌每日要她吃很苦的杏仁,而丫鬟们心疼自己的主子,便把杏仁用开水熬制,加入糖,便成为了今天有名的杏仁露。说实话,游览避暑山庄的整体感觉还是比较枯燥的,只不过是历史文化深厚,对于皇帝们要摆架来这边游玩,而且还是在当时路程可能略坎坷的情况下还是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所以说,有钱还真就可以随意任性的。
说点什么吧...

商户相关评价
查看全部

打分
现在去天气清爽,很合适啊,蓝天碧水,拍照打卡,景色怡人,皇家后花园,市民福利。作为本地仁,好多年不去了,偶尔去一次,景色真好,市区的公园太少了,常来避暑山庄溜溜,其实对于游客来说,就是一个大公园,避暑山庄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避暑哈。
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
6月7日 18:58
美团网友
打分
永佑寺,乾隆行宫在修缮,万壑松风闭门空空如也,文园狮子林也在修缮,桥都封了,文津阁也在闭门修缮,大老远跑过来,这些著名的景点都没有看到,太遗憾了,门票130花的太不值了!
5月22日 17:52
打分
如果承德有两天,最好游玩顺序是:承德博物馆,避暑山庄,外八庙。 如果不去博物馆就不太能领略到这幅皇家园林的山水野趣。 古意 园林具有古意是造园者希望能够达到的较高的境地。乾隆皇帝在比较避暑山庄文津阁和北京文渊阁、文源阁、沈阳文溯阁时写道:“其三无过建平地,此则塞垣古树萃。树古乃不知秦汉,兴州后代名那计”。拥有众多的天然古树是避暑山庄与北京清代皇家园林的主要区别之一。从文献分析,清代避暑山庄古树遍及了平原区、湖区的岛屿和山区,正是这些古树提高了避暑山庄的园林景观效果。康熙四十七年,张玉书游历热河行宫山区,“沿山趾而行,山巅苍藤古藓不知几百年物”。古树是园林植物中的灵魂,树古则园古,“就松作新室,松古室亦古”,神韵自然而生。一个园林可以掇山理水,修整不尽人意之处;可以置亭台,构轩榭,栽花木,完成所需之景。但是古木却是千金难买,非百年而不得。 造园活动时对原有资源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是挖湖堆山,营建建筑,修建道路。避暑山庄山区和平原区的天然原生古树可以通过少做人工干预而尽可能保留,但是湖区需要大量人工挖湖堆山,建筑开槽,这些区域不可避免的要对原有植被造成较大人工干预。对此,康熙要求的规划思想就是破坏和添加部分尽可能少,且必须要符合自然,尽可能多的保留湖州区的原生古树。所以,湖区施工时康熙是亲自到现场放线,指导施工的。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近侍对赐游热河行宫的大臣张玉书介绍道:“岸有乔木数株,近侍云:此皆奉上命所留。随树筑堤,苍翠交映,而古干更具屈蟠之势。”所以湖区北侧万树园保留古榆老柳;因为“千年之松五色草”和“千年古青杨”,专门形成一个;如意洲北侧保留一颗“大可合抱”的古树,并借此专门修建康熙三十六景之一澄波叠翠。保留住湖区这些古树才能提高建园后的古意,这样建成的园林是新建的圆明园、清漪园大量人工植树造景难以达到的效果。 所以,造园之初,不管怎样尽力减少人工干预,宫殿区和湖区90%以上的原生植被都要被破坏,这样就只能用另一个措施来弥补新建园林古意的不足,那就是在建筑旁点缀假山石。假山中的山石是具有天然质感的材料,叠砌山石是人工的,所以假山叠石是一种介于天然与人工之间的特殊建筑物。用假山装饰建筑,不但可以使建筑与自然山水植物之间很好的过渡和衔接,也能给新建的园林增加古意。正是所谓“石令人古”。所以避暑山庄几乎所有园中园的都会点缀假山石以增加古意。 自然 中国古典园林不论是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都属于自然山水式园林,他们具有相同的造园技法,即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将诗情画意融入园林,达到触景生情的园林意境。