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弄清楚古币,先看看北宋铜钱监吧!

众所周之,北宋境内往往存在多家钱监(相当于现代的造币厂)同时开炉铸钱,并非所有钱币均出自同一个钱监。我认为“版式”正是每个钱监的身份印记。每个钱监为了便于质量监督,都铸造自己独特的版式以便与其它钱监的产品相区分,而某“版式”下面的“版别”则对应同一钱监不同的炉次及铸造时间。哪个造币厂如果偷工减料,铸造劣钱,上级部门通过版别就可以顺藤摸瓜,揪出源头,甚至可以通过版别信息追究到具体的炉次(每个钱监分设很多炉)、年份(每年的钱币都应有不同细微版别差异,如“俯仰进退”等)及相关责任人。

所谓“版式”即是钱币的整体风格,特别是钱文风格。它应是确定钱监身份的最重要特征,应该大到让人一望而知,而不仅仅是细枝末节的“俯仰进退”之分,也就是大版式下面的小版别。可以推测,某种钱币的铸造时间越长,铸造量越大,它的版别也就相应越多,而版式应该是相对固定并且有连贯性的,它反映了某钱监的钱币风格。

在宋代,每枚钱币的来源应该是能够通过版别轻易辨识的,正如清代钱币背后用满文把铸造局标明一样。在钱币上标明造币厂信息,以示对质量负责的做法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包括古希腊、古罗马、西域各国直到墨西哥鹰洋上面,每每都标有造币厂的名称或字母缩写以及铸造年份。

但对于北宋铜钱,除熙宁背“衡”、元祐、宣和背“陕”等个别例子以外,极少有在背面书写铸造地的钱币,这就给我们现代人的研究带来很大的难度。

尽管如此,有没有可能通过版别研究探明每种版别对应的铸造地呢?

我认为可能性是存在的。

首先,我们要从北宋的钱监的分布格局与演变过程着手进行研究。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北宋时期主要的铜钱监。

一. 最重要钱监

1. 饶州永平监(今江西鄱阳县),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原属南唐,并入宋朝后即开始大量铸钱,(《宋史·食货志》:旧饶州永平监岁铸钱六万贯,平江南,增为七万贯。也就是说,永平监早在南唐时期即已铸钱,且铸造量很大,每年达到六千万枚,宋攻下南唐后,增至每年七千万枚。按照每斤150文计算的话,该钱监年产量达到四十六万七千斤),一直延续到南宋。

2. 池州永丰监(今安徽池州),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太宗至道二年设置,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

3. 江州广宁监(今江西九江),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真宗咸平三年设立,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4. 建州丰国监(今福建建瓯),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宋真宗咸平二年设立,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在以上早期设立的四钱监中,建州监的特点是含铜量高。根据《宋史·食货志》记载:“凡铸钱用铜三斤十两,铅一斤八两,锡八两,得钱千,重五斤。唯建州增铜五两,减铅如其数”,也就是说,饶州监、池州监和江州监铸钱的铜、铅、锡搭配均为铜64.4%,铅26.7%,锡8.9%,唯独建州钱的铜、铅、锡搭配为铜70%,铅21.1%,锡8.9%。这应当是将建州监钱与其它钱监铸钱相区分的极好线索。

5. 韶州永通监(今广东韶关),初设于宋仁宗庆历八年,自此以后成为宋代最重要的钱监之一,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一,且向其它钱监输送铜源。

二. 延续时间较长的钱监

1. 惠州阜民监(今广东惠州),英宗治平四年设置,元丰年间产量一度位居全国第二。

2. 睦州神泉监(今浙江淳安),又称严州神泉监,初设于宋神宗熙宁年间,历经哲宗、徽宗朝,一直延续到南宋初年仍在铸钱,有背“泉”钱存世。淳安旧城建国后因修筑水库被淹没,成为千岛湖。

3. 鄂州宝泉监(今湖北鄂州),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初设,大约淳化年间被废,后来一直到宋神宗熙宁八年复立,哲宗、徽宗朝铸钱,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4. 舒州同安监(今安徽安庆),神宗熙宁八年设置,历经哲宗、徽宗朝,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5. 衡州熙宁监(今湖南衡阳),神宗熙宁八年设置,历经哲宗、徽宗朝,南宋初年是否仍铸钱尚有争议。

该钱监由于在熙宁时曾铸造过背“衡”钱,版式已为大家所熟知了(隶书阔缘小字钱及篆书对钱)。

至于早期版为什么加铸“衡”字,我认为应该就是因为该钱监为新成立,故加铸背文,昭示天下,稍后省略。元丰时期也有与之风格十分近似的阔缘小字钱,应同样为衡州监所铸。

三. 延续时间较短的钱监

1. 升州监(今江苏南京),原属南唐,太祖时并入宋,开宝八年由江宁府降为升州,一说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设钱监,另一说太祖开宝九年即大量铸钱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一之一:宋太祖开宝九年,仅升州铸铜钱30万贯),太宗末年或真宗朝废止,从此该钱监不见铸钱记录。

2. 西京阜财监(今河南济源),神宗熙宁七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徽宗大观元年恢复,收民间私钱改铸当十大观钱。政和、宣和年间有可能仍在铸钱。

3. 兴国军富民监(今湖北大冶),神宗熙宁七年前后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后不见铸造记载,北宋期间其铸币应截止于元丰朝。南宋初年复置。

4. 卫州黎阳监(今河南浚县),神宗熙宁七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徽宗大观元年恢复,收民间私钱改铸当十大观钱。政和、宣和年间有可能仍在铸钱。熙宁钱中有一种“狭穿大字”的版别,偶有背文者,大多数人认为是熙宁背“衡”的另一种版别,我认为该钱是背“衛”的可能性极大,也就是卫州监的产品。背面加注“衛”的原因与上面衡州监的情况相同,后省略。熙宁有一种“狭宁小字”版文字风格与此钱类似,可能同为卫州监铸钱,是该钱监大量发行的品种。

5. 陕西永兴军监(今陕西西安一带),熙宁八年设置

6. 陕西华州监(今陕西渭南),熙宁四年设置

7. 陕西陕府监(今河南三门峡),熙宁四年设置

8. 绛州垣曲监(今山西新绛),熙宁八年设置,哲宗即位后被废置

9. 梧州元丰监(今广西梧州),神宗元丰六年设置,哲宗、徽宗朝均有铸钱,大约在绍兴初年被废。

10.其它监:《宋史·食货志》上记载 “京师、昇、鄂、杭州、南安军旧皆有监,后废之”,这些钱监在仁宗天禧三年以前就废置了,属于北宋早期短暂出现的钱监,唯独鄂州监后来复立。

庆历年间,陕西曾设博济监,专铸庆历大铜钱,不久即废置。神宗元丰年间,徐州曾设宝丰监,但该钱监铸造的钱币是否铸造铜钱或是单铸铁钱尚不清楚,哲宗即位后,宝丰监被废。徽宗时曾设真州铸钱监,专门铸造大观折十钱,大观以后该钱监是否被废置尚不清楚。

了解更多古玩资讯,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古玩古董鉴定(guwan2932150)!

回复“古玩君”可免费鉴定藏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