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正在收听 :

山西大学(Shanxi University),位于山西太原,中国办学历史最悠久高校之一[5],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96],教育部和山西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高校[5]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率先发展大学[243]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98]111计划[101]英才计划[102]101计划[227]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1]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来华留学示范基地[2]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3]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中西部“一省一校”国家重点建设大学(Z14)联盟全国九所地方综合性大学协作会中国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黄河流域大学联盟山西省乡村建设高校联盟[199]、全国健康学校[129][177]、教育数字化实践基地[176]

学校前身是1902年5月8日创办的山西大学堂,1912年改名山西大学校,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1931年改名山西大学,1953年更名山西师范学院,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校名。[4]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有坞城、东山、大东关3个校区,总占地面积3008亩,总建筑面积133.2万平米[238];90个本科专业[238]、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博士后流动站[221];全日制本科生24616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9077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615人,全日制博士研究生1402人[238][5]

办学历史

大事记

1530年

明嘉靖九年[251]

明嘉靖九年(1530年),晋阳(今太原市)首开河汾书院,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改称三立书院。雍正十一年(1733 年),改名“晋阳书院”。
1883年

1882年[250]

山西巡抚张之洞创建令德堂(令德书院)。
1902年5月8日

1902年[4]

山西大学堂成立。
1914年9月

1914年[4]

