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游评论:南阳“水氢汽车”事件,别被政绩冲动蒙了心

正当公众在为华为“备胎转正”的强大科技实力感动之时,南阳的“水氢汽车”引发的疑云让人大跌眼镜。这种“加水就能跑”的汽车,不仅颠覆了物理常识,更是让人不由自主想到多年前“水变油”的荒唐闹剧。

新华社已抛出三问,即“车载水解制氢”技术是否可以实现、政府是否投入巨资、企业是否存在严重失信问题。众目睽睽之下,无论是招商引资的南阳政府部门,还是祭出水氢汽车“黑科技”概念的青年汽车,唯有和盘托出真相,方能打消公众疑虑。

从媒体当前已挖掘出的真相来看,有几个事实似乎是可以明确的:一是水氢发动机的关键制氢技术是存在的,但离大规模的技术应用还有一定距离,且不少人质疑这种制氢路线并不符合节能和环保的要求。二是南阳高新区对该项目确实有40亿元的投资意向。至于企业的失信问题,除了与南阳政府正在进行的83.16亿元的合作外,十余年间,青年汽车集团还曾与多个地方政府合作,很多项目都陷入中断,一些还卷入纠纷。

如果说因为技术认知门槛,当地在引进“水氢汽车”项目时不够谨慎,尚且可以理解。那么,选择与一家多次失信的企业合作,就非常令人费解了。事实上,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投资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称,在合资之前,公司已经调查到,青年汽车集团负债50多亿元。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从这项合作来看,不是勇气,而是冲动。若被政绩冲动蒙了心,难免被各种“高大上”的骗局蒙住眼。正所谓,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当地明明知道合作企业的“黑历史”,却选择了忽视,草率决策的背后,很可能是打着另外一手精明的政绩算盘。毕竟,“高大上”的科技,规模化的项目,正是“谋求工业上的结构调整和科技创新”的地方政府最需要的政绩包装。

“水氢汽车”能在路上跑多远我们不知道,但很显然的是,在政绩冲动的驱动下,已经有不少案例证明,有些地方政府已经在骗子的套路上走向迷失,掉入陷阱。

草率决策,冒险上马,背后是错误的政绩观在作祟,这种扭曲的政绩观,无论地方发展还是国计民生,势必带来巨大的伤害。

要让抑制这种政绩冲动,要让招商引资真正造福地方,成为百姓共享的发展成果,就必须祭出刚性的制度,为官员的决策铺设正确的轨道。即将于2019年9月1日起施行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或将结束这种乱决策不担责的局面。

“水氢汽车”是真是假,深入调查必定能够查出真相。但草率引进这样存疑的重大项目,是否与当地官员工作做得不扎实有关呢?如果当地政府和主政官员能够在程序正义上保持审慎,又何至于在这个节点引来舆论拷问呢?

科技是个好东西,它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但也常成为有些人招摇撞骗的幌子。围绕“水氢汽车”的追问还在继续,我们希望驱动它的力量是科技,而不是政绩冲动的催化剂。

进入专题>>

作者: 刁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