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寺镇青凝侯村的来历
黄含
2021-03-14 06:32:15
共 1 个回答
刘海丽
2021-03-17 13:05:23
青凝侯村隶属大寺镇。位于独流减河东岸,北与精武镇小南河村接壤,南与王稳庄镇建新村畀邻,东邻芦北口村,距津淄公路六公里,有乡村公路与津淄公路相连接。援引口碑资料,该村原系金元古村。相传,唐宋时期,有孔子后裔曾建村庄于此,庄址择于土埠之上,且建有高大砖瓦宅舍,乡人曰“孔家楼”。除孔姓外,尚有李、赵二氏栖身于此。嗣后,该孔家楼毁于兵燹马祸。
明初,“靖难之役”后,朝廷实行移民实畿政策。从永乐二年(1404)开始,先后有刘、周、魏、董、邵五姓奉诏由晋、皖两地相继迁此占田立庄。明时村庄四处地势低洼,兼有水泊,若逢雨季,淫雨连绵。乡人筑圩以为堤,而防水漫浸,时称“清平泊”。又因所筑之圩有用垩土涂之,而习称“白圩”(白圩圩)等。清代中叶,四方之水逐渐干涸,土地凝结。乡人有偶于地表之下挖得砂礓(即砾石,俗称礓石猴)。年湮代远,改村名为清凝侯。
解放后,将“清”简化为“青”称青凝侯村。沿用至今不变。曾一度作“清宁侯”取义清宁太平或清远宁静。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青凝侯村是中共武装力量坚实根据地。
查该村《刘氏族谱》,刘氏始迁祖刘瑞明,明永乐年间由山西洪洞县移居今精武镇大南河村,未几再迁青凝侯村。迄今历二十六世。又按该村《孙世家谱》记载,孙氏先祖孙兴清康熙初年由山东武定府(今山东惠民县)城南孙家庙迁此安家落户。据史料记载,该村周氏先祖周雷、周雨兄弟二人于明初由河南汝南郡(今河南汝州市)迁山西,旋即再迁青凝侯村落户。《中国姓氏》载述:周姓,北宋时期全国约有五十万人,山东周姓约占当时全国周姓的百分之二十。
阅读原文