承德避暑山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它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融合了南北造园特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园林风格,堪称中国自然山水园林的典型代表。康熙皇帝在《芝径云堤》诗中表述了创建避暑山庄时的规划思想:“测量荒野阅水平,庄田勿动树勿发。自然天成地就势,不待人力假虚设。”概括起来就是以自然作为园林根本,新增建筑要顺应自然,达到“凡所营构,皆因岩壑天然之妙”,以自然景物为主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是中国造园的最高境界。 以据岗埠而建的万壑松风为例,万壑松风是一组布局自然的庭院,建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整体布局类于汉字的半个凸字,显得非常灵活。门殿位于整组建筑的西南角,以此为出发点,四周游廊回绕,将静佳室、鉴始斋、蓬琅咸映、颐和书屋及主殿万壑松风连接起来。几座比较小的建筑分布于主殿的东西南三面,结构布局显得十分紧凑。整组建筑张弛有度,为康熙时期所不多见。康熙时期的建筑在平面布局上大多为对称排列,形成一种比较规整、平稳的意向。万壑松风则对此进行了突破,原因在于周围的环境。此处为一处岗埠,主殿北为悬崖,下临塞湖,有限的空间限制了建筑的平面布局。造园家因地制宜,巧妙构思,将几座建筑有机地组织起来,谱成一曲乐章,给与美的感受。 野趣 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康熙皇帝在他所著的《避暑山庄记》中生动的阐述了避暑山庄的野趣之美:“因而度高平远近之差,开自然峰岚之势。依松为斋,则窍崖润野趣是指山野的情趣,野趣本身就包含了自然,是自然的一种高级的表现形式。避暑山庄与中国其他古典园林最大的优势和不同就是自然野趣,即真山、真水和丰色;引水在亭,则榛烟出谷;皆非人力之所能,借芳甸而为助,无刻桷丹楹之费,喜泉林抱素之怀。静观万物,俯察庶类,文禽戏绿水而不避,麀鹿映夕阳而成群;鸢飞鱼跃,从天性之高下;远色紫氛,开韶景之低昂”。在这样的规划思想下建造的避暑山庄保留了山林野趣,处处古树林立,野花盛开,随处可见各种鸟兽虫鱼。每到“夏日山庄百花齐放”“青草遍地,异花缀崖”。乾隆皇帝也写诗称赞这里“乌似有情依客语,鹿知无害向人亲”,这种自然野趣是人工山水园林难以达到的园林效果。 乾隆皇帝写的《种塞花》诗中也生动描写了他在雨后亲自指挥园丁在避暑山庄的庭院里栽植各类野花:“塞花不计名,种种秀而野。移彼植此间,易于木拱把。”在清代,野花几乎遍布避暑山庄所有景点,其中很多景点就是以“野趣”作为园林主要的景观风格。例如:“进榛子峪,青草遍地,异花缀崖”;秀起堂“窗外岩林绿几簇,阶前野卉红迥占”;临芳墅“野花绕砌灿芳蕤,待月开船每在兹”等等。 乾隆皇帝晚年在《避暑山庄后序》中这样评价避暑山庄“皇祖建此山庄所以诘戎绥遐,崇朴爱物之义,见于御制序中,意深远也。…盖汉唐以来,离宫别苑何代无之?然不过费人财,逞已欲,其甚者乃至破国亡家,是可戒,无足法也。若夫崇山峻岭,水态林姿,鹤鹿之游,鸢鱼之乐,加之岩斋溪阁,芳草古木,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较之汉唐离宫别苑有过之无不及也。”这是对避暑山庄自然野趣的精辟总结。
成为第一个点赞的人
1
大众点评
新人领最高188元红包
立即下载
大众点评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