山西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校。
  • 书院时期
晋阳书院明嘉靖万历年间设于太原,道光《阳曲县志》载“晋阳书院建自前明”。万历初年,山西按察司副使利用已迁走的巡抚衙门旧址,增建号舍,挂起“河汾书院”牌匾。翌年,再加扩建,筑三贤堂,祀奉讲学河汾生长于河汾的三位先贤——王通,司马光,薛瑄,以此作为士子学习的榜样,此为“晋阳”改名“河汾”的原因。河汾书院创建不久,明朝即诏毁天下书院,书院暂告停顿[250]
1593年(万历二十一年),时任巡抚魏允鉴于书院被禁止,遂在太原府治西南右所街,将三贤堂扩大为三立祠,祀奉名贤55人。正殿供奉黄帝,尧,舜,夏,商殃尝屑名臣18人;左右偏殿分别供奉名臣18人,乡贤16人;另立寓贤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三位,每年按规定日期和仪式祭祀。三立书院由此确立[250]
三立书院最初办的很有成效。1599年(万历二十七年),庚子科乡试时,学员考中举人这多达50余人。崇祯初年,时任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从考生中择录优等生250人进入柜喇催三立学院,并将三立祠名臣,乡贤续增至71人,袁为此各著一传,传后加以“袁临侯曰”的评语,名其书为《三立祠传》。袁继咸,字临侯,江西宣春人。办事公正,热心教育。他主持三立书院后,与士子互相讨论,朝夕劝课。生活上蔬食菜羹,与士子一致。本人不带家眷,节余薪俸,全数补助寒苦士子。士子得病,亲自慰问,并出医药费用,深得三立书院士子拥戴。1636年(崇祯九年),当袁式遭诬陷被逮进京后,以傅山,薛宗周为首的山西百余青年徒步上京,为袁鸣冤,使袁案应臭钻循得以平反,此为有名的“伏阙讼冤”。1643年(崇祯十六年),时任巡抚蔡懋德又对三立书院进行整顿,其中两大措施最为著名:一为聘请知州魏权中,举人韩霖,桑拱阳及傅山来院讲学。二为每月三集集中讲学:初集讲圣谕,有地方举照您探绅士和乡老参加;再集讲经济,举凡国家大政,地方厉害均在讨论之中,从政人员必须参加;三集将制举,科举应试的士子参加[250]
明清之际十余年兵荒马乱,山西属于重灾区,三立书院也受到一定冲击。1660年(顺治十七年),巡抚白汝梅鉴于三立书院地势湫隘,又经兵毁,遂在府城东南侯家巷购地,另建三立祠。此次重建的三立书院总面积1920平方米,房屋70间,共花费白银2130余两。1733年(雍正十一年)三立书院正式改名“晋阳书院”。重建后的晋阳书院旧址即现太原市公安局。自1661——1901年(顺治十八年直至光绪二十七年)240年间,晋阳书院一直设在侯家巷。1902年成立山西大学狼迎腿堂,大学堂总教习兼中学专斋总理谷如墉,即为晋阳书院最后一位山长,晋阳书院的学生也全部进入山西大学堂[250]
山西大学堂与“令德堂”书院也有历史渊源。1882年(光绪二十八年),张之洞继任山西巡抚,针对山西“士气衰微而废其学”“此时唯苦人才不足”的情况,到任伊始,张即与学使王学庄商议,并会衔入奏,就太原府属西偏明代晋藩宝贤堂旧址别建精庐,仿阮学海堂,诂经精舍例,设“令德堂”书院。后因王学庄丁忧去官,张之洞又与新任学使吕凤歧悉心规划,就桥头街觅屋开办(今太原市人民公园)。令德堂课士,仍为传统书院规制,所延聘山长,分校都是对经史古学造诣颇深的儒生,如主讲王轩(洪洞人)为同治壬戊进士,幼治三礼,习许式《说文》,糠柜虹于地理学,金石考订颇有成就;协讲杨笃(乡宁人)为同治甲子举人,精三礼,尤专训诂,王,杨均为光绪《山西通志》的主要编纂人;协讲杨深秀(闻喜人)为光绪丁丑进士,治朴学,为后来著名的“戊戌六君子”之一[250]
1884年张之洞饬冀宁道,详仪令德堂章程六条四十二目(载光绪《晋政辑要》卷二十三,礼制,学校六),所有延请主讲,编立功课,修缮杂支,书籍购置,课卷日记,定式刊印,监院教谕,书役斋夫,巡更杂役之责,均一一仪立章程,“以期历久可行”。令德堂最初学生仅30人,后扩至50人,陆续增至70人,“其后通省人才多出于此”。据载,1885年乙酉乡试,有文能运用许式《说文》及史学词章具有根柢者皆属令德堂肄业生。值得提起的是,戊戌维新高潮期间,令德堂肄业生增至120人,院长屠守仁进行教学改制,添愚挨设经济课四门——政治时务,农功物产,地理兵事,天算博艺,令学生任选一门,广览众参。令德堂与时俱进,适应了社会变革的需求。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义和团运动发生后,外籍教师安怀珍、刘博第等强占令德堂为临时教堂,令德堂于是停办,其肄业生一律转入新设立的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最初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多承袭令德堂旧制,而山西大学堂创办人之一谷如墉及教师田应璜、张友桐、董化时等都是令德堂早年的毕业生[250]
清末书院改学堂是自上而下的社会潮流,山西大学堂就是在晋阳书院和“令德堂”书院的基础上创建的[250]
  • 山西大学堂时期
1901年9月,山西巡抚岑春煊奉清政府“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设大学堂”令,将并州晋阳书院令德堂书院合并,筹办山西大学堂。[6] (图册来源:[122] [123] [124] [125]
山西大学创校相关历史人物
1902年5月8日,山西大学堂宣告成立。不久,岑春煊接受英人李提摩太的建议,奏请清政府批准,在山西大学堂增设西斋,原有部分称中斋。6月26日,西斋开学,敦崇礼担任西学专斋总教习。同年,山西大学堂在上海成立了山西大学堂译书院[6]
山西大学堂工学楼全景
1903年,根据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须设有三科方能称为大学的规定,其他各省都遵章将学堂改为高等学堂,全国仅有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山西大学堂称大学堂。[6]
山西大学堂校门
  • 国立山西大学时期
1912年,改名为山西大学校。[6]
1914年,山西省省立工业专门学校并入。[4]
1918年,确定为国立山西大学。(图册来源:[138]
校园秋景
  • 山西大学时期
1931年7月,改名为山西大学。[7]
1934年8月,山西省省立法学校、山西省省立教育学院并入。[4]
1937年8月初,日本侵略者袭击同蒲路北段及太原,山西省政府命令山西大学及省城各大专学校迁往晋南。法学院迁平遥,文学院迁运城,校部及理工两院迁临汾
学校沿革
1938年春,晋南各县相继沦陷,山西大学被迫停办。
1939年9月,山西省省立工业专科学校、山西省省立农业专科学校并入。
1939年12月,山西大学在陕西三原复课。[7]
1940年3月,川至医学专科学校并入。
1941年10月,三原复校后,学校因“国立风潮”迁至陕西宜川县秋林镇虎啸沟。
1943年1月,受到虎啸沟内斑疹伤寒的影响,学校迁至克难坡
1943年10月底,学校教职员工又分批西渡黄河,迁回虎啸沟。
1945年9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4月,重返太原侯家巷校园。[7]
1949年春,中国大学理学院并入山西大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学校设有文、理、医、工、法五个学院,进步学者邓初民任校长。法学院法律系并入北京大学
1952—1953年,全国高校进行院系调整,山西大学院系调整如下:
历史记忆
①文、理两院(含中文、历史、外语、教育、数学、化学、生物7个系及中文、史地、数学、理化、生物、体育5个专修科)合并,改称山西师范学院
②工学院(含土木工程、采矿工程、冶金工程、化工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纺织工程7个系)中冶金工程系参与组建新成立的北京钢铁工业学院(今北京科技大学),纺织工程系和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今西北工业大学);工学院其余部分(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土木工程、化工工程4个系)独立建校为太原工学院(今太原理工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首任校长邓初民
③医学院(含医学系)独立建院(今山西医科大学);
④法学院改称财经学院(含经济、工商管理、会计3个系),后划归入中国人民大学[8]
1953年,经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更名为山西师范学院。[4]
山西大学坞城校区门楼
1958年,学校在原7系3科的基础上,恢复教育系,增设地理、体育系以及政史、数理、生化、中文、数学、地理、体育7个一年制专修班;成立了科学研究部,开设并招收了6个专业的研究生班。接办了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整顿了托儿所、幼儿园,形成了从托儿所、幼儿园到大学完整的教学体系。[9]
1959年,恢复山西大学建制。
山西大学堂原西学专斋
1961年,与山西师范学院合并,仍定名为山西大学。[4]
1962年,山西体育学院、山西艺术学院并入山西大学。[4]
1981年,成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0]
1988年,成立研究生处,后更名为山西大学研究生院[10]
1998年,成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大学[5]
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0]
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1]
2005年5月,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共同建设的省部共建大学[4]
2008年11月,学校与亚美尼亚“布留索夫”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组建埃里温国立语言大学孔子学院[12]
2009年9月,成立校内首个通识教育学院——山西大学初民学院[13]
2009年11月,学校与美国费佛尔大学联合组建费佛尔大学孔子学院[14]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15]
2012年5月,入选“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11月,成为山西省唯一一所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入选高校,进入“一省一校”国家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新平台。[16]
2014年2月,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山西大学,成为山西大学大东关校区[4]
东山校区效果图
2017年3月,学校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共同建设的北卡罗来纳大学夏洛特分校孔子学院揭牌[18] ;6月,学校被认定为山西省首批省级双创示范基地[19] ;6月,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建设开工奠基;8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
2018年3月,在省部共建和“一省一校”建设基础上,学校成为教育部和山西省政府合建的部省合作共建高校[20] 。5月,山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正式揭牌[21] 。8月,学校与北京大学签署《北京大学支持山西大学建设与发展实施方案》。[22]
2019年2月,山西大学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23] 11月,山西大学晋剧传承基地入选《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名单》。[24] 9月20日,成立山西省“形意拳”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教育基地[108] ;12月,由山西大学、杏花村汾酒集团汾阳市共建的“山西大学杏花村学院(山西酿造产业研究院)”揭牌成立。[25]
