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地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3:12  大洋网-广州日报

  

广州地铁
广州地铁

  2个月6条线——密集开通挑战极限

  多建地铁、快建地铁是广州市委市政府“惠民”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珠三角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迫切需要,是服务和保障亚运会的基础设施。

  十多年来,数十万名地铁建设者日以继夜地工作,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征地拆迁阻滞等困难,通过精细化管理和大量采用对地面影响不大的盾构法施工先进技术,在广州这座人口和建筑物密集、车水马龙的特大城市地下,建成了8条线、236公里的地铁线网,大步跨入了世界地铁先进城市行列。

  而在两个月时间内密集开通3条新线、3条延长线共86公里的地铁线路,并用3天时间在城区中心拆解1条大运量的地铁线路,这在世界地铁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地铁通达八成以上的亚运比赛场馆以及机场、高铁和火车站,广州开了先河。地铁是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年开通一条线已属不易,而要在两个月内密集开通多条线路难上加难。去年底,地铁公司发出“保开通、迎亚运”的号召,1万多名地铁员工、数万名建设者、上千家工程单位和供货商团结协作、背水一战,60多台盾构机在羊城地下大会战。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地铁亚运新线开通目标如期实现:

  9月25日,新二号线、八号线、四号线北延线开通试运营。

  10月30日,三号线北延段开通试运营。

  11月3日,国内首条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线路广佛线开通试运营。

  11月8日,国内首条无人驾驶全地下线珠江新城旅客自动输运系统(APM线)开通试运营!

  如今,地铁四通八达,市民出行更加便捷。亚运会有了畅通无阻的地下交通大动脉。

  72小时——二/八号线成功拆解

  在3天时间内,对一条日客运量100万人次的地铁线路进行中部拆解,调整为十字交叉的两条线路(拆解完便需高水平开通),这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且在国内轨道交通界没有经验可以借鉴。

  然而,广州地铁人做到了!

  亚运会前广州地铁要提高线网运能和效率,二号线实施拆解势在必行。原有的地铁二号线,自2003年建成开通起,就一直承担着地下交通骨架的作用。线路呈“L”形走向(从白云区的三元里站至海珠区的万胜围站),在江南西和晓港区间预留拆解条件。

  二/八号线拆解工程,即是在晓港站至江南西站区间,新增一个换乘站昌岗站,并对设备设施的硬件软件进行拆分、合并、联调和演练,形成可以换乘的两条独立线路。这项工程面临三大难题:一是线路中段拆解,同时对两条地铁实施全局性调整,技术难度成倍增加;二是要拆解每天百万人次客运量的线路,必须尽力降低其对城市中心区交通的影响;三是须确保拆解后,两条新线能够接近原来二号线的运营水平。

  市政府高度重视拆解工程,地铁公司始终把“安全运营、平稳过渡,高效拆解、影响最低”作为实施原则,科学论证,精心组织,通过“三板斧”实现了成功拆解:

  一是优化方案,把停运时间降到了最低。从2007年开始,广州地铁对拆解方案先后3次优化,从最初的“15天”方案(即停运15天),到“2+2”方案(即停运两个对市民上下班影响不大的周六、日),最终地铁公司通过更严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手段,进一步将拆解、停运时间压缩至3天。

  二是精确作业,实现较高水平开通。总指挥部周密安排,10个作业组在72个小时内精确作业,克服了时间控制难、施工组织难和调试演练难等问题,高效拆解,一步到位,使开通试运营的能力接近原来二号线的运营水平。

  三是做好预案,提前做好各类宣传告示,在市交委支持下增开临时公交专线,最大限度减轻市民不便。

  三天后,全新的二号线、八号线横空出世,从此东西纵贯、南北通途。二号线向南向北延伸,将高铁与机场无缝连接在一起。

  3改6——三号线加长使运能翻番

  2010年4月29日,乘坐地铁三号线的市民惊喜发现,三号线列车变长了——从3节车厢变成了6节车厢。三号线运力增加了一倍,不仅能运载更多人,而且乘坐更加舒适。

  一夜之间,三号线列车大变身,街坊们从此可以轻松乘坐三号线。看到无数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回报,地铁人松了一口气。

  曾几何时,三号线日益增加的客流与仅有3节编组列车运能间的矛盾,渐渐成为压在广州地铁人心头的大石。三号线是承载广州市“南拓”发展战略的规划引导型线路,2006年底开通后,客流一路攀升,2007年日均25万人次,到了2009年底已达日均53万人次,相当于一号线开通10年后的客流水平。

