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_第1页
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_第2页
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_第3页
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_第4页
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惠州市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库序号类型项目建设内容建设方式建设期限近期中期远期1龙头项目惠州都市休闲旅游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关注景区内业态的丰富,进一步增加城市休闲、城市娱乐秀等滨湖旅游产品;优化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游客及居民的综合素质水平,全面提升景区内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完善修建惠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慢行系统,提升景区内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实现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有效供给;关注西湖、红花湖沿岸的城市灯光修建与提质。提升2“老城古街”风情街群以祝屋巷特色文化街区、水东街、北门直街、金带街、铁炉湖街等历史文化街区为载体,以“修旧为旧”为根本原则,打造惠城区最具文化底蕴的五大旅游文化街区。改造

2、3两江四岸景观带关注沿江亮化工程的提升优化,把握惠城区水上巴士建设契机,激活惠州市沿江夜游等旅游产品的发展活力。以江为媒,全面贯穿合生大桥、文星塔、朝京门、合江楼、水东街、文笔塔、东江公园、红楼滩公园、鹿江公园等景区景点,将东江与西枝江打造成为惠州中心城市旅游区的主动脉。在满足市民消费休闲的同时,开展文创产品售卖、灯光秀表演、江上龙舟等一系列滨江活动,丰富滨江旅游业态和旅游体验。提升4稔平半岛国际滨海旅游度假区巽寮滨海旅游度假区实施“上山”、“下海”旅游发展战略,拓展旅游发展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公共空间的管控,营造宜游旅游环境;加强文化旅游产品和参与性旅游产品的开发,组织策划丰富多样的旅游

3、文化节庆活动,提高旅游产品的品味和文化内涵。在巽寮湾原有发展基础上,打造完善高规格高品质提升酒店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同时整合周边海滨温泉、天后宫等旅游资源,丰富特色个性的旅游体验项目;探讨商业与休闲、生活与滨海环境保护的协同机制,对沙滩功能区进行新的梳理,未来将打造主题沙滩群,秉持差异化、特色化和高端化的原则发展,挖掘巽寮湾独特文化,丰富产品内涵,合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提升5双月湾风景区开展旅游发展规划,加强空间管控,协调旅游地产开发和旅游景区建设的关系,按照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要求对区域旅游产业进行整体布局;加强海岸带和沙滩资源的保护,加大对重点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力度,加强旅游产品的创

4、新性开发设计;构建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格局,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推进传统港口向旅游港口的转型;加强温泉资源的地质勘探,开拓新的旅游开发领域。提升6惠东港口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全国唯一的海龟保护基地资源为依托建立海龟博物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从观光到体验互动,将具有唯一性的资源利用转化为旅游吸引点,建设成为国内领先的海龟科普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打造一批以海龟为主题的旅游商业街、主题住宿、主题餐饮与儿童游乐区,范围延伸至双月湾观景点,形成港口片区新的旅游增长点。提升7平海古城旅游区整治古城现存古迹,发掘海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底蕴开发特色旅游项目,提升古城旅游服务接待能力,发挥出历史文化古城应有的旅

5、游吸引力,将平海古城建设成平海旅游集聚区富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点;利用平海古城内空置建筑,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批个体投资人,建设一批独具个性的私人博物馆群,丰富平海古城项目内容,同时促进平海古城的人气聚集与遗址保护;以平海古城海防文化为基础,融入疍家文化、客家文化等文化内容,策划国内首个海防文化实景演绎项目。提升8范和湾生态休闲旅游区根据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开展旅游发展规划,整合旅游资源,创新旅游经营模式,促进各旅游景区之间的联系与协作,盘活现有旅游产品;加强旅游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建设景区之间的景观生态缓冲带,促进区域一体化规划开发;加强区域旅游交通体系规划,构建便捷的旅游交通系统;加强海洋生

6、态园、碧茗苑、碧翠湖、稔山滨海新城、大亚湾永久会址、小径湾、范和古村等新景区的旅游规划开发,构建较为合理、完善的旅游产业空间格局。提升9考洲洋风情旅游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恢复重建,加快好招楼湿地公园和黑排角地质公园建设,构建区域生态绿核;开展赤水湾(赤岸村所在地)生态休闲旅游发展规划,形成新的生态旅游开发区,促进铁涌镇的旅游发展;规划建设盐洲岛生态旅游核心区;规划建设考洲洋滨海风情航空小镇,规划建设环考洲洋旅游交通环线,形成稔平半岛旅游区域交通的内环。提升10环罗浮山国家康养旅游示范基地罗浮山康养旅游度假区依托罗浮山天然中草药宝库、道教养生文化等优势资源,借势中医科学大会、国际