2020年10月,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院暨北京大学-山西大学云冈学研究中心揭牌成立。[26] 11月,入选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27] 。12月,山西大学生物医药与大健康研究院成立。[28]
2021年3月,山西大学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签约揭牌仪式举行,山西大学分别与华新燃气、交控集团、山西建投、云时代、华舰体育等12家企业签订了共建11个产业技术研究院的协议。[81]
2021年5月30日,山西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揭牌成立。[82]
2021年9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86]
毛主席像
2021年8月28日,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启用;[83]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
2022年2月,山西大学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103] ;“十四五”期间,学校免费培养文物全科人才。[115] 6月,学校的国际政治专业虚拟教研室入选教育部建设试点名单[116] ;6月18至20日,大东关校区师生整体陆续搬至东山和坞城两校区。电力与建筑学院、自动化与软件学院5700多名学生搬至山西大学东山校区曦园和馨园四栋学生公寓。大东关校区400多名物理电子工程学院的学生入住山西大学坞城校区文瀛十三斋[118] 。山西大学考古学院成立[120] 。7月8日,山西大学与山西省外事办共建山西大学地方外事研究中心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举行,山西大学地方外事研究中心揭牌[121] 。8月5日,山西大学兴县固废新材料产业研究院揭牌[126] 。8月27日,档案馆完成搬迁[128]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积力体育场11月1日正式启用[135] 。12月,“黄河流域大学联盟”成立,山西大学担任“黄河流域大学联盟”副理事长单位,同时担任联盟资源增效减碳分领域委员会主任委员、文化传承与遗产保护分领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49]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积力体育场
2023年1月1日,学校全新校史馆揭牌开馆,与新建的“山西大学堂”门楼、文化连廊组成有机整体,构成山大校史风貌区[150]
山西大学新校史馆揭牌
2023年1月19日,经吕梁市人民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山西大学吕梁科学技术研究院,山西大学吕梁科学技术研究院由吕梁市人民政府和山西大学联合共建;[151] 6月16日,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揭牌仪式在山西大学举行。[163] 6月28日,根据山大人字[2023]37号文件《关于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名的通知》,经学校研究决定,“山西大学哲学社会学学院”更名为“山西大学哲学学院”[169] 。7月4日,图书馆东山分馆搬迁基本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168](图册参考资料:[200] [202] [203] [204] [217] [235] [236]
校园大事
2023年7月,发起成立山西省革命文物协同研究工作联盟(馆校合作联盟)[170] 。7月26日,太原市行政审批服务管理局依法审查核准的基于量子光源的引力波探测地基观测装置原型机项目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予以公告[172] 。7月底,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公布“教育数字化合作伙伴”,学校成为全国首批42所高校合作伙伴之一[176] 。8月23日,由山西信访与社会治理研究院建立的“信访心理研究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晋源区信访局举行[185] 。9月,牵头的中国石窟文化联合研究生院正式成立[198] 。9月22日,山西大学碳达峰碳中和学院揭牌[200] ;由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史研究室和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合建的“区域抗战史研究基地”揭牌仪式在鉴知楼举行[204] 。9月23日,山西大学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成立[202] 。10月13日,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图书馆开馆暨“阅读共成长,书香悦校园”经典诵读活动启动仪式在东山校区图书馆举行[217] 。11月,由山西大学牵头与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申报的“山西省智慧建筑与绿色建造技术中试基地”获批列入2023年度山西省中试基地拟认定建设名单,成为山西大学第一个获批立项建设的省级中试基地,电力与建筑学院为具体申报依托单位[220] 。11月25日,发起成立山西省晋文化保护传承创新促进会[226] 。12月13日,山西省批准经纬智能纺织机械有限公司与山西大学共建“山西省纺织装备数智化研发与应用技术创新中心”[230]
山西大学东山校区图书馆
2024年1月,学校获批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232] 。1月29日,山西大学-山西臣功固废合作的年消纳6000吨“电解铝废渣资源化高值利用”中试项目在兴县正式投产运行。项目试运行一周,产品质量满足GBT11075-2013工业级碳酸锂国家标准[234] 。2月1至2日,学校与大同市签署市校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山西大学大同校区、高等研究院、实习实训基地等项目落地[235] 。2月2日,云冈研究院与山西大学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山西大同举行[236] 。3月12日,山西大学与太原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太原市疾控中心一楼报告厅举行[241] 。3月13日,山西大学与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联合申报的“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入选首批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242] 。3月28日,山西大学新增为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报送单位[247] 。4月13日,山西省纪检监察研究院成立[248] 。5月9日,学校举行山西敬天继保有限公司光储荷微电网系统捐赠暨山西大学新型电力系统科研平台揭牌仪式[252] 。5月20日,山西大学环境人文与灾害治理研究院揭牌典礼在会议中心举行。[256]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4月,学校设有28个学院,开设90个本科专业,学科专业涵盖文、史、哲、理、工、经、管、法、教、艺等10大学科门类。[5] [29] [30]
学校以新的组织模式和灵活的体制机制自主设置、建设特色学院,获批哲学、计算机科学、数学3个省级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高水平基础学科学院),碳达峰碳中和省级专业特色学院,杏花村省级现代产业学院;新申报合成生物学学院、推光漆学院、风电装备产业学院3个省级现代产业学院[238]
山西大学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学位授予门类
汉语言文学
文学
戏剧影视文学
艺术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历史学
历史学
旅游管理
管理学
考古学
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历史学
酒店管理
管理学
哲学
哲学
伦理学
哲学
社会学
法学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国际政治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224]
法学
社会工作
法学
英语
文学
法语
文学
日语
文学
俄语
文学
翻译
文学
德语
文学
应用心理学
理学
教育学
教育学
学前教育
教育学
法学
法学
统计学
理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人工智能
工学
物理学
理学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工学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应用化学
工学
材料化学
理学
化学
理学
生物科学
理学
食品科学与工程
工学
生物工程
工学
环境科学
工学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理学
环境工程
工学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环境生态工程
工学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电子商务
管理学
会计学
管理学
经济学
经济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工商管理
管理学
金融学
经济学
经济统计学
经济学
体育教育
教育学
运动训练
教育学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育学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教育学
音乐表演
艺术学
音乐学
艺术学
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艺术学
舞蹈编导
艺术学
绘画
艺术学
环境设计
艺术学
美术学
艺术学
雕塑
艺术学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书法学
艺术学
公共艺术
艺术学
新闻学
文学
广告学
文学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工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工学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土木工程
工学
建筑学
工学
工程管理
工学
工程造价
工学
物业管理
管理学
自动化
工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机械电子工程
工学
软件工程
工学
考古学
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历史学
工学
山西大学三立学院(三立书院)
物理学
理学
参考资料:[153] [156] [164] [165] [169]
山西大学本科微专业一览表
艺术与健康管理
中医药与健康
参考资料:[197]

