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客年龄:14年10个月
访问:?
文章:223篇

个人描述

洞庭湖畔,铜铃激越,醉醒之间才是人间万象;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天地之间有一个永恒的梦;我心宁静,我行飞扬,我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情。//重要说明:洞庭铜铃博客文章,除特别说明以外,均由叶恒永本人原创。请尊重著作权,需转载请联系本人:湖南省临湘市坦渡中学(邮编:414309)

岳阳方言古语(之三)

分类:地方研究 | 标签: 岳阳   方言古语  
2015-04-23 20:09 阅读(?)评论(0)
 

 

岳阳方言古语(之三)

 

         临湘市坦渡中学  叶恒永

 

临湘有一句俗语:“临湘地土亲,十里有九音。”岳阳更加是如此。岳阳位于湘鄂交界处,语言特点既有湘方言口音,又带有鄂语音特色。岳阳既有山区,又有湖区,移民也比较多,因而岳阳方言并非单一方言。笔者将一些有趣味的方言词汇辑录如下:

色气/气色本地方言中 色气指“颜色”,气色指“气味”。这可能与中国古代哲学有关。气,在古代哲学中,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气别阴阳,以成天地。天地交感,以生万物。张仲景《金匮要略》在谈及面部望诊时说:“问曰:病人有气色见于面部,愿闻其说。师曰:……色青为痛,色黑为劳,色赤为风,色黄者便难,色鲜明者有留饮。”方言吸取和保留了这种文化,可见的颜色、可闻的气味都与密切相关。

錾定:“錾”作动词用,是指“在砖石上凿,在金银上刻”,用作名词是指“錾子”、“錾刀”。本地用“錾定”的意思是“命中注定,不可改变”。如:“他醉酒而死,这是錾定了的。”

叉口:本地指带有长耳的大袋子。《拍案惊奇》三:“只见门外一大黑影,一个人走将进来,将肩上叉口也似一件东西往庭中一摔。”

也罢去:也作“也罢”,一般的意思是“算了”。《西游记》第二十五回:“(孙大圣)忍了又忍道:‘这童子只说当面打人也罢,受他些气儿。送他个绝后计,教他大家都吃不成。’本地用“也罢”或者“也罢去”表示庆幸、祝福。例如:“也罢去!孙儿考上了大学!”

见子打子:是一句珠算用语。现比喻人做事灵活,善于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抱鸡窠:指母鸡为了孵蛋而占的鸡窝。抱 , 有一个意项是的意思。《广韵》:抱 ,鸟伏卵。 抱鸡,也叫抱鸡婆,指正在孵蛋或者是看护小鸡的母鸡。“窠”音为kē,指鸟巢。“抱鸡窠”比喻混乱的场面或杂乱的东西。《水浒传》第104回:“众人跌脚捶胸,好似掀翻了抱鸡窠,弄出许多慌来,却去骂王庆,羞三娘。”母鸡要孵蛋,就不会下蛋,因此,民间有一些不让母鸡孵蛋的土办法,如,把母鸡单独关在有水的笼子里,这类方法,叫做“醒抱”。

松(月+桑):(月+桑),音sǎng.第一种意思:畅快。《水浒传》第31回:“武松道:‘这口鸟气,今日方才出得松(月+桑)。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只可撒开。’提了朴刀,投东小路便走。”第二种意思:(位置、空间)足够。如:“客车上还松(月+桑)。”

经事:指牢固、不容易坏。如:“这种瓷砖蛮经事。”

到兜:指到底、到终点。例如:“水干到了兜”;“坐车坐到兜”。

应牛:放牛。牛饿了,牵去吃草,牛渴了,牵去喝水,是为“应”。

斫柴:用刀斧砍柴。斫,音为zhuó.

零细:买给小孩子吃的东西,不多也不贵。如:“要买点零细接孩子。”

你老人家:本地对老年人的尊称。对方有四五十岁以上就可以用了。发音经常省略为n- na- ga.

沏壶:烧茶或者泡茶用的壶。沏,音为qī.在岳阳大部分地区,有客人到,泡茶是第一道礼节。

唆嘴:用言辞挑唆。《西游记》第二十七回:“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

不受告:指小孩子不听话。

各不得:也作“各不着”,指脾气、性格等合不来。《歧路灯》三:“你姑娘叫你在这里读书,休要淘气,与你端福兄弟休要各不着。”

打平火:也作“打平伙”,指众人各自出资凑在一起吃喝。《二刻拍案惊奇》二十二:“众人又说不好独难为他一个,我们大家凑些,打个平火。”

半中腰:指中间、半截。《金瓶梅词话》六十八:“过了同仁桥牌坊往东,打王家巷进去,半中腰里有个发放巡捕的厅儿。”附注:我们称上面为“高点”,下面为“脚点”,外面被称为“外点”,里面叫“肚里”。这也是很有地方特色的。

亲家礼道:指因有亲属关系而客气相待。《西游记》第九十四回:“八戒道:‘没事!没事!我们与他亲家礼道的,他便不好生怪。’”

《读者》2011年第24期刊载了林奇的一篇文章。有一段话是这样的:“当一个人从童年迈入成年,他有意无意地开始觉得故乡对自己不再重要,他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他开始厌恶、挑剔故乡的一切。他学习普通话、新居住城市的口音、英语、法语以及一切他认为有用、有范儿、有品位的语言。他努力改掉自己的外地口音,渐渐地忘掉自己方言中的趣味。”

我们收集方言,也就是在收集故乡和童年。最初的记忆,总是最深刻的。故乡的方言,是一朵花,开在自己灵魂深处。

 

(本文刊载于《中小学素质教育》2015年第12期)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