7、养生大会、中国健身名山登山赛等著名会议、赛事,紧紧围绕建设“国家康养休闲度假旅游胜地”的要求,全力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康养旅游产品,加快完善旅游住宿、旅游餐饮、旅游购物、旅游娱乐等要素体系建设,统筹推进康养产业基地,打造“产、学、研、医、养、住、食、购、娱”一站式康养旅游度假区,打响罗浮山康养休闲度假品牌。提升11象头山户外运动基地依托象头山自然保护区,建设富有山地特色的户外运动基地,将象头山打造成为极具影响力的山地户外运动示范区,促进旅游与体育的跨界融合,丰富环罗浮山康养旅游产品体系。加大对象头山户外运动基地基础配套设施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综合开发利用山地、水体资源,建设漂流、攀岩

8、、徒步、登山、自行车越野、汽车营地等旅游项目,打造精品山地户外运动品牌赛事,提升旅游品质,形成全民参与体验的良好氛围。新建12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对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进行提升改造,按照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建设,启动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申报工作。依托广东航天农业科技生态园,开发多样化的研学旅游体验产品,丰富研学旅游体验内容,打造集农业观光、农耕体验、亲子互动、素质教育、团队拓展等功能于一体的研学旅游示范基地。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建设康养食品科技创新园,将生态有机绿色食品转化为康养旅游商品,形成“康养+旅游+农业”模式。提升13环南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南昆山生态旅游区进一步提升南昆山生态旅游区

9、的发展条件和基础设施,将其打造成为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中的标杆;发挥其“北回归线上的绿洲”的区位优势及自身丰富优质的生态资源,融入教育、研究、体验等业态,增加该景区的旅游体验层次。在生态保护的基础上,关注生态保护与开发相关规划体系的完善;立足南昆山生态旅游区发展基础,突破该景区当前以景观观赏为主的旅游模式,增强对以轻资本投入为主的生态康养业态的培育力度;构建生态瑜伽、森林养生、洗肺养性等现代生态康养产业架构,从而实现对南昆山生态旅游区旅游业态的全面提升。提升14十字水生态度假区对十字水生态度假区进行提质改造,发挥其作为国内首个获得“绿色环球21可持续设计达标评估”认证和“全球景观设计大奖”殊荣的

10、旅游度假区的品牌效应和综合优势,进一步强化其生态、康养等各产业的质量,提升其旅游产品的附加值。将惠州市的文化要素与十字水生态度假区宣传、展台等紧密结合,将其打造成为惠州市全域旅游在南昆山地区的重要的展示窗口。提升15南昆山大观园生态度假区在现有发展基础上,进一步融入龙门农民画、东坡文化等具有惠州特色的文化要素,全面提升度假区内的文化品位;关注与环南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其他重要景区景点、度假区等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打破景区壁垒,充分实现自身发展的外部经济内部化效应。提升16南昆山云顶旅游度假区进一步提升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关注文化要素的充分融入,丰富旅游度假体验的层次感,避免“就康养谈康养”。

11、关注与环南昆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内其他重要景区景点、度假区等之间的联动与合作,打破景区壁垒,充分实现自身发展的外部经济内部化效应。提升17香溪堡旅游区对标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各项标准,全面提升香溪堡旅游区的综合发展水平,特别是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等进行全面优化提升。立足香溪堡独特的建筑风格,发挥其作为“华南第一古堡”的特色和品牌效应,丰富景区体验类型。提升18富力温泉养生谷充分利用南昆山优越的自然生态资源,联动周边景区资源共享与合作,延伸发展差异化的“温泉+”迭代产口,为客户提供一种前所未有的度假养生体验。全面对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各项标准,完善优化景区各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提升19麻榨十

12、里水湾依托水乡仙岛四面环水的秀丽景色及革命人文历史,丰富景区旅游项目,树立麻榨“十里水湾”红色水乡旅游品牌,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对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各项标准,全面提升麻榨十里水湾旅游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提升20重点项目莲花山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加强生态建设。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莲花山、白盆湖国家级水利生态风景区、白盆湖温泉度假村为主要依托,整合周边旅游资源,以生态体验、休闲度假为主导,以康体养生、商务会展、旅游节庆等为辅助,打造高质量、精细化的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适当开展徒步穿越、驿道探险、游艇、灯光秀、水幕电影等活动,合理建设生态休闲度假中心、主题度假村等,加快

13、完善生态旅游业态布局,将莲花山打造成为广东省森林生态旅游示范基地。提升21高潭红色旅游区红色旅游第一街以马列街、苏维埃政府旧址、革命历史陈列馆等为核心,以“红色+商业”为旅游发展模式,开发红色旅游商业街。坚持在政治、社会、经济效应并重的基础上,以市场化形式打好“红色文化”牌。推出红军歌舞、红军戏剧等作品,开发红军服饰、红军生活用品等纪念品,建设一批特色民宿、主题餐厅等,赋予红色体验、文化观光等旅游内涵。提升22高潭中洞红色旅游区大力整合高潭中洞的红色历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红色主题稻田画、红色农趣体验、红色山水演艺、红军体验营等项目,融入“慢生活”理念,布置特色餐饮、主题民宿、休闲购物等业