学科建设

根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山西省重点学科19个,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16个,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3个;有1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种类、17个博士后流动站[221] ,6个目录外二级学科博、硕士点,2个交叉学科博、硕士点。[31] [5]
根据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2021年11月12日公布的最新数据,山西大学植物与动物学和农业科学学科新增进入ESI全球前1%。2024年1月11日公布的数据,学校新增药理学与毒理学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31] 。学校已有化学、工程、材料、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共10个学科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223][127]
ESI(10个学科)
时间
评选机构
学科名称
排名
2024年1月11日
科睿唯安(Clarivate Analytics)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
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
ESI全球前1%
化学、工程、材料、环境/生态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农业科学、社会科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31]
ESI国际学科排名全球前1%
  • 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类别
学科名称
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哲学、物理学
国家重点学科
光学、科学技术哲学
山西省重点学科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
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
教育学、心理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世界史、地理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药学、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设计学
山西省特色重点学科
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管理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体育学、历史学
山西省重点扶持学科
通信与信息系统、环境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山西省“1331工程”支持学科
物理学、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应用化学、植物学、生药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学、中国近现代史
参考资料:[5] [31] [32] [33] [34] [35]
  • 学位授予点
学位授予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考古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艺术学理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
一级学科硕士点
哲学、理论经济学、法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科学、药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艺术学理论、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本草生物学
专业硕士学位
应用统计、法律、社会工作、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艺术、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农业、中药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
参考资料:[36] [37] [38]
  •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物理学
化学
哲学
环境科学
历史学
生态学
体育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政治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科学技术史[221]
数学[221]
理论经济学[221]
生物学
考古学
-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
学院名称
本科专业名称
文学院
汉语言文学、戏剧影视文学
历史文化学院
历史学、考古学、旅游管理
外国语学院
英语、俄语、翻译
法学院
法学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物理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环境与资源学院
环境科学、环境工程、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体育学院
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新闻学院
新闻学、广告学
哲学社会学学院
哲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国际政治、行政管理
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绘画、视觉传达设计
音乐学院
音乐表演
电力与建筑学院
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自动化与软件学院
自动化、软件工程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学、应用心理学
参考资料:[119]
专业认证
国家工程教育认证专业
环境工程
参考资料:[167]

