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养殖技术要点

巴沙鱼是越南湄公河流域特有的优质经济鱼类。近年广东、海南引进养殖获得成功。巴沙鱼肉质白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小刺。目前巴沙鱼加工食品远销世界150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是越南淡水水产品种中出口量最大的鱼类。

巴沙鱼养殖特点

优点:生长快、个体大、产量高,亩产量4000~5000公斤。食性广、耐低氧、对水质要求不高、易饲养,可进行高密度养殖。易加工,鱼柳价格高(40~50元/kg),便于加工出口。

缺点:不耐寒,适宜水温为20~32℃,最适水温为24~30℃,当水温降至16℃时,停止进食,水温在10℃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

苗种培育

传统肥水下塘“开花”,放养量30万尾/亩。适时提供充足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等浮游动物。巴沙鱼幼苗有互相残食现象,饵料不足时要及时补充丰年虫幼体或投喂蛋黄微粒以提高育苗成活率。2~3cm时投喂粉状饲料。受天气影响较大,成活率30%左右。

标粗、培育越冬苗种

由于巴沙鱼繁殖季节较迟(6-7月),养殖周期内需要越冬。分疏标粗至5cm规格,放养密度6万~8万尾/亩。

培育越冬苗种:当年10月底至翌年3月底,从5cm规格培育成15~20cm(100g左右),放养密度3万~5万尾/亩。

成鱼养殖

4月初放养100g左右的大规格越冬苗种,亩放养4000~5000尾,养殖5个月达到1~1.5kg/尾的商品规格,亩产4500kg左右。饲料可使用普通罗非鱼料(蛋白含量28%~32%)代替,投喂量3%~5%。饲料系数1.3。成鱼塘头价12元/公斤左右,养殖成本8~9元/公斤,亩纯利1.5万元左右。

文|广东省渔业种质保护中心 杨丽专

肇庆市怀集县畜牧兽医局 陈钰

文章摘自 2022年第6期《海洋与渔业》杂志

美术编辑:周帆

审核:高晓霞

发布于:山西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意见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