14、态,进一步丰富景区内涵,增强景区吸引力。开展“红色之魂”系列活动,成立永久论坛会址,以新的高度推动高潭中洞红色旅游发展。提升23红军路以中洞村为起点、连生度假村为终点,打造山野绿道,与高潭圩镇慢行系统相衔接,整合串联中洞村、圩镇及沿线乡村旅游景点,沿途建设红军驿站。面向党政干部、青少年等群体,开展“重走红军路”等活动,充分发挥红色旅游的教育价值,加强体验。提升24九龙峰旅游区打好“文化牌”,充分发挥九龙峰作为谭公文化策源地的优势,打造中外谭公文化交流中心,成立谭公文化研究院,举办谭公文化研讨会等,以国际化视野,开展高层次、高品质的国际性合作。依托九龙峰森林公园、寨场山森林公园等资源,建设以康体

15、养生为核心,集郊野观光、山地运动、休闲度假与祈福禅修为一体的山地生态休闲度假区,与稔平半岛协作联动,山海统筹发展。提升25梁化国家森林公园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优越的生态环境为基础,以林水共生的森林景观为特色,融自然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打造集游览观光、户外休闲、森林度假、拓展探险、自然教育、康体养生于一体的全国著名森林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梁化国家森林公园、梁化梅园、青梅文化等优势资源,开发天然植物园、生态科普基地、主题树屋、森林氧吧、高空穿越、四季花海、“世外梅园”体验区、青梅博物馆等高端旅游产品,成为森林旅游新亮点。提升26林丰温泉度假山庄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丰富文化旅游体验项

16、目。以龙门农民画为支撑,建设龙门农民画体验苑,以文化提升景区内涵,将温泉景区变文旅融合区,将景区打造成为龙门农民画体验苑龙门农民画画家培训、创作、交流基地和龙门农民画宣传推广的重要窗口。提升27潼湖-观洞湖科技旅游休憩带依托潼湖打造“广东硅谷”契机,引入国内先进的智慧城市建设手段,全面铺设智慧旅游平台及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将其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智慧旅游示范基地。关注潼湖湿地及观洞湖的生态景观保护与开发,特别强调以开发为保护,以保护为核心的发展理念。通过修建城市绿道系统、景观道路系统、环保能源旅游专线系统等,将潼湖与观洞湖有机联合为一体,成为惠州市城市生态旅游的重要载体。对标国家AAAAA级旅游

17、景区建设标准,全面提升潼湖-观洞湖游憩带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丰富景区业态并充分提高旅游商品、旅游产品的质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休闲旅游体验。提升28东坡文化园以苏东坡纪念馆为核心载体,对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联合东坡祠、东坡粮仓、东坡井等,共同打造东坡文化园。把握“唐宋八大家”的关键定位,深挖我国唐宋时期的文化精髓,以东坡文化园为载体,打造国内知名的中华诗词园,并融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唐宋古典文化为灵魂的文创产业,开发一系列文创产品、文化活动等。提升29叶挺惠州干部学院立足惠州,服务粤港澳,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建设惠州干部学院,着力打造集革命传统教育、干部教育培训、对外人才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重

18、要基地和实训平台。深入挖掘和运用以东江纵队精神、红色革命精神为主要内容的革命传统教育资源,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设立研究院,主动承担各类党政、思想、哲学等研究课题,积极筹办红色文化学术交流论坛。打造具有惠州特色的课程体系,开展精品课程。采取主题式、现场式等教学模式,促进研学传播一体、理论体验共通。以叶挺将军纪念园为依托,打造系列现场教学基地,加强体验。提升30黄金海岸滨海体育旅游基地以大亚湾黄金海岸及周边地区为载体,打破当前黄金海岸作为公共活动空间、旅游经济尚未充分释放的发展瓶颈,以体育产业为核心,打造黄金海岸国家级滨海运动训练基地和现代滨海运动康体中心。考虑举办国内外滨海运动赛事,将其打造

19、成为大亚湾区体育旅游和滨海旅游的龙头,发展成为惠州市全域旅游的重要支撑。新建31平潭空港旅游区立足平潭机场空港经济区发展优势,应对以平潭机场为集散中心辐射的国内外重要客源,进一步发展免税、自贸等高端商业业态,布局高端度假酒店等,以满足空港区内高端消费人群消费需求。新建32秋长-镇隆文化旅游示范基地以叶挺将军纪念园、崇林世居客家围屋为核心,联动周边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客家民俗、乡村田园等旅游资源,创新红色遗址、客家围屋等开发模式,结合碧桂园、华侨城乡村振兴文旅项目,打造乡村休闲与文化体验旅游品牌。整合秋长、镇隆的南阳新居、碧滟楼等红色遗址资源和客家围屋建筑群资源,以红色文化和客家文化为主体,多点