师资力量

根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工3265人,专任教师2135人,高级职称教师1228人,其中国家级人才百余人。拥有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3个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团队、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22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5] [55] [238]
2024年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学校程芳琴教授获得“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233]
优秀学者
类别
名单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
双聘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特聘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德国科学院院士
J. Manz
国家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国家批准有杰出贡献的专家
国家文化名家及“四个一批”人才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海张靖张天才张献明、贾晓军、杨恒权、陈刚、赵华章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入选者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赵强桑楠钱宇华贾晓军、武红鹏、闫智辉、王鹏军、马杰、董磊、苏晓龙、陈刚
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全国模范教师
张生万、王海董川刘毓庆
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培养计划入选者
教育部骨干教师
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
山西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翟华金、宋艳花、贾君枝、苏晓龙、王文剑等
张天才张靖王海、董川、程芳琴乔全生殷杰、翟华金、张献明岳谦厚
青年三晋学者
郑耀贾晓军苏晓龙、陈刚、汪丽蓉、钱宇华杨恒权桑楠郭玉晶、宋艳花、贺天平、程瑞副、马华、王为民、贾君枝、董磊、王鹏军、冯丽恒、肖尧明
参考资料:[91] [92] [93] [94] [95]
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入选时间
团队名称
团队负责人
2023
激光光谱技术教师团队
贾锁堂
2022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教师团队
郭贵春
2018
光电研究所教师团队
张靖
参考资料:[193] [194] [195]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根据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级一流专业42个,省级一流专业31个。物理学专业入选教育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大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有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入选首批全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39] [40]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共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1个。[117]
2022年9月1日,山西大学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慕课西行 同步课堂”启动[129]
教学建设成果
物理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
国家级特色专业
物理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山西省级优势专业
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历史学
山西省品牌专业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行政管理、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教育学、生物科学、哲学、环境科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汉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山西省特色专业
汉语言文学、法学、行政管理、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艺术设计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原子物理学
国家级精品课程
《近代物理实验》、《区域社会史导论》、《原子物理学》、《电路》、《混凝土结构》
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西方哲学史、环境毒理学
国精品视频公开课
《区域社会史导论》、《秦汉三国政治史专题》、《五经与传统价值观》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教学实验中心
化学教学实验中心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山西大学历史学实践教育基地
山西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化学基础实验中心
生物基础实验室
环境与资源实验中心
传媒技术实验中心
先进控制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体育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能源与动力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电子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现代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能源与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力系统监控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能源动力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电力系统监控智能化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山西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多元化法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地方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山西省研究生培养基地
山西省信息安全及综合电磁防护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
山西省生物技术研究生培养基地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能源经济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汾酒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振东制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催化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电站控制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教育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绿色能源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资源环境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
教育部研修基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山西大学)
参考资料:[41] [42] [43] [44] [98] [130] [160]
  • 教学成果
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ASC世界大学生超算竞赛等比赛中屡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项近130项。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先后获得金银铜牌十余枚。[45] [46] [47] [48] [49]
山西大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一览
项目名称
主要获奖人
获奖年份
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文科组一等奖
黄孝东
2023年
地方综合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
2009年
地方大学优势专业建设国家理科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的实践
周富国、梁九卿、董有尔、苏大春陈昌民
2005年
创建“提高大学教师文化素养”新模式的实践探索
宋彩萍、胡恤琳、王江红、王保华、黄保强、王静
2005年
地方综合性大学重点实验室建设途径的探索与研究
2001年
建设《中国近代社会史》新学科
乔治强、王先明、行龙乔润令
1993年
对大学生进行世情教育的成功实践
程人乾、王文庆、孙恪勤
1993年
立足地方院校建立培养合格研究生的模式和基地
1993年
参考资料:[158]
  • 通识教育
山西大学发挥综合性大学优势,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打造出高雅多彩的校园文化,寓教育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之中[132]
“大脑探秘与类脑人工智能”“艺术中的物理学”“动物的求偶行为与人类的择偶”“厨房里的化学”“昆虫的社会”“饮用水安全与现代生活”“公路概论与安全驾驶”“科学原理与人文精神”“葡萄酒酿造、文化与品鉴”“走进核能”“以自然为师——仿生材料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疾病考古学”“宝石矿物鉴赏”“国学与人生幸福”“山西美食及地方文化”“西方音乐史与名作欣赏”“体育中的审美”“红色家书导读”“技术创新风口——从量子科技到元宇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典型案例分析” ,300多门课程,7个模块,山西大学通识课程内容涵盖文史哲经典与文化传承、社会发展与现代性认识、科技进步与科学认识、艺术创作与审美体验、“四史”教育、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运动)、创新创业教育等内容[132](图册图片来源:[132] [133]
通识教育
这些课程在设计上淡化专业教育,突破单纯的“专业视域”和“知识视域”,突出学科交叉性和专业融合度,把跨专业的思维方法和普适性技能作为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人文修养、思想视野和精神感悟,以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优化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132]
  • 微专业课程
微专业是指在现有本科专业目录以外,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围绕某一特定学术领域、研究方向或核心素养等,提炼开设一组核心课程,构建新型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组织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特定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行业从业能力,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初民学院首次开展并推出跨学科教育的微专业建设项目,积极探索构建并深化跨学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23年8月28日,山西大学首批微专业“艺术与健康管理”“中医药与健康”建设论证会在会议中心举行[188]
山西大学举办微专业建设论证会
  • 优才计划
学校探索“本—硕—博”贯通培养模式,试行“优才计划”,建立基础学科拔尖人才重点培养机制。2023年,作为首届“优才计划”学生之一,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崔茹悦取得了山西大学与法国滨海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学位,成为学校首位中外联合培养出的双博士学位研究生。在物理学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优才计划”已推广至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环境科学等学科专业[190]
  • 学生成绩
