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六次下江南分别是在康熙几年?经过了什么地方?
李霜
2021-03-11 04:58:57
共 2 个回答
崔博明
2021-03-17 18:43:17
康熙帝于康熙二十三年到四十六年(1684年—1707年)间曾经六次南巡,而康熙南巡的核心目的是为了治河、导淮、济运。当时,江苏淮安是黄、淮、运三水交汇之地,为黄淮襟要、漕运锁钥,高家堰又是拱卫里下河地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屏障,因此,淮安地区是清代治河的关键,康熙帝每次南巡必到淮安视察,指授治河方略。康熙帝在这里努力践行其“一劳永逸、全面修治”的治河思想,体现了一位伟大君主追求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求实人格,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第一、二次南巡,察视河工,相度形势。
康熙帝在平定三藩、统一台湾以后,便视河务为首要。靳辅治河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淮、扬水灾并未明显好转,康熙帝为此殚精竭虑,日夜焦劳,他惟恐官员治河失法,遂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举南巡之典,不远万里,亲阅河工。
三、第三次南巡,策定新的治河方略。
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帝主要集中精力平定噶尔丹的叛乱。在这几年中,河工人事变更频繁,总河一职十次易人,除靳辅外,其余九人皆不得力,造成河工日趋败坏。
四、第四次南巡,河工初步告成。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正月十五至三月十五日,康熙帝以河工即将告成,进行第四次南巡。
五、第五、六次南巡,筹划善后之规。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初,康熙帝认为,河工虽说告成,尚须察验形势,筹划善后之规。二月初九,康熙帝启程离京,踏上了第五次南巡的旅程。
总结:
康熙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是看堤防和了解东南地区的社会和民生疾苦,每次都很俭朴,且多数情况下是微服私访。没有惊动更没有骚扰地方百姓。乾隆也曾六下江南,声言他的目的和祖父一样,其实他的目的恰恰不是如此。他的主要目的是变着法子寻开心和炫耀他的伟大。
杜杨燕
2021-03-19 09:51:02
1684年、1689年、1699年、1702年、1705年、1707年。康熙下江南时随行的大臣们不能带家眷。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