20、开发,串点成线,发展多条体验式的红色文化爱国教育游线和客家文化风情游线,形成一定规模的旅游聚集点,同时完善旅游服务设施,丰富旅游项目类型,以旅游业发展带动乡镇基础建设,促进就业,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客家红色文化旅游区。依托乡镇产业优势,发挥“旅游+”带动功能,推进旅游与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旅游产品,扩展旅游发展空间,将秋长-镇隆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打造成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示范区和广东省客家红色文化旅游示范区。提升33淡水古城文创基地依托祖庙、客家民居街区、邓承修故居、邓仲元故居等历史文化资源,整合传统商业街区,及邻近的亚公顶省级森林公园,打造一个自然风光优美、山水并济的商贸文化古城。通过加强淡水老街

21、的环境整治、景观和文化保护,促进旅游开发与商业经营的结合,以旅游旺市,加大传统特色产业的旅游开发力度,以旅游开发促进文化传承,提升油麻茶、墨斗丸、大酥丸、酿豆腐等传统手工食品的知名度,加强休闲娱乐产业的旅游开发,创新产品内容,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组织策划具有地方文化基础的创新型旅游节庆活动,活化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和古建筑群资源,将淡水古城打造成国家级历史文化旅游小镇。提升34惠州群岛旅游区组建惠州群岛旅游管理委员会,开展旅游发展规划,规范旅游开发活动,促进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开发合作,打造港深惠旅游发展合作基地;加强海洋生态和环境保护,与国际海洋旅游开发模式相接轨,开发新型海洋旅

22、游产品。近期从完善三门岛、小三门岛、大辣甲岛等一系列海岛的基础设施入手,完善交通便利条件,全面提升旅游开发水平,积极导入游艇旅游、海钓运动的高端旅游项目;中远期加强海岛旅游项目开发的科技、创意以及文化内涵。逐步开发三门岛、小三门岛、大辣甲岛等周边岛屿,主要针对生态休闲、高端度假,提高环大亚湾新区滨海旅游的品味与档次,打造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海岛度假胜地。提升35大亚湾红树林城市湿地公园在国家湿地公园和国家4A级景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公园的绿色生态效益,发挥生态保护、游览观光、休闲健身、科普教育的功能,充分利用城市优越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精神生活,开展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主题性、趣味性的旅游节庆活动

23、,探索城市公园旅游开发的新途径。并与邻近的虎头山公园形成联动,拓展旅游发展空间,丰富旅游产品内容,按照国家5A级景区评定标准将大亚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打造成国家5A级景区,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更高质量的旅游产品。提升36桂峰山旅游度假区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森林旅游资源优势,创新业态,结合原生态的食材和客家特色烹饪,开发建设森林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野生动植物观赏、森林浴场等森林旅游产品体系,整体打造高端森林避暑品牌。以国家体育总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要求为准则,创新发展“旅游+体育”,建设包括森林徒步基地、丛林攀越基地、极限运动体验基地、射击射箭基地、体育教育培训基地等在内的体

24、育旅游项目。提升37一般项目惠州科技馆依托惠州科技馆以科普展览为核心,集多学科、多形式的科普教育、培训、实践、学术交流、科技文化活动于一体,具有全方位、多功能的科技传播能力。创新科技旅游的发展模式,通过与惠州本地产业的结合,充分展现出石化、电子、新能源等产业的特色,并与周边场馆和景区形成联动,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丰富、更具特色的研学旅游产品。提升38嘉义庄创意产业园依托嘉义庄农民画示范村,深入挖掘农民画文化特色,实现文化与旅游、商业、会展、教育等的完美嫁接,延伸产业链条,打造嘉义庄艺术主题文化创意产业园。产业园内建设农民画创意基地、版权交易中心、会议中心、艺术主题公寓、文化商业街区、“前店后厂”

25、工作坊、大师工作室等精品项目。加大农民画创作人才培养力度,引进文化创意、广告传播等领域的著名企业和领军人才,吸引专业机构、双创人士、文艺爱好者等进驻参与,孵化文化创意社群。以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探索“运营企业+农民画合作社+孵化基地”发展模式,推动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将嘉义庄打造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标杆,全面激活惠州文旅融合发展的产业活力。提升39中国农民画博物馆在中国农民画博物馆现有的典藏、陈列、研究等功能的基础上,加强宣传力度,活化利用农民画资源,大力举办农民画相关论坛、赛事、拍卖等活动,形成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中国农民画创作基地和交易平台。提升40汤泉高尔夫假日俱乐部依托惠州最大的高尔夫

26、球场,以及SPA水疗养生馆、五星级度假酒店、野营训练营等配套设施,完善旅游接待设施,与罗浮山中医药产业相结合,创新发展集健身、休闲、娱乐、观光、养生为一体的旅游产品。提升41东江纵队纪念馆作为全国仅有的三个东江纵队纪念馆之一和第四批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东江纵队纪念馆应增强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面向全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提升42黄沙洞景区充分挖掘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提升温泉资源,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强从业人员培训与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和意识。提升43亚婆角海滨旅游区依托现有的旅游地产配套设施,充分挖掘滨海旅游资源,提升旅游服务和业态,做强滨海旅游产业。提升44五矿哈施塔特小镇依托现有国家AAA