  地铁公司决心为三号线“松绑”——加长列车,迅速向政府申请增购3号线列车并获得批准。地铁人使出浑身解数,派出车辆监造技术人员驻守千里之外的生产车间,加快列车制造。车辆生产厂商也从保障亚运会顺利召开的大局出发,打破常规优先生产广州地铁三号线列车。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增购的列车陆续抵达广州。为了使3号线早日“加长”,地铁公司提前半年多紧锣密鼓启动了三号线列车的升级改造(即“3改6”)。每天正常运营结束后,利用收车后短短的三四个小时,争分夺秒对屏蔽门、信号、自动售检票等十几个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五一”前夕,街坊们便坐上了6节编组的三号线列车。

  42小时——史无前例的通宵运营

  举世瞩目的第16届亚运会于11月12日拉开帷幕。开幕式当天,广州举城欢庆,地铁线网(除APM线外)实施通宵运营。

  通宵运营在广州地铁是史无前例的。两天一夜,地铁持续一刻不停安全运营42小时。

  8条线路236公里同时运作,尤其是多条新线甫一建成开通便投入通宵运营,且承担日均近500万人次客流的挑战——这是地铁运营史上的空前考验!

  一位地铁专家说:“别看通宵运营只是延长了几个小时收车,但对于地铁列车及系统设备来说,连续运营不停歇就像是让一个运动员跑完一个马拉松再跑一个马拉松,是对体能极限的挑战。”从今年8月份起,地铁各线路提前“预热”,分别进行通宵运营演练,并制订了相关应急预案。

  为了确保通宵运营,为亚运会开幕式提供万无一失的安全运营服务,地铁公司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建立了“四个机制”:一是统一指挥调度机制,成立了亚运地铁运营指挥部。二是“点、线、面”线网客流联合疏运和控制机制,在大客流出现时,以确保乘客安全为原则对客流实施控制和疏导。制订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反复演练。三是地铁与公交衔接联运机制,在市交委的统筹协调下实施以地铁为主骨架、路面交通衔接的公共交通网络服务。四是维修保障、技术服务协作机制,针对亚运期间通宵运营和延长运营、设备检修时间大幅减少的情况,调整各设备设施的维修保障措施,实行特殊的维修检修模式。组织97家有奥运会服务保障经验、有实力的设备供货商和工程单位,专人进驻地铁、现场蹲点,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和迅速处理设备故障。

  开幕式当天,地铁线网投入最大运力,公司领导坐镇现场靠前指挥,与市交委和各区政府密切联动,一万多名地铁工作人员和八千名地铁志愿者通宵鏖战、共同坚守,做到了地铁运营万无一失、地面客流有序可控。

  亚运会闭幕式期间,地铁还会再一次实施通宵运营。此外,亚运期间广州地铁结合赛事要求,增加“赛事高峰”运输安排,各条线路均按最大运力投入并适当延长服务时间1至2小时。

  784万人次——值得载入史册的一周

  11月1日至5日(共5天),在广州市民和海内外游客享用“亚运大礼包”之时,地铁迎来史上最高客流。面对史无前例的考验,广州地铁人迎难而上,用勇气和智慧上演了广州奇迹,创下了国内地铁行业客运新纪录。

  5天期间,地铁线网共运送乘客3877万人次,日均运客达到775万人次,比实施政策之前日平均运客量390万人次翻了一番。

  值得称道的是,11月5日地铁运客784.44万人次,创下国内行业纪录。它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一座城市轨道交通的不懈追求,也竖起了国内行业一座新的标杆、一个新的高度。

  5天里,线网实现了安全运营,没有发生一起安全责任事故。期间,地铁公司通过十项措施保障乘客安全文明乘坐地铁:一是历史性地实行“高运量、高密度、高负荷”运营,投入最大运力。二是加大技术保障,所有系统设备均处于至佳运转状态。三是与市交委和各区密切联动,建立保障指挥体系和机制,制定运营保障应急预案。四是启动最高级别安检,强度堪比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与公安、武警合作,做到万无一失。五是通过各种渠道以及新闻媒体,争取市民理解,引导理性出行、错峰出行、迂回出行、文明出行。六是每天超过3000名志愿者上线,开展6000人次以上志愿服务。七是管理人员分片区负责,从总经理、党委书记到普通办事员,上千管理人员下车站,各自包干“责任片区”。八是加强司乘人员和车站人员应急培训、行车安全保障,做好各类安全乘车提示。九是加强内部安保力量,每天安排两千护卫驻扎车站;十是保持车站卫生,数千名保洁人员见缝插针加大保洁力度,不留卫生死角。专稿

  市民开心搭乘广佛线

  即将进入岁末,提前盘点广州轨道交通2010年工程建设和运营服务,一连串数字记录了广州地铁的发展轨迹,彰显了地铁人“服务市民、服务亚运”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地铁人“迎难而上、苦干巧干”的艰辛。

  地铁

  为广州提速

  

  1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