截至2024年,山西大学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和英语竞赛中,荣获33个全国一等奖;在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赛事中,获得金银铜牌十多枚[5] 。获“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6项,优秀奖1项[50]
2017年3月31日,山西大学男篮获得第19届CUBA西北赛区男篮冠军[51] ;2017年5月9日结束的山西省学生排球锦标赛上,男子二队获得大学男子组冠军,女子队获得大学女子组冠军,男子队获高水平亚军,女子二队获第四名[52] ;2018年4月,学校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分区赛(西北赛区)女子团体冠军[53] 。2020年8月24日,山西大学男子篮球队晋级CUBA全国8强。[54] 2023年4月8日,第25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L(西北赛区)总决赛西北王[155] 。6月14日,2023年中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山西大学男子水球队和女子水球队斩获冠军。至此,山西大学水球队参加历届中国大学生水球锦标赛共获得7金2银的辉煌战绩,男子水球队更是赢得了“四连冠”,而女子水球队也成功卫冕[174] 。7月31日,成都大运会跳水项目开赛首日,在男子双人3米跳板决赛中,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学生梁朝辉搭档广州体院队友黄博文以总分397.35分夺得冠军。这是中国代表团在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跳水项目上获得的首枚金牌,也是山西大学在成都大运会上的首金[175] ;8月2日,在男子3米跳板决赛中,梁朝辉以477.3分的成绩摘得银牌[178](图册参考资料:[174] [175] [178] [206]
学校留学生“汉语桥”比赛获奖
  •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4月,学校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开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对口合作关系,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研创新、师资建设等方面开展了深度合作。同美、日、韩、英、法、德、加等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所高校及科研院所建立合作关系。长短期在校国际留学生达千余人。建有美国北卡夏洛特汉语中心、东帝汶商学院孔子课堂。学校积极拓展本科生国际交流渠道,与十多所国外大学建立了合作培养机制。[72] [73]
2023年5月,山西大学与法国滨海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崔茹悦顺利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该生是山西大学原子与分子物理专业2019级博士,由激光光谱研究所博士生导师董磊教授和法国滨海大学Weidong Chen教授共同指导,同时申请山西大学和法国滨海大学博士学位,成为山西大学中法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的第一位博士[157]
  • 人才培养
学校协同物理电子工程学院、三立学院,大力推动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在专业荣誉课程、书院特色课程、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获批法学、新闻学、经济学等8个省级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改革试点专业;联合山西大学附属中学山西省实验中学太原五中太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太原十二中,深入推进国家级/省级“英才计划”,建立高校与中学联合发现和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有效模式[238]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时间
荣誉
2020年11月20日
《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表彰为“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
2021年9月
拟入选第二批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单位名单
2021年9月30日
入选第三批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名单
2021年11月1日
山西大学入选“英才计划”实施高校,物理学入选“英才计划”实施学科
2022年2月
山西大学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2022年4月
团委被全国铁道团委授予“全国铁路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2022年5月
山西大学量子精密测量团队荣获第14届“山西青年五四奖状”
2022年5月
山西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团委被授予“山西省五四红旗团委”
2022年9月
山西大学入选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名单
2022年10月
山西大学被山西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首批山西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2023年6月6日
山西省文物局、山西大学申报的《考古学(文物全科)人才培养,让基层文保后继有人》入选2023年国家文物局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2023年8月
山西大学入选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教育数字化实践基地
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第二批全国高校“百个研究生样板党支部”和“百名研究生党员标兵”创建培育工作验收通过名单,化学化工学院研究生第四党支部(开物党支部)顺利通过验收
2023年8月8日至16日
由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主办的第26届中国大学生网球锦标赛(总决赛)在四川轻化工大学举办,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参赛队伍由石晓峰副院长担任领队,王国祥老师担任教练。山西大学网球男队参加了体育院系组团体比赛,荣获团体第五名
在第21届中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上,山西大学田径代表队在男子4×100米接力、男子4×400米接力、男子1500米、男子800米、女子5000米、女子标枪等赛事中获得优异成绩。付广金、陈文祺、张运金、杜家兴、王均粟、陈锐、于彭涛等7名同学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
2023年8月20至23日
在第四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创新设计大赛上,山西大学初民学院2020级生化试验班本科生段凯博、戴文惠、文智慧组成的山西大学代表队科普作品“抗击癌症之光——光动力治疗”荣获全国特等奖
2023年8月22至24日
在2023年山西省大中学生武术锦标赛上,山西大学武术队由体育学院副院长石晓峰担任领队,邵建功、刘佳欣、张珍珠担任教练,10名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学生参赛,荣获集体项目第一名,个人单项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4枚
2023年8月
第六届中国大学生5分钟科研演讲(英语)大赛,山西大学学子获6个一等奖、27个二等奖、37个三等奖和23个优胜奖
2023年8月
山西大学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被授予“2021—2022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
2023年9月
山西大学AI创客队获第五届中国研究生人工智能创新大赛总决赛季军
2023年10月
现代教育技术学院入选全国数字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219]
2023年12月
获评国家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2级资质[228]
2024年4月12日
2023年度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年度重要贡献单位[249]
参考资料:[80] [85] [87] [97] [100] [109] [110] [111] [114] [131] [134] [173] [180] [181] [183] [184] [186] [187] [189] [191] [201]
学校荣誉
(图册参考资料:[183] [184] [186] [187] [189] [201] [249]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4] 、1个环保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3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5] 、3个“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 [5] [5] [5] [5] [56] [57]
科研机构
类别
名称
国家重点实验室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计算智能与中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复杂系统与数据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44]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精细化学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CO2减排与资源化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黄河流域资源增效减碳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4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煤化工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环境保护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环境保护煤炭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利用技术重点实验室
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晋剧艺术传承基地
山西省实验室
生物医药与健康山西省实验室(筹)[244]
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智能信息技术处理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生物工程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精细有机化学实验室
功能分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运动与人体科学实验室
地产中药功效物质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农业有害生物综合治理实验室
特色植物资源研究与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能量转换与存储材料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疾病防控的数学技术与大数据分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医学分子细胞生物学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核酸生物农药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流域地方性建成环境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煤基高端化学品绿色催化合成山西省重点实验室[244]
山西省协同创新基地
极端光学协同创新中心
大数据挖掘与智能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低附加煤基资源高值利用协同创新中心
大田粮食作物生物配肥集成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三晋文化与社会转型协同创新中心
山西省工程研究中心
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中药材GAP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机器视觉与数据挖掘工程研究中心(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44]
山西省先进激光检测技术工程研究中心[244]
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光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微生物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环保色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与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工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西省风电机组监测与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44]