27、A级旅游景区的基础,进一步完善接待设施,丰富旅游业态,加强与奥地利哈施塔特镇的联动,提升市场知名度。提升45粤赣湘边纵队纪念园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做大做强红色文化,加强与周边红色景区的联动,提升市场知名度。提升46平安生态旅游风景区依托优越的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充分挖掘特色资源,建立多渠道营销体系,提高景区知名度。提升47东平窑陶瓷文化园进一步完善交通、停车场、交通指示牌等基础设施,强化陶瓷文化园对周边乡村的带动作用,做大做强陶瓷创意文化,定期举办国内外陶瓷交流活动。提升48榄子垅环境园完善旅游接待设施,增强旅游体验和产业交流,提升市场影响力,大力开展研学旅游。提升49清水湖农庄提质升级旅游

28、接待设施,通过加强与周边乡村的联动增加旅游业态,充分挖掘客家文化资源,进一步做强客家文化。提升50白鹭湖依托良好的基础设施与森林、湖泊等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态,加强市场渠道推广,提升市场知名度。提升51元妙观充分挖掘道教文化,与周边祝屋巷等创意街区形成联动,开发具有道教特色的创意产品,创新发展模式。提升52碧海湾度假区进一步提升品质,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积极引进新型业态,丰富休闲旅游产品。提升53冠和博物馆进一步挖掘馆藏藏品的文化,开发衍生产品,丰富旅游业态,通过产学研产生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54中国好人村加强与周边乡村的联动,加强旅游配套设施,深入挖掘当地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态,进行

29、多渠道推广,进一步提升知名度。提升55清泉古寺加强挖掘佛教文化,创新旅游产品,通过佛教文化加强与港澳地区的联动,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扩大市场影响力。提升56蓝田瑶族风情园提升基础设施配套,与周边乡村形成联动,充分发挥瑶族特色文化,打造差异化产品。提升57东升岛完善厕所、码头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环境卫生,加强对周边海域的环境保护,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丰富旅游业态,大力发展海岛休闲度假。提升58墩子林场自然保护区完善基础设施及旅游接待设施,突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森林生态旅游。提升59宏兴茶山休闲谷加强开发力度,尽快落地规划项目,与周边乡村旅游形成联动,做大做强生态休闲旅游。提升60碧桂园森林

30、湖依托区内有机农庄、森林、湖泊等资源及配套设施,充分挖掘生态环境资源,进一步完善外部交通条件,大力发展亲子旅游。提升61安墩热汤温泉完善外部交通条件,进一步统筹温泉产业发展,加快提质升级,与周边旅游景区形成联动,加强市场宣传力度,提升市场知名度。提升62邓演达纪念园以邓演达纪念馆为载体,梳理邓演达的爱国历史,弘扬以邓演达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将邓演达纪念馆打造成为惠州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注意与惠州及其周边城市的中小学沟通联系,成为中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塑造的重要载体。提升63君子湖云栖小镇以仲恺高新区创新产业资源为基础,以“云”生活方式为核心,以生态为基底,结合艺术文化创意,打造云生活森林度

31、假小镇。以君子湖为主要载体,联动自然山林资源,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以产、区、人、文“四位一体”新模式发展。新建64梧村科技小镇以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为发展理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构建特色产业体系,打造集智能制造、孵化加速、创意展示、工业旅游、会议论坛、休闲娱乐等于一体的人工智能科技小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化示范区、惠港合作国际化示范区、广东践行智慧城市的新样板。新建65花果山生态度假区做好花果山生态修复工作,深入挖掘生态资源特色,完善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轻奢为主题,打造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高端休闲度假业态,发展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知名的轻奢旅游度

32、假区。新建66泰培康养文化产业园以山水田园资源为依托,充分发挥廖仲恺先生故乡的历史文化优势,融入文化创意,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打造集田园观光、乡村休闲、度假康养、红色文化体验等于一体的康养文化产业园。新建67城基生态园以自然与人文资源基底为依托,整合周边村落资源,联动发展。提升68全域旅游重点乡镇惠城区马安镇国学文化特色小镇坚持“1+4”发展格局,不断强化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同时,关注廉政文化、忠孝文化、佛雕五百罗汉文化、家风文化等四大文化教育基地的建立,提炼各文化特色,关注文化要素与马安镇建筑外立面、城市基础设施、游览导视系统等的充分融合,将马安镇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国学文化产业集聚区,国

33、学文化特色小镇。改造69惠城区汝湖镇体育运动特色小镇紧抓越野比赛等一系列体育赛事发展契机,挖掘白鹭湖等优质生态环境基础,联合汝湖镇高端汽车产业、照明电器产业等发展基础,配套延伸赛车制造业、体育装备制造业等链条,将汝湖镇打造成为惠州首个、广东先列、全国知名的体育产业特色小镇。改造70惠城区桥东街道电商特色小镇把握惠城区“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20162020)发展契机,立足桥东街道发展基础,紧抓惠州市智慧城市发展态势,挖掘桥东街道智慧平台+旅游+创业+电子商务的现代产业模式,打造广东省先行的电商特色小镇。改造71惠城区芦洲镇生命特色小镇立足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关注与广东省各高校合作,建设护理、医

