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养殖黑鱼请有养殖技术的人帮我指点一下 10

 我来答
shijiangoing
2018-04-04 · TA获得超过1.6万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200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6万
展开全部

养殖技术:

一、亲鱼选择:每年的5月中旬是黑鱼的繁殖季节,应选择成熟、健壮的雌雄性黑鱼以1∶1的比例做为亲鱼。

二、亲鱼催产:雌鱼分两次注射,第一针为全剂量的1/3,相隔18~26小时,剩余剂量一次注入,雄鱼剂量为雌鱼一半,在雌鱼第二针时注入。

三、鱼卵孵化

  1. 人工模拟自然环境孵化:注射催产剂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池中,让其自然产卵、受精、孵化。鱼苗孵出后,利用黑鱼的护仔习性让其自由照管。

  2. 人工网箱孵化:注射催产后,雌雄按1∶1比例,放入4~6米2网箱产卵、受精,后将亲鱼捞出,放入大塘。

四、苗种培育:出膜至2厘米以前,应放入用40目网布制成的1米×0.5米×0.5米规格的网箱饲养,密度2000尾/米2,出膜4~5天后,投喂轮虫或枝角类、桡足类等,采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每隔4小时一次,持续3~4天;以后投喂数量增加,次数减少,逐步过渡到1天2次。当黑鱼苗达到2厘米时,换入8~16目的夏花网布制成的网箱,面积10~15米2,长方形为好,密度500~600尾/米。

五、投喂饵料:饵料以浮游动物为主。4~5厘米时,投喂鱼肉泥加浮游动物,为防止污物和丝状藻类堵住网眼,每天刷洗一次,一周换箱一次,并将网箱彻底消毒。

饲养技术:

  1. 池塘建造:选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塘底部为泥土,池深2~2.5米,水深1.5~2米,进排水需设防逃设施,在养殖前15天施生石灰100~150千克/亩彻底消毒。

  2. 鱼种放养:鱼种下塘前,要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再放入池内,体长10~14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9000~10000尾/亩,16~20厘米的鱼种,放养密度为8000尾/亩。

  3. 日常管理:注意观察黑鱼摄食、活动、发病动向和环境变化,春季每星期换池水4/5,高温季节3天一小换,7天一大换,进排水接防逃网,池埂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为好。对于排出的污水,应进行必要的污水处理。

  4. 饲料投喂:喂养黑鱼的饲料,有人工配合饲料、淡水或海水的小杂鱼、畜禽屠宰后的下脚料。投喂应做到“四定”原则,每个塘要选择3~4个投饵点。采用集约化养殖的方式,体长10厘米以上,经过8~9个月养殖,成活率75%~80%,平均体重0.5~0.7千克,亩产4000~5000千克。在池塘中种植部分水生植物如蒲草、苦草、水花生等,种植面积控制在池塘面积的1/3。

荣香园
推荐于2017-11-23 · TA获得超过198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99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409万
展开全部
黑鱼的生活习性:黑鱼属肉食性鱼类,小黑鱼食水生浮游动物,稍大即食小鱼、小虾。大黑鱼以食其他鱼类和青蛙为主,有时还食小黑鱼。黑鱼喜栖于水草茂密的泥底或在水面晒太阳,有的黑鱼还经常藏在树根石逢中来偷袭其他鱼。

黑鱼为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品,一向被视为病后康复和老幼体虚者的滋补珍品。当前,黑鱼养殖效益显著,已成为水产养殖热门之一。
一、池塘条件

池塘应选择采光良好、通风,进、排水方便,池水pH值宜中性或弱碱性,透明度为30厘米左右,水深1.5~2米,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池底部为泥质,面积2~4亩塘。

二、鱼种选择

黑鱼养殖应投放大规格优质鱼种,规格在10-15厘米左右,每亩投放2000~2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

三、投饵技术

1、鲜饵料:黑鱼为肉食性鱼类,目前仍以小杂鱼为主,淡水和海水小杂鱼都可以。养殖初期,对于规格较大的野杂鱼经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

2、人工配合饲料: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菌素。投饵要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日投饵2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

四、日常管理

1、巡池:每天早晚要巡池,细心观察黑鱼摄食和活动情况,注意水质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换水:一旦发现剩饵过多或水质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保持池水清新,促进黑鱼的正常生长。

五、病害防治

1、鱼种入塘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干法清塘消毒时,一般每亩用生石灰60~75千克;带水清塘消毒时,一般水深1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2、鱼种消毒,如在集市上购买鱼种,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浸洗鱼体15~20分钟。

