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啊 、

 我来答
百度网友c64166b
高粉答主

2019-05-21 · 关注我不会让你失望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7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10.8万
展开全部

1、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生物能源,加强新技术的研发。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目前,我国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军者,在太阳能和风能方面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全球6大太阳能制造商中有5家在中国,全球十大风机制造商中也有5家在中国。

2、发展循环经济,使能源利用最大化。

新华网报道,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最有效的途径,比如将生活垃圾焚烧后的灰渣用作生产水泥的原料;成立以铜、铁、硫资源合理、高效利用的工业园;把一烧了之的农作物秸秆做成食用菌……这些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国家实现节能减排。

3、利用生态系统固碳,增加碳汇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全球碳循环和调节气候变化中具有重要作用。据华龙网报道,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碳吸收和储存能力,从而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浓度。因此,增加森林总量、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服务功能等都可以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

4、倡导低碳生活,绿色出行。

人们可以用步行、骑车等低碳、绿色、环保的出行方式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这样做既可以保持个人的身体健康,又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5、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

加强生态保护,探索“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制度创新与建设,推广有效和可持续的生态补偿机制,创建良好的立体生态系统格局。

6、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宣传与知识普及

提高社会公众的生态文明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全民自觉行动起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尚。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应对全球变暖需要全民努力 绿色、低碳才能更好发展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应对全球气候变暖行动该“升温”了

xlmszh
2021-05-23 · TA获得超过1346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48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7.4万
展开全部

What is 全球变暖

全球气候变暖是一种和自然有关的现象,是由于温室效应不断积累,导致地气系统吸收与发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断在地气系统累积,从而导致温度上升,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由于人们焚烧化石燃料,如石油,煤炭等,或砍伐森林并将其焚烧时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即温室气体,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可见光具有高度透过性,而对地球发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吸收性,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中的红外线,导致地球温度上升,即温室效应。全球变暖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不仅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威胁人类的生存。

另一方面,由于陆地温室气体排放造成大陆气温升高,与海洋温差变小,进而造成了空气流动减慢,雾霾无法短时间被吹散,造成很多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影响人类健康。汽车限行,暂停生产等措施只有短期和局部效果,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气候变暖和雾霾污染。

Why?为啥会有全球变暖

  • 人口剧增因素

  • 人口的剧增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同时,这也严重地威胁着自然生态环境间的平衡。这样多的人口,每年仅自身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就将是一惊人的数字,其结果就将直接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不断地增加,这样形成的二氧化碳温室效应将直接影响着地球表面气候变化。

    2.大气环境污染因素

    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已构成一全球性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之一。21世纪,关于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已经明确指出了自上个世纪末起地球表面的温度就已经开始上升。

    3.海洋生态环境恶化因素

    海平面的变化是呈不断地上升趋势,根据有关专家的预测到下个世纪中叶,海平面可能升高50cm。如不采取及对措施,将直接导致淡水资源的破坏和污染等不良后果。另外,陆地活动场所产生的大量有毒性化学废料和固体废物等不断地排入海洋;发生在海水中的重大泄(漏)油事件等以及由人类活动而引发的沿海地区生态环境的破坏等都是导致海水生态环境遭破坏的主要因素。

    4.土地遭破坏因素

    造成土壤侵蚀和沙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不适当的农业生产。众所周知,良好的植被能防止水土流失。但到当前2014年,人类活动由于为获取木材而过度砍伐森林、开垦土地用于农业生产以及过度放牧等原因,仍在对植被进行着严重的破坏。土地沙化,4.7万吨土壤被侵蚀。土壤侵蚀使土壤肥力和保水性下降,从而降低土壤的生物生产力及其保持生产力的能力;并可能造成大范围洪涝灾害和沙尘暴,给社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并恶化生态环境。

    5.森林资源锐减因素

    在世界范围内,由于受自然或人为的因素而造成森林面积正在大幅度地锐减。

    6.酸雨危害因素

    酸雨给生态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已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酸雨能毁坏森林,酸化湖泊,危及生物等。20世纪,世界上酸雨多集中在欧洲和北美洲,多数酸雨发生在发达国家,一些发展中国家,酸雨也在迅速发生、发展。