34、药等医疗类专业院校,与国内先进的康疗企业合作,搭建完整康疗产业链条,立足“三宜”新农村建设目的,将芦洲镇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康疗度假目的地,以康养医疗产业为支柱的“生命”特色小镇。改造72惠城区横沥镇生态休闲旅游风情小镇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崛起”的发展定位,全力将横沥镇打造为惠州市“三宜”新农村示范点;充分发挥该镇生态优势,打造惠州市疗养及康复中心;激活文化资源活力,优化民俗文化活动的呈现与参与,最终将横沥镇打造成为生态休闲旅游风情小镇。改造73惠阳区淡水街道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发挥街道的历史发展和侨乡优势,街道建设文化风情,全面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关注环境提升,最终打造成为省级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

35、镇。改造74惠阳区秋长街道吉他小镇秋长街道应当将“吉他小镇”的建设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小镇建设既要有吉他生产基地的核心区域,也要融入音乐、文化、旅游等各种概念元素,将食、住、行、游、购、娱融为一体;着力扶持好吉他企业,做产业规划,并依法依规整合好相关土地资源;要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与概念宣传,把“吉他小镇”项目宣传推介好,将其打造成为以吉他制造为核心产业的国家级特色小镇。改造75惠阳区平潭镇影视文化旅游风情小镇以影视文化为核心,打造拍摄、旅游、教研等多种功能聚集的旅游风情小镇,并充分发挥行业影响力,带动更多优秀企业参与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此外,将来还有望通过产业的导入、品牌的

36、打造,将项目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把项目打造成影视文化产业的标杆。改造76惠阳区沙田镇山地休闲旅游风情小镇围绕建设山地休闲旅游风情小镇,全面实施“三化同步、文旅融合”(工业园区化、城镇特色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文化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战略,打造“五大经济板块”(东部工业区、南部金桔生态区、西部温泉休闲区、北部农业示范区、中部行政中心区),走一条旅游引导的节约、绿色、低碳、智慧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改造77惠阳区永湖镇创新生态农业特色小镇构建“政府引领、企业配合、村委参与、村民得利”的发展机制,以乡村振兴为根本目的,积极与社会企业合作发展,着力建设农业公园、特色民宿、田园综合体等,全面优化基础设施

37、和城市面貌,推动永湖镇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当地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立体打造升级创新生态农业特色小镇。改造78惠东县高潭镇东江红都特色小镇切实加强对革命旧址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利用,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民生投入,以“红色”为支点和引擎,在保护红色遗址过程中,同步推进交通、供电、通信、饮水等民生项目;着力开发红色旅游商品、建立红色主题民宿、推广红色文化美食、发展高潭茶文化等红色产业链,全力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红色文旅小镇。改造79惠东县吉隆镇女鞋小镇基于吉隆镇制鞋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城镇风貌,完善当地经销环境,增加文化原色的融入,开发一系列具有吉隆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将其与制鞋业密切融合,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

38、女鞋小镇。改造80惠东县黄埠镇制鞋特色小镇立足黄埠镇制鞋产业基础,全面提升城镇风貌,完善当地经销环境,增加文化原色的融入,开发一系列具有黄埠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将其与制鞋业密切融合,将其打造成为国内知名的制鞋小镇。改造81惠东县平海镇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全面开展平海古城物质文化遗产的维修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与传承等系列工作。在此基础上,着力打造平海古城海洋文化小镇组团,挖掘与重塑滨海古城风貌,结合“滨海温泉”及“滨海休闲”等元素,将平海镇建设成为集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和乡土工艺等于一体的现代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镇。改造82惠东县稔山镇科技智谷小镇强化对深圳、香港现代科技产业的吸收,

39、推进自身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升级。关注科技创意研发、创新金融、生命健康、商贸物流、湿地公园、滨海文旅度假、区域性消费等产业设施的建设,同时不断优化居住、教育、医疗等配套生活设施。改造83惠东县铁涌镇休闲农业旅游风情小镇发挥广发惠东风电场发展优势,强化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充分保护铁涌镇生态环境,引入现代种植、养殖技术,全面塑造铁涌镇“蓝色牧场”与“生蚝之乡”的品牌形象,延伸农业旅游产业链条,将铁涌镇打造现代休闲农业旅游风情小镇。改造84惠东县大岭镇工业特色小镇立足大岭镇工业发展优势,将工业产品生产、制作、销售、回收等各工艺流程与旅游产业密切结合,形成生产-观看,制作-体验,销售-旅游商品,回收