3、定期对食台进行消毒,可使用漂白粉溶液进行泼洒。

4、黑鱼虽然抗病力较强,但在高密度养殖后,也容易发生疾病,主要是出血病、腐皮病、疥疮病等,治疗以内服与外用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每半月每亩用二氧化氯100克对水全池泼洒,内服恩诺沙星等。
一、经济价值
乌鱼又名黑鱼、生鱼、斑鱼、才鱼、七星鱼,是一种名贵的经济鱼类。其肉厚刺少,肉嫩味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为19.8%,脂肪含量1.4%。据古医书记载:乌鱼有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的功效和生肌补血的作用,外科手术病人食之可加速伤口愈合。乌鱼是人们所喜食的佳肴,也是我国外贸出口的畅销产品,被港澳誉为鱼中珍品。其价格比普通鱼高4~6倍,在广州、深圳、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宾馆、酒家,每公斤高达150~190元,而且是有价无货。
二、放养环境
无论是浅水河湾、沟渠,还是池塘,都能进行养殖。专养乌鱼的池塘面积大小不限,但一般以1~2亩
为宜,以便于管理,但最大不超过3亩为好。水深1~1.5米,池底部最好为泥质,水质宜中性或弱碱性。养殖前池塘应进行彻底消毒,一般是在放养乌鱼种前10~15天进行清塘消毒。同时在池塘中还应需有1/5左右的水面或在池塘四周水面植养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以便在夏季水温较高时供遮挡阳光,便于乌鱼避署和躲藏,同时还能净化水质,有利乌鱼的生长。
三、苗种来源
在湖泊、河沟、水塘较多的地区,天然苗种都比较丰富。在乌鱼繁殖季节,可在夜晚用密眼抄网捞取天然苗种,也可将成熟的雌雄鱼收集起来,进行暂养;还可进行人工繁殖。供人工繁殖的亲鱼,要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或鲤、鳙、鲢鱼脑垂体催产。在繁殖季节,将水草、棕榈等扎成小束固定在池边,作为鱼巢。亲鱼产卵后,用鱼碟将卵舀出,放入脸盆或网箱中静水孵化。一个脸盆可放卵5 000粒左右,每平方米网箱可放1~2万粒。孵化中不需换水,但应及时拣除变白的死卵。一般2~3天即可孵化。孵出后在孵化容器内继续蓄养8~10天,即可放入鱼种池进行培育。
四、鱼苗培育
刚孵化的仔鱼,腹部有膨大的卵黄囊,在3~4天内,不必投饵。至4~5天,卵黄囊消失,仔鱼开始取食,这时可投喂轮虫、桡足类、枝角类和水蚤等。当仔鱼在盆中或小水泥池内驯养至能够成群游泳和饱食浮游生物时,即可移入鱼苗培育池养育。
培育鱼苗的水泥池,其大小主要应根据生产的鱼苗规格而定,一般池深60厘米左右,每平方米投放仔鱼13万尾。此时仍须继续投喂水蚤,约两个星期后改喂切碎的丝蚯蚓,20天后丝蚯蚓不必切碎。如果丝蚯蚓供应充足的话,可投喂一个半月以上,否则就用杂鱼的碎肉代替。鱼苗在小培育池里饲养三个星期后,应转入面积较大的土池或鱼塘中培育。在土池或鱼塘中仍须繁殖浮游生物,以供鱼苗取食。在天然饵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可加喂人工饲料,但须均匀撒布在水面上,做到少量多餐,让鱼苗充分取食,减少死亡。
五、鱼种放养
要使专养乌鱼获得较高的产量,鱼种必须要放足。一般亩放6 000尾左右,如果水质好、饲料充足,每亩可放8 000尾。放养的鱼都要过筛,按大小分池饲养,以免互相吞食。另外,还应注意鱼种的质量,选体质健壮,鳞片完整,游动活泼正常,没有损伤的为好。此外,在专养乌鱼的池塘中,还可混养少量的鲢、鳙、鲤等鱼,这样能达到控制池塘水质、增加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但混养的家鱼个体应大于乌鱼种的1倍以上为宜,以免被乌鱼残食。
六、科学投饲
1.鲜饵料 乌鱼为肉食性鱼类,所以饲料仍以小杂鱼为主。日投喂量一般为鱼体总重量的5%左右,并视摄食情况予以调整。一般料重比为4:1左右。
2.人工配合饲料 根据乌鱼的营养需求,其粗蛋白的含量应达40%以上。作为乌鱼的人工配合饲料,现一般采用鲜鱼肉、鱼粉、蚕蛹、玉米粉、米糠、豆饼、花生饼、骨粉、酵母粉等,另加少量维生素,适量微量元素和抗生素混合成团块或制成颗粒饲料后投喂。