山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区域社会史研究中心
管理与决策研究中心
旅游研究中心
国学研究中心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
地方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
山西省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西省级中试基地
山西省智慧建筑与绿色建造技术中试基地[220]
山西省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平遥推光漆
碗碗腔皮影戏[237]
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山西大学国家革命文物协同研究中心[242]
参考资料:[105] [106] [107] [112] [113] [159] [161] [162]
校园风光
  • 创新团队
创新团队
类别
名称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团队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
教育部创新团队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研究团队(张靖)
光与原子分子相互作用的量子效应研究团队(肖连团
山西省高校优秀创新团队
光学学科团队(彭堃墀
科技哲学学科团队(郭贵春
计算机科学团队(梁吉业
环境分析化学及应用团队(董川
原子与分子物理团队(贾锁堂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团队(行龙
国学研究中心团队(刘毓庆
方言与口传文化典藏研究中心团队(乔全生
复杂系统团队(靳祯
山西省科技创新团队
煤化工下游C4工业链关键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赵永祥
工业废弃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程芳琴
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山西科技创新重点团队(梁吉业
中药材品质评控与资源利用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秦雪梅
参考资料:[58]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4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科技发明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国家级科研奖励近20项。“十三五”期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项目1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4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06项。[5] [59]
2023年2月,《Nature》在线发表了光电研究所、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论文,实现了学校以第一署名单位在《Nature》正刊上零的突破。该研究论文“Atomic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in twisted-bilayer optical lattices”(“扭转双层光晶格中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来自山西大学张靖教授研究团队,是在该课题组搭建的超冷原子实验平台上完成,该课题组的青年教师孟增明和博士生王良伟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美国芝加哥大学金政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高超教授参与合作完成[152]
2023年7月,科学技术哲学研究中心李德新副教授与哲学学院宫志超博士合作的论文《自动驾驶算法设计中的伦理决策——基于“有意义的人类控制”》(《科技导报》2023年第7期)荣获中国科协首届“科技伦理前沿谈”全国征文大赛学术论文类一等奖[171] 。智能信息处理研究所团队用图结构学习网络实现高精度点云计算,相关成果以“Long and Short-Range Dependency Graph Structure Learning Framework on Point Cloud”为题在人工智能领域国际顶级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简称TPAMI,影响因子:23.6)在线发表。该论文第一作者/通讯作者为梁吉业教授,第二作者为2021级博士生杜子金,合作者为梁建青副教授、姚凯旋博士、曹飞龙教授[179]
2023年8月,由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主办、行龙主编的《社会史研究》入选CSSCI(2023—2024)收录集刊[182]
2023年9月4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示了2023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和青年项目拟立项名单,山西大学共20项项目进入公示名单。其中,重点项目2项,一般项目15项,青年项目3项,项目总数并列全国第63位[196]
2024年3月,“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平台”发布了首批入选主文献。各学科领域的权威专家优中选优、层层优选,在2013-2022年期间约400万篇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公开发表的规范性学术论文中,最终遴选出20621篇文献进入主文献一期数据库,占所有学术文献数量的比例不超过1%,充分展现主流、经典、必读的特征。山西大学43名作者的76篇论文入选主文献,入选学科多半集中在哲学(35篇)和教育学(18篇)两个学科,入选篇数较多的作者有刘庆昌(教育学,9篇)、魏屹东(哲学,6篇)、江怡(哲学,6篇)、梅剑华(哲学,4篇)、殷杰(哲学,4篇)、侯怀银(教育学,3篇)等[246]
国家级主要科研成果和奖项一览(科学技术类)
获奖年份
项目名称
所获奖项
主要获奖人
1978
化学键理论和材料设计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1978
激光在电力方面的应用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杨旭光
1978
SKRX—I型数控绕线机
全国科学大会科技成果奖
郭炳炎
1993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定位试验研究—河曲砖窑沟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张维邦
2002
全固化单模单频绿光激光器
2003
低度有色配制酒稳定性的研究及应用”和“芒硝法生产硫酸钾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张生万、程芳琴
2004
新型光敏水解褪色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2005
周期瞬子和高能量子隧穿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2006
2015
种群及其传染病时空演化动力学理论及方法
2021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21
煤矸石煤泥清洁高效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23
基于腔增强石英谐振的超高灵敏光声传感关键技术及应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贾锁堂、董磊、武红鹏、尹王保、肖连团
参考资料:[60] [61] [88] [166]
国家级主要科研成果和奖项一览(人文社科类)
获奖年份
项目名称
所获奖项
主要获奖人
2003
后现代科学哲学
2006
从经学到文学——明代《诗经》学史论
科学实在论的方法论辩护
郭贵春
2009
当代西方的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现状、趋势和意义
诗意稽考
2013
当代科学哲学的发展趋势
郭贵春
2020
当代社会科学哲学:理论建构与多元维度
昌明教育: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哲学视阈下的多世界解释
大地震与明清山西乡村社会变迁
参考资料:[47] [48] [89]
山西大学重点人文社科科研项目立项一览
项目来源
项目名称
负责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山陕豫民间文化资源谱系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证研究
段友文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数字货币”本质的哲学研究
张楚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
清政府经略新疆中的粮饷问题研究
刘锦增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中国收入分配与市场研究(7—19世纪)
石涛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神经科学哲学的当代建构与解释研究
尤洋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稳定同位素视角下北魏平城地区的生业变迁与人群
侯亮亮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古代埃及宗教问题研究
李模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部省合建高校经济学专业改造提升改革与实践
黄桂田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新文科视角下地方综合性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改革与实践
王臻荣
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
指向教育工程师类人才培养的“应用教育学”本科专业构建
刘庆昌
参考资料:[62] [90]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24年4月,学校拥有图书馆3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39157.68平方米,阅览室座位数 3895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47.44万册,生均纸质图书52.49册;收有明、清两代古籍及民国时期文献约13万册/件[63] 。拥有电子期刊98.27万册,学位论文999.3万册,音视频1650841小时。2022年图书流通量达到8.24万本册,电子资源访问量3421.35万次,当年电子资源下载量1008.51万篇次[238]
山西大学图书馆被文化部命名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馆藏资源丰富,馆藏学科门类齐全。图书馆实行全年开放。山西省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挂靠山西大学,其秘书处以及教育部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山西省中心、《晋图学刊》编辑部均设在山西大学图书馆[238]
  • 学术期刊
期刊
刊名
简介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版)》主要报道数学、计算机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和地学等学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成果,先后被《CA》、《俄罗斯文摘杂志》及国内“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等各种评价检索系统收录。
该刊为“山西省一级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和“北方优秀期刊”,入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晋文化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CSSCI来源期刊目录,主要开设有中国近代文学研究、新闻与传播学研究等。
该刊为综合性哲学类学术性刊物,CSSCI来源期刊,主要设有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等栏目。
该刊为面向图书情报学领域的专业性学术期刊,是山西省一级期刊,主要开设有理论研究、信息技术等栏目。
《量子光学学报》是中国物理学会量子光学专业委员会学术性会刊,主要设有量子光学基础、光场非经典性等栏目。
该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审批,山西省电力公司主管,由山西大学和山西省电机工程学会、山西省水利发电工程协会合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集中体现电网技术、电子技术、热能与动力工程、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力交通、电力相关通信工程、电力相关计算机技术、电力建设等学科以及相关学科的科研和实践成果。
参考资料:[64] [65] [66] [67] [68] [69] [70] [71]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现任领导
职务
姓名
党委书记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党委常委、副校长
参考资料:[76] [104]