40、-研学等多元立体的复合化产业结构,最终将大岭镇打造成为省级工业特色小镇。改造85惠东县梁化镇乡村旅游风情小镇梁化镇的发展应当集生态观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休闲度假于一体,以“千年九梦,蝶舞梁化”为主题形象定位,以跨越时空的“梁化九梦”特色旅游产品为支撑,整体形成“北静南动中服务”的“2(北翼)+3(南翼)+4(身)”旅游空间格局。旅游产品开发应当注意客家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形成多层次、多主题的旅游线路,最终将其打造为惠州市地标性乡村旅游风情小镇。改造86惠东县安墩镇红色旅游风情小镇深挖安墩镇红色旅游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关注将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的有机整合,重塑革命时期的

41、农耕场景,描绘革命时期的百姓生活,最终将安墩镇打造成为集农业生产与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知名红色旅游风情小镇。改造87博罗县园洲镇时尚小镇立足服装制造业发展基础,引入先进时尚生产理念,将园洲镇打造成为一个集创意、设计、研发、生产、物流、电商、产品展示、新闻发布、休闲度假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时尚产业城。坚持走“时尚产业化、产业集聚化、集聚高端化、高端品牌化、品牌国际化”的发展路线,将园洲镇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时尚产业高地,建设一个“低碳、绿色、低密度、人性化、具有魅力和活力”的产业城区。改造88博罗县石坝镇休闲农业旅游风情小镇石坝镇应当着力构建以生态农产品供应为主体的长程产业链,提高农业现代化与规模

42、化水平, 打造博罗北部的农产品集散中心。同时,加快黄山洞旅游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立镇,以旅游兴镇,带动群众走向富裕,最终实现休闲农业旅游风情小镇的发展目标。改造89博罗县罗阳镇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镇充分激活缚娄国遗址、保宁桥、古城墙、百人坑、韩氏大宗祠、东山八角井等历史遗迹、文化资源,充分提升罗阳镇历史文化氛围与品位,以缚娄古国为核心,全面打造成为省内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风情小镇,与已经建成的五矿哈施塔特奥地利风情小镇形成中与西、古与今的鲜明对比。改造90博罗县龙溪街道国际无人驾驶汽车小镇把握无人驾驶产业园区建设契机,全面提升龙溪街道产业格局,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级无人驾驶汽车小镇。改造91博罗县

43、石湾镇汽车特色小镇以石湾镇汽配产业为基础,充分联动物流、电子信息和食品生产等其他产业,对照广东省特色小镇标准,实现石湾镇汽配特色小镇全面提升与建设。改造92博罗县杨侨镇金钱龟渔业特色小镇以“中国金钱龟之乡”、“黄花风铃世界”两张牌建设为抓手,推动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渔业特色小镇。改造93博罗县长宁镇中医康养小镇把握长宁镇发展基础和产业转型契机,发展以健康服务、养疗服务、度假游乐、康体运动等为核心的互融产业,打造长宁康养融合生态圈。改造94博罗县泰美镇生态旅游风情小镇梳理象头山自然、人文旅游资源,联动周边乡村等资源,立体发展泰美镇旅游产业。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生态开发为手

44、段,以旅游产业发展为环境保护的第一抓手,推动泰美镇发展成为广东省知名的生态旅游风情小镇。改造95博罗县观音阁镇观音阁体育特色小镇立足航空营地建设基础,深化“体育+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关注航空运动与房车自驾等新业态的提升与发展,将观音阁镇打造成为一个“航空飞行+房车旅居”的平台,关注镇内相关体育装备制造业、培训业、接待业等多种业态的共同发展,最后将观音阁镇发展成为省内知名的体育特色小镇。改造96博罗县湖镇镇南药特色小镇立足湖镇镇区位优势和制造业发展基础,紧抓南药种植基地建设发展的优势条件,将湖镇镇建设成为具种植规模和种植技术标准,集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科研教育的南药小镇。此外,关注音乐、航

45、天农业、电子商务等多种产业的协调与融合发展。改造97博罗县龙华镇孝道小镇以中华孝道伦理道德文化为主线,以中国道教圣地、广东罗浮山风景名胜区为依托,以龙华镇区位优势及生态环境为基础,以“陈孝女祠”、旭日村古村落等众多文物古迹为亮点,围绕中华孝道和谐文化传承、弘扬、发展为特色,打造龙华孝道特色小镇。改造98龙门县地派镇温泉康养小镇梳理地派温泉资源优势,进一步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丰富康养产业,引进国内外先进康养产业,打造国内一流的温泉康养小镇。改造99龙门县永汉镇温泉旅居小镇从景区度假向全域旅居转型升级,以提升居家服务为核心,以升级休闲旅游配套为辅助,基于“观光-休闲-度假-旅居-定制旅游”的发展规律

46、,适当超前地发展融合型旅居产业,培育野奢度假、美食购物、文化休闲、运动健身、养生养老等精品业态,丰富旅居体验,逐步发展成为广东知名的温泉旅居小镇。改造100龙门县龙华镇健康文旅小镇以香溪堡旅游区为核心,以水坑村、功武村、绳武围等传统村落为支撑,加强古村、古建筑保护,以山水环境为背景,以耕读文化为内涵,撬动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的发展,扶持发展文化创意、民俗体验业态。承接南昆山外溢市场,发展温泉度假、养生养老、美食购物等项目;对接珠三角市场,布局滨水度假、健康农业、归园田居等项目,打造健康文旅小镇。改造101龙门县龙田镇文化生态旅游小镇以优越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文化资源,打造环三大温泉生态旅游经济圈,