    7.物种加速灭绝因素

    地球上的生物是人类的一项宝贵资源,而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是地球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

    8.水污染因素

    据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水质监测项目表明,全球大约有10%的监测河水受到污染,本世纪以来,人类的用水量正在急剧地增加,同时水污染规模也正在不断地扩大,这就形成了新鲜淡水的供与需的一对矛盾。由此可见,水污染的处理将是非常地迫切和重要。

    9.有毒废料污染因素

    不断增长的有毒化学品不仅对人类的生存构成严重的威胁,而且对地球表面的生态环境也将带来危害。

    自然因素

    1.火山活动

    2.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变动

    地球周期性公转轨迹由椭圆形变为圆形轨迹,距离太阳更近。根据某科学家的研究地球的温度曾经出现过高温和低温的交替,是有一定的规律性的。

    温室效应的预防对策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实际上全球正在朝此方向推动努力,是以此案最具实现可能性。

    二、保护森林的对策方案

    今日以热带雨林为生的全球森林,正在遭到人为持续不断的急剧破坏。有效的因应对策,便是赶快停止这种毫无节制的森林破坏,另一方面实施大规模的造林工作,努力促进森林再生。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的改善

    日本汽车在此方面已获技术提升,大幅改善昔日那种耗油状况。但在美国等地,或许是因油藏丰富,对於省油设计方面,至今未见有何明显改善迹象,仍旧维持过度耗油的状况。因此,该地区生产的汽车在改善燃油设计方面,具有充分发挥的余地。由於此项努力所导致的化石燃料消费削减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是要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今日人类生活,到处都在大量使用能源,其中尤以住宅和办公室的冷暖气设备为最。因此,对於提升能源使用效率方面,仍然具有大幅改善余地

    五、对石化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如此一来,或许可以促使生产厂商及消费者在使用能源时有所警惕,避免作出无谓的浪费。而其税金收入,则可用於森林保护和替代能源的开发方面。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因为天然瓦斯较少排放二氧化碳。最近日本都市也都普遍改用天然瓦斯取代液化瓦斯,此案则是希望更进一步推广这种运动。惟其抑制温暖化的效果并不太大,顶多只有一%的程度左右。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由於汽机车的排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与一氧化碳,因此希望减少其排放量。这种作法虽然无法达到直接削减二氧化碳的目的,但却能够产生抑制臭氧和甲烷等其他温室效应气体的效果。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譬如推动所谓「阳光计划」之类。这方面的努力能使化石燃料用量相对减少,因此对於降低温室效应具备直接效果。

    九、开发替代能源

    利用生物能源(Biomass Energy)作为新的乾净能源。亦即利用植物经由光合作用制造出来的有机物充当燃料,藉以取代石油等既有的高污染性能源。燃烧生物能源也会产生二氧化碳,这点固然是和化石燃料相同,不过生物能源系从大自然中不断吸取二氧化碳作为原料,故可成为重覆循环的再生能源,达到抑制二氧化碳浓度增长的效果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事业安居乐观n
2020-11-25 · TA获得超过1654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4064
采纳率:87%
帮助的人:292万
展开全部

一种解决全球变暖的全新方法,不得不说思路清奇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niu28
推荐于2017-11-24 · TA获得超过8793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69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1105万
展开全部
气候变化的适应对策,我给你进行了总结:
1.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如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控制水田和垃圾填埋场甲烷的排放量等)
2.增加温室气体吸收(如植树造林和采用固碳技术)
3.适应气候变化(如培养新的农作物品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建设海岸堤坝等)
4.政府可能采取的政策手段(如实行直接控制、应用经济手段、鼓励公众参与等措施)
5.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幕家孤寂
2018-09-16
知道答主
回答量:1
采纳率:0%
帮助的人:757
展开全部
可不可以减少大气层co2的浓度或激发火山喷发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收起 更多回答(4)
推荐律师服务: 若未解决您的问题,请您详细描述您的问题,通过百度律临进行免费专业咨询

为你推荐: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扫描二维码下载
×

类别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说明

0/200

提交
取消

辅 助

模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