3.投饵要做到“四定”,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每日投喂2~3次,即上午、下午各一次,摄食旺盛时,傍晚可再投喂一次。投喂时,要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池水中的食台上,让鱼取食,以减少饲料的散失,同时也便于观察乌鱼的摄食情况。
七、日常管理
1.巡池 每天早晚要巡池一次,注意细心观察鱼种摄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2.换水 要注意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以促进乌鱼的正常生长。
3.防逃 乌鱼苗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体长超过10厘米时,跳跃能力逐渐增加,尤其是雷阵雨天气、换水或清晨,跳跃非常活跃,最容易发生逃鱼等情况,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以防乌鱼逃逸。
4.分养 饲养前期的1~2个月,应及时用网将生长特别快、个体大的乌鱼捞起另池养殖,以免个体大的乌鱼残食个体小的鱼苗。
八、斑鳢的雌雄鉴别
典型的雄鱼,腹面、腹鳍杂呈黑色,脑部有许多黑斑,尾鳍上有三列以上的黑斑。成熟的雄鱼体侧稍呈美丽的紫红色,且腹部柔软,生殖孔呈粉红色。
典型的雌鱼,腹面、腹鳍条呈白色,胸部无黑斑,尾鳍上仅有两列黑斑。成熟的雌鱼腹部膨大突出,胸部丰满圆滑,胸鳞白嫩微黄,生殖孔大而突出,呈三角形。
九、网箱精养
网箱养殖周期短,收效快、利润高、效益好。乌鱼网箱养殖时间6~8个月,尾重可达0.5公斤以上,每平方米产量可达15公斤左右。
1.水域选择 要求设置网箱的水域避风向阳、水面宽阔、日照条件好,常年水深不低于2米,水质无污染,环境安静,溶氧量4毫克以上。
2.网箱规格 采用0.6~1厘米网衣,网箱面积为10~16平方米,高3.2~3.5米。网箱结构采用框架浮动式,框架用毛竹制成,选用圆钢、砖石等重物作沉子,使网衣定形。网箱设置可呈“品”字或“二”字形排列,排距1~2米,箱距0.6~1米。
3.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10~15天,网箱应进行“试水”。一般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60尾左右。对自然采集的规格在2厘米左右的野生乌仔,应在过渡性网箱中集中饲养7~10天,用鱼浆进行适应性培育。
4.养草避暑 网箱中植养适量水花生等水草,覆盖面控制在20%左右,有利于鱼的隐蔽、摄食生长、调节水质、防水温过高、避免阳光直射等。
5.科学投饲 初期饲喂鱼应切碎后投喂。日投喂量为鱼体重5%~6%,上午9时左右投喂一次,下午4~5时一次。投喂时将小杂鱼投放到吊在网箱中的食台上。食台可用小网目网片四边以光滑竹片夹住固定而制成。
6.适时分养 一般在鱼种达到20厘米规格前进行1~2次分养。
十、鱼病防治
鱼种放养前必须严格消毒防病,采用3%~5%的食盐水浸泡10~15分钟;选用无病饵料鱼投喂;定期泼洒生石灰,每月1次;在7~9月乌鱼旺食季节,用痢特灵粉掺拌饲料预防乌鱼肠炎等病;及时清理池塘中或网箱中的死鱼及饲料残渣等腐料,防止污染水质和水老鼠咬破网衣。
乌鱼一般很少发病。常见的鱼病有危害鱼卵的水霉病,危害鱼苗的粘孢子虫病和白点病等。在整个鱼苗生产过程中,要采取预防措施。防治水生菌可用0.1ppm孔雀石绿和0.5ppm甲基蓝进行全池消毒。对细菌性疾病可用磺胺药、抗生素掺入饲料中投喂。对原生动物或其它寄生虫,可用低毒性的有机磷防治。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Xx920317
2016-04-19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063
展开全部
其实挺简单 推荐答案说的不全对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efdying
2010-12-27 · TA获得超过109个赞
知道答主
回答量:17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展开全部
你是哪里的?准备在哪养?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2条折叠回答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