47、逐步形成温泉旅游业、新型工业一体化的发展格局。做活做特“客、田、水、画”文章,孵化一批美丽乡村和文化基地,打造广东省知名文化生态旅游小镇。改造102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瑶族风情小镇保护瑶族少数民族文化(“舞火狗”非遗),建设民俗博物馆,开展舞台文化表演,打造民族风情主题园、生态科技园,以瑶族文化为核心,打造与连南八排瑶、粤北各县的过山瑶迥然不同的省级知名瑶族风情小镇。改造103龙门县南昆山生态特色小镇依托南昆山优越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坚持以生态保护为根本,发掘高质量的旅游憩息资源,发展生态度假旅游、健康养生旅游,在保护现状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区域生态,发展生态产业,打造国内知

48、名的生态特色小镇。改造104大亚湾区霞涌街道滨海烯谷小镇霞涌街道的发展应当围绕“智慧”“文旅”两大发展主题,构建创新产业发展体系,形成创新智慧产业链、文化旅游产业链、化工科技产业链和渔港风情休闲产业链等四大产业链条。改造105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创新小镇通过集聚人才、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推进产业集聚、产业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小空间大集聚、小平台大产业、小载体大创新”,形成全新的经济社会融合发展平台。通过制度创新打造政务生态,通过强化社区功能打造社会生态,集聚创业者、风投资本、孵化器等高端要素,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融合,使陈江街道发展成为“产城人文”一体的创新高地。改造106仲恺高新区

49、潼湖镇科技小镇潼湖镇应当牢牢把握潼湖生态智慧区建设带来的发展契机,借助仲恺“三次创业”机遇期,紧抓经济、生态、民生三条主线,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孵化与配置,吸引创新要素高端集聚、高度集聚、高速集聚,延伸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链条,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力打造“广东硅谷”,建设成为国内知名的潼湖科技小镇,带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改造107仲恺高新区沥林镇运动休闲小镇立足运动器材及相关产品制造基础,积极培育具有自主品牌的户外用品,发展体育运动器材及装备制造业,全面提升沥林镇制造业结构,实现从研发到销售的产业闭环。以运动器材产业为依托,联合惠州市体育旅游市场,发展运动休闲体育旅游,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50、打造国内知名的运动休闲小镇。改造108仲恺高新区潼侨镇风情民俗小镇以潼侨公园、侨文化展览馆为依托,整合周边侨文化资源,提升整体配套设施,建设侨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作为潼侨风情民俗小镇的重要支撑。举办侨文化活动周、东南亚美食节等活动,鼓励民俗美食、服装饰品、风情歌舞等融入市场,充分利用东南亚风情歌舞团队资源,结合实际和时代需求,大力打造东南亚特色歌舞文化艺术,打造省级知名的风情民俗小镇。改造109全域旅游一般乡镇惠城区三栋镇,惠阳区新圩镇、镇隆镇、良井镇,惠东县白花镇、多祝镇、宝口镇、白盆珠镇,博罗县麻陂镇、公庄镇,杨村镇、柏塘镇、福田镇、横河镇,龙门县平陵街道、龙江镇、麻榨镇、龙潭镇把握惠州市旅

51、游产业发展契机,对地方产业比较优势不明显,旅游产业发展不突出,但是具备较好旅游开发潜力的乡镇进行提升改造,全面推进惠州市新型城镇化发展与提升。改造110农业公园惠城区水口街道下源村以海纳农业公园为主要载体,充分扩容空间与生产、充分提升环境与设施、充分强化品牌与市场,打造惠州市现代农业公园。提升111惠阳区平潭镇阳光村以四季绿农业公园为主要载体,充分扩容空间与生产、充分提升环境与设施、充分强化品牌与市场,打造惠州市现代农业公园。提升112惠东县吉隆镇桥岭村以惠州市乐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主要载体,充分扩容空间与生产、充分提升环境与设施、充分强化品牌与市场,打造惠州市现代农业公园。提升113田园综合

52、体惠阳区良井镇矮光村以惠州市添信有机农业开发公司、惠州市绿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4惠阳区良井镇时化村以景原生态观光园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5惠阳区永湖镇麻溪村以森林湖良食有机农场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6惠东县大岭镇桥新区以永记生态园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7惠东县吉隆镇轿岭村以嘉隆有机农场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8博罗县长宁镇松树岗村以台湾空中田园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19仲恺高新区陈江街道幸福村以泰培康养文化产业园为主要载体,全力打造独具特色、具有完整农业产业链条、环境优美友善的惠州市重点田园综合体。改造120现代农业产业园惠城区水口街道、横沥镇、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