历任领导

历任校长(督办、监督)
姓名
职务
任期
山西大学堂时期
督办
(1902年3月-1902年5月)
督办
(1902年5月-1906年7月)
监督
(1904年春-1905年)
监督
(1905年9月-1906年8月)
监督
(1906年7月-1907年春)
监督
(1906年8月-1909年9月)
监督
(1909年9月-1910年3月)
监督
(1910年3月-1912年2月)
国立山西大学时期
校长
(1912年2月-1912年5月)
校长
(1912年5月-1916年5月)
校长
(1916年5月-1916年8月)
校长
(1916年8月-1918年8月)
山西大学时期(1953年-1959年为山西师范学院)
校长
(1918年8月-1937年11月)
代理校长
(1939年10月-1939年12月)
校长
(1939年12月-1943年4月)
校长
(1943年4月-1946年6月)
校长
(1946年6月-1949年7月)
校长
(1949年9月-1953年12月)
院长
(1953年12月-1958年6月)
代理院长
(1958年6月-1959年9月)
校长
(1959年9月-1966年,1978年3月-1980年2月)
校长
(1980年2月-1981年4月)
校长
(1982年4月-1983年9月)
校长
(1984年3月-1987年12月)
副校长(主持工作)
(1987年10月-1988年12月)
李镇西
校长
(1988年12月-1991年5月)
校长
(1991年6月-2000年10月)
校长
(2000年10月-2012年8月)
校长
(2012年8月-2018年9月)
历任党委书记(党支部书记、党组书记)
姓名
职务
任期
李书麟
临时党支部书记
(1949年4月-1949年12月)
党支部书记
(1949年9月-1953年12月)
党组书记
(1949年12月-1953年12月)
苏贯之
党组书记
(1953年12月-1956年9月)
庞洪
党委书记
(1956年9月-1957年10月)
党委书记
(1957年10月-1961年7月)
党委书记
(1961年7月-1966年,1972年4月-1973年9月)
李蒙
党委书记
(1972年1月-1972年4月)
党委书记
(1973年9月-1980年2月)
李念先
党委书记
(1980年2月-1984年3月)
高兆忠
党委书记
(1984年3月-1987年10月)
李镇西
党委书记
(1987年10月-1989年12月)
党委书记
(1989年12月-1999年2月)
党委书记
(1999年2月-2005年3月)
党委书记
(2005年3月-2013年5月)
党委书记
(2013年5月-2013年9月)
党委书记
(2013年9月-2018年10月)
党委书记
(2018年10月-2020年7月)
参考资料:[77] [78]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 校徽
校徽外层为校名及英文名称。内层以山西大学堂旧址的教学大楼为设计主体,并表明山西大学诞生的年代“1902”。指针指向八点,寓示山西大学如初升的朝阳,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整体设计既体现了建校初期就确立的“中西文化交融”深刻的历史内涵,又充分表现了“风雨春秋,百年沧桑,自强不息,千秋辉煌”创作主题。[74]
山西大学校名和校徽
  • 校旗
校旗为长方形旗帜,左上方以校徽为基本构成元素,右方为简洁曲线图形组合的辅助图形。[74]
山西大学校旗
含义:
如同打开的书本,寓意知识的不断积累;
犹如展翅的雄鹰在蔚蓝的天空朝气蓬勃,奋发向上;
学海无涯,英才辈出,滔滔后浪推前浪;
如风推动,富有动感。

精神文化

  • 校训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74]
山西大学校训
“登崇俊良”出自韩愈的《进学解》,其文曰:“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至善”之说出自《礼记·大学》,其文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至善”是“达到善的境界”的意思。
沧桑百年,风雨兼程,百年学府拥有了新的校训,即是广大师生和海内外校友都耳熟能详的“中西会通,求真至善,登崇俊良,自强报国”。这一校训,是对不同时期山大校训核心思想的继承、萃取和升华,是对山大百年文化传统与人文精神的提炼与总结,坚守的则是自学堂初创以来就形成的“求真至善,登崇俊良”的追求和情怀[74]
“中西会通”“求真至善”是“登崇俊良”的方法和要求,体现的是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高度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渗透的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的传统价值追求和广纳中西的恢宏视野,承继的仍然是“尊广道艺”的担当、“精益求精”的自觉。“自强报国”是“登崇俊良”的目的和旨归,大学的职责和使命就是通过培育高素质杰出人才,通过他们自强不息的砥砺奋斗,达到报效国家的目的[74]
  • 校歌
《山西大学校歌》
作词:广生;作曲:茵苑
长夜星光,文瀛激荡,飞雪迎春绽丁香。
勤耕四野,勇拓八荒,育桃李天下芬芳。
我们肩负希望,我们奋发自强,豪饮一路风雨,托日朝阳。
渊智翰墨,德秀书香,世纪钟声催远航。
传承文明,追寻梦想,创伟业科教兴邦。
我们肩负希望,我们奋发自强,豪饮一路风雨,托起明日朝阳。
豪饮一路风雨,托起明日朝阳。[74]
《山西大学校歌》
校风
勤奋、严谨、信实、创新。[5]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4月,山西大学共设有学术教育、文艺娱乐、科技创新、体育健身、公益爱心、创业实践等各类学生社团共108家。2014年,在第六届全国高校优秀社团评选中,山西大学教育知行社荣获“全国十佳品牌社团”荣誉。[75]

知名校友

两院院士
科教
政法
文体
商业
张会林
丁钢柱
王小平
郭仲华
郭全德
陈小兵
范苑
徐艳萍
熊肖
王振彪
白雪峰
沈晓峰
参考资料:[79] [136] [137]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正在加载 展开全文
正在加载 加载更多
查看更多
打开百度App阅读全文
猜你关注
广告
猜你关注
广告
以上商家均已加入百度信誉V保障计划
分享你的世界
我要说
词条目录
  1. 百科名片
  2. 办学历史
  3. 大事记
  4. 办学条件
  5. 院系专业
  6. 学科建设
  7. 师资力量
  8. 教学建设
  9. 所获荣誉
  10. 学术研究
  11. 科研平台
  12. 科研成果
  13. 学术资源
  14. 学校领导
  15. 现任领导
  16. 历任领导
  17. 文化传统
  18. 形象标识
  19. 精神文化
  20. 社团文化
  21. 知名校友

轻触这里

关闭目录

参考资料详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